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平陆中学生物组 李 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点;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描绘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含量变化的一般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型的观察比较,培养观察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通过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的动化模型观察探究,培养学会观察、学会类比探究的能力;通过学习用坐标曲线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的方法,学会建立生物模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生命的运
2、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变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二、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4、细胞分裂的意义三、教学难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分析教学法,提问法,图形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五、教学步骤:生命的周期 细胞的周期 细胞能否无限长大 学生课堂讨论 引入有丝分裂 分析讨论总结特点六、教具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案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从细胞
3、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与鼠相比较,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评价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事实上,不同动植物的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并且生物体内的细胞都是很微小的。为什么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呢?学生回答: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不是,主要是因为大象体内的细胞数量多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探究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使学生学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
4、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倾听学生的讨论结果后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按确定方案,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通过模拟实验和讨论,学生充分理解了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使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并且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通过对“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的讨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物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增殖来增加细胞数量。细胞是如何增殖呢?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5、细胞增殖有什么重要意义?真核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教师通过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板图。在间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复制后可形成姐妹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呈细丝状,在光学显微镜下还看不清楚。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DNA数量加倍,每条染色单体各含有一个DNA。在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核中出现了什么、什么消失了”。在中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
6、在赤道板上。在后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形成两套数目和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在末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细胞核中什么消失了?什么重新出现了?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了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最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最后,教师再一次利用3D动画整体演示有丝分裂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有关动画、板图,思考并学会概述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板图来观察细胞内所发生的现象,引起思考,加深理解。课件中的动画、视频可将微观、抽象的生命现象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助
7、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各时期的特征,也可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划分的,它们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通过做达标测试题检测做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评价设计下图是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 ”上按要求填数字、文字或字母) (1)该图是 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其分裂顺序依次是 _(用字母表示)。(2)图示作为一个细胞周期还缺少处于 期的细胞简图。(3)图示的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4)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 期图中。(5)图B表示细胞分裂 期。(6)DNA与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之比为2:1:2的图示是 。(7)A图中染色体的数目为 ,染色
8、单体数为 。(8)绘出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一个细胞周期)。板书设计第一节 细胞增殖 一、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二、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分裂间期:90%95%;分裂期:5%10%。 (二)过程 (1)分裂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三阶段:G1:RNA、蛋白质的合成。S:DNA复制。G2:RNA、蛋白质的合成。(2)分裂期: 前期:出现:染色质染色体;纺锤丝纺锤体。 消失:核膜、核仁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在细胞中央的假想平面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一分
9、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被纺锤丝牵引向两极。末期:重现: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染色质;纺锤体(丝)。新建:细胞板细胞壁八、教学后记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高,对新课导入讲授新课总结提升反馈应用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生物 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与鼠相比较,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导入新课为什么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呢?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我在讲完有丝分裂的过程后还进行了如下的小结:1 、染色单体的形成和消失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2 、
10、DNA数量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3、染色体数量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课本P114的基础题第1、2、3题,拓展题的第2题通过一定量的堂上反馈练习,使学生能够及时消化巩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应该如何切琼脂块才能减少实验误差?如何判断NaOH的扩散深度并准确测量?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并且要使学生学会用联想的方法将模拟实验的结果迁移到细胞。 通过模拟动画逐步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动态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在黑板上进行有关板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图片、板图,思考细胞内所发生的现象,并概述出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生物课的学习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强。虽然他们在初中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是在当时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是很浅,没有深入到细胞分裂过程的水平。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