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长沙高三月考下图是居延汉简的习字简(部分),习字者是汉代在边塞军中服役的小吏。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信息是()A简中的文字是秦朝的官方书体B汉代书法名家技艺高超C当时重视官吏的文书处理技能D此时民间书信往来频繁22023湖州、衢州、丽水三市高三质检某宪法“确定议会为共和国的立法机关,有对政府的监督权,内阁应取得议会的信任,如果议会对政府投不信任票,则将引起内阁辞职,议会的职权还包括通过法律、选举总统、监督政府的活动,”下列对这部“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A首创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运行机制B在法
2、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C体现了人民主权和中央集权的原则D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32023江西省二模林伯渠在陕甘宁边区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里曾说:“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有的批评某人对革命不积极,某人曾经反对过革命,某人曾经贪污过,某人曾经是流氓,某人曾吸食鸦片,等等;有的选民则公开涂掉其名字。”这说明()A“三三制”原则得到落实B革命根据地初步试行村民自治C国民革命推动了农民运动D革命政权的民主建设成效显著42023山东省德州市模拟1901年,清政府一道上谕指出,“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
3、作,当议更张。”由此可推知()A.“大衅”是指戊戌政变B戊戌变法未触及法律C清政府反对变法革新D上谕推动“新政”开展52023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二模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东晋、南朝时期,家谱发展迅速,岀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牒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A儒、佛、道“三教合归儒”B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C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D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62023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测试秦汉时期,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这些原始数据经核
4、实后,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据此可知,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A具有农耕文明治理特点B杜绝了吏治腐败C促进个体小农经济形成D抑制了豪强地主72023连云港市二模左传载,晋文公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大臣子犯以民未知义,(因)未安其居民未知礼,未生其共(通恭)等理由谏阻。于是晋国采取了入务利民作执秩以正其官等措施,数年后一战而霸。据此可知时晋文公能够称霸是因为他()A宣扬礼治,完善制度B崇尚儒学,伸张信义C以民为本,专务生产D善于纳谏,注重德教82023天津市河北区一模恩格斯指出:“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现成地存在
5、了”。他旨在强调罗马法()A内容的丰富性B体系完整而具有普遍适用性C成就的超前性D适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92023海南省期末大陆法系各国普遍不承认判例的效力,禁止“法官造法”,限制法官解释法律。对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监督也由至少在形式上不同于普通法院的机构来担任,由此,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由此可见,大陆法系的国家()A以成文宪法为唯一的判决根据B行政干涉司法现象严重C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限制D司法判例没有参考价值102023河南省六市二模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新宪法的颁布()A反映了我国处在历史性转变重要时期B新宪法的制订适应了当时国家的需要C说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开始实现转移D说明“文革”后拨乱反正工作的结束112023粤港澳大湾区高三联合模拟秦统一前,“属邦”是管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中央机构,同时还下辖这些地区的地方县治;至公元前214年后,蒙恬北逐匈奴所设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至此,“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这说明秦朝()A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B大一统实现民族大交融C分化事权强化君主权力D地方官吏行政能力提升122023安徽省高三最后一卷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征用“圣热纳维耶芙”教堂并将其改名为先贤祠,用以
7、供奉诸如伏尔泰等历代伟人,其浮雕以“祖国女神居于中央,左手给英雄授冠,右手则给公民加冕”。之后,先贤祠成为一座永久性的祖国祭坛,法国的重大节庆往往都在这里举行。先贤祠的建立意在()A强化国家认同 B提升国民议会权力C宣扬启蒙思想 D打击天主教会势力132023南京市高三三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官队伍建设的总体情况可以概括为“从零起步,阶梯增长”,但在某一特殊时期外交官数量却出现了短暂的停滞。对此,较为贴近的原因解释是()A19491950年西方国家的孤立B19501953年抗美援朝的波及C.19531957年亚非国家的误解D19691972年革命外交的结果142023宜宾市高三三模下表是1
8、8901918年外商银行在中国发行与流通的纸币数量约略统计情况(单位:万元)年份数量发行银行189019001 344.7英商汇丰、中俄合办华俄道胜等4家19124 394.8美商花旗、日商横滨正金等7家191831 031汇丰、花旗、横滨正金、荷兰等11家此表反映了()A中国近代货币走向国际化B西方列强在华利益争夺尖锐C列强对华侵略的程度加深D外国银行垄断中国金融领域152023江苏省高三考前模拟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发布的教民榜文规定:“今出令昭示天下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年龄在50岁以上且有德行和见识的人)、里甲断决。若系好奸盗诈伪、人命重事,方
9、许赴官陈告。”这一规定()A提高了国家的基层治理能力B意在减轻县级政府诉讼负担C不利于化解乡村的社会矛盾D建立了完善的乡村管理体系162023成都市高三摸底考试20世纪80年代,主要西欧国家如英国,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始终在增加,其家庭和儿童等社会政策的惠及群体有了较大拓展。在私人养老金市场的管制方面,政府的功能也在加强。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第三产业重要性凸显B“新自由主义”受到质疑C各国的发展境况趋同D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务实二、非选择题172023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2分)近现代海关制度的沿革材料一江汉关因汉口开埠而设立,是武汉在近代中国经济史上占据显要角色的身份
10、标识。其设立引入了沿海外贸口岸的贸易制度,极大改善了中外贸易的营商环境。以直接出口而言,18801888年的贸易总值为5 532万海关两,超过同时期的牛庄、天津、烟台、厦门等商埠,此后发展更为迅速,1899年,其贸易净值达9 088万海关两,对外进出口贸易的规模达到历史的峰值,仅次于上海。摘编自周德钧、蔡萌江汉关:作为武汉城市文化意象的形成与发展材料二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
11、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江汉关设置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原因。(6分)182023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三模(12分)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天下观;朝贡体系。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朝鲜等国主权,避免欧、日国家侵略;抗日战争。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援越
12、抗法;对周边及民族主义国家的对外援助。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援越抗美;对民族独立国家及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稳定,成为国际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积极参与和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等。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
13、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解析1C“习字”即练习写字,“军中服役的小吏”免不了需要承担军队的文书工作,因此其习字简的出土说明当时官吏处理文书的技能得到重视,故选C项;秦朝的官方书体是小篆,其具有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等特点,材料字体与之不符,而汉朝官方字体为隶书,故居延汉简书体基本上为隶书,排除A项;据材料“小吏”可知,该习字简并非为书法名家的代表作,排除B项;材料中的习字简为军中服役的小吏所书,并不属于民间书信,排除D项。2B据材料“议会为共和国的立法机关”“如果议会对政府投不信任票,则将引起内阁辞职”可知,这部宪法是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
14、后来通过宪法修正条文“凡曾经统治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故选B项;英国首创内阁对议会负责的运行机制,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和中央集权的原则,排除C项;德国1871年宪法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排除D项。3D根据“候选名单公布以后,每个乡村都热烈地参加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候选名单公布以后,人民关注程度很高,被选举人很多不良现象被检举揭发,可谓“成效显著”,故选D项;“三三制”原则应体现在民主政府中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在政府中担任相应比例的公职,材料讲的是一般选民,没有特别体现民主党派、党外人士,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属于敌后
15、抗日根据地而非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根据“陕甘宁边区”可以判断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项。4D据材料“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可知清政府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下,准备变法革新,根据时间是“1901”得出上谕推动“新政”开展,故选D项;“大衅”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排除A项;材料“康逆之谈新法”戊戌变法触及法律,排除B项;据材料“欲求振作,当议更张”可知,清政府主张变法革新,排除C项。5B根据材料“家谱是记录家庭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东晋南朝,家谱发展迅速,出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牒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可知,家谱与宗法血缘关系密切,而东晋南朝时
16、期因为九品中正制的推行,选官重视家世门第,因此家谱盛行,这与当时的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有关,故选B项;“三教合归儒”由隋代王通提出,即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与题意关系不大,排除A项;“从分裂到统一”刚好相反,商周时期国家统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排除C项;家谱意在区分家族权势,与民族交融关系不大,排除D项。6A根据材料“地方长官要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朝廷会根据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政府定期对地方官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也会根据结果编制财政预算,这是农耕文明治理的特点,故选
17、A项;“杜绝了”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形成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上计制度针对的是官员,并没有提到豪强地主,排除D项。7D由材料“大臣子犯以民未知义,(因)未安其居民未知礼”、“于是晋国采取了入务利民作执秩以正其官等措施,数年后一战而霸”可知晋文公听从大臣子犯的建议,对百姓进行教化,让其知义知礼,最终取胜,说明晋文公善于纳谏,注重德教,故选D项;材料中只体现出礼治的思想,没有涉及制度的改革,排除A项;仅从推行教化不能得出晋文公崇尚儒学的结论,排除B项;“以民为本,专务生产”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C项。8D据材料“在罗马法中,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
18、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现成地存在了”说明罗马法中蕴含了中世纪后期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因素,即罗马法使用商品交换有持久生命力,故选D项;材料反映罗马法中蕴含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并非内容丰富,排除A项;材料反映罗马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不能得出体系完整的结论,排除B项;“超前”过于绝对,排除C项。9C大陆法系的国家限制法官对法律的解释,产生了独立于普通司法系统的行政法院,可见法官的权威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故选C项;仅是限制法官对法律的解释,并非成文宪法是唯一的判决依据,排除A项;大陆法系的行政法院是独立于整个司法系统之外的,并非行政干预司法,排除B项;仅是不承认判例的法律效力,并非判例没有
19、参考价值,排除D项。10B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提出的根本任务,适应了当时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需要,故选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历史性转变,1982年已经实现了转变,排除A项;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开始实现转移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不是1982年宪法颁布,排除C项;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意味着实践中拨乱反正工作的结束,所以1982年宪法颁布并不是拨乱反正工作结束的标志,排除D项。11A根据材料“陇西郡和北地郡
20、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可知秦统一后,地方郡县与“属邦”之间的权责关系逐渐明确化,有利于强化郡县制在地方治理中的突出地位,说明地方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故选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秦统一后郡县制成为了负责地方治理的专属机构,而“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体现了国家治理分工的明确化和专业化,无法体现不同民族之间的大交融,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地方治理体系的完善,对应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与君主专制属于不同的范畴,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郡县制在地方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不是地方官员行政能力的变化,排除D项。12A由材料“左手给
21、英雄授冠,右手则给公民加冕”可知英雄象征民族革命的军队,公民代表民主革命的力量,将“祖国”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国家认同,故选A项;由材料“国民议会征用圣热纳维耶芙教堂并将其改名为先贤祠”可知国民议会的决策,不代表国民议会权力提升,排除B项;宣扬启蒙思想是先贤祠建立的影响而非目的,排除C项;1791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时期,打击的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势力,排除D项。13B结合所学知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不断恶化,战争环境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国际形象,对新中国外交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故选B项;19491950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出现了建交热潮,排除A项;19531957年,中国
22、通过参与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增强了中国与广大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排除C项;19691972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还实现了中国与美国关系的正常化,有利于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外交关系,排除D项。14C据材料,可知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数量上涨的速度很快,说明外国对中国资本输出越来越多,故选C项;材料强调外国货币在中国发行的数量上涨,而中国近代货币走向国际化强调中国货币走向世界,排除A项;19121918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与此同时日本、美国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排除B项;外国银行发行纸币说明对
23、中国经济侵略加深,但中国金融领域仍然由中国掌控,排除D项。15A根据材料“须要经由本里老人(年龄在50岁以上且有德行和见识的人)、里甲断决”,可知明朝政府积极支持充分发挥地方三老、里甲等基层管理机制的管理职能,作为对政府基层管理的补充,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故选A项;政府积极支持地方三老和里甲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基层的控制,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排除B项;地方三老和里甲制度更为熟悉基层社会的实际情况,而且在地方更有道德威望,有利于化解地方乡村的社会矛盾,排除C项;中国古代的乡村管理体系包含广泛的内容体系,所以完善的乡村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排除D项。
24、16D由材料“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始终在增加,其家庭和儿童等社会政策的惠及群体有了较大拓展”可知政府加强医疗保障,关注民生,重视保护弱势群体,同时加强对私人养老金的管制,体现出灵活务实的国家治理,故选D项;第三产业指各类服务业或商业,材料强调的是福利国家政策,排除A项;新自由主义主张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个人自由,调解社会矛盾,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材料无法体现出对这一思想的质疑,排除B项;“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7答案:(1)影响:江汉关设置便于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挤压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上有利于开埠地
25、区的近代化。(6分)(2)特点:凸显税制的法制化;关税制度的发展变化与经济体制的转变相适应。(2分)原因: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的推动;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等。(4分)解析:(1)据所学近代史可知,晚清江汉关设置是被迫的,在列强不平等条约之下设立的,因此,江汉关设置便于列强对华进行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挤压了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从材料一“18801888年的贸易总值为5 532万海关两”可知,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由材料一“其设立引入了沿海外贸口岸的贸易制度”可知,客观上有利于开埠地区的近代化。(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可
26、知,凸显税制的法制化;从材料二“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可知,关税制度的发展变化与经济体制的转变相适应。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可知,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从材料二“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可知,改革开放的推动;据所学现代史可知,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等。18答案:示例:论题:时代发展影响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内涵。(1分)论述:秦汉以来,中国完成大一统,政治稳定,小农经济发展领先世界,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向外传播,形成了东亚文化圈,大国气象使国人形成以中国为天
27、下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并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朝贡关系。但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重心转向救亡图存,发动一系列改革、革命挽救民族危机,同时在朝贡关系的惯性下,中国依然尽力维持周边国家的安全,发挥大国领袖作用。随着新中国成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敌对政策,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下实施“一边倒”,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并实施抗美援朝、援越抗法,反对霸权主义,支持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世界和平发展。随着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一方面努力营造国内建设所需的和平环境;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参加全球治理,做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9分)综上所述,由于自身国力、外来侵略、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出于不同国家使命,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国际责任观。(2分)解析:总结归纳材料所体现的各个时期中国的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和表现的特点和相互联系,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阶段的特点或联系,拟定论题,运用古代中国国际地位、近代外交抗争和现代大国身份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