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习题课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四点:1、题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适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差别,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特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后进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会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后进生不至于“陪坐”,优生也能“吃得饱”,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2、习题课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
2、导者、欣赏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任务是“导”,即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提高与升华,同时得到知识的积累。因此,习题课一定要杜绝“填鸭式”、“满堂灌”,通俗的讲就是:教法为学法“让路”。教师的任务不但是要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要营造一种学生学习知识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由已知到求知,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将会使学生受用一生。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容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会
3、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包含有猜想、错误与尝试、证明与反驳、检验与改进的复杂过程。老师的教案只是课堂的预设,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思维主体,教师在营造的充满欢乐、友谊、合作和渴望的课堂气氛中,让同学们相互启发,相互竞争,把一次
4、次的再创造演绎得多姿多彩。教师应把这些宝贵的动态生成资源挖掘出来,使课堂在预设中生成,在动态生成中幻化出灵动的美。 4、做好巩固练习及反馈处理。 习题课的结束肯定不能代表任务的完成,学生对这节课掌握了多少,掌握的怎么样,应该得到及时的反馈,因而对学生的检测和反馈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的巩固练习中,在强调目的性、针对性、差异性的同时,更要注重重现性。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习题不要认为老师讲过了、学生做过了就过关了,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但要注意重现并不等同于机械的重复。另外,还必须体现一定的开放性,要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伙伴完成研究性作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习题课的目的。 总之,我认为习题课应该有明快而和谐的课堂节奏,紧张而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收放自如,学生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如行云流水般,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中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