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一、书目简介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作者张祖庆,2020年4月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二、读书笔记近日,拜读完祖庆老师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要说是建议,倒不如说是祖庆老师的专业成长史。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好的书,就应该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仿佛看到那时的作者,甚至那时的自己。祖庆老师的书,就是如此。好汉不提当年勇,名师不提那年败。但在祖庆老师的著作中,这些素材都成为他笔下流淌的汩汩清泉,汇成真实的成长之河。这一点,在第一部分体现得尤为明显。“我的听课史”呈现了祖庆老师“好课观”的演变:从好
2、玩到有味,从行云流水到细节亮了,从诗意到真实“好课观”的演变背后是教学理念的演变。从初为人师的懵懂探索到学习之路的跌跌撞撞,我们何尝不是在万千世界中寻找着适合自己的一隅?还好,我已经在“乱花迷人眼”的教学观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我的仿课史”展现了祖庆老师作为积极向上的青年教师而不断模仿、不断追求的经历。读着这段文字,内心不住感叹:这难道不是我当老师的头两年?那段时间,我痴迷于名师的课堂不能自拔:看邓剑东老师执教的习作课推销从心开始,我意识到习作教学情景创设的重要性;看张祖庆老师执教的穷人,我意识到教师魅力以及解读文本的重要性;看王崧舟老师执教的高山流水,我领略到老师博古通今、诗情画意的
3、魅力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对我说:“彭老师,我怎么觉得你每节课上的感觉都不一样呀!好像不像以前那样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所有的“看似不错”不过是“空中楼阁”,画猫不成反类犬。个人认为,“我的磨课史”和“我的裸课史”最能反映祖庆老师的成长,应该也是祖庆老师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从最开始上公开课的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磨课磨到再也不想上,到后来直接大大方方上裸课,背后是祖庆老师对传统磨课说“不”的勇气,更是祖庆老师专业发展精深化的底气。记得第一次上区公开课的时候,我硬着头皮磨了7遍,加上正式上课,一共上了8遍。磨第一次的时候差强人意,磨第二次的时候感觉还不错,磨到第三次也还过得去,磨到第四次、第五次感觉
4、上课的已经不是我自己。这样的经历我有过两次。两次经历让我坚定了想法:以后磨课不过三。后来的公开课磨课,我一直恪守这样的做法,实践证明于我而言是正确的。“我的说课史”“我的评课史”展现了祖庆老师专业学习的执著和韧劲。任何事情,谁不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呢?但是要从会到专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了。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看了祖庆老师的说课史和评课史,我冒出一句话:世界上本没有专业,学得多了,练得多了,也就成了专业。“我的辩课史”呈现了不同人对语文的不同理解,这个“辩”有价值;“我的换课史”展现了祖庆老师临机应变的智慧以及对真实课堂的追求;“我的败课史”是祖庆老师的教学反思,读起来有滋有味。看了祖庆老师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我仿佛也看到了职初的自己:还记得以前每看了一节公开课后都会拍手叫绝:这些老师怎么上得这么好?还记得以前看到那些专家名师们提出的“XX语文”模式,忍不住反问:怎么我就想不到?还记得以前看到哪位名师哪节课上得好而恨不得据为己有,结果东施效颦。还记得以前备课先上网,看看别人有什么好想法的日子文字里的真实打动了我。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祖庆老师都毫不吝啬地呈现出来,为的就是让语文教师们少走一点弯路。成长的路上有高人指引,何尝不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