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97010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从2011年7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

2、称标准(2011)对实验教材实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并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个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理解和加减法,理解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理解,理解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个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所以,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

3、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理解,位置,以及初步理解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个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4)理解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理解钟表,会理解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如前所述,这套教材的实验教材是以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实行设计的。在使用10年后,2011年又在总结10年实验与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标准(20

5、11)提出的新要求,广泛听取并吸收小学数学教师和教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教材实行了系统、细致地修订。通过教材的修订,我们期望使本套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教材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合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水平。使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动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

6、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教材的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切当,装帧精美,文字准确并适合于小学生阅读。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内容 原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适当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本次教材修订与实验教材相比较,其主要变化体现为如下几点。(1)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准备性,设置了“准备课”单元。准备课单元的内容为实验教材的“数一数”单元和“比一比”单元的“比多少”内容合并而成。设置准备课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

7、验。通过具体事物的数量比较,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为后面学习准确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而实验教材“比一比”单元的“比高矮”“比长短”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大,因而被去掉。(2)“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结构与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 (3)“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位置”单元提前到一年级上册,保留了其中的“上下、前后、左右”,体现了准备性。二是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理解物体和图形”单元和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单元实行整合,将理解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等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将理解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分散了一年

8、级上册图形理解的教学难点。 (4)“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分类”单元的教学内容移到一年级下册,与统计结合编排形成“分类与整理”单元,体现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在一年级上册中只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图表实行了一定的渗透。(5)“综合与实践”的编排有所调整。一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和所学内容及实践经验,一年级的每册教材只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二是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乐园”活动实行了重新设计,增强了综合性和实践性。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

9、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为了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主动建构、理解数学概念,获得数学方法,发展用数学实行交流、解决问题的水平。本册教材的设计注意下面几点。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协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序数(第几)的教学采用学生熟悉的排队买票的素材,让学生使用自己的经验理解、体会序数的含义。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理解立体图形的教学,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安排了多个

10、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感受、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安排了“生活中的数”等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例如,第45页的“生活中的数”,展示了儿童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相关数的表述,这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因为溶入了数学的含义,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而且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活动经验。 (4)设计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所以,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

11、生的学习动机,促动儿童主动建构相关的数学知识。教材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设计的情境、插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图画的风格和色彩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第6页、第39页、第46页、第64页、第88页等展示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做值日、小兔采蘑菇、课外活动、学校运动会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有很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教材还编写了具有亲切感的“编者的话”,设计了“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努力使学生感到教材是为他们编写的,让孩子们喜欢教科书。(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

12、想品德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教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重视了这个点,为教师结合教学实行爱祖国、爱科学、爱钻研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符合儿童特点的素材。精心设计了:美丽的校园、农家小院、保护环境、和平鸽广场、快乐的周末、靠右行等情境,对学生实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和平、保护环境、珍惜时间、遵守规则等的教育。例如“美丽的校园”展示的是我国富裕的乡镇中心小学,在学校里学生们努力学习、尊重师长、锻炼身体、互相协助。教材整体体现了丰富多彩、努力向上的学校生活和身心健康的生活态度。3.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

13、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水平。(1) 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数和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紧密联系着的。认数是计算的前提,计算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对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采取逐步扩大数的范围,同时结合数的理解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比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计算。教材按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原则编排,把20以内数的理解和加减法分为:10以内数的理解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采用把10以内的数与加减法分为两段实行教学:15的理解和加减法,610的理解和加减法。在“15的理解

14、和加减法”中,先整体理解15各数,再教学加法和减法的初步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加、减法加深理解15各数的关系;然后理解0,出现相关0的加减法。在“610的理解和加、减法”中,分为6、7的理解和加减法,8、9的理解和加减法,以及10的理解和加减法三段教学。这样的安排便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数与加减计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把减法和加法适当联系起来实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比较熟练地掌握加、减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水平。教材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仍是把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从0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开始,把加法和相对

15、应的减法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把相关的加减法算式对照排列,便于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逐步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会利用联想算出加减法式题的得数。教材在5以内的加减法中出现了根据一幅图写出一个算式,在得数是6或7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先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两个加法的或两个减法的),再过渡到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的和两个减法的),这样使儿童在头脑中逐渐建立起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到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对应的减法时,教材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出现根据一幅图写出三个算式。这样学生就能把这种规律性的联系使用于学习新知识中,实现学习的迁移。(2) 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能够

16、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数概念的建立,对儿童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绝大部分儿童入学时都已经会数甚至会读、写20以内的各数,但是对于数的概念未必清楚。本册教材根据当前入学儿童已有的基础知识,先集中理解15各数,然后理解0;610的理解分为6、7的理解,8、9的理解,10的理解三段实行。教材重视学生数概念的建立,在每一段认数教学中,都教学数的基数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序数含义、数的组成等内容。同时教材注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15各数的理解,教材先体现如何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数含义。又如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通

17、过小猴吃水果的情境图,能够提出各种水果是多少的问题,再通过排一排、比一比,抽象出两个数的比较,理解比较的数学符号。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的内容,展示学生用数来表达、交流生活中的相关内容(“生活中的数”)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概念,发展数感。(3) 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实行计算。计算教学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对20以内进位加法编排采用的基本结构是:先出9加几,然后出8、7、6加几的编排方式,以便突出“凑十”的计算规律,使学生能够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情况中去。 计算教学部分编排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多样化”。

18、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实验稿)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认为:“因为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标准(2011)仍然提倡这个理念。根据这个理念,本册教材从加减法含义的教学开始就引进了多种算法的思想,并在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都努力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具体措施如下。首先,例题中表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实行计算。教材注意提示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的优劣,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其次,注意体现因题而异能够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各种算法的

19、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计算方法。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学为例,教材的编排注意了: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学校运动会上的计算问题);提示教师让学生拥有自主发现的经验,尊重学生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提问“你是怎样算的?”“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介);提供“凑十”的简洁算法,但不要求学生准确地说明算理;鼓励学生因题而异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8+5的例题,提出“还能够怎样算?”);展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教学8+9的例题)。(4) 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数和形反映了客观

20、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都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图形与空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数和形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是紧密联系着的。人们接触客观事物,往往同时接触到数和形。教材从这个册起,采取数和形的理解齐头并进的原则编排,增强相互联系和相互配合。本册教材在“15各数的理解和加减法”单元的前后分别安排了“位置”单元和“理解图形(一)”单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简单的空间方位概念、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有所了解、获得体验,直观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一些简单特征及图形间关系,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相关,入

21、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小学低年级的几何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协助学生逐步发展起空间观点。所以,在这里教材注意利用儿童已有的经验,通过大量、丰富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理解,体验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教材特别注意设计那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如滚一滚、搭积木、我说你猜、找一找周围环境中的图形等,让学生感受并直观地了解图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还通过用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看谁搭得有稳又高”的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立体图形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体验。在大量感知的过程中,逐步体会什

22、么是空间与图形,利用这些知识我们能做什么,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5) 精心设计学习和训练的案例与步骤,为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水平提供必要资源。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但需要理解与建构,还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加深理解、灵活使用的水平,形成基本技能。本册教材的编写与修订,不但注意根据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选择案例、设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展开过程,而且注意精心编排练习,通过科学合理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形成技能,达到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的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逐步发展数学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例如,第68

23、页第6题是让学生实行“凑十”的练习,第80页第3题是让学生实行“10加几”的练习,这些练习都是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准备。二是增强了对知识的整理,体现学习规律和水平形成的规律,使学生形成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例如,第三单元增加了“整理和复习”,并且让全册教材的3个“整理和复习”与“总复习”前后呼应,步步完善,使学生逐步形成对这册数学学习内容完整地理解以及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总复习”部分,在对全册学习内容复习的基础上,教材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学生通过使用已有知识的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受到灵活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等多方面的的训练,也为培养学生数学水平和

24、学习数学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三是注重知识的渗透。教材采用合理孕伏的编排策略,将后续学习中需要提前渗透的知识、方法等有步骤地在练习中安排,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与理解。教材设计了“找规律”“求未知加数”“比多比少”等几条知识与水平发展的孕伏序列。例如,“探索规律”是标准中规定的内容目标,本套教材在一年级下册将设置单元实行首次教学。在本册教材中就采用了“孕伏”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获得对“找规律”的初步感受,学会找出简单规律的方法。教材在第19页、第38页、第94页、第110页,结合各部分所学内容通过根据规律涂色、排列、填数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次比一次更复杂一些的规律。“填未知加数”的练习为

25、后面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维策略。循序渐进的“比多比少”练习亦为以后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做了铺垫。4增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为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机会与素材。数学教材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要为了落实标准(2011)提出的“四基”课程目标,特别是要为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必需的机会。关于“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本套教材采取的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各个内容领域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渗透各种思想方法;二是在二至六年级的每册教材中单独设置“数学广角”单元,利用操作直观等手段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

26、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中,一般采用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数学思想有所感受和体会。在一年级教材中每一部分知识学习中都渗透了数学思想,如符号思想、模型思想、化归思想、推理思想、函数思想、统计思想、集合思想,等等。第三单元“15的理解和加减法”中的“比多少”的编排,对小猴和散乱放置的各种水果先实行分类,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统计出数量,然后再引出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并渗透了统计思想和一一对应思想。又如,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第1题,设计了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在卡片上写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然后自行整

27、理成有规律的表。教材给出了晶晶同学整理的加法表的一部分,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再把表格填写完整。通过让学生实行计算,一方面巩固了20以内进位加法,另一方面让学生计算第一列算式并观察加数与和的关系,体会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持续变化,和也随之变化,渗透了函数思想。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注意增大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第五单元“610的理解和加减法”练习十三的第12题,表现了一幅小学生在课外玩耍的情境图,给出7+10=13的算式,要求学生根据算式的含义,找情境中能用此算式表达的具体事物。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体会一个算式能够表示不同的含义,体现不同的事情能够用一个算式表示,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概括性

28、和简洁性,渗透了数学抽象的思想。在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方面,教材除了提供“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外,还注意设计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希望以此提示教师在课堂上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例如, 第四单元“理解图形(一)”第35页用立体图形的拼搭活动,练习十一第14题“用下面数,你能组成几组算式”等,让学生通过探索寻找答案,经历过程并积累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水平和思维水平。5.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水平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关于数学课程目标,标准(2011)还提出: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增

29、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从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们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四能”方面存有着诸多的问题或困惑。所以,对实验教材实行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四能”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关于这个方面,教材的变化比较大,具体体现如下。(1)增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水平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在理解图形、数的理解、找规律等内容的教学中安排了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2)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材从一年级上

30、册开始逐步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之(教材一般用“怎么解答?”提示)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实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准确吗?”提示)。例如教材第4647页、第57页、第9798页等。(3)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中表现了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

31、方法,表达了尊重学生的发体现实,允许学生用合适于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4)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水平。除了在很多题目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外,还安排了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加以解决,例如第58页第3题、第96页第4题等。通过这样一些练习,使一年级的小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6. 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

32、了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水平发展,教材精心设计了过程性评价板块。在每单元学习结束时,为学生提供反思与自我评价“成长小档案”;在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安排了“自我评价表”。“成长小档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感想。教材通过所提供的案例提示,一要让学生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水平的增长;二要让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或印象深刻的事,回味学习的乐趣。“自我评价表”是让学生在全部学习结束后,对自己本学期的“学习表现”实行总结反思与自我评价。教材提供了9项反思与评价的内容,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述的两方面安排,给学生提供

33、了实行反思、归纳、整理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标准(2011)认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实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协助和指导。为此,教材的设计一方面要反映课程标准的理念,另一方面注意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尽可能提供方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

34、方面。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体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提示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持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水平的目的。 (2)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很多例题插图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多个信息,供教师选择使用,或实行创造性地发挥。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的插图包含了学习“比多少”的多方面的信息,教材提出“还能够比什么”,提示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通过丰富的变式,使学生加深对“同样多”“多”“少”的理解。 (3)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例如,小猪帮小兔盖房、农家小院、小猴吃水果、看谁拿得对、喂小鸡、快乐的周末、郊游、堆雪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说明.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