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智慧校园十四五建设方案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根据“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特制定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未来几年,以国家、省、市、县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信息化等的规划纲要及相关要求为指导,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
2、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二、组织领导组 长:*x*副组长:*x* 成 员:*x*x*三、学校概况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校园网始创建于1992年,校园网络全覆盖于2013年实施。学校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按照 “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间、计算机教室*间,全自动录播教室*间、数字化实验室*间,学术报告厅*个,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以及科技航模课程
3、基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现已建成学校网站、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校本资源库、电子备课、影像资源库、网上报修、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电子图书等平台。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使用办公应用软件。四、存在不足目前我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系统性的整体规划有待提升,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基础设施装备不先进、不全面、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校务管理、学
4、生自主管理等方面,对师生全面素质能力和发展水平方面考核的平台需进一步完善。五、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通过几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建成高水平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公共平台,实现高速、安全的校园网有线无线全面覆盖校园、信息化终端遍布校园,立足师生员工信息化应用的实际需求,以信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进行现代化改造,构建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信息化智慧校园,为建设全省一流学校的总体目标提供强大支撑。(二)具体任务1、加快数字
5、化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学科齐全、标准统一、种类丰富的校本资源库和共建共享交互的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校本资源库和资源库管理平台。校本资源库计划涵盖教育管理库、学科资源库、教研论文库、教学视频库等,加快学科专业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实现学校管理档案、教案、试题、课件、精品课程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完善学校数字化图书室及数字化实验室建设。建设数字化图书室,引进数字图书、电子期刊,使师生在校内外都可对所藏图书进行查询、检索、预借等操作。优化电子图书阅览室,使图书室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推动数字化实验室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2、实现校务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功能强大的公共
6、信息和管理系统,提高学校教育管理的功能和效率。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综合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发和完善办公自动化管理模块、教务管理模块、云录播教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监控安防系统、人事管理模块、教职工绩效评价模块、学籍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学校财务和后勤管理模块等。逐步实现多平台网络统一身份认证,使用户实现跨部门和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和交流。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门禁管理系统、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3、实现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个性化,推动基础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学生自主、便
7、捷、高效、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加快基础性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授课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为教学的状况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基于网络的开放、交互、个性化的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平台与数字图书室、学科资源库的整合,实现师生多渠道即时沟通,培养学生基于网络的终身学习能力。推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科研管理工作。建设教科研协作、管理和分析平台,开发和引进科研资源库、学术资源库、课题资源库。为优秀教师建立专门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六、保障措施(一)转变观念,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实施素
8、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快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深度融合。(二)加强领导,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积极支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三)加强管理,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机制。建立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工作考核,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四)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
9、保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县的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建立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体系。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健康、安全运行。(五)加强队伍建设,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快建设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六)加大投入,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预算。树立项目意识和经营意识,拓宽经费渠道,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创建智慧校园,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的软硬件建设,发扬成绩,
10、克服不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继续努力做好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xx市xx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讨论稿)在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完成xx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结合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为扎实有序地推进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xx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xx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实施方
11、案,以构建生态型智慧校园为目标,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实验先行、以点带面、辐射推广,扎实稳定地推进我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展。二、目标任务(一)工作目标:立足我校信息化工作实际,充分依托现代信息通讯和“xx”资源平台技术,构建高效、便捷的学校信息化支持环境,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教学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各个领域有效、创新应用的水平,实现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人与技术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服务师生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创新。(二)主要任务:在现代教育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xx”资源平台技术,主要任务是构建与智慧教育体系相
12、适应的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校园信息安全” 五个一体化建设。1. 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构建覆盖全校的校园网,使信息资源通畅到达管理和教学终端。包括校园网站建设,学校“xx”建设,学校计算机教学机房、多媒体教室、录播室、电子阅览室建设。2. 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建设全校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学校数字图书馆、录播室、电子阅览室建设。3. 教育管理一体化建设建设覆盖全校中小学部包括建设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以及智慧课堂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智慧学习系统等其他教育服务管理在内的统一电子校务平台建设。4. 校园信息安全一体化建设以省市“校安
13、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省、市和学校的统一的校园安全工作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5、教育服务一体化建设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建设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系统;建设校园教学管理系统、智慧课堂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智慧学习与评价系统;建设后勤服务管理系统体系。三、工作重点(一)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专项培训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坚持“先培训、后实施”的原则,组织学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与学科骨干教师等人员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建设思路、建设模式、应用模式等内容的专题培训,提高试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开展智慧校园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的需要,
14、充分“xx”技术和“xx”平台技术,改造和优化现行的校园信息化环境,构建智能化的校园教学管理系统、课堂教学支持系统、学生智慧学习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提供智能化、集成化的校园管理以及人本化、效能化的教育教学服务,使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与教育教学实践和谐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三)开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实践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构建支持学生主动学习、支持教师有效教学的智慧教室环境,以智慧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推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四)开展信息技术
15、支持下智慧校园管理模式改革探索按照“学校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人本化、工作业务流程化、工作流程协同化、管理数据标准化”的智慧校园管理理念,依托智慧校园的基础环境,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管理模式、管理策略的研究,探索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最佳途径,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从局部信息化向整体信息化转变,实现整体规划、科学管理与科学决策,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实效。(五)开展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和策略探索研究依托xx基础教育资源运用平台中“教师研修”和“教师社区”及“xx”资源平台技术完善教师学习空间,搭建教师平等对话、协同发展、激发教育智慧的平台;同时深入开展信息时代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模式与培养策略研
16、究,通过环境建设策略、制度保障策略,引导教师采取自主发展、团队合作等策略,促进智慧成长,以技术启迪智慧、探索促进创新,依托智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四、实施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智慧校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德育、校园安全、总务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指导制订出台建设智慧校园工作实施方案,进行合理分工,组织好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工作。1、成立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xx(校长、书记)副组长:xx(副校长、副书记)、xx(副书记)、xx(主管教学副校长)、xx(主管安全副校长)、xx(主管德育副校长)、xx(工会主席)成 员:xx(办
17、公室主任)、xx(教务处主任)、xx(教科室主任)、xx(主任)、x(总务处主任)、xx(政教副主任)、xx(小学部政教处主任)、xx(小学部教务处主任)、李xx(团委书记)、xx(大队辅导员)、xx(七年级组长)、xxx(八年级组长)、xx(九年级组长)及各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制订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制订具体操作细则。 统筹组织、协调与落实智慧校园建设各项具体工作。 指导各学部、各年级组、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及各班级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定期组织信息化业务培训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 定期组织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建设工作。 安排与做好智
18、慧校园建设工作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管理工作。2、成立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教学管理工作小组组 长:xx(主管教学副校长)副组长:xx(教务处主任)、xx(教科室主任)、Xx工作职责: 制订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工作计划与具体操作细则。 负责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教学应用培训的组织工作(安排时间与考勤)。 指导学科教师开展应用工作,定期组织应用经验交流,落实各项应用工作。 定期进行各学科应用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应用工作。3、成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德育管理工作小组组 长:xx副组长:xx组 员:xx、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老师工作职责: 制订信息化教育资源德育应用的工作计划与具体操作细则。 负责信息
19、化教育资源德育应用培训的组织工作(安排时间与考勤)。 指导各年级组长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试点经验交流,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定期进行各年级试点工作的检查与评估,不断调整与改善试点工作。4、成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后勤管理工作小组组 长:xx(副校长、副书记)副组长:xx(总务处主任)组 员:xx及各年级组长工作职责: 制订信息化教育资源后勤管理的工作计划与具体操作细则。 负责信息化教育资源后勤管理培训的组织工作(安排时间与考勤)。 负责建立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指导各年级组长开展教学物资配备、采购及维修实行即时网上办理,落实后勤智能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 定期进行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
20、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检查与评估。5、成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工作技术维护小组组 长:xx(主任)(个人建议,仅供领导参考)副组长:xx(学校管理平台及校园网站管理员)组 员:xx学校录播室管理员)、xx(交互式电子白板管理员)及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职责: 负责草拟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技术维护工作方案。 负责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负责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技术平台建设的设计与实施。 负责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为各学科、年级组开展信息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工作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6、成立教育信息化应用智慧办公及档案资料工作小组组 长:xx(办公室主任)组 员:马xx工
21、作职责: 负责制订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管理方案。 负责制订智慧校园建设智能办公系统的规划与实施。 指导各个工作小组做好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二)健全工作机制1、将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列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校将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育科研、校园安全、德育工作及家校联系等方面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及信息化应用层次,细致做好规划,科学确立目标,切实提供保障。2、强化对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督导与考核。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科室、年级组、班级、教研组、备课组、任课教师等部门和个人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工作的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对各科室、年级
22、、班级或对教师工作的等级评定中,与绩效工资持钩,并做为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之一。3、健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和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管理制度。各工作小组要建立健全各种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将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纳入学校科学规范管理轨道。学校要建立如下制度:教师学生信息化培训学习制度,校园网络安全制度、学校信息安全保护制度、校园网站信息发布管理制度、“xx”资源平台管理制度、网络教学资源使用考评制度、网络教研与集体备课考评制度、智慧型教师培养模式与策略、校本资源库建设与资源上传考核制度、录播室管理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使用制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制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制度、智慧校园与德育工
23、作及家校联系整合研究制度、智慧校园与后勤智能化管理制度等。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为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国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国家标准和衡水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等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制定冀州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一、 建设目标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智慧校园应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信息安全体
24、系等基本要求,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我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二、建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
25、升育人水平。坚持应用驱动。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促进作用,以应用驱动各项建设工作。坚持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强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坚持示范引领。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各学校要根据实际
26、情况,在智慧教育环境提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融合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创新性、示范性应用案例,建设具有冀州特色的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动全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三、建设内容智慧校园围绕智慧环境、数字资源、信息素养、融合创新、特色发展五个方面开展建设。(一)智慧环境1.校园网络。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升级改造校园网络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生活等场所。支持视频点播、电视电话会议及语音、图像等各类信息的多媒体运用。采用智能化设备对装备使用情况进行自动追踪、管理和控制。信息终端。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
27、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建有智能卡系统,提供校内消费、图书借阅、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宿舍管理、访客管理等应用服务。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图书馆、活动室、行政楼、食堂、宿舍等)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化服务。3.智慧教室。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能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依托区域教育云和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4.信息安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漏
28、洞扫描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和WEB应用防火墙等网络安全系统。配备统一上网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5.智能安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学校主要场所,与区域行政部门数据同步,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互联互通。能实现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智能化安防管理。(二)数字资源1.资源开发。通过自建、引进、合作、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和数字校本特色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数字资源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2.资源
29、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教师能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3.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鼓励师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三)信息素养1.学生发展。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加工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同时注重自制,不沉迷
30、网络。2.教师发展。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3.信息化领导力。校长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根据区域信息化发展目标,明确建设思路,具有组织、管理和评价能力。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四)融合创新1.智慧教学。教师利用信息化备课支撑平台和数字资源进行电子备课或网络协同备课。综合运用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等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
31、,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方式。能采集、汇聚、整理、分析教与学过程的大数据,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适时反馈。2.智慧管理。加强校园智慧管理,推动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智能化管理。3.智慧服务。提供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交流。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为家庭、社区和其他学校提供教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社会化公益服务。(五)特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重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鼓励各校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在智慧校园前沿研究、特色应用、突出成果、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打造亮点,促进智慧校园建设特色发展。四、组织实施
32、(一)高度重视。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建设,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系统工程,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抓手,将智慧校园建设作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大力推进。(二)组织保障。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题部署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要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按计划推进实施。(三)人员保障。学校要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每学科都要配备教师负责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四)经费保障。各学校要从生均公用经费中提取一定比
33、例用于信息化教学资源更新和日常运维。或开展校企等合作,建立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确保智慧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五)制度保障。各学校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教育信息化运营、管理和激励制度,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作。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项目评价指标评价细则分值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1.信息基础设施(10分)(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3(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3(3)建有基于校园网络的智能广播系统、校园电视台和视频会议系统。2(4
34、)数据机房、安防控制机房的建设,应符合GB50174-2008的规定,楼层设备间布局应满足机柜数量和维护需要,并预留可扩展的面积。22.多媒体教室(10分)(1)所有班级教室和功能教室配备一套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实现互动教学功能,满足教学需要。8(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23.智慧教室(8分)(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3(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3(3)建设未
35、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24特色功能教室(5分)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等)55.绿色能源(3分)使用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建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36.智能安保系统(4分)(1)学校配备1套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提供
36、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2(2)安防系统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覆盖学校全部物理空间。2二、应用服务(100分)1.应用服务融合(10分)(1)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4(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2(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
37、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2(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22.校园门户(10分)(1)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6(2)有可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客户端2(3)实现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企业号或服务号23.智慧教学服务(15分)(1)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3(2)为教师提供同步课程资源、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
38、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3(3)应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应用移动终端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3(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和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为教师提供网络研修服务,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3(5)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2(6)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提供采编组卷、考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14、智慧学习服务(15分)(1)根据学生个性
39、化学习需求,为初中以上学生开通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利用网络空间进行讨论、作业、考试、拓展等创新型开放学习。2(2)具备“系统推荐+自主选择”相结合,实现学生在个性化学习包推送,通过在线答题,在线评分,实现成绩分析、知识点诊断、试题解析的功能。3(3)实现同步微课,与线下课程配套,按选择教材、学科、章节、知识点组织和建立的视频课程,实现线上课程的二次学习与巩固;4(4)具备同步练习板块,让学生选择教材、章节、知识点、难度,实现与线下课程同步练习;智能练习实现根据学生薄弱点,自动推送学生练习的功能3(5)具备自动记录学生在日常作业、考试等不同学习活动的错题,可形成学生专有的错题库,按学科、
40、知识点进行统一归档管理的功能35、智慧资源服务(20分)(1)对本校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生成性信息资源进行持续采集,加工整理,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4(2)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4(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4(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4(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46、智慧评价服务(15分)(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
41、,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5(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5(3)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57、智慧管理服务(15分)(1)建有统一的基于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支撑的“智慧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融合学校综合管理、教育预测辅助决策、
42、教与学的综合评价、分层教学、走班排课、资源管理、财务与装备管理、家校互联、数字图书馆多种功能。5(2)通过学生智慧卡和“智慧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在学生的考勤管理、收费管理、消费管理、宿舍管理、家校互动、场室管理、图书管理、考试监控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5(3)面向学校管理层,设置数据分析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能及时动态提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数据,能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动态数据支撑的平台。具有基于大数据的学生学习行为分析功能,为教师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具有基于大数据的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功能,为科学评定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依据。5三、师生发展(30分)1、学生发展(15分)(1)学生
43、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2(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4(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3(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
44、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32.教师发展(15分)(1)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3(2)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5(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
45、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4(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3四、保障措施(20分)1. 机构制度(6分)(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2(3)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明确分年度目标。有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情况。2(4)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22.队伍建设(6分)(1)组建一支专
46、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2(2)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市级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2(3)教师按要求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培训与学习。网络管理员每年定期参加市、区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研讨等。定期开展智慧教育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的专题培训。23.经费保障(4分)有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44.网络安全(4分)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
47、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4五、特色创新(6分)1、课题研究(2分)有市级及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个,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好)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22、特色应用(2分)推广使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23、创新机制(2分)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大会上进行汇报交流。2六、示范引领(4分)1、示范引领围绕智慧课堂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支撑环境等有关问题开展各级各类交流研讨及示范课观摩活动。2在区级(含区级)以上范围,组织优势学科或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名师,每个月开展至少1次以上课堂教学实况在线直播或点播活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