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断句初步断句方法:断句方法:给文言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给文言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知识和古代历史、文化等知识。语知识和古代历史、文化等知识。在断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断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标记。标记指的是文中的一:抓标记。标记指的是文中的一些特殊的词,根据这些词把文章分些特殊的词,根据这些词把文章分成几个大的部分。成几个大的部分。如:如:放在句首:放在句首:夫(且夫)、盖、其,夫(且夫)、盖、其,凡、岂、唯(惟)、何,然(然凡、岂、唯(惟)、何,然(然则)、故,曰、言、窃,向者、是则)、故,曰、言、窃,向者、是时等。时等。放在句末:放在句末:者、也、矣、耳、而已、者、也、矣、耳、而已
2、、兮、焉、乎、与(欤)、邪(耶)、兮、焉、乎、与(欤)、邪(耶)、哉等。哉等。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或谓:或谓:“郊岛谁贫?郊岛谁贫?”曰:曰:“岛为甚岛为甚也。也。”曰:曰:“何以知之?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以其诗知之。郊曰: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山。岛曰: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市中有樵山,客舍
3、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耳。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耳。”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
4、王,而先问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2:抓动词,瞻前顾后。:抓动词,瞻前顾后。一般来说,省略句中省略谓语一般来说,省略句中省略谓语的相对少些,抓动词,的相对少些,抓动词,“瞻前瞻前”找找出动词的主语,出动词的主语,“顾后顾后”找出动词找出动词的宾语。的宾语。如:如:(李)实谄事李齐运骤迁至京兆尹(李)实谄事李齐运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恃宠强愎不顾文法/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不贪为宝
5、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宋人或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献诸子罕/子罕弗子罕弗受受/献玉者曰献玉者曰/以示玉人以示玉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以为宝也/故敢献之故敢献之/子罕曰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尔以玉为宝/若若以与我以与我/皆丧宝也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不若人有其宝宝3:利用句子的整齐性、对称性的:利用句子的整齐性、对称性的特点进行断句。特点进行断句。如: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如: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
6、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力而霸,权谋立而亡。力而霸,权谋立而亡。荀子论之曰:国者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天下之利势也也/得道以持之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则大安也/大荣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则大危也危也/大累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有之不如无之/及其及其綦也綦也/索为匹夫索为匹夫/不可得也。故用不可得也。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力而霸,权谋国者义立而王,信力而霸,权谋立而亡。立而亡。3、利用句子的整齐性、对称性的特点、利用句子的整齐性、对称性的特点进行断句。进行断句。(1)对称性
7、句子()对称性句子(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用字数相同的结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用字数相同的结构构。)。)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为之/则难者则难者亦易矣亦易矣/不为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则易者亦难矣
8、/人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学之/则难者则难者亦易矣亦易矣/不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则易者亦难矣(2)反复(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威后问使者曰威后问使者曰/岁岁亦无恙耶亦无恙耶/民民亦无亦无恙耶恙耶/王王亦无恙耶亦无恙耶(3)排偶排偶 排比、对偶、对称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例如庖丁解牛庖丁解牛中中“手
9、之所触,肩之手之所触,肩之所倚。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足之所履,膝之所踦”、“上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急”等。再如:等。再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4)顶真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
10、同的词语,按顶真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句式来考虑句读。例如:例如:“具告具告沛公沛公,沛公沛公大惊。大惊。”“”“秦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秦王秦王大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皆呼万岁。”(5)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总分、分总分总的形式,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例如:故故知胜有五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者胜/识众识众寡之用寡之用者胜者胜/上下同欲上下同欲者胜者胜/以虞待不虞以虞待不虞者胜者胜/将将能而君不
11、御能而君不御者胜者胜。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老而无子曰独独/幼而无父曰孤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也。(6)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以判断句和被动句为主,判断句有以判断句和被动句为主,判断句有“者者也也”“”“者也者也”的固定结构,被动句有的固定结构,被动句有“为为所所”“”“见见”等固定形式等固定形式其它常见的固定格式其它常见的固定格式非非则则;非;非必必;非;非即即如如何;奈何;奈何;若何;若何;何;无乃无乃乎;不亦乎;不亦乎;乎;若若则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
12、于齐既相齐食不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重肉妾不衣帛/4、辨析常识,弄清关系。古代辨析常识,弄清关系。古代文化常识范围很广,我们接触文化常识范围很广,我们接触较多的有地名、人名、官名、较多的有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年号等。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方法可供参考。呢?下面方法可供参考。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
13、至三遍,直至理解。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大的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这样凭借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凭借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断开来。3.对每一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对每一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当的标点。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先读,后断,由易到难,不忘先
14、读,后断,由易到难,不忘复查复查(1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例如例如师说师说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中的几句话,有人这样标断: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这句的毛病在于把句中表提顿的“也也”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误为现代汉语中得副词“也也”了。错了。错断之后,断之后,“也固先乎吾也固先乎吾”如果还勉强如果还勉强说的过去的话,说的过去的话,“也亦先乎吾也亦先乎吾”就根就根本讲不通了本讲不通了(2 2
15、)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师说师说最后一段说:最后一段说:“李氏子蟠,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如如果断为果断为“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之。”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意思也能通,但仔细推敲,就不够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合理了。因为韩柳的古文运动,提倡的是先秦两汉的散文,先秦两汉的散文,“六艺经传六艺经传”只是其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好六艺经传,是不值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得韩愈这样褒奖的。更何况只有“六艺经六艺经传传”才分科,才能
16、称为才分科,才能称为“通习通习”,这里说,这里说的李蟠的李蟠“通习通习”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的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这些在当时是必读书目,所以才要“通习通习”之。之。用斜线(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 5分)(分)(20062006年高考北京卷)年高考北京卷)夫赵之于齐楚扦蔽夫赵之于齐楚扦蔽(外围,屏障)(外围,屏障)也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爱粟为国计者过矣。用斜线(用斜线(/)给下面文言
17、文断句)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 5分)(分)(20062006年高考北京卷)年高考北京卷)夫赵之于齐楚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扦蔽也/犹齿之犹齿之有唇也有唇也/唇亡则齿寒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且救赵/高义高义也也/却秦师却秦师/显名也显名也/不务为此而不务为此而爱粟爱粟/为国计者为国计者/过矣。过矣。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文德后贺太宗文德后贺太宗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
18、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用用“/”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给这段话标上句读(断句)。太宗曾罢朝,怒曰: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会杀此田舍汉!汉!”文德后问: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谁触忤陛下?”帝曰: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安敢不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