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2.礼记二则礼记二则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典章制度书籍,书籍,儒家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经典著作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共4949篇。又叫篇。又叫小戴礼记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三礼”。内容主要先秦内容主要先秦的的礼制、礼仪,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常识积累1.1.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常识;重点体会两篇短文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常识;重点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疏
2、通文意并背诵课文。的句式特点;疏通文意并背诵课文。2 2.初步理解儒家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观念和的观念和“大同大同”社会社会的理想。的理想。学习目标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老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节选这一部分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仍值得视。背景资料 。字词学习嘉嘉肴肴()自自强强()兑兑命(命()学学学半(学半()教学相教学相长长()yoyoq
3、ingqingyuyuxioxiozhngzhng 疏通文意 虽有虽有嘉肴嘉肴,弗食,不知其,弗食,不知其旨旨也;虽有也;虽有至道至道,弗学,不知其,弗学,不知其善善也。也。是故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带有骨头的肉带有骨头的肉味美味美最好的道理最好的道理好处好处所以所以困惑困惑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
4、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不懂的地方。知不足,然后能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自反也;知困,然后能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自强也。故曰:也。故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也。兑命曰也。兑命曰“学学半学学半”,其其此之谓乎!此之谓乎!自我反思自我反思自我勉励自我勉励教与学是互相推动、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互相促进的。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学”同同“敩敩”,教导,教导表示推测表示推测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
5、,“教教”和和“学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说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重点词句通假字学学半()同同“敩敩”,教导,教导 重点词句虽虽有至道(古义:有至道(古义:今义:今义:)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古义:也(古义:今义:今义:)教然后知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古义:今义:今义:)教学相教学相长长也(古义:也(古义:今义:今义:)即使即使虽然虽然味美味美意义意义困惑困惑困难困难促进促进增长增长古今异义重点词句一词多义学学半学学半(动词,同动词,同“敩敩”,教导教导)(动词,学习动词,学习 )不知其旨
6、也其此之谓乎(代词,它的代词,它的)(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学学其其重点词句特殊句式1.1.弗食,不知其旨也。弗食,不知其旨也。2.2.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判断句,(判断句,“也也”表判断)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倒装句,宾语“之之”前置)前置)深入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重视实践重视实践 在学和教的实践中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不足”、“知困知困”,明事理,出,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真知,
7、得到进步与发展。深入探究2.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文章先以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类比,然后,然后引入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这个结这个结论。论。深入探究3、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证。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再引用古,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观点
8、。的观点。主旨归纳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引出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践出真知的道理。大道之行也 字词学习选贤选贤与与能(能()讲信修讲信修睦睦()矜矜寡孤独(寡孤独()男有男有分分()货货恶恶其弃于地也(其弃于地也()jjmmgungunfnfnww 疏通文意 大道之大道之行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与能,讲信能,讲信修修睦。睦。故故人不独人不独亲亲其亲,不独其亲,不独子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9、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长,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女有,女有归归。货恶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因此因此动词,以动词,以为子为子抚养抚养同同“鳏鳏”,老而无妻,老而无妻女子出嫁女子出嫁职分,职守职分,职守施行施行同同“举举”培养培养动词,以动词,以为亲为亲是故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乱贼而不而不作作,故外户而不闭。,故外户而不闭。是是谓谓大同。大同。因此因此作乱害人作乱害人兴起兴起这这 是是译文: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
10、们所共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疾而
11、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大同”社会。社会。深入探究1.1.什么是什么是“大同大同
12、”社会的特征?社会的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2.“大同大同”社会与桃花源记中的社会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有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大同”社会的向往与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追求。“世外桃源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课文的境界是根据课文“大同大同”社会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或“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是对是对 大同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
13、”)。课文侧重于议论。课文侧重于议论(或或“阐述阐述”),”),桃花源记侧重于记叙桃花源记侧重于记叙(或或“描写描写”)”)。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桃源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战国时孟子,名轲,字子舆,生于战国时代,代表作代,代表作孟子孟子。他被公认为孔子。他被公认为孔子儒家学说
14、最具影响力的继承人,被誉为儒家学说最具影响力的继承人,被誉为“亚圣亚圣”。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理天下,认极力主张王者以仁义治理天下,认为使百姓得以温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为使百姓得以温饱与教育才是国家强盛之本。提出的之本。提出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对就是对“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解说的解说 。康有为的大同梦康有为的大同梦 康有为的康有为的大同书大同书,“以新知益以新知益旧学旧学”,用一个,用一个19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部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中国的“大同梦大同梦”。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人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帝王,人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人相亲,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