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4单元 表格式一等奖创新教案(共107页)课题及内容 1. 古诗词三首 课时 3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徐、篱”等6个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导入新课 (用时:) 1.课件展示春
2、天美景图片。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认读“宿、徐”。 3.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4.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诗句: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用时:)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借助课文注释及其他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 注意“篱”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倒数第二笔是撇折。 “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第一笔是横撇,下面的“止”最后一笔横要变成提。 (2)词语理解。 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疏疏:稀疏。 阴:树荫。 预设:杨万里在诗中写到的景物有“篱”(篱笆)“树”“菜花”(油菜花)“儿童”“黄蝶”; 三、再读课文。 (用时:) 1.了解景物。自由朗读后交流:杨万里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诗句中做上记号。再看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再读诗句,读通顺。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用时:) 四、重点突破,理解诗意 1.看看图,说一说这些景物分别是怎样的? ()的篱
4、落 ()的小径 ()的儿童 ()的蝴蝶 ()的菜花 ()的树 2.读诗句,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说一说。 3.再读诗句,读好节奏。 五、吟吟诵诵,渐入诗境 1.小组交流说诗意,再在全班交流: 2.看着这样的景色,这样的情景,诗人杨万里会想些什么,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情:喜爱) 请你把最喜爱的最有感受的诗句读一读。 3.配乐一齐读诗。这是诗人的感受,更是大家的感受,请你随着音乐把诗诵读一番,读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非常喜爱这乡村田园风光。 板书设计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 (静) 画追入 儿童 黄蝶 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 作
5、业设计 课题及内容 1.古诗三首 课时 3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等4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 教学重点 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用时:) 1.揭
6、题。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2.读诗题,解题意。 3.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 请同学来读诗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用时:) 1.认识生字:杂、稀、蜻、蜓。 2.指导书写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3)蛱(ji)蝶:蝴蝶的一种。 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 (用
7、时:)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个人自由朗读。 (2)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用时:) 1.交流学法 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 2.学生自学 3.大概
8、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交流学习方法) 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 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 预设:还可以问老师。 (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惟有:只有;日长:天长了。)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 清新、田园、宁静、 安逸、闲适 作业设计 课题及内容 1.古诗三首 课时 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锄、剥”2个字,会写“茅、檐、翁、锄、赖、剥”等6个字,适时引
9、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 (用时:) 1.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2.(板书:村居)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师板书“村居”) “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4.学生介绍: 齐读课题。 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
10、适的感觉。) “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演奏的。 二、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 (用时:)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 3.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 (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用时:) 1.生齐读。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 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
11、起来抑扬顿挫。 “小”“草”“媪”,发现了什么? 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 (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 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用时:) 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 2.品环境 (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 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3.品人物(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你最喜
12、欢谁?为什么?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 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 “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 (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 预设: 品小儿 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板书设计 茅檐 低小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清平乐 村居大儿:勤劳 中儿:心灵手巧 小儿: 无赖 作业设计 反思与重建 课题及内容 2 乡下人家 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构、冠”等10个字,会写“构、饰、蹲”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攀上、装饰、顺序、朴素、照例、率领、倘若”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乡村迷
13、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5.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用时:)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哪些风景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着说一说。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走进乡下人家。 2. 简介作者 预设1
14、:乡村很美丽,空气很清新。 预设2:乡村很有趣,有很多动物,还有很多庄稼和花儿。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用时:)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生字学习 (2)书写指导:(3)词语理解 会写字:构 饰 蹲 凤 序 例 率 觅 耸 踏 倘 绘 谐 寄 眠 准字音: 读准平舌音“耸”,翘舌音“饰、率”,边音“例”等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用时:)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配几幅图,分别给每幅图起个名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
15、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板书:)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课堂总结,再现课文。 (用时:) 1.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你想象乡村生活的画面,再读一读全文吧! 2.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一首古诗,快来跟老师一起读读吧!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题及内容 2.乡下人家 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要点品读感悟,获得一种
16、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导入新课 (用时:) 1.复习本课重点字词。(齐读) 2.指导学生理解有不明白的词语。 3.指导学生书写难写的字:率 复习字词 二、体验情感,学习方法 (用时:) 1.那我们先从第一自然段开始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注意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并思考每一句主要写的是什么。 (1)这第三句话句子比较长,到底是讲什么呢?大家一起再读一遍。出示句子。 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门前的瓜架这么特别,这么可爱,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谁来试试? 指名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都写了什么? 指名读,齐
17、读。 (2)下面又该我们扮演小老乡夸夸自己(谁还会从其他方面来夸?) 此时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什么? (1)汇报交流 第一句:门前搭架 第二句:花落结瓜 第三句:装饰可爱 预设:为什么说装饰比石狮子可爱? 预设:石狮子单调,这里的瓜架青红叶绿,颜色鲜明可爱。 (3句,第一句种花(花);第二句种竹(竹);第三句看笋) 生:我们这有美丽的花,花能报时间。 生:有可爱的竹笋,笋能炒菜吃 (好风光) 三、抒发情感,学习方法 (用时:) (学生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分组探究,自主抒发对课文的感悟,概括出四句诗。) (1)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概括的诗句是什么?每一段主要写什么? 预
18、设:小鸡抢食的情景、小鸭戏水的情景、他们吃饭时的悠闲、他们做的好梦 预设: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对质朴、善良、勤劳的乡下人家的热爱之情。 四、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用时:) 1.课外延伸:(小练笔) 你们想不想赞美自己身边的乡下人家?我们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 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2乡下人家 屋前瓜果美又香,种花种竹好风光。(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大鸡小鸡觅食忙,小鸭戏水河中央。(鸡鸭觅食图) 红霞晚餐看鸟归,夜听虫鸣入梦乡。(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独特迷人好风景,乡下人家心欢畅。 作业设计 反思与重建 课题
19、及内容 3 天窗 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慰藉、蝙蝠、霸气十足、猫头鹰、海滩、闪烁”等词语。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身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导入新课 (用时:)
20、1.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3. 简介作者 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用时:)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5.指导书写 理解词语 天窗 锐利 (3)霸气十足 (4)扫荡: 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慰藉 卜落 锐利 河滩 帐子 闪烁 蝙蝠 霸气 猫头鹰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蝙”左窄右宽,
21、注意右边的“扁”,“户”的下面是一横,两竖。 “鹰”笔画较多,注意写的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广”写宽大一些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用时:)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内容?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开天窗? 2.依据这样的条理给文章分为三段。 3.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哪个段落最能概括体现了这种神奇? 第一段(1-3自然段):天窗的由来。 第二段(4-7自然段):天窗带给我们的慰藉。 第三部分(8自然段):感谢发明天窗的人们。 (最后一段) 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 (用时:) 四、学习结尾,学会质疑 1.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
22、问题? 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预设:“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预设: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小朋友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题及内容 3.天窗 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2.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教学重点 领会“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的真谛 教学难点 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回顾旧知,复习引入 (用时:) 1.导入: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课文的
23、最后,茅盾先生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2)你怎么理解“无”“有”“虚”“实”? (3)引入中心问题:小小的天窗是怎样让孩子们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为什么是应该被感谢的?让我们走进课文47自然段。 (生接读)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用时:) 1.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读。 这风雨雷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作者没有具体描写,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2.学生读书,思考,勾画。 3.品读交流 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画
24、出来,并做批注。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三、总结升华,探知真谛 (用时:) 1.展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2)“天窗”加不加引号,表达的意思同不同? (3)文中加了引号的“天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后一句话较为具体。) (天窗加上引号,有特殊意义)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只有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才能走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四、合作交流
25、,反馈检查。 (用时:) 请你大胆地想象,完成小小练笔。 1.雨天或是雪天,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3 天窗 小小的空白 夏天阵雨 “无” “有” 唯一的慰藉 神奇的世界 被逼上床 “虚” “实” 作业设计 反思与重建 课题及内容 4 三月桃花水 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能够正确认读“绮、和、谈”3个生字,理解“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爱恋与赞美。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
26、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用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刘湛秋简介 (齐读课题。) 学生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用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
27、的读音。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指名读词语, 铃铛 绮丽 回旋 应和 纤细 沉醉 草如茵 柳如眉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用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用时:) 1.小组讨论:这篇课
28、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预设:课文最后一段直接抒情, “啊,沉醉”表达了对三月桃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预设:“草如茵”“柳如眉”,两个比喻句,表现了三月桃花水的美好,令人心醉。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什么光芒? 作业设计 反思与重建 课题及内容 口语交际:转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注意人称的转换。 教学重点 能听清楚、看清楚要求转述的主要内容,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教学难点 在交际中能正确简要地转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用时:) 1.日常生活中,有时候
29、,我们需要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把事情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捎口信、传话,也可以叫转述。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转述(板书:转述)。 生了解什么是转述。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用时:) (一)练习转述 1.出示课本上的图文,了解交际内容: 2.尝试转述练习 (1)选择上面的其中之一个内容进行练习转述。 (2)不要忙着举手。想想,刚才通知是怎么说的。每人先大声地说几遍。记不住的,可以看着屏幕把内容读一读。 学生同桌自由练习转述,再分小组进行转述。 (3)同桌互说,纠正说错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用时:) 1.刚才那些同学转述得多好,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当对
30、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清,或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下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么办?2.师生合作表演 (请他再说一次) 师生共同表演 四、课堂小结(用时:) 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 板书设计 转述 弄清要点,不要遗漏 注意人称角色转换 作业设计 反思与重建 课题及内容 语文园地一 课时 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
31、 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交流平台 (用时:)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这些语句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想法?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词句段运用(用时:) 三、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1.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
32、尝试读一读。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卜算子.咏梅) 简介毛泽东 4.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1)描写城市生活 (2)描写乡村生活 城市生活:霓虹闪烁 灯红酒绿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乡村生活:万紫千红 花香鸟语 春色满园 雨后春笋 朗读诗 了解毛泽东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一、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三、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四、田园风景画 海边风景图 五、卜算子.咏梅 作业设计 反思与重建 课题及内容 5 琥珀 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
33、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怒吼、松脂、拂拭、渗出、半晌、推测、蜘蛛、热辣辣”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导入新课 (用时:) 1.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琥珀艺术品图片。 2.揭题,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琥珀是怎样
34、形成的?谁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用时:) (一)提出自学要求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二)汇报检查预习情况 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拭 餐 渗”的书写 师范写,并讲解:“餐”上下结构,注意上面有三个部分组成,下面是“食”,撇捺要写得舒展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 3.理解词语 (二)汇报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 琥 珀 嗡 脂 拭 渗 俯 扎 番 埋 澎 湃 怒 吼 餐 划 晌 辣 挣 刷 测 详 指名读,师生及时更正: 注意读准平舌音“餐 测”,翘舌音“脂 拭 渗 晌 挣
35、刷”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指名读课文,正音。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 3.给课文分段: 再次读文看看课文如何分段? 4默读课文,看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如下: 第一部分(1自然段):琥珀的形成时间。 第二部分(2-9自然段):松脂球的形成。 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琥珀的形成。 第四部分(13-18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及琥珀的价值。 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四、图文结合,了解琥珀特点。 (用时:) 1.
36、图文对照,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 2.感情齐读。 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题及内容 5.琥珀 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理解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复习
37、检查,导入新课 (用时:) 1.检查字词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象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二、品读课文:还原推测过程,品味文章语言。(用时:) (一)默读课文,大胆质疑。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A.松脂球的形成(2-9自然段) 1.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2.作者把这个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形象。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B.探究琥珀的形成(1012自然段)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出漫长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进一步感受漫长。
38、 4.最后,松脂球化石琥珀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C.琥珀价值(13-18自然段) 1.琥珀的发现有什么价值? 2.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科学家还有哪些大胆的推测? 预设: 1.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它们是怎样成为化石的? 学生发现:天气热,太阳猛;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抓到苍蝇;松脂刚好滴到蜘蛛和苍蝇上。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进行体会。通过时间“长”“短”的相对性,体会化石形成时间的漫长。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用时:) 1.总结延伸:寻找前后联系,质疑形成过程。(1)
39、再读全文,我们还可以发现,课文很多句子都是有相互的内在联系的,你能一一找出来吗? 如对海的描写;对小虫的描写;漫长时间与第一自然段的照应 板书设计 5 琥珀 作业设计 反思与重建 课题及内容 6.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笨拙、迟钝、毫不相干、隧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40、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导入新课 (用时:) 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读课题质疑 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用时:) 1出示生字新词。 2自学要求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4读生字新词 5.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隧 翼”的书写。 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翼”注意是有三部分组成:羽、田、共。其中“羽”不带勾。这个字写扁一些。 三、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用时:) 过渡:下面让我们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自由读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41、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量的化石显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学家们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过程。 四、课堂小结 (用时:) 本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读懂了课文,把握了课文的脉络层次,究竟恐龙的一支是如何变成鸟类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题及内容 6.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
42、重点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用时:) 首先,我们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 这些词语都是第一自然段中,你们能用上这些词语概括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吗? 事实证明笨重的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用时:) (一)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 (1)科学家提出了怎样的假说?依据是什么? (2)科学家有怎样的发现? (3)“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二)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 (1)第一种恐龙的特点 (
43、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像鸵鸟一样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 (三)学习第五段 无论如何这只是科学家们根据种种证据的推论,它们有更美好的心愿。齐读第五段。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辽宁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用时:) 1.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你们想对科学家们说些什么? 2.总结写法 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预设:科学
44、家们推测出恐龙演变成鸟类是有事实依据的,化石是最后的证据。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反思与重建 课题及内容 7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课时 2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兵、乓”等12个生字,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纳米 拥有 冰箱 除臭 隐形 健康 预防 病灶 疾病 细胞”等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补充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