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山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一轮备考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二)-.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92698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解析)山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一轮备考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精准解析)山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一轮备考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精准解析)山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一轮备考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精准解析)山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一轮备考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精准解析)山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一轮备考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届山东省新高考一轮备考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卷(二)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

2、吸收的光能的用途之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水解酶会导致组成膜的蛋白质等物质水解,进而造成膜结构的破坏,B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蛋白质和RNA等大分子物质选择性地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并理解光合作用过程、溶酶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知识,据此来分析各选项。2. 研究人员在某沿海水城发现了一种新型异常大病毒(TetV),它能感染海洋浮游植物而对动物

3、无影响。TetV主要通过高度集中的浮游植物种群达到有效传播,当浮游植物感染TetV后,其细胞会自动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etV可利用任何生物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B. 在培养TerV时,培养基中应加人无机盐等便于病毒直接利用C. 某些海洋浮游植物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D. TetV与海洋浮游植物属于寄生关系,与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很多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但有严整的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详解】A、TetV感染

4、海洋植物,对动物没有影响,TetV不能利用动物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A错误;B、病毒的生活方式为寄生,在普通培养基中不能生存,B错误;C、海洋浮游植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D、TetV主要通过高度集中的浮游植物种群达到有效传播,浮游植物感染TetV后,其细胞会自动分解,可避免海洋中浮游藻类过多,有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结合生态平衡的知识完成D选项。3. 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

5、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B. 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C. 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D. 实验结束时,甲、乙溶液浓度有所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明确细胞发生吸水与失水的条件及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详解】实验开始后,甲、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说明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A

6、正确;实验开始后,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先逐渐增大,而后又逐渐减小,说明乙溶液中的部分溶质可被细胞吸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发生了变化,B错误;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的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处于动态平衡,C正确;实验结束时,甲溶液中的水分增多,乙溶液中的溶质有所减少,二者的浓度均有所下降,D正确。【点睛】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导致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反之则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导致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

7、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当外界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的距离不变。据此,从曲线的变化趋势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各选项做出判断。4. 细胞凋亡时会形成许多凋亡小体,而这些凋亡小体会被吞噬细胞吞噬。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凋亡小体的膜外侧有磷脂酰丝氨酸(PS),而膜外侧的PS实际上是膜内侧的PS外翻所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自然更新的过程中会出现PS外翻现象B. 凋亡小体膜外侧的PS有可能是吞噬细胞识别的信号C.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D. 凋亡小体的形成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8、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被称为编程性死亡。弄清楚题干中膜外侧的PS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详解】A、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包括细胞凋亡,所以在其过程中会出现PS外翻现象,A正确;B、与正常的细胞相比,凋亡小体能被吞噬细胞吞噬,可能是因为凋亡小体与正常细胞的结构存在差异,而膜外侧的PS外翻就是其中的差异,所以凋亡小体膜外侧的PS可能是吞噬细胞识别的信号,B正确;C、细胞凋亡确实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但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病原体的侵染,辐射等,也可以使细胞凋亡,C错误;D、凋亡小体与正常细胞的结构存在差异,出现PS外翻现象,而这

9、种现象的出现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所以凋亡小体的形成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有关,D正确。故选C。5. 取某动物(XY型,2n=8)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有丝分裂周期后形成两个相同的精原细胞,将所得子细胞全部转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减数分裂(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交换、实验误差和质DNA)。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B.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2条含3H的X染色体C. 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D. 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是有性生殖生物的

10、原始生殖细胞(如动物的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它的特点是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个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及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因此2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中的DNA均为一条链被标记,一条链没被标记。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16条染色单体,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8条染色单体被标记,8条未标记,每条染色体都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记。【详解】A、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初

11、级精母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共有8条,A正确;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但由于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DNA只有一条链含3H,所以即便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也只有一条X染色体含3H,B错误;C、由于Y染色体的染色单体有一条被标记,有一条未被标记,因此一个精细胞中可能有1条含3H的Y染色体,C正确;D、1个精原细胞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04个,2个精原细胞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08个,因此该过程形成的DNA含3H的精细胞可能有6个,D正确。故选B。6. 研究人员在柑橘中发现一棵具有明显早熟特性的变异株, 决定以此为基

12、础培育早熟柑橘新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B. 若该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可采用连续自交的方法,使早熟基因逐渐纯化,培育出新品种C. 若欲加快育种进程,可采集变异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即可获得高度纯合的新品种D. 若该变异株是染色体变异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新品种【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前者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详解】A、要判断该变异株的育种价值,首先要确定它的遗传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其遗传物质改变,说明其为可遗传变异,A正确;B、

13、若该变异株是个别基因的突变体,可通过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子的比例,培育新品种,B正确;C、花药离体培养的植株为单倍体,高度不育,C错误;D、若该变异株是染色体变异株,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通过有性生殖进行繁殖,可采用无性生殖,如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新品种,D正确。故选C。7.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 分泌促胰液素的是垂体,促胰液素通过血液不定向运输,到达胰腺,使其分泌胰液C. 长跑过程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 腺分泌增加,导致散热加快D. 某病毒的靶细胞是人的一种吞噬

14、细胞,被该病毒感染后,仅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将受到破坏【答案】C【解析】【分析】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都维持动态平衡的状态,A错误;B、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进入血液,通过血液不定向运输,到达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B错误;C、长跑过程中机体代谢加快,产热量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正确

15、;D、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因此被该病毒感染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应性免疫都会受到影响,D错误。故选C。8. 下列有关教材中应用的素材事实和结论不匹配的是 ( )A. 变形虫切割实验中无核部分不能摄取食物,说明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B. 人的细胞和小鼠的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红色、绿色荧光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 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说明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可以形成新物种D. 食虫鸟数量增多抑制害虫数量增多,说明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16、产生生殖隔离。详解】A、变形虫切割实验中无核部分不能摄取食物,说明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A错误;B、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后红绿荧光均匀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正确;C、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的形成,首先经过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之后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说明通过地理隔离可以形成新物种,C正确;D、食虫鸟数量增多抑制害虫增多,说明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二者数量相互抑制,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A。9. 植物枝条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调节。近期发现植物体内的新型植物激素(SL)也与侧芽生长有关。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和不能合成 SL 的突变体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将保留有顶芽和等量

17、侧芽的A、B 两个枝条嫁接到同一个根上),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 A、B两个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以推测的是A. SL 的化学本质也是吲哚乙酸B. SL 的合成部位是枝条C. SL 通过生长素起作用D. SL 抑制侧芽的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将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根上,与野生型植株的枝条嫁接到野生型植株上,侧芽长度差不多,长度较短。但是野生型植株枝条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的根上与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嫁接在不能合成SL的突变体根上,侧芽长度差不多,长度较长,说明SL合成与根有关,而与枝条无关,并且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测量的是枝条

18、长度,可预测SL运输的方向由下往上(由根部向茎部),影响侧芽的生长。【详解】A、通过题干信息与实验结果无法判定SL 的化学本质是什么,A错误;B、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以得出,SL合成与根有关,即SL的合成部位是根,B错误;C、SL抑制侧芽的生长是否与生长素有关,通过题干信息与实验结果无法判定,C错误。D、突变体不能合成SL,野生型植株的枝条嫁接在突变体的根上,侧芽生长快,说明SL抑制侧芽的生长,D正确。故选D。10.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下列有关模型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的电镜照片,能直

19、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B. 设计并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比美观与否更重要C. 画概念图是构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法,可以梳理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D. 自然界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答案】A【解析】【详解】物理模型的概念是“以实物或图画的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拍照只是真实影像。 就像人的照片不是人的模型,但制作的蜡像表现出人的动作、神情等才能算作物理模型,A错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B正确;画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

20、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C正确;细菌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其数量以指数函数增加,即Nt=N0t,故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D正确。故选A。11. 某果蝇种群个体足够多,所有个体均可以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无突变和迁人迁出,无自然选择;B的基因频率为p,b的基因频率为q,且2pqp2q2。几年后环境变迁,BB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则该种群BB、Bb、bb三种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过程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中,则有,BB的基因型频率为p2,bb的基因型频率

21、为q2,Bb的基因型频率为2pq,又由题意知,2Pqp2q2,因此BbBBbb;若BB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B基因频率降低,b基因频率升高,BB的基因型频率下降,bb的基因型频率升高。【详解】在遗传平衡体系中,BB基因型频率=B的基因频率B的基因频率=p2,同理bb基因型频率=q2,Bb基因型频率=2B的基因频率b的基因频率=2pq。根据题干“2pqp2q”所以开始时应该是图,再根据“BB基因型个体不断被淘汰”,所以BB、Bb的基因型频率要逐渐下降,BB下降的比Bb快,因此应该经过再到,故选D。12. 研究人员在2019年共发现了71种新的动植物物种。它们隐藏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洞穴、森林乃至海

22、洋的最深处。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丰富的植物和动物是使地球上生命蓬勃发展的原因B. 面对气候危机,所有生命系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集体适应能力C. 每个新发现的物种都在提醒人类要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它们生存的生态环境D. 它们全部都位于很小的地理区域内,因此人为破坏不会影响它们的数量【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等非实用意义)、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潜在价值(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维

23、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应当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详解】A、丰富的植物和动物等构成了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是使地球上生命蓬勃发展的原因,A正确;B、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气候危机,所有生命系统的相互联系构成了集体适应能力,B正确;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每个新发现的物种都在提醒人类要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它们生存的生态环境,C正确;D、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强度不断增大,致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生态系统都遭到干扰和破坏,即使这些物种都位于很小的地理区域内,也会

24、受到影响,D错误。故选D。13. 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可产生名为夹竹苷的剧毒物质,孕妇及幼儿接触会使人昏睡、智力低下,但其花、叶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A. 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B. 借助夹竹苷可引诱雌性夹竹桃天蛾前来并杀死,属于生物防治C. 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D. 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答案】C【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5、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说明其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A正确;B.利用夹竹苷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控制夹竹桃天蛾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交配,降低其种群

26、密度,属生物防治,B正确;C. 从题干中不能推断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C错误;D. 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共同进化,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正确。故选C。14.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果酒和果醋制作全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灭菌B. 果酒发酵、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分别控制在30、20C. 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D.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密封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答案】C【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

27、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详解】A、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时不需要严格灭菌处理,A错误;B、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B错误;C、参与果醋制

28、作的醋酸菌是嗜氧菌,因此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从而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C正确;D、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在一定范围内,发酵时间越长,产生的酒精量越多,但时间过长后,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等原因,酒精产量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15. 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它们适于分离的是()成分KHSO4MgSO4NaClCaSO4CaCO3葡萄糖淀粉甲培养基含量0.02%0.02%0.02%0.01%0.5%0.5%2%乙培养基含量0.02%0.02%0.02%0.01%0.5%A.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

29、分离真菌B.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C.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D. 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表格:甲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和淀粉,可以作为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适于异养微生物生长;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适用于自养微生物的生长。两种培养基之间的共同点是都不含氮源,说明这两种培养基只能培养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详解】由表格中所加成分可知,两种培养基均不含氮源,说明这两种培养基只能培养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固氮菌中能独立生存的是自生固氮菌,甲培养基

30、中含有葡萄糖和淀粉,可以作为固氮菌的碳源和能源,由此推出该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的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中不含有机碳源,所以可用来分离自养型的自生固氮菌。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16. 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利用A酶和B酶进行实验后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与酶的种类B. 80时A酶的空间结构完整,B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C. 若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温度控制在40左右D. 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答案】AD【

31、解析】【分析】根据图分析,自变量为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酶,因变量是酶的活性。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大概在50左右。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均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破坏,失去活性;低温只会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其空间结构。【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酶的种类,A正确;B、80时A酶的空间结构大多被破坏,B酶的空间结构完全被破坏,B错误;C、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则温度是无关变量,应控制在最适温度50左右,C错误;D、酶的活性可用底物的剩余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D正确。故选AD。17. 雕鸽的羽毛绿色与黄色、条纹和无纹分别由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一对显性基因纯合会出现

32、致死现象。绿色条纹与黄色无纹雕鸽交配,F1中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雕鸽的比例为11。F1中绿色无纹雕鸭相互交配后,F2中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绿色对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绿色基因纯合致死B. F1中绿色无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3种基因型的个体致死C. F2中黄色无纹个体随机交配,后代中黄色条纹个体的比例为1/8D. F2中某绿色无纹个体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可能不是1111【答案】ABD【解析】【分析】根据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F1绿色无纹雕鸮相互交配后,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

33、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是9:3:3:1的变式,可以说明绿色是显性,无纹是显性,用A、a代表绿色与黄色基因,用B、b代表有纹与无纹基因,则F1中的绿色无纹个体都是AaBb,且F2中绿色显性纯合致死。【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绿色对于黄色是显性,无纹对条纹是显性,且根据F2中绿色:黄色=2:1,可说明绿色基因纯合致死,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绿色显性纯合致死,则F2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共3种,B正确;C、让F2中黄色无纹个体(1aaBB、2aaBb)彼此交配,则后代出现黄色条纹个体(aabb)的概率为2/32/31/4=1/9,C错误;D、由于绿色显性

34、纯合致死,所以F2中绿色无纹个体存在两种基因型AaBb和AaBB, 其中AaBb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和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1:1:1:1;AaBB和黄色条纹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和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1:1,D正确。故选ABD。18. 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多种物质的调节,其中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如果细胞中的DNA受损,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中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结合,使含有p21基因的DNA片段的双螺旋解开B. 过程中可发生多个核糖体结合在物质A上共同合成多个p21蛋白分子C. 失

35、活的CDK2-cyclinE将导致细胞周期中M期(分裂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D. 正常情况下p53蛋白通过抑制p21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细 胞周期正常运转【答案】B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表示转录,表示翻译;当DNA正常时,p53蛋白被降解,而当DNA损伤时,p53蛋白被活化,并促进p21基因转录;p21蛋白与CDK2-cyclinE结合,使其失活,进而使细胞周期停在G1期,不进入S期。【详解】A、表示转录,该过程中RNA聚合酶与p21基因的启动子结合,A错误;B、过程表示翻译,可发生多个核糖体结合在物质A(mRNA)上共同合成多个p21相同的蛋白分子,B正确;C、失活的CDK2-cyclin

36、E使细胞周期停在G1期,不进入S期,将导致细胞周期中M期细胞比例下降,C正确;D、由图示可知,活化的p53蛋白在细胞核中促进p21基因表达,而正常情况下p53蛋白会降解,D错误。故选BC。【点睛】19. 蔗蟾蜍曾被某国引入,用来控制甘蔗园中的害虫,但除控制害虫外,蔗蟾蜍还能捕食多种动物。蔗蟾蜍本身有毒,在当地鲜有天敌,且繁殖速度快,变异率高,几十年来迅速扩散,已成为入侵物种,造成了生态灾难。研究发现,它们的进化速度惊人,已经进化出长而有力的后腿,生存能力剧增。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蔗蟾蜍与害虫等当地动物会发生协同进化B. 蔗蟾蜍的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C. 自然选择导致蔗蟾蜍种

37、群长腿基因频率增加D. 当地蔗蟾蜍种群的增长不受任何因素制约【答案】BD【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协同进化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生,所以蔗蟾蜍与害虫等当地动物会发生协同进化,A正确;B、蔗蟾蜍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变异主要来自基因重组,B错误;C、自然选择使腿长的蔗蟾蜍生存能力强,所以长腿基因频率增加,C正确;D、种群的增长受到自然资源、天敌等因素的限制,D错误。故选BD。20. 缺乏维生素A容易

38、导致夜盲症或营养不良,甚至能够威胁到生命。而-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科学家尝试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富含胡萝卜素的大米。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其基因用psy表示)和胡萝卜素脱饱和酶(其基因用crtl表示)参与汗胡萝卜素的合成。根据以上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A. 重组质粒中的目的基因含有psy基因和crtl基因B. 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和核酸酶C. 可通过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胞D. PCR既可扩增特定基因也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答案】BC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

39、)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根据

40、“八氢番茄红素合酶和胡萝卜素脱饱和酶参与-胡萝卜素的合成”可知,重组质粒中的目的基因含有psy基因和crtl基因,A正确;B、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DNA连接酶,不需要核酸酶,B错误;C、可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受体细胞,C错误;D、PCR既可扩增特定基因,但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应该用抗原-抗体杂交法,D错误。故选BCD。【点睛】第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1. 在光合作用研究过程中,陆续发现以下事实:事实1: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以反应式6C O 2+6H2OC6H12O6+6 O 2表示光合作用。事实2:1937年,植物生理学家希尔发现,

41、将叶绿体分离后置于含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制备成叶绿体悬浮液若在试管中加入适当的“电子受体”,给予叶绿体一定强度的光照,在没有CO2时就能放出O2,同时电子受体被还原。希尔反应式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 事实3: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Amon又发现,处于光下的叶绿体在不供给CO2时,既能积累还原态电子受体也能积累ATP;若撤去光照,供给CO2 ,则还原态电子受体和ATP被消耗,并有有机物(CH2O)产生。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基于以上三个事实推测,光合作用反应式中的C6H12O6中的O可能来自_(2)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_阶段的部分变化,

42、该阶段中电子受体由氧化态变成还原态的_ (填物质名称),希尔实验中配制叶绿体悬浮液时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目的是_(3)Amon的实验说明(CH2O)的生成可以不需要光,但需要_(不考虑水)(4)若向叶绿休悬浮液中加入C3且提供光照、不提供CO2则短时间内ATP和H_(填“会”或“不会”)出现积累。【答案】 (1). CO2 (2). 光反应 (3). H(或NADPH或还原性氢) (4). 形成等渗溶液,维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5). CO2 、ATP、H(或NADPH或还原性氢) (6). 不会【解析】【分析】事实1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事实2是希尔反应的发现过程;事实3为在有光和无

43、光条件下还原态电子受体和ATP的含量变化情况。【详解】(1)根据事实2和事实3可知,植物在没有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就能放出氧气,参考化学式可知,水中的O全部转化成了氧气中的O,则光合作用产物C6H12O6中的O来自C02;(2)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部分变化,电子受体由氧化态变为还原态的H;为维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和功能,需保持细胞液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即需要形成等渗溶液,故配制叶绿体悬浮液时应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3)由事实3可以推测暗反应的进行可以不需要光,但需要有光反应阶段的产物H和ATP以及外界提供的C02;(4)因光反应产物H和ATP可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故在提供

44、了C3的前提下,H和ATP不断被利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积累。【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将题干中3个事实的信息与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联系起来,并能将已有知识转化作答。22. 胆固醇是人体中的一种重要化合物,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受LDL(一种胆固醇含量为45%的脂蛋白)的影响。下图表示细胞中胆固醇的来源,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过程为_,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2)LDL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LDL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通过_(方式)进入细胞。(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相关酶的合成和活性,还可以_(填促进或抑制)LDL受体的合成。由此可见,细胞对胆固醇

45、的合成过程存在_调节机制。(4)脂蛋白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复合体,细胞中既能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又是脂质合成“车间”的是_。(5)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会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_。【答案】 (1). 翻译 (2). 核糖核苷酸 (3). 蛋白质(糖蛋白) (4). 胞吞 (5). 抑制 (6). (负)反馈 (7). 内质网 (8). 升高【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核中的双螺旋打开,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链,合成产物mRNA,可判断是转录过程;由mRNA2酶,为翻译过程。【详解】(1)图中过程由mRNA2酶,为翻译过程。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原料为

46、4种核糖核苷酸。(2)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糖蛋白)。LDL为大分子,与LDL受体结合后,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细胞胆固醇含量较高时,它可以抑制相关酶的合成和活性,还可以抑制LDL受体的合成,通过减少LDL进入细胞,使细胞中胆固醇的含量下降。由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对胆固醇的合成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机制。(4)细胞中内质网既可以加工蛋白质,又是脂质合成的“车间”。(5)当LDL受体出现遗传性缺陷时,血浆中的胆固醇无法正常进入组织细胞,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点睛】本题考查胆固醇的运输、基因的表达、核酸的组成成分、细胞器、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3.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精准解析)山东省2021届高三新高考一轮备考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二)-.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