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2.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2.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测定密度的方法,初步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对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2、。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2. 通过“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教学重点 1. 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 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 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最后得出结论,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教学设施 天平、量筒、小烧杯、小石块、盐水、细线、课件,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1. 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
3、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 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 地质勘探、科学考察需要对采集的各种矿石样品进行密度的测量,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也需要对产品、种子等进行密度的测量。应该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呢?密度的测量有哪些常见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一)测量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1. 教师讲解测密度原理 提问:依据什么测量密度?(提示:如何测速度?)要求出物体的密度,就必须测量出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并记录,再利用公式:=m/V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要测量质量和体积就必须要相应的工具,同学们知道用什么工具测量质量和体积吗?学
4、生思考回答并引出量筒的使用:2.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师展示量筒实物:教学生认识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 量筒的读数方法: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垂直,与液面相平。如果量筒中液面是凹形的,与凹液面底相平,如果液面是凸形的,与凸液面顶相平。(课件展示)教师提问:如果物体比较小,能够放入量筒中,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教师演示)学生思考后回答:先测出量筒中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量筒内水和完全浸没于水中的固体的总体积V2,两者相减,就得到固体的体积V= V2 - V1。说明测量时记录那些数据,并展示记录数据的表格。3. 课件展示测量石块的密度方案,学生判断:思考要先测石块的质量呢,还是先测石块的体积
5、? (分析误差)(二)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1. 教师提问:怎样测量液体(盐水)的密度?课件直接展示原理,分析如何测量质量和体积。展示测量密度的方案,请同学说说那个方案好? 首先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再将全部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则盐水的密度=(m2m1)/V 首先在量筒中装入一定盐水,读出体积V,然后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1,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再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则盐水的密度=(m2m1)/V 首先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再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最后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则盐水的
6、密度=(m1 - m2)/V。 教师提问:那一种方案最好?分析每种方案的误差。并请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案。针对该方案思考需要记录的数据,自己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测量盐水的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烧杯与盐水的质量m1/g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烧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2/g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盐水的密度/(kg/cm3)(三) 进行试验 学生根据前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测量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教师巡回指导。(四) 数据收集展示(五) 学生交流经验三、 课堂小结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四、知识应用(课件展示)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课题:6.3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原理:据密度公式:=m/V 三、器材: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2个)石块,细线,水,盐水。 测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四、实验方案及误差分析:七、知识拓展教师提问:1、如何测量不规则的塑料的密度呢,例如测量泡沫塑料的密度?(其密度比水小) 2、如何测量不规则木块(吸水)的密度?3、若没有量筒,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课下思考,下一节课处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