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心理情况的调查报告小学生心理情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由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国家教育部的一位负责同志也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系统更是责无旁贷。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万人,对心理疾病的治疗,已引起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重要一环。要做好这项工作,认真进行小学生的心理情况调查,对我们分析、了解情况,对我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必不可少
2、的。二、调查的设计:1)、时间:20xx年11月25日2)、地点:第十小学3)、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4)、方式:问卷、 个别交谈5)、调查情况的统计: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对十七中四年级的学生作了调查,共发出问卷198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每张问卷不计名,以保证调查的真实性。同时,与个别交谈作为调查的补充。三、调查情况分析:1、按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认真的进行调查工作: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所谓健康,它是从生理和心理两个侧面来表现的。从表现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诊断,而心理健康,测试的手段就比较复杂。同样,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况,要比了解小学生的生
3、理状况要困难的多。在对小学生的调查中,我分别从小学生“对别人有困难的态度”、“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个方面进行调查,从而掌握了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理论依据。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智能发育正常。一个小学生,能正常学习和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一般说其心理就是健康的。从我调查情况看,能正常学习的小学生占99%,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占97%,有一定求知欲和兴趣爱好的占99%,由此可见,在这一方面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3%。根据我省教育厅20xx年统计,我省小学在校生为
4、642万,按1%计算,约为64200人。2)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二个标准是同家庭成员、教师同学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诚恳、谦虚、公正和宽厚的态度对人。从我的调查情况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占99%,能以诚恳、谦虚、公正、宽厚待人的占97%,在这一方面,也有13%的 小学生有心理障碍。同样,根据统计,这一类小学生也可能达到64200人(当然,这其中有交叉现象,下同)。3)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表现在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努力发展身心潜能。不做无谓的怨尤,不易受消极性暗示的诱惑。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99%的小学生在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4)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思想应该
5、有条理,行为前后统一,注意力比较集中,学习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调查中,这一方面正常的占99%,有1%的小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碍。5)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良好的情绪,比较活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静,处理谨慎,同情老幼伤残,憎恨坏人坏事,向往美好未来。调查情况表明,9597%的小学生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另外35%的小学生有这方面的心理障碍。6) 心理健康的小学生有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适应环境变化,乐于接受新生事物。这方面心理正常的占99%,有心理障碍的为1%。以上的调查情况表明,围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六项标准所展开的调查,各项指标均有1%的比例属于有可能有心理障碍的范畴,尽管其中的
6、各个项目间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绝对数字还是非常庞大的,其中所蕴含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认真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缓的工作了。、心理问题的原因: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
7、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
8、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调查中,在我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
9、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3)、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做好心理指导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已知道,在小学生中,有一部分因社会、家庭、生理等各种原因,存在着某种心理障碍,对此,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指导,要使我们每一个从
10、事小学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要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使每个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导必须具备:真诚、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托有社会意义的背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 1)要以真挚的感情,诚恳的态度和同学相处。和小学生相处,首先要取得他们对你的信任。这样,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如实反映出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他们,使他们觉得我们是他们真正值得信赖的朋友,我们才能接近他们,因势利导,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使他们信任我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指导他们,把他们往正常的心理引导。因此,我们和他们相处,决不能虚心假意,应付任务。失去信任,心
11、理指导将无从下手。在这次调查中,我和小学生们融切相处就是一例,这也是我能完成这次调查工作的重要一环。2)要换位思维,要从不同的视角,和同学交换对问题的看法。心理有障碍的小学生,其对问题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别人不一样。我们不能用我们的观点、眼光来看他们。我们要站在他们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们,是能否和他们进行交流的关键,这关乎着下一步能否继续指导的关键。 3)除了真诚、理解以外,还要注意对每个同学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也希望别人能够尊重自己,重视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另类。他们也希望自己能和别的同学一样,站在同样的高度,受到师长以及同学的肯定。4)做心理指导工
12、作,要适当的运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专题性活动;课外合作游戏;帮助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疏导学生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注意用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一定的时空;注意观察,可以采用反馈技术,重复一些师生言行,引导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消除学生的下意识自我防护意识等。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质对学生的感染。 5)要特别注意对具有自卑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分析。其中,要特别注意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自卑心理又称为自我否定心理,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一旦形成和发展,对人的一生心理过程和个性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显著影响。产生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能、家庭、教育方式等。矫正小学
13、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了解他们的想法,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适当让他们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验,增强他们自我承受心理;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自我优越心理;多对他们进行肯定,多表扬他们;创造轻松环境,淡化其不安、烦躁、孤独、离群心理。四、 心理指导理论探索的意义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指导,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指导,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
14、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篇: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 5400字 小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反应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缘由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已有很多,心理学家瑞格对36位教师进行一系列调查后提出“提问是试图引出言语反应的任何信号”,并指出许多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理解上有些偏差(认为课堂提问是言语信号)。刘显国对课堂教学艺术从基本原理,设计,优化及提问方法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认为课堂提问应遵循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认为提高教育成效,需要优化课堂提问,并提出了针对性,可接受性,化难为易性等15条优化原则。他强调鼓励
15、学生自己提问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课堂提问设计的一些有益见解。纵观课题组收集的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目前几乎全部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课堂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有价值的研究话题。他们也一致认为,研究这一课题必须涉及心理学层面(如刘显国认为课堂提问的涉及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遵循心理学原则)但所有这些研究都从教师的层面来阐述如何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很少直接关注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状况及学生的问题需要。因此,课题组认为课堂提问和答问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间环节是“心理”反应。课题组拟从调查,了解学生面对课堂提问的心理反应入手,分析不同年段,不同类型学生对特定问题的心理反应及成因。本课题立足于
16、学生发展层面,审视课堂提问的价值和效度,从而研究分析数学课堂提问该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灵,激发其追加学习状态。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点之所在。二、调查对象:归义五年级小学生、数学教师 (王玉标 谢堂飞 李杰 尚丰会)三、调查方法与时间1.访谈、2.问卷、3.调查时间: 2009、3.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为了设计有价值的调查问题及访谈话题,以准确了解,捕捉孩子的心理反应,我与20xx年三月通过翻阅教案,访谈,随唐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10名数学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及方式。调查前我们以5W体系为指导,对 可叹提问的类型进行了梳理分类,把可叹“问题”干阔为下面五大类。第一类,是什么,提问关于
17、事实方面的知识第二类,为什么,提问关于原理方面的知识,第三类,怎么做,提问解决问题技术和能力。第四类,谁会做。第五类,在哪里,涉及问题的来龙去脉,怎样在特定情境下运用。从随堂听课及查阅教案的情况看,有70%左右的问题是有关“怎么做”的,15%左右的问题侧重“是什么”,13%左右的问题侧重为什么,2%左右的涉及知识的具体运用,而关于怎样寻求学习帮助以解决问题的问题还不到1%问及原因,许多教师表示数学学习的目的却是是为了应用,但会用的前提是明白算理,能援用公式和方法熟练地解题答题,因此怎么做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对于问题的呈现方式也是不同的:许多教低年级的教师更多的是创设一定
18、情境,利用直观,生动的情境来呈现问题;中高年级教师更吸光与语言和文字的呈现方式,部分教师还关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部分教师则认为这种做法好会是好,但太费时,因此不大提倡。在问及教师设计可叹提问的关注点是什么时,几乎全部的教师都认为设计问题首先关注的是知识点的落实,而很少有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由上述调查及我们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的推想及预设,主要从一下几个维度来设计学生的调查问卷:一是调查,分析面对课堂提问,各乘此学生的主要心理反应。二是各层次学生面对“是什么”“为什么“做么做“谁会做”“在哪里“各类问题的心理反应。三是各层次学生面对“易” “适中” “难”各
19、层次问题的心理反应,四是在各类课堂提问中受挫活成功时的心理反应及原因陈述。五是各层次学生对问题不同呈现方式的心理反应。六是各层次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需要及获得需要时的心理反应。调查表明,有%的学生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只有极少数即%的学生否定这一看法。但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此看法有显著差异。 2二十名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以内的学生有更消极的看法。从后面的研究结果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二十名以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以内的学生有更少被老师提问的机会,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受到了损害,所以表现出对课堂提问的消极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水平有利于问题解决。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体验适度的紧张,锻
20、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表明,有 %的学生在被提问时“很紧张”,563%的学生“有点儿紧张”,%的学生“不紧张”。可见只有刚过一半的学生可以达到适度紧张。且发现紧张程度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二十名之后的学生较二十名之前的学生有更多人容易紧张过度,而二十名之前的学生与二十名之后的学生相比有更多人不紧张。这可能与他们的学习状况有关。对前二十名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老师的提问有比较大的把握,所以老师提问时他们比较能顺利回答,紧张程度低;而二十名之后的学生往往觉得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欠佳,导致了更大程度的紧张。对有些学生的过度紧张,应该引起老师的注意。当问及是否希望老师提问自己时,%的
21、学生表示希望。目前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教师喜欢按座次逐个提问整排的学生。但当问及希望老师挨个儿提问整排的学生还是挑选提问时, %的学生愿意老师挑选提问,他们认为这样更能提高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回答问题的主动性方面,只有%的学生经常主动举手或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其他%的学生则相反。且在年级上差异显著。调查显示,六年级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比例极其显著地大于五年级学生。当问及会回答时是否都会举手,有868%的学生选择“是”,%的学生则相反。二者在年级上差异显著。研究还发现,有%的学生在不会回答老师问题时也会举手。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不举手就会让其他同学看不起。应该说这种行为本身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但它也反映
22、出初中学生的自尊心理,对此应该给予关注。对“老师喜欢提问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结果表明,有%的学生觉得老师对所有学生“都一样”,其次是“学习好的学生”(368%),再其次是“表现积极的学生”(%)。所有被调查学生中,选择老师“几乎从不提我”的问学生占极少数,但却都是学习成绩在三十名以后的学生。而前十名的学生选择老师“经常”提问自己的人数最多。可见,老师们在提问上有着一些固定的习惯。在老师的做法上,调查结果是,没有惩罚方式的有%,其次是罚站:%,批评:%,还有打人的选择有%。对每种做法,即使是没有惩罚也有学生不赞同,即使是打人也有学生赞同。可见,学生对老师在学生答错问题后的处理方式的看 3法上,有
23、自己的看法。但过度的处理方式如打人,对学生造成的身心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要避免。有%的学生觉得老师的课堂提问有待改进。他们的意见主要是希望老师能提问到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机会,活跃课堂提问时的气氛等。五、调查结论我们认为学生答问的主体需要,老师提问的类型,对问题的呈现方式,提问的分寸及对学生的评价等都是影响学生应答心理的重要因素。根据学生面对课堂提问所反应出来的各种积极或消极心理及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认为课堂提问的设计与优化关注以下几个相辅相成的层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调查结果强烈地表示了学生内心对于感情的需要。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鲜活的榜样,学生最希望从老师身上得到认同与鼓励,因此教师
24、如果在教学中始终保持谦和,愉悦 关爱的提阿杜,能让学生感受到信赖 鼓舞 期待。(二)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管组学生的主体需要是优化课堂提问的关键所在。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这样一个结论:学得有趣轻松,问得新奇有趣是学生最普遍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课题那个提问就是努力体现“趣”和“奇”这两个字。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很难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需求又因学生性格、成绩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不但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而且要有一颗细致温柔的新,时时处处留心学生的不同需要,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三),追求问题设计,呈现的艺术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恶魔你要追求问
25、题的价值性,即问题的效度。让严肃,生硬的问题变得生气,灵动,充满诗意-这也是我们对教育艺术的不懈追求。六、建议与对策1、教师应该提高对课堂提问这种教学方式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往往能自觉使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辅助教学,但是在应用效果上重视程度不够。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总体水平和个别学生的知识水平,精心 4挑选提问题目和人选。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注意提问题目的适用性,有效性。不能毫无规则,毫无准备的随意进行课堂提问。要保证使用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有意无意的提问偏向,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照顾到个别学生。2、充分利用课堂提问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提问中,师生的交流不只局限于文化知识,教师的言行也在思想上
26、影响着学生。所以应该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鼓励,少讽刺贬低。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维护其自尊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教师不能只看重学生回答得对错与否,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其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和深刻性。3、活跃课堂气氛,创造讨论氛围对不善于主动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创造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其与其他同学交流。在民主、热烈的讨论气氛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4、充分认识和理解五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和年级差异由于青春期的提前到来,五六年级学生的生理发展也发生了剧变。心理上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五年级到六年级
27、,其自我意识发生深刻变化。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成人感的增强和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分化和自我塑造能力加强。自我意识的强度和深度不断增加,自我评价逐渐趋于成熟。但小学高年级段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水平还不高,不稳定,不全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其顺利解决该时期的问题和困惑。对待课堂提问,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 ,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我们要精心备课,不断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
28、学质量。5附:原始材料:访谈时间: 地点:归义小学 对象:10名数学教师过程:甲:你在课堂教学中,在时间安排上遇到那些困惑?乙:在公式的推导和利用公式计算时,哪个用的时间多或少掌握不准。 甲:在课堂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吗?乙:如果面向每个差生的话,教学任务就完不成,所以做不到面向全体。 甲:在课堂提问中,是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回答?乙:对于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对于中等难度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结论:在课堂教学中,公式的推导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形成放的时间多一些,这样避免学生机械地套用公式。在课堂上应该面向全体,并不等于每个差生都顾及到,在提问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
29、出难度不同的问题。问卷时间: 地点:归义小学 对象:10名数学教师过程:1.面对课堂提问,学生的主要的心理反应有哪些?.(1)好奇心(2)表现心理(3)应答,反馈的心理(4)保守心理(5)怯懦心理(6)自弃心理2.各层次学生面对易适中难各层次问题的心理反应。3.在各类课堂提问中受挫的心理反应。(1)没什么(2)不好意思(3)以后不举手结论:面对课堂提问,大多数学生是应答,反馈心理,少数学生保守心理。个别学生是怯懦心理。各层次学生面对各层次问题,对于易的问题表现积极活跃, 6对于难的问题表现消极。问卷:时间:2009、03 地点:归义小学 对象:五年级数学老师过程:1.对于课堂提问,你的做法是怎
30、样的?(1)深思熟虑,过于简单的不提高。(2)自己讲学生听。(3)直接宣读教学参考,课后答案抄给学生让自己背过2.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很难吗?(1)很容易(2)很难(3)有一定难度,但是经过认真思考大多数都能回答出来3.你认为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是不是太多?A是太多 B 不是太多结论: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应注意提问题目的适用性,有效性,不能毫无准备的随意进行课堂提问,要保证使用的成效。7访谈:时间: 地点:归义小学 对象:四年级数学老师杨玉荣:课堂提问老师是让优生“包潮,将差生冷落一旁。”王玉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心中有差生,优生提问差生,鼓励差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谢堂飞:课堂提问中,老师的问题设计是怎样的?杨玉荣:设问要讲究层次性,让差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考。 李杰:在提问问题时,一般的做法是怎样的?谢堂飞:在提问时,一般的做法是让学生自行思考回答,如果有难度在适时点拨。结论: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极其思维的敏捷性,多辑性和深刻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