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solo范文.doc

上传人(卖家):saw518 文档编号:594012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模solo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模solo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模solo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模solo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模solo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工业化 189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作了一番评论:“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至今,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完成并在发展中国家继续进行。请结合一百多年工业化的历史,对工业化作一简要评价。(10分)本题借用SOLO评价法。(五个层次)要求:1、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辩证评价;积极: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加速城市化;消极:人依附机器,环境污染,人性的扭曲,为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工业化加剧了殖民扩张,是

2、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的重要因素等。2、从工业化的不同阶段进行历史评价。前期:在提升生产力的同时,人更多地依附机器,生产环境恶劣,对环境的破坏尤其严重,早期工业化造就了目前的一些发达国家率;后期,吸取前期教训,注意可持续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目前还在工业化进程之中。3、区分工业化的目的,可涉及社会主义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区别。4、史论匹配。要求观点与材料结合,不能凭空言论;逻辑严谨,行文流畅。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中西文化论战则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论战中心论题的变化和时间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材

3、料一:(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为论争的第一阶段)。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近世文明者,即西洋文明也,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杜亚泉认为: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由于西方文化的输入,破坏了这种统一的标准。因此,“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当今,“救济之道,在统整吾国固有之文明”。 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材料二:(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20年为论争的第二阶段)。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固有文明不仅不能“革除”,而且还应该与西方文明调和折衷,把西方文

4、明融合于中国文明之中。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前者是“已死的东西”,后者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材料三:(从1921年到1927年为论争的第三阶段)。(梁启超在欧旅心影录中借一位法国人的话说)“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你何必又到我们欧洲来找药方呢?”(梁漱溟认为)人类文化要发生“由西洋态度变为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之复兴”。 冯天瑜中国文化发展轨迹材料四:对梁漱溟文化理论提出批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胡适、张东荪等人坚持走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之路,而瞿秋白等则提出应该建立社会主义

5、的现代文明,以取代封建宗法文明和开始走下坡路的资产阶级文明。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回答:(1)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高举的大旗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5分)(2)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西文化论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论争重点分别是什么?综合材料三、材料四,中西文化论战第三阶段的论争重点表面上是什么问题?实际上主要在论争什么?(8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西文化论战。(15分)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中西文化论战。(15分)第一层次,前结构:未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

6、线索或材料得出结论,如:能够从历史发展进程角度来说明本土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历史作用,如: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2-5分)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如: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有失偏颇。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自身文化是已死的东西,西方文化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6-9分)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作出解释,如:如: 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有失去偏颇。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

7、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自身文化是已死的东西,西方文化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反映了如何评价传统文化及资产阶级文化的问题。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在这场论战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10-12分)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

8、抽象的提炼和概括,如:如: 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有失去偏颇。西方文化与自身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决不能希望于西方文化,而当希望于自身文化。自身文化是已死的东西,西方文化是世界的、科学的,中国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论战双方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反映了如何评价传统文化及资产阶级文化的问题。以儒家为主体的固有文化,是中国衡量是非的统一标准。西方文明已经破产,正要等到东方文明来救我们。在这场论战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

9、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文化现象或文化事件的出现,凸显出特定历史阶段的鲜活特征。从历史责任看:救亡还是图存;从理论武器看:进化论还是辩证法;从文化态度看:扬弃还是抛弃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水平、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关系看:适应还是不适应(13-15分)如:笼统说明西方文化比东方文化优越或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绝对对立等。评述中西文化论战2010-2-120世纪初叶,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中西文化论战。他们坚持的观点主张,或激进决绝或折中调和;他们维护的文化立场,或本土传统或西方现代;他们追求的主义理念,或自由平等或马克思主义。然而,当论战的文化硝烟散尽,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探索现代化

10、道路的殚精竭虑,感动于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历时十余年的中西文化论战,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在思想文化领域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时代使命。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次现代化运动屡试屡败。1912年民国建立,使中国历史越出改朝换代的旧轨,一度给国人带来很大希望。然而,民国初年社会的极端黑暗,使中国人的共和梦想破碎。器物和制度层面的努力既不奏效,则知识分子对传统社会的反思必然上升到文化批判层面。为了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唯有改造中国人的观念,这亦符合“现代化先化人”的一般历史轨迹。而观念的变革,必籍思想文化的力量,此为论战双方的共识,分歧只在究竟以何种思想武器拯救中国。文化论战

11、的各方,尽管具体观点大都值得商榷,究其实质,则是知识分子群体寻求救国之道的思想争鸣。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知识分子,将西方的“民主”、“科学”视为救国灵丹妙药,强调“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振聋发聩口号。今天看来,不免失之于绝对化、简单化。而在当年,却是时势发展之必然。在民族危机的催逼下,他们不自觉地放大了近代西方文明的示范效应,认为只有彻底抛弃传统,全盘西化,才能拯救民族危亡。其思想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打破了传统精神枷锁,推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拍岸而至。然而,不可否认,他们无视文化传承性和民族性的绝对化倾向,招致激烈抨击亦在情理之中。杜亚泉、梁启超、梁漱溟等人,或因坚持儒家思想的

12、固有社会价值,或因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种种弊端,站出来抨击新文化运动。他们的言论,不能简单贴上“保守”标签。事实上,杜亚泉“统整”传统文明以为“救济之道”的观点,梁启超的“新旧调和”论,都表达了变革传统文化以救亡的意图。只是,内忧外患、满目疮痍的中国,等不及中西文化慢慢“化合”再来拯救。中西文化论战,无疑首先是思想文化争鸣,但如果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回溯,则分明可见是中国向何处去的不同选择。这个特点,尤其显著地反映在论战的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阵营在这一时期出现分化。胡适等人依然坚持走资产阶级文化之路,而深受十月革命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瞿秋白等人则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新主张。文化的选择,

13、说到底是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现代化的探索,曾一味以西方为师,效法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积淀的却是历史创痛。十月革命炮声过后,李大钊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倾力宣传,让中国看到了新世界的曙光,社会主义成为奋斗理想。中西文化论战功不可没。社会转型,阵痛难免。然而像近代中国嬗变之艰难,在世界历史中亦为罕见,根源在中国国情之特殊,西方现代化经验难以直接借鉴。中西文化论战最终带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峰回路转,它昭示后人,不懈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是民族命运所系之根本。参考角度:对西方文化理解的“渐进”、取舍的“变化”、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普世”、各种观点的“同一性目的”与“不同的文化观”及其与当时世界和中国的时变关系等等。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一模solo范文.doc)为本站会员(saw5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