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学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学案+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585863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庖丁解牛》(教学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学案+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庖丁解牛》(教学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学案+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庖丁解牛》(教学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学案+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庖丁解牛》(教学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学案+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庖丁解牛》(教学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学案+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3庖丁解牛(教学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学案+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庖丁解牛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特殊句式。 方法与过程: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第三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难点::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作者简介 庄子,名 , 时期, 宋

2、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老 庄 ”。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二、关于课文出处 这篇课文是庄子 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

3、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三、解题 庖: 。丁: 。解牛: 。 四、展示预习成果 1、熟读课文,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字词正音及解释 踦 ( ) 騞 ( ) 卻 ( ) 窾 ( ) 綮 ( ) 軱 ( ) 硎 ( ) 怵 ( ) 謋 ( ) 3、划分本文层次,归纳大意。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 第二部分(第2、3段): 第三部分(末段): 4、

4、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前一个, ;后一个, 。) 视为止,行为迟( )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2)乎 技盖至此乎? ( ) 进乎技矣 ( ) 依乎天理 ( ) 而况大軱乎! (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 (3)然 奏刀騞然( ) 因其固然( ) 虽然,每至于族( ) 怵然为戒( ) (3)于 合于桑林之舞( )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虽然,每至于族( ) 第二课时 一、联系第一段,思考讨论 1、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时,是从哪些方面突出描写

5、庖丁的技术高超的? 2、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有什么表达效果? 3、作者侧重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哪两个拟声词和哪两个比喻? 二、联系第二段,思考讨论 1、这自然就引出了什么话题? 明确:技盖至此乎 2、重点字词 乎: “技盖至此乎” “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盖: “合盖隆起,皆隐尊中” (张衡传)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赤壁之战)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答司马谏议书) “技盖至此乎” 三、联系第三段,思考讨论 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6、? 2、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秘密究竟在哪?目的何在? 课文第3段记叙庖丁的“经验之谈”。庖丁的话可分六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第六层: 目的: 3、重点字词 善: “ 善哉” “善刀而藏之” “素善留侯张良”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族: “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古今异义 天理 古: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 古: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 古: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 古: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词类活用 “

7、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四、讨论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五、庄子中成语 1.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秋水 原文:河伯到了海边:“望洋向若而叹”。 释义: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现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朝三暮四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释义:原指仅改变形式而不改变内容。后指变化无常。 3.薪火相传 出处:庄子养生主 原文:“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释义:柴虽燃尽,火种仍留传。喻师父传业于弟

8、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4.探骊得珠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释义:原指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后演变为善于抓住要点。 5.越俎代疱 出处:庄子逍遥游 原文:“疱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释义: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6.螳臂当车 出处:庄子人间世 原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释义: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出处:庄子山木 原文:“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9、” 释义: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8.屠龙之技 出处:庄子列御寇 原文:“朱平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释义: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9.以强凌弱 出处:庄子盗跖 原文:“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释义: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0.运斤成风 出处:庄子徐无鬼 原文:“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万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释义: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11.庄周梦蝶 出处:庄子齐物论 原文:“昔日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释义:不知是庄

10、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亦真亦幻。(共56张PPT) 1.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2.一群人在人家梦里打来打去,有意思吗? 3.人非草木,安知草木无情? 4.我的坐骑可是纯天然无污染。 5.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游戏中的庄子 庖 丁 解 牛 庄子 养生主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思想主张。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和一些成语。 3.深入思考“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等语句的含义,结合对庖丁解牛过程的描写,理解其高超技艺中蕴含的“道”,从而把握“庖丁解牛”整个故事的寓意。深入理解庄子关于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思想和庄子的语言艺术。 庄周(约前3

11、69一前286),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的人。庄周一生率性任直,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但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任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 真实的庄子 庄子的主要思想: (1)庄子思想是由老子思想发展而来的,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相对主义。 (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3)他片面夸大

12、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从相对主义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 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否定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虚假的文化 生活。 作品特点: 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该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子的门人或后学者所著。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长于运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具有幽默讽刺的想象与夸张意味,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

13、阖( h),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望洋兴叹 屠龙之技 随珠弹雀 鹏程万里 井底之蛙 运斤成风 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 葫芦之用 害群之马 庄周梦蝶 朝三暮四 栎树托梦 庄惠争论 倏忽报德 鼓盆而歌 螳螂捕蝉 蜗角之战 涸辙之鲋 庄子升仙 庄子寓言

14、背景资料: 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旧的经济结构被破坏,旧贵族阶级没落,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士人学子们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孜孜不倦地游走四方。此时生活在贫困边缘的庄子,对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残酷性有着比常人更直观、更清醒的认识。 养生主一文就体现了庄子保全本性、延续精神生命的思想。 资料链接: 养生主及其全篇总纲 养生主:载于庄子 内篇。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是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处世、生 活都要遵循事物 的规律,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 的纠缠; 第三部分

15、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 以游其心,安时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 命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 趣。 【第一部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危险)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循,顺应)督(人的脊脉,是骨节空虚之处)以为经(常)可以保身,可以全生(保全自然本性),可以养亲,可以近年。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就很危险了!业已危险而仍汲汲追求知识,那就 更加危险了!做了善事不贪图名声,做了恶 事不遭受刑戮,把顺应自然的中虚之道作为 养生的常法,便可以不使形躯遭受刑戮,可 以保全自然本性,

16、可以不残生伤性,以辱双 亲,可以享尽天年。 庖 丁 解 牛 庄子 养生主 厨师 厨师的名字 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 古汉语中的人物称谓法之一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解牛之礼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xing)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

17、并且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更进一步,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实际 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 1.庖丁是如何解牛的? 2.庄子写庖丁解牛和养生主(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有什么关系呢? 疑 问 ?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

18、“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读准字音 庖丁解牛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

19、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文惠君曰:“善哉!技盖至此乎?” 3.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

20、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4.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预习课文,解决词语含义 庄子从哪两个角度写庖丁解牛的情景? 有何作用 ? 探究第一部分 (第1段) 1.庖丁为( )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 )然向( )然,奏( )刀騞( )然,莫( )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 )中( )经首之会( )。 第1段从哪两个角度写庖丁解牛的情景?有何作用 ? 探究第一部分(第1段) 第1段从哪两个角度写庖丁解牛的情景?有何作用 ? 探究第一部分(第1段): 庖丁为(给)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接触的地方

21、),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然向(同“响”)然,奏(进)刀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然,莫(没有)不中音(合乎音律)。合于桑林之舞,乃(又)中(合乎)经首之会(节奏)。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到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抵住的地方,砉砉作响,进刀时发出“騞騞”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第1段从哪两个角度写庖丁解牛的情景?有何作用 ? 探究第一部分(第1段): 从会形和摹声两个方面把解牛的场面做了诗意化的处理。 会形:通过写庖丁为文惠王解牛的一些列动作:解、手

22、触、肩倚、足履、膝踦,将解牛的动作描写得何其自如,表现其解牛技艺的娴熟。 摹声:连用“砉”“騞”两个拟声词写出了动作的节奏和韵律,并用人们熟悉的乐曲“桑林之舞”“经首之会”进一步形象地描述这种节奏,表现了解牛技艺的至高境界。 作用: 解牛是人杀死并肢解牛的过程,庄子写得一点血腥气都没有,体现庄子寓言的神妙特点,也为下文文惠君的感叹和疑问做铺垫。 庄子写庖丁解牛和养生主(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第二部分 (第2-4段) 2.文惠君曰:“善( )哉!技盖( )至此乎?” 这一段写文惠君的赞叹和疑问有什么作用呢? 探究第二部分(第2段) 2.文惠君曰:“善(好)哉!技盖(通

23、“盍”,何,怎么)至此乎?”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文惠君的赞叹从侧面烘托了庖丁解牛技艺的精湛,同时引出下文庖丁的解释,从现象描述转入本质追索,起过渡作用。 面对梁惠王“技盖至此乎”的疑问,庖丁是如何回答的?与养生之道有什么关系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3.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 )乎技( )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依乎天理( ),批大郤( ),导( )大窾( ),因( )其固然,技( )经( )肯( )綮(

24、)之未尝,而况大軱( )乎!良庖岁更( )刀,割( )也;族( )庖( )月更刀,折( )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 )止,行为( )迟,动刀甚微( )。謋( )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1.面对梁惠王“技盖至此乎”的疑问,庖丁是如何回答的?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 )乎技( )矣。 庖丁释(

25、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天道,自然的规律)也,进(超过)乎技(具体的操作技术)矣。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天道,超过技术了。 庖丁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面。这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总领下文。 2.庖丁自述“解牛”生涯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得出了什么养生之道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依乎天理( ),批大郤( ),导( )大窾( ),因( )其固然,技( )经( )肯( )綮( )之未尝,而况大軱( )乎! 2.庖丁自述“解牛

26、”生涯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得到什么养生之道呢?有什么启示呢?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接触)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精神活动)行。依乎天理(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击)大郤(“隙,空隙”),导(引导)大窾(空隙),因(顺着)其固然,技(“枝”,指支脉)经(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筋骨结 合处)之未尝,而况大軱(大骨)乎! 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能见到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

27、筋骨连接处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依照牛体本来的结 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 2.庖丁自述“解牛”生涯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得出了什么养生之道呢?有什么启示呢?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养生之道:避开错综复杂的矛盾,保全自己。 启示:凡是从开始到熟练需要一个过程,在实践中探索并掌握事 物的规律,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3.庖丁达于“道”境的表现是什么呢?用了什么手法?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良庖岁更( )刀,割( )也;族( )庖( )月更刀,折( )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3.庖丁达于“道”境的表现是什么呢

28、?用了什么手法?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良庖岁更(更换)刀,割(割肉)也;族(众,一般的)庖(厨师)月更刀,折(断,只用刀砍断骨头)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割断筋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达于“道”境的外在表现,就是解了数千头牛的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良庖与族庖的用刀情况进行了对比,突出“道” 境的方法。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

29、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庖丁的解牛之刀用了十九年锋刃如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庖丁的解牛之刀用了十九年锋刃如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彼节者有间(空隙),而刀刃者无厚(没有厚度,形容刀口薄);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宽绰的样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那牛骨节有间隙,而刀刃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了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根本原因:以无厚入有间 这也是达到“道”境的方法。 5.达到“道”境之后,

30、庖丁又是怎么做的?给你什么启示?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虽然,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 )止,行为( )迟,动刀甚微( )。謋( )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5.达到“道”境之后,庖丁又是怎么做的?给你什么启示?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戒惧的样子)为戒,视为(因为)止,行为(因此)迟,动刀甚微(轻)。謋(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声音)然已解,如土委(散落,卸落)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刀而藏之。”

31、虽然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戒惧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謋”的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四处张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 足,(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5.达到“道”境之后,庖丁又是怎么做的?给你什么启示?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戒惧的样子)为戒,视为(因为)止,行为(因此)迟,动刀甚微(轻)。|謋(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声音)然已解,如土委(散落

32、,卸落)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这里指揩拭)刀而藏之。” 做法一:尽管已经达到“道”境,但每次遇到筋骨错杂之处,庖丁依然会谨慎从事,心存戒惧,动作也为之轻微迟缓。 启示:告诉我们把握规律之后,面对具体问题时,依然要认真谨慎,才能把事情做好。 做法二:解牛之后志得意满,但在满足的同时,还是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启示:得志之时不要忘形,要学会收敛锋芒。 探究第二部分(第4段) 4.文惠君曰:“善( )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 )焉。” 1.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出文惠君得到的“养生”启示吗? 1.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出文惠君得到的“养生”启示吗? 探究

33、第二部分(第4段) 4.文惠君曰:“善(好)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养生之道)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遵循规律,避开矛盾,谨慎行事,藏起锋芒 庖丁解牛 第1部分 (1) 解牛的情境 第2部分 (2-4) 以解牛寓 养生之道 解牛三阶段 1.目见全牛 2.目无全牛 3.以神遇牛 解牛方法 依乎天理 因其自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解牛态度 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 善刀而藏 十九年而刀刃如初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技艺娴熟 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达于妙境 依理 谨行 藏锋 本文结构严密,说理透彻。文章先讲述故事,再点明寓意。 就故事说,又分两层,

34、即由写“技”到说“道”。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写庖丁的技,先是直接描写,再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加以小结,并转入庖丁的谈“道”。 对“道”的阐述又分为三个方面: 从纵的方面介绍掌握“道”的三个阶段,突出掌握“道”以后的特点; 从横的方面将庖丁与良庖、族庖进行比较,以说明得“道”与否的异同; 说明成功地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族”的问题,这是从一般写到特殊。 这三个方面都紧紧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之“道”进行阐述。庖丁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话,将写技与谈“道”两方面自然地联系起来。文惠君所说由庖丁之言获得养生之道的话,又起到统摄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全文围绕解牛的事件,阐述一个

35、“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 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 1.善用寓言、对比说理。 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 “始臣之解牛之时”“三年之后”“方今之时。解牛技术也逐步提升“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道”。庖丁解牛的过程、方法及态度,让文惠君明白养生之道,也使我们得到多种人生启示。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良庖”“族庖”的不懂运刀,用“割”“折”与庖丁“以无厚入有间”进行对比,突出了庖丁技艺的高超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性。 写作特色 2.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神态描写。 文章第1段生动地描写了庖丁解牛的场面。庖丁全身手、肩、足、膝并用,触、倚、

36、履、跨相互配合,动作和谐流畅。“砉然向然,奏刀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致。“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则凸显出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和艺术美感,为下文谈解牛之“道”张本。又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把庖丁目光集中、神情戒惧、动作轻微的形象勾勒了出来,让人领悟面对难题要谨慎行事的道理。 写作特色 主 题 归 纳 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养生的道理。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同时

37、也反映出只有反复实践,认识并掌握事物的规律,并在面对具体困难时小心、谨慎,才能做好事情的道理。 探究: “庖丁解牛”的故事与庄子养生主全篇总纲 中所说的“缘督以为经”(把顺应自然的中虚之道作为养生的常法)有什么关系 “庖丁解牛”阐述了庄子的处世哲学,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只有顺应自然,适应环境,避开矛盾,与世无争,才能终其天年。这与庄子养生主的主旨句“缘督以为经”相契合。 庖丁的解牛之刀用了十九年,宰杀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硼”,就是因为他在实践中由始解之时“目见全牛”的不懂规律,到三年之后“目无全牛”的认识规律,到方今之时“以神遇牛”的掌握并运用规律,达于“道”境。全文以牛的复杂机体比喻社会,以刀比喻人的身体和生命。要保全刀,就要躲开筋腱骨 骼;要保全人,就要善于避开社会的矛盾斗争,顺应自然。 文 化 知 识 1.【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2.【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3.【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备考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庖丁解牛》(教学课件+一等奖创新教案+学案+同步训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