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棵大树教学设计(共两课时)桂东县沤江一完小 何承珠 教学分析:一棵大树是一篇有关“索取”与“付出”的寓言故事,内容简单,内涵丰富,估计学生感兴趣、爱读。旨在通过这篇课文教学,让学生体会父母及身边人所给予无私的爱,懂得感恩,呼吁人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中男孩子与大树的四次会面的情景。2、通过品读大树和男孩的对话,了解对比的写作特点,感受“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以及男孩自私自利,不断索取的特点,并体会对话描写的四种形式。过程与方法:1、自主自悟,合作交流理解男孩的索取和大树的奉献。2、用比较法感受对话的多种形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不能自私
2、自利,不断索取的教育,懂得感恩。教学重点通过品读大树和男孩的对话,了解对比的写作特点,感受“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美德,以及男孩自私自利,不断索取的特点,并体会对话描写的四种形式。 教学难点体会大树和男孩的象征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自省。 教学准备CAI课件、堂堂网资源设计理念通过不同形式地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相关语句,在“层层剥笋”中破译难点。品读感悟重点句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理解寓意,懂得感恩。设计思路从阅读文本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理解寓意;讽刺了当今社会子女自私自利,不断索取。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
3、、师板书“树”字,问: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生A:树苗生B:树叶生C:树墩师在“树”字前面加上“大”字,又问:你会联想到哪些四字词语?生A:参天大树生B:枝繁叶茂生C:果实累累生D:绿树成荫2、师:可它是一棵大树。(完成板书,出示“棵”的同音字“颗”,比较写法和用法上的不同。)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并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特别提示“爽(shung)快”的“爽”的笔顺。(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讲述了一个贪得无厌的男孩,不断地向一棵大树索取,直到大树一无所有的故事。)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 (1)思考
4、: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你从哪些内容体会到的? 提示:男孩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只知道不停地索取,却不知回报。从三次“索要”,三次“离开”中体会到的。 (2)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它的哪些言行打动了你?提示:大树是无私奉献的,舍己为人的,不求回报的大树的三次“给”,能打动人。四、 品读对话,感悟形象1、 分四次会面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并完成表格:(1)男孩子与大树每次会面的情景是怎样的?(2)大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会面男孩大树(包括心情变化)填完表格后同桌讨论交流,全班校对。会面男孩大树第一次(少年)要钱给果子(幸福)第二次(青年)要屋给树枝(高兴)第三次(中年)要船给树干(欣慰、难过)第四次(
5、老年)要休息给老树墩(歉疚)2、品读对话,读出感情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男孩和大树四次对话的句子。提示学生可以根据每次会面体现大树心情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大屏幕出示对话的句子,指名分组朗读,师生共同评价。3、再读对话,比较感悟。出示A组对话,男生读:树说:“我没有果子了。”他说:“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树说:“我没有老树枝了,你没法荡秋千了。”他说:“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出示B组对话,女生读:树说:“我没有果子了。” “我的牙咬不动果子了。”他说。 “我没有老树枝了,”树说,“你没法荡秋千了。” “我老了,荡不动秋千了。”通过读这两段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对话内容相同,对话形式不一样,标点也会有变化。)小结:对话的形式多种多样,富有变化,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五、提升主题,抒发情意。1、这棵树就是_,男孩就是 。 生A:这棵树就是父母,男孩就是孩子。 生B:这棵树就是老师,男孩就是学生。 生C:这棵树就是奶奶,男孩就是孙子。2、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和我一样,心里涌动着千言万语,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深深地思考,深深地感悟,写几句建议男孩的话吧!学生即兴写,师巡回指导。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6 一棵大树给大树 男孩要对话形式:提示语在前 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 无提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