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练习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家无井而出溉汲_及其家穿井_有闻而传之者_丁氏对曰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2)居住在国
2、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解析】【分析】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溉汲:打水浇田; 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待,等到; 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闻:知道、听说; 句意:姓丁的答道。对:应答,回答。 重点词:道:讲述;闻:使知道。翻译: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重点词:非:不是;于:从。翻译:(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本题的答题角度有两个,一是从传播谣
3、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故答案为: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
4、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启示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可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结合文章主题谈自己的启示。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晚之者曰:“地,积块
5、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杞 国 有 人 忧 天 地 崩 坠 身 亡 所 寄 废 寝 食 者。(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3)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 【答案】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6、废寝食者。(2)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3)有成竹;半信半疑; 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4)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
7、路的“柳暗花明”。 【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译为: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此题要注意把几个相关的意思划开。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晓”:开导。 (3)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填写适当的词语。如“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这是“晓之者”之语,是有根有据信心满满地讲道理,所以第一空应填“胸有成竹”。而“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是杞人对这种说法的
8、怀疑之语,所以第二个空应填“半信半疑”。 (4)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告诉人们生活中不要为不必要的烦恼扰乱情绪,生活在胡思乱想之中。要学会放开,豁达开朗地对待生活的一切。“世上本无事,庸人白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
9、豁达。 故答案为: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那人释然而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释然而开心; 有成竹;半信半疑; 理由:开导的人坚信自己的观点,“天”是由“气”构成的,处处都有“气”,完全不用担心天塌下来,他希望杞国人也可以停止忧虑。杞国人接受了解释,但是还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疑惑为什么日月星宿在气中能够不坠落?依旧认为天会塌下来 寓言告诉我们不要为毫无根据的事情忧虑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忧虑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比如考试前后的自我否定心理,认为自己不可以,没能力进而产生无端焦虑的消极心理。实际上我们无需胡思乱想,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没有砍是跨不过的;即使处境艰
10、难,也要保持积极豁达的心态,相信前路的“柳暗花明”。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能力。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用“留”“删”“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根据语境在进行合理的想象,即可作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
11、结和生活体验解答即可。 【参考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12、(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
13、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B.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D.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答案】 (1)D(2)
14、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3)C 【解析】【分析】(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故选D。 (2)儿女:子侄辈。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句意: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项,元方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
15、不阿的人。故选C。 故答案为:D;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C【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生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附参考译文】 (
16、一)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
17、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无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目:“非人战!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
18、,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管宁、华歆:汉末魏初时名士。捉:检,拾。尝:曾经,轩冤: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后借指官位爵禄。(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尊君在不 _元方入门不顾 _华捉而掷去之 _宁读书如故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交友之道? 【答案】 (1)同“否”;回头看;代词,代指金子;原来从前(2)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 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
19、是我的友了。”(3)以礼相待志同道合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解析】【分析】(1)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不”:通假字词,同“否”。“顾”:古今异词,回头看。 (2)本题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句中的“舍:放弃。去:离开。乃:才。子:指你。”几个词是赋分点。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管宁割席,出自世说新语德行,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可知交友要志同道合,要诚实待人等。 故答案为: 同“否”; 回头看 ; 代词,代指金子 ; 原来,从前 陈太丘(便)丢
20、下(他)而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管宁把席子开,与华散分席而坐,说:“你(已经)不是我的友了。” 以礼相待;志同道合;诚信交友(或真诚交友)。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
21、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 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掉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歡却捡起来,(但是着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又扔了金
22、于离开。两个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扔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于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23、?”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注释】虞(y)人:侍卫。焉之:到哪里。(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期日中_相委而去_是日_岂可不一会期哉_(2)翻译下列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联系文章和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 (1)约定;舍弃;这;难道(2)朋友对此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今天喝酒这么开心,天又下雨,您将到哪里去啊?(3)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感受:读完两文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诚信在我们的生活
24、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不能失信于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解析】【分析】(1)句意:约定的时间在中午。期:约定。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委:舍弃。句意:这天。是:这。句意: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岂:难道。 (2)重点词语:惭:感到惭愧。引:拉。顾:回头看。句意为:朋友对此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重点词语:雨:动词,下雨。焉之:到什么地方去,宾语前置句。之:动词,至。焉:疑问代词,哪里。句意为:今天喝酒这么开心,天又下雨,您将到哪里去啊? (3)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资治通鉴魏文侯书讲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的魏文侯冒雨守信赴约的故
25、事,它告诉我们人要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为人一定要讲诚信。谈感受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约定;舍弃;这;难道 朋友对此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今天喝酒这么开心,天又下雨,您将到哪里去啊? 主题: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感受:读完两文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不能失信于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
26、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掌握。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
27、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魏文侯同掌管山泽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酒宴。魏国从此变得强大。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28、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与友期行_相委而去 _下车引之_(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下列对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元方小小年纪就能驳倒客人,客人致歉后,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地走进屋内。C.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
29、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中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答案】 (1)约定;离开;拉,牵拉(2)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3)B 【解析】【分析】(1)此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期”:约定。“去”:“离开”。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期,约定。”等字词的翻译。 (3)B项错误,并不是喜不自禁。 故答案为:约定;离开;离开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
30、到。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B【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掌握。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参考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
31、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32、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B.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33、论文义。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D.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答案】 (1)D(2)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3)C 【解析】【分析】(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项
34、,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故选D。 (2)儿女:子侄辈。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句意: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项,元方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故选C。 故答案为: D 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C【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
35、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
36、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岁时,候袁公。袁公问曰:
37、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政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候袁公_强者绥之以德_何所履行_孤法卿父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孤 往 者 尝 为 邺 令 正 行 此 事 不 知 卿 家 君 法 孤 孤 法 卿 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
38、么? 【答案】(1)拜访,问候;安,安抚;实践,做;效法,仿效(2)孤往者尝为邺(y)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3)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4)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候:动词,拜访,问候;绥:动词安,安抚;履行:动词,实践,做;法:效法,仿效。(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
39、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翻译是: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据此断句为:孤往者尝为邺(y)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首先确定得分点,采分点一般为实词、重点虚词,句式。实词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句式包括固定句式和特殊句式。翻译时要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同时注意上下文,强调关注语境,在基本明确大意的前提下,正确运用方法翻译。注意“绥、德、抚、仁”等字要准确解释。(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
40、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在于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言外之意就是: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故答案为:(1)拜访,问候;安,安抚;实践,做;效法,仿效。(2)孤往者尝为邺(y)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3)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4)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点评】(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
41、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明显是两个分句,根据句意可准确断句。(主谓结构)孤往者尝为邺(y)令/(省略主语)正行此事/(省略句)不知卿家君法孤/(并列问句)孤法卿父?(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绥之以德:用德行去安抚;抚之以仁:用仁慈去安抚。(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
42、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主要是借孔子周公的事例,证明家君和袁公之间都没有互相效仿。【附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 , 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
43、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论语选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不亦说乎_温故而知新_吾日三省吾身_知之者不
44、如好之者_知者不惑_知之为知之_(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下列选项中与礼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半个学期过去了,小明同学觉得自己的学习跟不上,不能适应初中紧张的学习节奏,常常感到忧虑。请你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劝诫小明,打消他的忧虑。 【答案】 (1)同“悦”,愉快;新的理解和体会;每天;喜爱,爱好;疑惑;知道,懂得(2)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则会有疑惑。(3)A(4)小明
45、,你好!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只要按时温习学过的功课, 就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有新的体会。何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 还可以询问老师和同学。平时只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认真求教、按时温习,你的学习一定会跟上的,实在没有必要忧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说:通假字,同“悦”,愉快;新: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日:名词作状语, 每天;好:名词,喜爱,爱好; 惑: 疑惑;知:知道,懂得。(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句子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要弄清楚指示词指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