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各环节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大胆应用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各环节应用的可操作性及其对教学效果的改善作用,总结得出“微课程”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的流程,对每个环节的设计原则进行科学的阐释,并给出操较强的教学实施建议。旨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寻求更好的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培养、更好的实现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关键词】微课程;信息技术;环节;应用【正文】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中,使得传统课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受到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在教育中得以应用和推广。在国家教育部制定相关
2、教育政策的支撑下,教育界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重视及各个学校的教学机制和管理体系的制约下,信息技术课程从一门新课程健康持续的发展为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在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同时转变教育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大胆应用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开拓创新教学模式。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我国著名学者焦建利在题为“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报告中给出的定义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
3、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笔者通过研究过程,将其定义拓展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或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通过对一般教学过程的总结归纳,一般把“微课程”辅助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课堂导入”、“课堂讲练”、“组织讨论,反复强化”、“提炼方法,总结归纳”、“成果展示,意义拓展”。在这几个阶段中,“微课程”能适用于“课堂导入”、“课堂讲练”、“成果展示,意义拓展”三个部分,通过细致分析每个阶段使用“微课程”引起的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改变,提炼出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4、教学实施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过程可以灵活依据具体情况作适当改变,该教学流程通过笔者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总结,系统归纳得出,并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建议,以期促进一线教师交流讨论,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图: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施图一、“微课程”导入阶段的设计原则课堂情境的创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情境应该源自教学需要,且要符合实际,尽可能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尽可能地让学生找到共鸣点,这样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实现情境导入的理想效果。但情境创设要做到源于生活且适合教学需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从课程内容出发,寻找生活素
5、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点,将其加工、采集即可作为新的教学素材使用。1、适应教师风格特点的差异性 情境创设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教师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有的表达能力很强,也有些教师教学技能很强但不善于情境表达。有些教师往往使用“下面开始上课”这样的直接引入,虽然简洁省时省事,但是学生并不能从课下的放松状态中立即紧张起来,全身心投入课堂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教师须作适当时间的情境导入。“微课程”课堂导入阶段应用的教学资源,具有素材丰富而又可以重复利用的特点,可以避免教师课堂开始千篇一律或不流畅的尴尬。 2、促进时间分配合理化 “微课程”一般通过精心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通过视频方式呈现
6、出来,一般没有时间的限制。情境的导入环节作为课堂的关键部分需要予以重视,但并不是要求时间很长,课堂导入切记冗长繁杂,喧宾夺主。导入的时间安排一般为1-2分钟,这样学生既能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也不会因为情境的真实性而沉溺其中,影响教学的持续性。总之,教学情境创设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只要能最大化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吸引其注意力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即可。由于“微课程”去除时间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掌握“微课程”情境导入素材使用的时间长度,促进教学过程最优化安排。 3、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学习动机,才能促进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另外用视频动画的形式
7、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简单的声音效果更引有效,这一点从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就可以佐证。二、“微课程”课堂讲练的设计原则 课堂讲练阶段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步骤之一,一般在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之间。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整个讲练阶段是由教师告知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对学生应在课堂中掌握的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由学生凭记忆或笔记对所讲内容进行适当练习几个步骤组成。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环境,教学内容由教师系统的讲述给学生,学生面对的是毫无表情的计算机屏幕,久而久之会产生心理倦怠;教师通过广播教学软件控制学生的机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任何的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种“教师主讲,学生听练”的教学
8、方式对教师备课能力有很大考验,虽然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记忆,但是作为长期的教学手段使用,教学效率相对较低,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讲一讲、练一练”的教学模式对于某些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许合适,但对于作品制作过程的学习,则常常会打乱学生的整体思维,使流畅的教学过程变得支离破碎。“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仅能够系统的展示教学内容,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改善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微课程”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制作成简短的视频课件,教师既可以从己经做好的资源库中选取相应的章节,也可以按照课堂具体安排自行录制。这种课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既可以由教师进行讲解,也
9、可以直接由学生自己进行相关学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时遇到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监督和指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做下记录,在下面的课堂小结中做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学生成为课堂讲练阶段的主体,教师则作为学习的监督和指导者,课堂秩序有条不紊进行,学习效果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2、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 微课程”的使用,教师从系统的讲授课程内容转变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答疑,这个转变的过程势必会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而增加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使得教师讲课的时间有效地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势必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针对性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将“微课程”引入课堂讲练中,教师位置相
10、应的改变,由原来坐在教师机前或站在讲台前转变为在台下指导学生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不是简单的答疑解惑的过程,教师从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特点,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单独指导习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建立学习自信心。学生自主利用教学视频进行学习,不受他人的干扰,思维是连续的,能够最大化发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对提高学生注意力集中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微课程”课堂讨论的设计原则课堂讨论环节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学生在经过情境创设和自主练习两个教学过程后,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存在一些问题和意见,这时候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一方面学生
11、释放了课堂教学的紧张情绪,使教学氛围更舒畅,有益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学生把反馈信息及时提供给教师和其他学习者,教学可以有针对性的改进,促进教学最优化的进行。 1、引导学生交流意见,建设轻松课堂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过程,这就不仅需要教师认真的准备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学生积极地参与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微课程”课堂教学里,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课堂,讲练环节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仅起到管理和指导答疑的作用,学生势必发现许多非良性的问题,这时候教师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解决,否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阻碍课堂的顺利进行。若课堂问题得到及时满意的解决,课堂教与学
12、自然和谐的进行,课堂氛围轻松,效率自然得到提升。 2、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发散,想象力丰富,在讨论阶段会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甚至出乎意料的想法。在符合情理的情况下,教师适当抓住学生的思路,将其转化为生动、流畅的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及时反馈,促进教学最优化 课堂讨论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不断“反馈一激励”的过程。这种“反馈一激励”机制会促进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加工吸收。学生遇到与自己知识结构或经验不同的新知识,就会出现学习阻塞的情况,学习者的思维活跃度达到顶峰,需要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以获
13、得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促进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机制不断重复,学习者获得新知识和不同的学习思路。四、“微课程”总结阶段的设计原则 课堂总结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对全部课堂教学过程予以一次性评价。“微课程”在课堂总结阶段要体现出教师对整节课堂的主导地位,应该对主要教学内容给予概括,并且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性评价。由于在“微课程”辅助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较多的使用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全面为学生的学习答疑解惑,所以评价过程贯穿于整个课堂中。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前,对本次教学过程做相应的总结,既能为学生学习理清思路,又能突出教学重难点,从宏观方面强调课堂主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有必要将下次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利于学习者在课下准备学习的时效性。【参考文献】1张金岭.创新教育浅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河北省邢台学院现教中心.2010,(16)2柴艳霞,王健,曾祥民.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其启示J.研究与探索3刘琳,张海,王以宁.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02.124郭善渡.探究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EB/OL.中国教育科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