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绽绽 放放 诚诚 信信 之之 花花 班班 会会 1 诚信为人之根本,诚信为人之根本,诚信,是我们的道诚信,是我们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财民族宝贵的思想财富。对诚信的起源富。对诚信的起源和本质的了解,会和本质的了解,会对我们塑造诚信的对我们塑造诚信的人格有很大帮助的。人格有很大帮助的。古代诚信篇古代诚信篇2鼎 为 诚 之 源 中国远古时代但凡有大事件发生,必铸鼎铭文于鼎身以记录事中国远古时代但凡有大事件发生,必铸鼎铭文于鼎身以记录事情,并向天地、神灵祭祀,以示记录内容之真实,以表记录之诚情,并向天地、神灵祭祀,以示记录内容之真实,以表记录之诚信。可谓鼎为信。可谓鼎为”
2、诚信诚信”之前身之前身。古代诚信篇古代诚信篇3西汉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后来孔子奠定五常为西汉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后来孔子奠定五常为 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五常从此之后一直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常从此之后一直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其中“信信”更是发展为更是发展为“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国无信不宁。”的至高地位。的至高地位。五常为信之始古代诚信篇古代诚信篇4儒家对儒家对“诚信诚信”的内涵有着详细的内涵有着详细的解释。主要有的解释。主要有三点:三点:一是以一是以“诚诚”为为真实无妄的本然真实无妄的本然之道;之道;二是以二是以
3、“诚诚”为为道德之本、行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之源,而以“信信”为德目之一;为德目之一;三是重视三是重视“诚诚”的实践,强调言的实践,强调言行一致。行一致。诚信的含义 诚为本、信为天古代诚信篇古代诚信篇5 春秋时代的秦国,地处西北落后地区。由于秦孝公重用了大政治家商鞅,雷厉风行地推春秋时代的秦国,地处西北落后地区。由于秦孝公重用了大政治家商鞅,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落后的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改革弊政,实行新法,阻力主要来自旧贵族,这些旧行改革,落后的秦国迅速强大起来。改革弊政,实行新法,阻力主要来自旧贵族,这些旧贵族有钱、有势,商鞅的改革能否推行下去,人们普遍持怀疑态度。商鞅为了表明诚信,贵族
4、有钱、有势,商鞅的改革能否推行下去,人们普遍持怀疑态度。商鞅为了表明诚信,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柱。明码标价:有能将此木柱扛到国都北门者,奖五十金在国都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柱。明码标价:有能将此木柱扛到国都北门者,奖五十金。奖金优厚。这样一根木柱,一个少年也可轻易地从南门扛送到北门,出如此优厚的奖赏。奖金优厚。这样一根木柱,一个少年也可轻易地从南门扛送到北门,出如此优厚的奖赏,大多数人都担心是一场骗局,所以无人去干。一个大胆之人,忍不住奖金的诱惑,把那,大多数人都担心是一场骗局,所以无人去干。一个大胆之人,忍不住奖金的诱惑,把那木柱扛起来,从南门轻轻快快地送到了北门。商鞅立刻兑现五十金
5、,以示诚信。以此为契木柱扛起来,从南门轻轻快快地送到了北门。商鞅立刻兑现五十金,以示诚信。以此为契机,商鞅大刀阔斧地掀起一场改革运动。在改革进行过程中,太子触犯了新法,秦朝法律机,商鞅大刀阔斧地掀起一场改革运动。在改革进行过程中,太子触犯了新法,秦朝法律曾规定:对太子不可施刑。人们对商鞅如何处理这一棘手问题,都拭目以待。商鞅说:曾规定:对太子不可施刑。人们对商鞅如何处理这一棘手问题,都拭目以待。商鞅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又说:又说:“太子不可施刑,让两位太子师傅代受其刑。太子不可施刑,让两位太子师傅代受其刑。”就这样,就这样,处罚了太子的两位师傅。商鞅的诚信,大大推进
6、了改革运动。处罚了太子的两位师傅。商鞅的诚信,大大推进了改革运动。讲诚信而得人心,失人心者而失天下。古往今来也是这样的道理。讲诚信而得人心,失人心者而失天下。古往今来也是这样的道理。诚信的故事立木为信古代诚信篇古代诚信篇6 古汉语中,诚、信是独立的两个字古汉语中,诚、信是独立的两个字,没有这两个字的合成词。到了现代,没有这两个字的合成词。到了现代特别是白话文提倡以后,由于诚、信特别是白话文提倡以后,由于诚、信都有真实、不欺、可靠、相信的涵义都有真实、不欺、可靠、相信的涵义,人们为了加重语言表达的色彩,才,人们为了加重语言表达的色彩,才发展出来发展出来“诚信诚信”这个词。这个词。诚与信古代诚信篇古代诚信篇7 诚信为中华传统美德,必须发扬光大古代诚信篇古代诚信篇8 同学们:听了古代诚信组的交流,你们有什么感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古代诚信篇古代诚信篇9现代诚信篇现代诚信篇 10现代诚信篇现代诚信篇采访爸爸妈妈11现代诚信篇现代诚信篇 12现代诚信篇现代诚信篇 13同学们,听了现代组的汇报,又有更多感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现代诚信篇现代诚信篇14请欣赏小品交流感悟小事之诚 诚信真人秀诚信真人秀15自查自省小诚之诺诚信知行合一绽放诚信之花 诚信收获篇诚信收获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