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人类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来表情达意,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呢!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北雁南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二、预习反馈1.作家作品。l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 学家。研究领域涉及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农业气 候、物候学、气候变迁、自然区划、自然科学史。他还是我 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
2、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是“可持续 发展”思想的先行者。l 代表作有: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东南季风与中国之 雨量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竺可桢发表在科学大众 1963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 物候学改写的。物候学是竺可桢的科普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他根据 物候学必须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让读者了解什 么是物候学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怎样开展物候学研究 及发展前景,并旁征博引,介绍我国古代的物候学知识 等,行文通俗流畅,极富文采。物候学简介1963年,竺可桢的物候学 一书出版在即,为了迅速 普及这门学科知识,作者写了一部以介绍物候学为主要 内容的科普读物。同年,科学大众第
3、1期中发表了一 篇题为一门丰产的科学 物候学的文章,署名即为 竺可桢、宛敏渭。篇尾编者注明:“本刊根据作者尚未出 版的知识丛书之一 物候学摘编。”原文分为四个部 分,每部分有一个小标题。“大自然的语言”是原文的第 一个小标题。背景资料翩翩然然 簌簌簌簌 物物候候 载载途途农农谚谚 刺刺槐槐 连连翘翘 孕孕育育 衰衰草连草连天天 悬悬殊殊 销声销声匿匿迹迹 草长草长莺莺飞飞pinhuzishuiynynqioshynnshui3.字词理解词语解释词语解释【萌发萌发】【翩然翩然】【孕育孕育】【簌簌簌簌】【农谚农谚】【悬殊悬殊】【衰草连天衰草连天】【风雪载途风雪载途】文中指种文中指种子或孢子发子或孢
4、子发芽。芽。动作轻快的样子。动作轻快的样子。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文文中形中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音。有关农业生产的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语,是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相差很远。相差很远。形形容荒草遍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地,极其荒凉的样子。样子。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4.文体常识。(1)说明文的相关知识。l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 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 系、功能等,阐明事物的内
5、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的一种 文体。l 说明文的特点是科学性,以传播科学知识为目的;条 理性,结构严谨有序;准确性,语言准确严密,通俗易懂。l 说明文从说明对象上分,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 说明文;从写作方法上分,可分为生动性说明文和平实性 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的说明文,叫事 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 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既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 目的。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是前者针对事 理,后者针对事物。(3)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一把握说明对象;二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三弄清楚
6、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四识别说明 方法及其作用;五理解和体味说明语言的特点。三、整体感知0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学生速读课文,以便完成下面的学习环节。02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物候和物候学(大自然的语言)。03理清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寻找过渡句、段首总领 句、段尾总结句、衔接各段的连接词语等标志性语言。请 按照以上方法,研读每个段落,然后划分文章的结构思路事理说明文。逻辑顺序:一从原因到结果;从具体 到抽象;二从主要到次要;从简单到复 杂;三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到具体;四从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五从 浅人深;从已知到未知。2.从全文的结构思路看,本文主要运
7、用了哪种说明 顺序?l 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决 定物候来临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四个部分的内容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按照由现象 到本质、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安排材料的。3.研读第1段,说说第1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 顺序。l 春天(立春过后)夏天(转入炎热的夏季)秋 天(到了秋天)冬天(风雪载途的寒冬)。时间上的排列明显,第1段采用时间顺序安排说明材 料。与此类似,第3段也采用时间顺序,如“古代劳动人民 称它为物候到了近代,发展为一门科学,物候学”。4.研读第7 10段,在介绍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时,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要到
8、次要,依次排列,运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其中前三个因素都是 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 面又是一种逻辑上的安排。与此类似的第11段,“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四层意思,有轻有重,按照由主 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 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思考探究一如何辨别说明方法?寻找一些语言标志来辨别: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列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倍数。(注意与年代的区别)分类别一种(类)一种(类)。作比较 比、较、相较于、同相比等。打比方如、像、仿佛下定义 是 、叫 2.第2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连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
9、子,都紧 扣“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13.第4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l 打比方文中把“活生生的生物”比喻为“活的仪器”。l 作比较“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把 生物和气象仪器进行比较,突出物候观测的特性。4.第5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 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 重要性。5.第第9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下定义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 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
10、温层。6.说明方法答题格式。一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二结合具体内容,该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三(表达效果)地说明了事物 (结合具 体问题)的特征。三、品味语言01l 研究说明文,必须要研究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常见的语言特点有:准确、严谨、生动等,本课除此 之外,还有其独特的特点。1.如何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谨性主要体现在限制性词语的使用 上,从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频率等方 面起限制作用。生动性主要体现在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 手法,增强说明的趣味性、生动性;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在说明中穿插描写、记叙、议论、抒情 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文章的
11、知识性、科学性与抒情性的 有机结合。02032.本文的说明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1)语言生动、典雅。以第1段为例,师生研讨,明确:“大地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 生机勃勃的景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 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七字句,具体描绘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 子就浮现在眼前。“变黄”的叶子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 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迎接”又 运用了拟人
12、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2)语言准确、严谨。一第3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 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表示限制,不一概而 论,措辞严谨。二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 概说“生物”,用词处处都经过推敲。3.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答题格式。1.使用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2.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3.表现了事、物、人的特点,有 的表达 效果。4.比较下面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一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 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二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13、。根 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 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l 第1段文字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讲的是人 们习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抽象概念,而是将道 理寓于形象之中。l 第2段则相反,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 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 异。这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个人难以察 觉,因此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更能清晰地展现结论。l 可见,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点来决定.四、拓展迁移l 农谚知多少?师生研讨农谚,体会其中的物候现象。l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l 麻雀囤食要落雪,蚂蚁垒窝要落雨。l 鱼跳水,有雨来。l 燕子低飞要下雨。l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l 泥鳅静,天气晴。课后作业这篇文章总结了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