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堂实录授课者:怀集县怀城镇城南初级中学 敬祖涛 授课班级:八(12)班一、 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二则中的北冥有鱼,已经初步了解了庄子的思想特点,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庄子二则中的第二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加深对庄子的了解。师:(出示课题: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二、 作者简介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对庄子进行了简单介绍了,现在哪个同学再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庄子生: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所著。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老子并称“老庄”。师:看来这个同学认真复习了
2、,介绍得不错,我们给他掌声鼓励。生:(鼓掌。)三、 研习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朗读学习上目标,看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掌握什么知识。师:(出示教学目标。)生:(朗读教学目标。)师:文言文都要注重朗读,下面大家先来朗读一遍课文,一边读,一边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生:(朗读课文。)师:大家读得还是不错的,基本读准字音了,但要注意汝字应该读(r)而不是读(y)。大家来把这个“汝”读一遍。生:(朗读“汝”字。)师:大家在朗读的感情把握上还要多下功夫,课后要多练习。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我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和感情。下面来听课文的录音,听听怎样把这篇课文读得更好。师:(播放课文录音。)生:(听课文录音
3、。)师:大家听完课文录音,感觉如何你们刚才的朗读和课文录音的差距在哪呢生1:我们读书时读得太快了,没有注意好停顿。生2:我们读书时没有把握好庄子说话时那种从容、自信的语气。师:好,大家找到差距了。现在大家再来把课文朗读一遍,缩小这个差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再次朗读课文。)师: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家课后还要多加朗读,提高我们的朗读能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找一些文章的录音,多向别人学习,仔细分析,看看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文章朗读出来。师:要想更好地理解文言文,要怎么做生:把课文翻译出来。【师:大家说对了。那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课文翻译出来,要字字落实,遇到难懂的字,
4、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然后我会叫同学对词语进行解释和对句子进行翻译。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师:好,大家都课文翻译出来了吗生:翻译好了。师:那好,我来提问了。“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梁”是什么意思生1:桥。师:“鲦鱼出游从容”的“从容”是什么意思生2:安闲自由。师:“是鱼之乐也”的“是”是什么意思生3:这。;师:“安知鱼之乐”的“安”是什么意思生4:怎么。师:“固不知子矣”的“固”是什么意思生5:固然。师:“子固非鱼也”的“固”是什么意思生6:本来。师:“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全”是什么意思生7:完全。师:“请循其本”的“循”是什么意思生8:完全。,师:“汝安知鱼乐”的“汝”是什
5、么意思生9:你。师:“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的“既已”是什么意思生10:已经。师:好,看来大家对这些词语的解释掌握得还不错。给自己一点掌声鼓励。生:(鼓掌。)师:下面,我们要对课文进行翻译了。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我点名一些同学,这些同学翻译一个句子。其他同学看看他翻译得对不对。师:(随机点名,每人翻译一个句子。)生:(翻译相应句子。)师:大家说说他们翻译得怎么样生:好。师:把掌声送给他们。生:(鼓掌。)师:要想把文言文学好,一定要对解释和翻译多下功夫。还要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的语言现象。大家说说,文言文中的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哪些生1:通假字。生2:一词多义。生3:词性活用。生4:古今异义。生5:
6、省略句。生6:倒装句。|师:好。大家都记得不错。下面大家来找找这篇课文中的语言现象有哪些。生1:古今异义。“安知鱼之乐”,“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生2:古今异义。“子非我”,“子”,古义:你;今义:儿子,孩子。生3:一词多义。“安知鱼之乐”,“之”,助词,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之”,代词,代鱼的快乐;“子之不知鱼之乐”,“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生4:一词多义。“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固”,副词,本来。生5: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之”,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师:好,大家都非常棒,总结得很好。我
7、们课后要加强对文言知识的复习,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课外文言文的分析上。师:我们已经把课文翻译出来了,接着,就要对内容进行分析了。师: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生1: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生2:庄子认为鱼“乐”,表现了他愉悦的心境,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师:大家说对了,庄子是把内心的喜悦投射到鱼的身上,才会觉得鱼很快乐。正如之前老师跟大家学过的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中,诗人正是因为国破家亡,所以看到带露珠的花会认为是花流泪,看到鸟的鸣叫会觉得是鸟受到惊吓。这就是把内心的感受借助外在事
8、物表现出来,这个方法我们在写作也可以学习和借鉴。师:关于这场“濠梁之辩”的结果,有人说是庄子赢了,有人说是惠子赢了,你认为是谁赢了生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生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师:有的同学认为是
9、庄子赢了,有的同学认为惠子赢了。你支持哪个同学,说说你的理由。生:(表明自己的看法,在学生中开展讨论。)师:这道题没有对错之分,你们有各自的看法,关键要说出理由。这也告诉我们,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我们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只要有理有据,你就是对的。师: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1)精彩的论辩艺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小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论辩过程笔调轻松、闲适,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的诗意。师:主题归纳本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论辩,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四、小结本文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一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完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2、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