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说课稿(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4862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勾股定理》说课稿(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勾股定理》说课稿(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勾股定理》说课稿(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勾股定理》说课稿(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勾股定理》说课稿(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勾股定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1、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几何,第三章第五单元勾股定理、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知道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会解方程,本节内容是直角三角形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它会为学生将来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函数等知识作好准备。二、教学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掌握勾股定理的,初步会用它进行有关的计算。2、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方程的思想和逻辑推理能力3、对比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和西方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教学重点难

2、点重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是勾股定理的证明;四、多媒体计算机五、新授课六、教学方法与学法采用直观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约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八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好,理性思维欠缺,教师需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结论。七、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兴趣,引人新课请同学以组为单位,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边长为a,b,c),拼成边长为a,b,c的正方形。(二)定理的探求,证明及命名1、探求定理,猜想结论教师用计算机演示:在RtABC中,A、B、C所对的边为a、b、

3、c,通过平移、旋转,变动ABC的形状、大小,以改变a、b、c的长度。在此过程中始终计算a2、b2、c2请同学们观察a2、b2、c2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到猜想。再演示非直角三角形的a2、b2、c2 之间不具备这样的关系,得到a2+b2=c2 是直角三角形所特有的性质。请同学们用语言叙述猜想,并画图写出已知、求证。2、定理的证明目前世界上已有几百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而我国古代数学家用割补、拼接图形计算面积的方法也有了很多种证法。(1) (2)、定理的命名(1).约 2000年前,代算书周髀算经中就记载了公元前1120年我国古人发现的“勾三股四弦五”.当时把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 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

4、斜边叫做弦.“勾三股四弦五”的意思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勾为3,股为 4,那么弦为5.这里 .人们还发现,勾为6,股为8,那么弦一定为10.勾为5,股为12,那么弦一定为13等.同样,有 ,即 .所以我国称它为勾股定理.(2).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前500年 )是古希腊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他不仅提出了定理,而且努力探求了证明方法. (三)定理的应用 例1在 RtABC中,C 90,A,B,C所对边分别为a,b,c(1) 已知a 6,b8,求c;你能求出哪些量?(2) a40,c41,求 b;(3) b15 ,C25求

5、 a;(4) a:b3:4,c15,求b(四)深入探索在 RtABC中,C 90,A,B,C所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 6,b8,你能求出哪些量?“知二求一”()面积()周长()斜边上的高()斜边被高分成的两条线段的长例已知ABC中,A=60,B=45,AC=4cm,求,的长例如图,求,的长(五)小结(六)作业:习题3.9 4题八 教学评价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教学设计的说明: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构建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分析、探索、发现规律,并应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学有所值,且能学以致用。通过观察、

6、动手操作、合作研究发现规律,并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内容首尾呼应,知识完整、培养应用意识实践能力。课题:勾股定理教学设计教学任务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和边长分别为a、b的两个连体正方形纸片.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7、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对赵爽弦图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活动2 观察特例发现新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活动3 深入探究交流归纳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活动4 拼图验证加深理解通过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索精神.活动5 实践应用拓展提高初步应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活动6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回顾、反思、交流.活动7 布置作业巩固加深巩固、发展提高.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它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

8、誉为数学界的“奥运会”.这就是本届大会会徽的图案. 它象一个转动的风车,挥舞着手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1)你见过这个图案吗?(2)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会徽教师出示照片及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见解.教师作补充说明:这个图案是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赵爽弦图”加工而来,展现了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赵爽弦图”及勾股定理的历史是否感兴趣;(2)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了解程度.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历史,介绍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活动2 观察特例发现新知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

9、家.相传在2500年以前,他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1)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地面 图18.1-1(2)你能找出图18.1-1中正方形A、B、C面积之间的关系吗?(3)图中正方形A、B、C所围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独立观察图形,分析思考其中隐藏的规律.学生通过直接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或者用割补的方法将正方形A、B中小等腰直角三角形补成一个大正方形得到:正方形A、B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C的面积.教师引导学生,由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归纳出:等腰直角三角形

10、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通过讲传说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3 深入探究交流归纳(1)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具有“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呢?图18.1-2如图18.1-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以格点为顶点,有一个直角边分别是2、3的直角三角形.仿照上一活动,我们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2)想一想,怎样利用小方格计算正方形A、B、C面积?(3)正方形A、B、C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直角三

11、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用命题形式怎样表述?教师出示图表.学生独立观察并计算各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并完成填表.教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倾听学生交流.针对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引导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学生分组交流,展示求面积的不同方法,如:在正方形C周围补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而得到一个大正方形,通过图形面积的和差,得到正方形C的面积.或者,将正方形C分割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求得正方形C面积.学生利用表格有条理地呈现数据,归纳得到:正方形A、B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的面积.在上一活动“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的基础上,学生类比迁移,得到: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

12、边的平方.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逐步完善,得到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 ,那么a+ b=c.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从中获益.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欣赏、争辩、互助中得到提高.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4 拼图验证加深理解(弦图验证)(1)观察赵爽弦图,思考:如何利用此图的面积表示式验证命题1 ?BabcCAb-a赵爽弦图(拼图验证)(2)仿照课本中赵爽的思路,只剪

13、两刀,将边长为a、b的两个连体正方形,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bbaab-acMNP图18.1-3(1)图18.1-3(2)图18.1-3(3)问题与情境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图形可得:大正方形面积=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面积+中间小正方形面积. 再由代数恒等变形能得到a+ b c,即验证了命题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3页,了解赵爽是如何利用拼图的方法来证明命题1的.学生在弦图验证的基础上,参照教科书74页图18.13开展拼图,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有的学生会盲目动手,如沿正方形对角线分割等.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更正,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拼图的关键是:构造以a

14、、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结合纸片,即在线段MN上确定一点P,使分得的新线段与已有边长a、b构成需要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确定点P : 情况1,在线段MN上截取MP = a,得到NP = b,从而确定点P;情况2,通过折叠,得到边长为a - b的正方形,它实际上是赵爽弦图的黄实,延长小正方形的一边与线段MN相交于点P. 得到教科书74页图18.13图1,构造了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令斜边为c,沿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分割从而拼得边长为c的正方形,完成拼图.鼓励学生代表作示范演示,展示分割、拼接的过程.师生行为让学生模拟数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 亲身体验勾股定理的

15、探索与验证,使学生对定理的理解更加深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由传统的数学课堂向实验的数学课堂转变.设计意图(3)怎样根据拼图活动的结果证明勾股定理呢?(定理命名)结合本节内容给出定理的概念.向学生对比介绍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是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据周髀算经记载:公元前1100年人们已经知道“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 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称为股,斜边称为弦. 将此定理命名为勾股定理.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容易想到:未剪之前,图形面积是a+ b,在拼图过程中,构造了以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得到斜边为c.拼接之后新的正方形

16、边长是c ,面积为c.从而得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a+ b c.再次验证命题1.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进行合理的分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分析、帮助;(2)学生能否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活动5 实践应用拓展提高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AB815CB10CA62. 试一试:剪四个与图1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将它们拼成如图2所示的图形.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_,又可以表示为_.对比两种表示方法,看看能不能得到勾股定理的结论.问题与情境练习1是求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提示学生分清直角边和斜边,再将值代入a

17、+ b=c求解. 归纳出: 已知直角三角形任意两边,能求第三边. 练习2 与前面的弦图验证相呼应,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了解勾股定理证法的多样性.师生行为补充课堂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最基本的运用,为下节课勾股定理的应用做好铺垫.设计意图3.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烈台风中于离地面10米处折断倒下,树顶落在离树根24米处.大树在折断之前高多少?练习3是在练习1的基础上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活动6:回顾小结整体感知过程小结,知识小结.学生谈体会.教师进行补充.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能从不同方面谈感受.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

18、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活动7:布置作业巩固加深1.必做题:课本第77页,习题18.1 第1, 7题.2.选做题:(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1)课本第80页“阅读与思考”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法.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既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板书设计: 18.1勾股定理(一)一、了解历史 :赵爽弦图 四、反馈练习二、图形探究猜想证明 1.三、勾股定理: 2.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 3. 分别是a,b,斜边是c,那么 五、小结: a+ b=c 六、作业:勾勒出教学的主线,呈现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并用彩色增加信息的强度,突出重点.教学设计说明

19、勾股定理是中学数学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既是直角三角形性质的拓展,也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它紧密联系了数学中两个最基本的量数与形,能够把形的特征(三角形中一个角是直角)转化成数量关系(三边之间满足a+ b= c)堪称数形结合的典范,在理论上占有重要地位.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归纳能力,初步掌握了探索图形性质的基本方法 . 但是学生对用割补方法和面积计算证明几何命题的意识和能力存在障碍,对于如何将图形与数有机的结合起来还很陌生.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发现勾股定理,本节课从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入手,再自然过渡到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引

20、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进而得到勾股定理学生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验证勾股定理.从而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荷兰数学教育家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本节课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根据教材的特点,把学生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放在首位,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的领悟和认识.从而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对课堂提问及习题的解答情况,及时调节课堂节奏,并通过课后批改作业以及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勾股定理》说课稿(附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