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二、教学重点用探究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三、教学难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分。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幻灯片;集气瓶、导管、烧杯、水槽、止水夹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
2、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2分钟制定学生演示“纸托水杯”实验提问:纸为什么掉不下来?提问: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吗?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积极回答: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把纸片拖住了!学生回顾以前知识,联系生活,小组内讨论其他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有驱动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下去的欲望。新课讲授26分钟提问:空气是否单一的物质?若不是,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提问:哪些生活事实能证明它们的存在?活动一:空气成分学生思考后回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学生会列举出很多事实,比如:动物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水和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
3、;煤等燃料燃烧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矿泉水后,矿泉水瓶外壁就会有水珠凝结;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空气已经有了丰富的认识,但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空气的了解却很少,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成分,许多科学家都通过实验对空气的成分进行了研究,其中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用定量的方法成功地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活动二:追寻空气发展史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到拉瓦锡的结论是:空气由氧气(O2)和氮气(N2)组成,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通过有关空气发现史料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家的实验模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去亲自
4、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过渡: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二百多年前,重温拉瓦锡的实验。让我们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问:分析拉瓦锡的实验,原理是什么?提问:根据实验原理和老师给你提供的药品、仪器,你能设计出实验方案吗?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提问:“你们组是如何得出氧气约占1/5体积的?能不能解释一下?”如果不是1/5,想一想,为什么?提问:能否用木炭、硫、镁代替红磷做实验?提问: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活动三: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学生讨论分析得出原理是: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气压减小,吸
5、入水的体积等于消耗的氧气体积学生分组讨论后交流,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比较后得出最佳方案。学生分工协作,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小结并交流成功的经验,寻找并分析失败的原因,组间进行交流。最后得出:这是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所以设计实验步骤一定要严密,操作一定要规范。学生利用刚才的装置,将红磷换成蜡烛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不行,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同理可以推知,木炭、硫都不可以。学生分析刚才实验的不足,讨论改进实验,观察老师提供的几套装置,分析改进后的优点。通过讨论初步学习如何设计方案,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6、、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改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问:大家用红磷初步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验证空气不是单一的成分,那么各成分的含量怎样呢?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吗?活动四:建立概念学生阅读、识记空气中的各成分以及体积含量。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生积极踊跃地抢答举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课堂小结2分钟课题1 空气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氧气2氮气3稀有气体二、空气的保护1污染物质 2保护空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