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主任人格修养与基本工作规范班主任培训专题之一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职业道德规范班主任教师必须遵循的主导性规范,贯穿全部教师生涯和班主任工作中;工作规范以职业道德规范为主导,从班级实际出发,在班主任各项工作中的的基本要求。第一部分:人格修养,职业道德规范一、导言关于爱爱与责任责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爱与责任结合爱与责任结合的充分体现:爱爱国守法,爱爱岗敬业,关爱爱学生,教书育人人,为人人师表,终身学习。师爱是大爱、博爱、事业爱、充满教育理智的爱,不是“妈妈的爱”;教师的责任为国育人、依法执教的责任,发展教育事业的责任,为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责任,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责任。责任的核心是什么?革
2、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美国心理学家 吉诺特:“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二、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师德论坛”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国爱教;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做让人民满
3、意的教师,要学高为师,终身学习。三、教师人格与人格教育 前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人的素质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是优良人格的教育,这是班主任的核心任务。爱因斯坦:“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日本教育家紫田荣义:教师的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乌申斯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人格的内涵 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性品质(精神面貌,意志品质,情感因素,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思想观念(社会观念、教育观念必须与时俱进)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科技素养
4、,审美素质,精神追求,生活品位)。从成功人才的4种智慧看人格品质对人的发展的意义 IQ智商(聪明度)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水平。EQ情商(情绪商数,情绪智商)知己、律己、利己、知人、睦人,核心是认识自己,拥有自信,与他人和睦相处。AQ逆境商数人的意志品质:毅力、勇气、坚持、努力程度等。CQ创造智商人的创造性素质,创造性思维:敏捷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四、影响教师人格和心态的因素四、影响教师人格和心态的因素(一)个性品质因素:正常情感及情绪稳定程度;意志品质,自我调控能力;交往能力,交往水平;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社会认知水平,社会适应水平。(二)道 德 因 素
5、 师德水平;公德水平;家庭美德水平;道德自我修养与践行能力。(三)工作因素:领导态度、期望、工作方法;社会、家长、学生期望、态度;生源水平;工作目标与自我期望;同事之间竞争压力;教师评价体制,评职与评先中的角色地位;劳酬的满意度及自我调节。(四)家庭因素:婚恋状况;家庭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居住环境,物质与经济条件;子女发展情况;亲友、邻里关系;偶发事件。(五)社会因素:社会多元价值观与自身价值观矛盾引发的内心冲突;社会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影响;社会突发事件的影响;社会和谐程度。(六)自身人文素养与能力因素: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审美素养与生活品位;教育教学能力;其他多种能力。(七)自
6、身生理因素:是否有较严重疾患、慢性疾患;生物钟错位;是否劳累过度(某校调查,每天工作8-10小时占10%,10-12小时占63%,12小时以上占27%)。五、提升人格修养和自我调适能力的建议 认真研修、理解、实践师德规范;经常进行人格的自我评价;倾听学生心声,加强教育、教学反思;开阔视野,多角度提高人文素养;宽宏大度,积极调整人际关系;研究、撰写自律格言与座右铭;积极进行审美活动,提高生活品味。第二部分:班主任工作规范一、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1、研究、了解学生,掌握班情;2、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工作;3、科学地实施思想道德教育;4、创建和谐班集体;5、精心开展教育活动;6、加强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
7、7、抓好学风建设,指导学生学会学习;8、关注每个学生健康成长;9、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10、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二、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规范(一)尊重学生人格,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人格表尊重学生人格,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人格表率。率。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没有尊重,不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没有尊重,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可能有成功的教育。乌申斯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二)从班级实际出发开展工作 了解、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研究班级学生的群体特点;了解、研究家庭教育状况和家长群体的特点;了解、研究班级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的特点与教育资源情况;了解、研究班级任课
8、教师的特点。(三)遵循教育规律 学生年龄段特点与成长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的规律;教学相长的规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班集体建设、教育活动、学习指导、问题学生教育等都有规律;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只有能引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四)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要有年度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制定计划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符合学校要求,针对班级实际;计划应征求学生代表、任课教师、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取得共识,获得支持;每项具体工作有具体的操作性措施;执行计划体现主体性学生主体,教师主体,家长主体;定期进行班级发展评价(多主体评价)。(五)依(五)依 法法 执执 教教 学习、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班级工作自觉地贯彻法律、法规;在教育反思中,有意识的反思贯彻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不断改进工作;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在贯彻法律法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