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寡人之于国也 导学案课堂学案:目标1、分析文章层次,理清文章线索; (PPT)2、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雄辩艺术;3、分析孟子“仁政”思想内容,认识其思想在今天的借鉴意义。重难点:目标过程:一、 检查课前学案。二、 导入:略(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PPT)三、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线索;1、听朗读,总结各层内容?提问:第一层提出什么问题?二三层里,与“民不加多”相对应的句子是什么?2.那些段落体现“王道”“仁政”思想。3、已经有了“行王道”“施仁政”,最后一段作用是什么?(明确,板书)提出 民不加多分析 无望民加多 行王道 解决 斯天下之民至焉 施仁政
2、不推卸责任四、师生共同探讨,研读本文,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及论证方法。1、看第一段。思考:(1)梁惠王本是向孟子虚心问政的。朗读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到他们盲目自信,矜功自得。朗读时该用什么语调,(找同学试读)。明确(“尽心焉耳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流露梁惠王矜功自诩之意,要用高昂语调。)(PPT)(2)梁惠王的问题是什么?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PPT)2、下面我们看孟子是如何为梁惠王解惑的。齐读24段。思考:(1) 针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是不是直接帮他分析的?是用什么方式分析问题?他用什么比喻?明确:不是,用比喻的方式,用战争作比喻。(2)他以战争中的什么情况来比喻梁惠王与邻国
3、?“五十步笑百步”成语的意思是?“五十步”“一百步”分别相当于谁明确:逃跑五十步和逃跑一百步 (ppt)比喻缺点错误性质相同,只是情节有轻重。五十步梁惠王 一百步邻国(3)孟子为什么要以战争来比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设喻回答,好不好?明确:因为“王好战“。以他熟悉的事情比喻,他理解更深刻。引君入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给梁惠王以警醒,表现孟子高超的辩论技巧。(ppt)3、孟子一席话,有拔云见同日功效,点中了梁惠王的痛点,顺势阐述了向的思想主张。帮梁惠王解决问题。孟子阐述了什么思想主张。齐读5.6段,在朗读中,从语感的角度体会,这两段文字在气势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层层递进,如长江
4、大河。总结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版书:(王道之始)(王道之成)4、对比讨论“王道之始”与“王道之成”的措施。它们分别要做到什么,解决老百姓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看课文,王道之始有几条措施,王道之成又有几条措施?这些措施主要针对谁的,体现孟子的什么政治观点?明确:主要是针对老百姓生活的,体现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观点 王道之始的三条措施怎样理解,要解决老百姓什么问题? 王道之成的措施哪些与王道之始相类似?又有什么区别?这些措施又是让老百姓达到什么样的生活? 第四条措施有什么特点?怎样教?教什么?重要吗?明确:关注民生,休养生息,遵循自然。有所不为。解决: 温饱问题。积极发展生产,创造必要
5、条件。 有所为。老百姓生活达到:生活富足,安居乐业。举办教育,让老百姓知人伦礼仪。有所为使民心归顺。 (PPT)五、合作探究:通过对比,我们更深入了解了孟子的王道仁政内容,这些思想主张。在今天仍然闪耀高智慧的的光辉:从今天的角度去看,哪些主张还很有现实意义。明确:遵循自然与可持续发展。重礼伦理教育与现在重视技能教育。以民为本与今天的“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与王道措施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联系。六、教师总结孟子告诉梁惠王,要使天下之民至,就不能“罪岁”,而是要走王道之路,施行仁政。要以民为本,保民、养民、教民。在推崇权术、霸道横行、暴政肆虐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主张根本没有办法推行。
6、因而六十岁的孟子职能退居讲学,著述孟子。但他的仁政治国主张,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完美的治国蓝图。他的思想主张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在我们实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依然是“匡世的真言”。让我们不得不为孟子的伟大、经典的永恒而叹服。课后学案:假如你是新县县委书记,学完孟子王道,仁政的具体措施,你会怎样治理新县。熟读背诵全文。“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罟(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帛矣。鸡豚狗彘(zh)之畜(x),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ng)(称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