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我当“班级小管家”系列主题班会武圣庙小学李秀君班会背景:根据我一个学期的观察,班里有些孩子极度缺乏自信心。这是因为班上的独生子女较多,平时和同龄人交流较少,比较孤立,又很胆小,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甚至有些自卑。他们其中有些孩子为了引起别人的重视,开始在班上“捣乱”。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自己既不是管理者,也不犯错误,所以班里的事漠不关心,采取旁观态度。和上面的一些孩子不同的是,另一些孩子他们极度活跃,自信心旺盛,有很强的表现欲,班里的事都像管一管,他们很多都是老师和同学评选出的小干部,但是慢慢地他们开始自满,对待同学态度蛮横,虽然他们在尽职尽责的办事,但是方法永远是批评、指责。由于以上原因班委和
2、同学之间开始互相指责,班委认为部分学生总是为班级抹黑,不遵守学校规章,总是捣乱。同学则认为班委只会嘴上说,自己也做不到,乱用权力,不讲道理,不讲情面。经过调查后发现被班干部指责的孩子的有些习惯确实不太好,总是管不住自己,还有些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总被小干部看不顺眼,起了叛逆心理。起初我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班干部,希望他们注意方式,但是孩子毕竟才二年级,又认为自己在维护班级的荣誉,收效并不太好,两方都不太服气。【依据理论】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
3、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换位思考这个词是加深人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体谅最有效的方法。这个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人的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每个人最初的想法永远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成人尚且如此,儿童理解这个词更加困难。因此我想通过这节班会课,把这个词慢慢渗透给孩子们,让他们学着去理解别人,学会宽容。教育目标:1、通过换身份来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同学眼中是什么样的。使孩子逐渐明白所谓的完美并不存在,要求别人的同时要看到对方的努力。逐步明白换位思考的道理。2、通过鼓励其参加竞选,让孩子们认识自己和他人的
4、优点,明白自己也可以担任重要岗位的能力,增强自信。3、通过参加招聘会让所有的孩子意识到班级的各项工作和他密切相关,班级管理不仅仅是老师和班干部的事,我也要参与,消除冷漠。班会过程:一、 启动式A主持人介绍参选实习班委规则:1. 招聘岗位(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2. 招聘范围(全体同学)3. 实习期限(一个星期)4. 主评委是现任班委会成员;副评委是所有同学5. 招聘采取投票制,票数最多者入选B、候选人入场并做简单自我介绍(打算争取哪个岗位)三个岗位的候选人均为三名同学。二、说说我心目中的好干部A、主评委说说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接班人。B、台下同学说说你认为怎样的班委是好干部。教师把以上双方
5、的“好干部“标准简单记在黑板上。【目的:让孩子自己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为后面化解矛盾做铺垫。】三、招聘正是开始A、口头回答主评委提问(提出具体事件,让相应的候选人来根据事件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时间限制在3分钟例子:问纪律候选人:当你的好朋友违反纪律时,你怎么办?问:卫生候选人:对待一个特别邋遢的同学,你怎么帮助他讲卫生?B、现场模拟方法:由台下同学自由模拟一个个突发的现场情景,让候选人分别现场机智表演前期征集到的小情景剧本有:1放学时,排队说话的两个人,你怎么对他们说?(由纪律委员候选人来为这两位同学解决问题。)2.一个同学不小心撕了另一个同学的绘画作业,两个人争吵起来,由纪律委员候选人来为他
6、们解决3.值日时,一个同学总是偷懒,逃避劳动。卫生委员候选人怎么和他说,把他说服?4.班上同学在楼道里扔垃圾,正好轮到你检查本层楼道卫生,按理说应该为本班扣分,但会让班里下周的流动红旗拿不到,实习卫生委员候选人你会怎么做?5.班上的图书角每次同学借完书以后都乱糟糟的,负责管理图书角的学习委员要怎么解决这件事?6.下课了,同学找你你玩,正好有个同学有一道不会的题要问你,这时你的选择是?(于此同时教师充当现场记者对台下同学进行采访,如果小干部和你这么说?你心里怎么想?)【教育目的:用现场情节剧的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同时大大提高孩子的兴趣,这些事情都是平时发生的实例,有些时候小干部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有办的不合理的地方,虽然有些是好意,但是其他当事人或许不理解,现在让那些曾经的当事人也来解决同样的事,他们的方法又会是怎样的呢?而那些小干部现在的身份是“犯错误”的同学,你心里又会怎么想?这些都很珍贵。】C为自己最喜爱的候选人投票。D.评出本周实习班委,并由现任班委为其佩戴队标四、实习班委进行为其一周的班委工作,期满后进行述职。(教育延伸部分,今后作为常规活动开展)预期效果作为系列活动,本次班会在达到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希望能够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逐步形成“同抓共管”的班级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