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9340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A南朝B西晋C东晋D汉2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 ( )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A项羽灭掉刘邦B诸葛亮光复汉室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曹操统一全国4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5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

2、都”、“十朝都会”之称。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东吴西晋东晋南朝宋南朝陈ABCD6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8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

3、发展创造了条件。“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10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苏湖熟,天下足”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 B C D1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

4、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A刘裕B王猛C司马炎D苻坚13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14他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A顾恺之B胡昭C王羲之D锺繇15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它们的引入( )A消除了民族矛盾B丰富了汉族生活C导致民族关系紧张D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16东汉末年,国家

5、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示意图是ABCD17“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A严禁贪污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实行汉化政策18东汉末年以后,迁居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经过与汉族的通婚杂居、相互学习、生产互补,至北朝末年,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和民族心理等方面基本汉化。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以上材料反映这一时期的特征是A政权并立B商业繁荣C民族交融D战争频繁19战争,

6、自从它登上历史舞台的那一天起,便同人类数千年阶级社会的发展史如影随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都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它们A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B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C都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D都发生在大一统时期20下列历史人物在生活朝代上与其他三人不同的是ABCD21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蜀汉国力薄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在发表这篇文章时的政治形势是A周王室衰微B百家争鸣C国家统一D三国鼎立22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佛部自称是大

7、禹的后代。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A江南开发B经济重心南移C政权并立D民族交融23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感受下列古代艺术作品,具有“书圣”风格的作品是( )ABCD242018年9月23日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亿万中国农民有了专属于自己的节日。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农业生产,注重对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的总结。下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神灭论B齐民要术C水经注D兰亭集序25“据北魏均田制的规定,太守有十顷职分田,做过太守的贾思鳃应该有大片土地,在口口口口的记载中,他还养过200只羊,作为一个农场主,贾思鳃有车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口口口口”应为()A兰亭集序B齐民要术C

8、洛神赋图D女史箴图【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它们的都城都在建康,总称为南朝,A符合题干;西晋和汉都是大一统王朝,BD不符合题干;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而北方处于政权林立的“十六国”时期,号称“东晋十六国”,故C不符合题干;故本题选A。2C解析:C【解析】抓住关键词“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结合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20年,曹操死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三国时期开始。所以,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C项符合题意;刘备、孙权

9、和曹丕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D【解析】材料内容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曹操著名诗篇龟虽寿,描写曹操踌躇满志,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故选D。4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所以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石窟艺术,该宗教是佛教,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

10、题意,排除,故选B。5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可排除;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江苏盐城地处中国南方,题干的“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反映出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故A符合题意;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生产力水平还未超过北方,排除B;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故选

11、A。7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选B。点睛:抓住信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需熟练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8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东晋与前秦爆发了淝水之战,结果是东晋打败前秦,使得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D项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12、都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事件;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事件,所以ABC三项都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选D。9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综合上述分析结合选项图片可知,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10C解析:C【解析】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放,其原因包括: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

13、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南方相对和平稳定。“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出现,是宋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所以排除项,符合题意,故选C。11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佛教盛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B正确;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与题意无关,可排除;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可排除;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可排除。故选B。12D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4世纪时,氐族人苻坚建

14、立的前秦政权,苻坚任用汉族人王猛进行改革,逐渐强大,不久统一了黄河流域。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13D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进行了行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这次战乱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故选D。点睛: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需要重点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时间和原因;掌握江南地区得以开放的原因。14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东晋王羲之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

15、的阶段。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C符合题意;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A不符合题意;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B不符合题意;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可知,此内容体现了少数民族生活习惯对汉族的影响,体现了胡汉之间的民族融合,椅子、方凳等的引入丰富了汉族生活,故B符合题意;AC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影响,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6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2

16、0 年, 曹丕 称帝,定城 洛阳,魏国建立;221 年, 刘备 称帝,定城 成都,蜀国建立;222 年, 孙权 称王,定城 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7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主要的措施有: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等。其中讲汉话规定汉语为“正音”,鲜卑语为“北语”,他下令官员上朝时改说汉话,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从材料中的“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

17、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我们可以判断出是孝文帝改革中的“讲汉话”内容,即是实行汉化政策,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8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汉族吸收了胡服、胡食、胡乐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胡汉差异逐渐消失。”等结合所学知识,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19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官渡之战是曹操以少胜多战

18、胜袁绍的战役,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军队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故B符合题意;官渡之战发生在208年,赤壁之战发生在220年,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故排除A;官渡之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赤壁之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淝水之战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排除C;淝水之战发生在南北朝并峙时期,排除D。故选B。20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汉武帝是西汉帝王,班超是

19、东汉政治家,因此祖冲之生存的朝代与其它三者明显不同,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21D解析:D【解析】【详解】据材料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今天下三分”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时期。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9年,孙权称帝,建国号为吴,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22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为自己与汉族同族同宗,说明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民族融合的体现,故D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江南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排除AB;西晋实现了国家

20、统一,并非政权并立,排除C。故选D。23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书法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品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A属于行书,A正确;B属于楷书,C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佛像,D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绘画女史箴图,均排除。故选A。24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符合题意;范缜著有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无神论思想。A不符合题意;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综合性地理学专著。C不符合题意;东晋王羲之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D不符合题意;故选B。25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故题干“口口口口”应为齐民要术,故B符合题意。兰亭集序是书法和散文,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都是绘画,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带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