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26.6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并掌握它的性质定理。2.使学生初步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求解与推理。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变式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重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证明中添加辅助线的思想方法。教学方式:启发、引导、探究教学过程:一、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学习数学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下面就请大家看一个生活中的问题:A、 B两点被池塘隔开,为了测量A、B两点距离,聪明的小明在地上找一点C,联结CA、CB,并分别取它们的中点D、E,只要测量
2、DE两地的距离,就知道AB两地的距离,为什么? 探究的重要方面是提出好的数学题目和好的提示性问题。这题的探索讨论空间不是很大。建议改为:父亲把一块三角形的地想平均分给两个四个儿子,怎么分?四个儿子呢?你可以设想一下大概有什么答案,最后当然要引导到三条中位线了。 如果仍用老题,建议一,把题目故事化;建议二,你的提示性问题也要改。只要测量DE两地的距离,就知道AB两地的距离,为什么?这样提问,讨论余地就少了。应该这样提问:要知道AB长,有什么方法?让学生五花八门的,(也不要说学生不好,反而要鼓励),即使不对你的胃口,你可以设法引过来。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的中位线。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
3、、什么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引出定义: 联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3、请你也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画出它的一条中位线。观察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猜想,让学生动动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看看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4、你能证明你的结论是正确的吗?请加以证明。这里要让学生探索多种方法5、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先让学生归纳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用符号语言表示: DE是ABC的中位线 DEBC, DE=1/2BC 三、灵活运用,巩固新知例1、已知ABC的三边分别是8,10,12 你能说出它的三边中点D、
4、E、F构成的DEF的周长是多少?提问:这个问题能不能改变条件,使答案不变?(实际上只要知道原三角形的周长就行了,不必知道三边的长。 若再次联结DE的中点,所的的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依次类推,第N次取各边的中点所得到的三角形周长又是多少呢?例2、动手操作:1、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学生边画图边观察,请学生猜想)2、猜测:当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为矩形、菱形、正方形? 3、拓展题 已知:CE、CB分别是ABC、ADE的中线,且AB=AC,试说明CD=2CE这题有没有问题?总结:遇到中点问题常考虑中线倍长法,遇到中点问题通常考虑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四、首位尾呼应,回顾小节1、同学们,一开始呈现的问题可以解决吗?若D、E之间还有阻隔什么办?好,学生可能会出现1/3处量等,为以后相似形学生打伏笔。2、生活中有些问题虽然不能直接解决,但可以转化为其它问题请同学们间接解决。3、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你学到了什么?遇到中点问题如何解决?学会寻找 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将问题转化。五、作业布置: A册:习题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