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 (下)第三次月考(语文)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花 圃(p) 飞 溅 (jin) 炽痛 (zh) 眼花 缭乱(lio)B. 晦暗(hu) 遒 劲(jng) 冗杂(rng) 养精蓄 锐(ru)C. 星 宿(s) 告 罄(qng) 惬意(xi) 尽态 及妍 (j)D. 嗔视 (chn) 羸弱(li) 亢奋(kng) 进退 惟谷 (wi)2. 请选出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 邻居王奶奶的病一直不见好转,作为她的孙子怎能不 忧心忡忡?B. 别人的成功经验,我们的确应
2、该好好借鉴,但不可 生搬硬套。C. 相反地,它(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 相得益彰。D. 这篇文章错别字太多了,用 语无伦次来评价它再恰当不过了。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这次大课间活动,使同学们有机会受到特别的集体生活。B. 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C. 每当看到这些绽放的蒲公英,我都为它们的生命内涵而产生一种莫名的焦虑。D. 关注环保,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鲁迅全集。B.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共工怒触
3、不周山选自淮南子。这两篇寓言故事记载着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其中所体现的先民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后人思考。C. 口技选自清代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笔记小说,作者张潮。D. 邓稼先,“两弹元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这是一个“大写的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5. 母亲的生活禅 年少时光,书念得不好,考试没有通过,回家后唉声叹气,食不下咽,话也懒得讲,人也不愿意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出来。母亲叫我出去吃饭,我不肯,母亲笑,说:“考试没有考好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快点出来吃饭!”我仍然不肯,说:“考得那么烂,怎么出去见人啊?”母
4、亲也不恼,一边干活一边说:“走路还能不摔跤啊?磕倒了不要紧,要紧的是赖在地上不起来。”听了母亲的话,我忍不住笑了,磕倒了不起在地上坐一会儿,怎么会是我的风格?那时候,母亲有一块儿小菜园,星期天,总会安排我们给蔬菜浇水,那块儿小菜园虽说不是很大,但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要浇完所有的蔬菜,至少也要花上小半天的时间。那么多的蔬菜,一棵挨一棵的,每一棵都要浇上水,还没有开始干活,就先发起愁来,什么时候才能干完啊?于是开始消极怠工。母亲从外面回来,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说:“眼睛是奸臣,手是忠臣,那些活儿看上去挺多,其实干起来就快了。”果然,兄妹几个,哼着歌,没用一上午的时间就把那片菜园浇完了。工作以后
5、,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记得有一次,上司听信了他人的谗言,误以为我对他不满,所以有那么一段时间,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弄得我心情烦躁,抑郁寡欢。母亲对我说:“人人心里都有杆秤,称天称地称人心,日久天长,总会称出一个人的分量。”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上司便主动找我,说:“因为偏信了别人的谣言,对你有些误会,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你一段时间,你根本不是那样的人。”回家说给母亲听,母亲笑,说:“日久见人心,也就是清者自清。”刚刚结婚那会儿,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日子过得清汤寡水,没有一点滋味。回家跟母亲抱怨,母亲说:“少年贫不算贫,老来贫贫死人,好日子都是一点点过出来的。”因为母亲的话,踏踏实实地跟那个人
6、过日子,没用几年的时间,果然有了起色,有了自己的小窝,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小日子。然而,仍不满足,回家跟母亲抱怨“那个人如何懒散,如何没有原则,如何不关心自己。”母亲说:“做人呢,不能太贪心,坐在福囤里,还到处找幸福,恐怕一辈子也找不到幸福,什么叫知足常乐?懂得惜福的人,才会有幸福。”去早市买菜,捆成捆儿的小白菜,看上去碧绿养眼,回家打开一看,中间居然还有夹心,于是愤愤然,跟母亲说:“现在的人,挣钱不要命,一点底线都没有。”母亲说:“多大点事儿,别生气了,吃亏就是得便宜。”和邻居为了一盆花儿,争吵了几句,楼上那家,花儿摆在阳台上,每每浇水总会流到楼下,流到阳台晒的衣服上。找她理论几句,那
7、个邻居居然横竖不讲理,说:“有本事你搬到楼上住去。”回家说给母亲听,母亲没有刻薄人家几句,反过来说我:“别心眼小得像针鼻儿,那样一辈子也不会快乐。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你大度点,人家保证不会再得寸进尺。”不快乐的时候,母亲会说:“快乐会传染,你快乐了,别人就会跟着快乐。”遇到挫折的时候,母亲会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在哪里跌倒了,再在哪里爬起来。”就算是我高兴的时候,母亲也会说:“别高兴得过头了,水满了会溢出来。”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闲暇无事,细品母亲的话,总能咂摸出一些滋味来。母亲这一生,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既不是哲学家,也非宗教信徒
8、,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用一颗赤诚之心,在生活里摸爬滚打,洗衣烧饭做家务,在母亲的眼里,在母亲的心里,都有她自己的道道,都能悟出一些道理,用一颗禅心来与生活和解。什么是禅心?所谓禅心,其实就是一颗包容之心,就是一颗舍得放下之心,就是一颗感恩之心。包容生活中的不平之事,包容生活中不待见的人。放下生活中的烦恼,不与生活中的苦闷去纠缠。用一颗感恩之心去生活,感恩社会,感恩亲人,感恩食物,感恩自然。从小到大,我的处世之道,我的勇敢,我的生活观,我心里明白,这些都来源于母亲,来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来源于母亲的生活禅。母亲这一生,衣着永远干净朴素,说话永远语气和缓,在生活中不疾不徐,慢慢前行。
9、母亲的生活观,是我人生的全部养分来源。那天回家,我问母亲,妈,去我家住几天吧!母亲不肯,说,人老了,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思维与智慧2016第2期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 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这一句表明了:人啊,读再多的书,还真就不如一个没文化的乡村女人.B. 母亲的所作所为,令晚辈觉得,她老人家不是处处吃亏吗?母亲其实是自欺欺人.C. 母亲说:“做人呢,不能太贪心,坐在福囤里,还到处找幸福,恐怕一辈子也找不到幸福,什么叫知足常乐?懂得惜福的人,才会有幸福.”母亲的话让“我”懂得了幸福的意义.D. “那天回家,我
10、问母亲,妈,去我家住几天吧!母亲不肯,说,人老了,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母亲的这种和自己子女都客客气气的表现,显得不够实在.二、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6. 古诗文默写 (1)李杜诗篇万口传, 。(2)有约不来过夜半, 。(3),落花时节又逢君。(4)谁家玉笛暗飞声, 。(5)深林人不知, 。(6) ,云从窗里出。(7)逢入京使中,写诗人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诗人是用哪两句诗表达的?请写出这两句诗: , 。(8)木兰诗中刻画木兰不贪荣华富贵、热爱家乡的诗句是: , ;,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7. 结合语境补写
11、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 ,豁达晓畅;读书, ,志存高远。8. 口语交际 新法制报记者张文娟报道:发短信、上微信、刷微博、看新闻马路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目不离手机的“低头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功能的丰富,手机已成为年轻人的亲密朋友,走到哪儿玩到哪儿,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数,安全隐患极大。同时,驾驶人玩手机出事故现象也屡见不鲜。假如你身边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你将如何劝说他们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40字左右)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9. 名著导读
12、 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是法国的 。书中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螳螂善于利用“ ”战术制服敌人它们的本领令我们惊奇和赞叹。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10. 【甲】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13、“泯然众人矣。”伤仲永【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以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初潭集注释:少孤:幼时丧父。泣:小声哭。伤:悲哀。感:伤感。亲:父母。羡:羡慕。中心:内心里。故:所以。恻然:忧伤的样子。恻:忧伤。资:费用。苟:如果,要是。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遂:就。就书:上书塾(读书)。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书:读书。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父异焉
14、,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就: (3)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得: (4)师恻然曰:“欲书可耳! 书: 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方仲永的结局是怎样的?邴原是用怎样的行动回报他的老师的?你从甲乙两文中哪句话看出了这一点?请抄写出来。 ( 1) (2) 说说方仲永和邴原两人主要的不同之处。他们的经历对你有哪些启示? 不同之处: 启示: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11. 母亲的生活禅 年少时光,书念得不好,考试没有通过,回家后唉
15、声叹气,食不下咽,话也懒得讲,人也不愿意见,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出来。母亲叫我出去吃饭,我不肯,母亲笑,说:“考试没有考好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快点出来吃饭!”我仍然不肯,说:“考得那么烂,怎么出去见人啊?”母亲也不恼,一边干活一边说:“走路还能不摔跤啊?磕倒了不要紧,要紧的是赖在地上不起来。”听了母亲的话,我忍不住笑了,磕倒了不起在地上坐一会儿,怎么会是我的风格? 那时候,母亲有一块儿小菜园,星期天,总会安排我们给蔬菜浇水,那块儿小菜园虽说不是很大,但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要浇完所有的蔬菜,至少也要花上小半天的时间。那么多的蔬菜,一棵挨一棵的,每一棵都要浇上水,还没有开始干活,就先发起愁来,什么
16、时候才能干完啊?于是开始消极怠工。母亲从外面回来,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说:“眼睛是奸臣,手是忠臣,那些活儿看上去挺多,其实干起来就快了。”果然,兄妹几个,哼着歌,没用一上午的时间就把那片菜园浇完了。工作以后,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记得有一次,上司听信了他人的谗言,误以为我对他不满,所以有那么一段时间,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弄得我心情烦躁,抑郁寡欢。母亲对我说:“人人心里都有杆秤,称天称地称人心,日久天长,总会称出一个人的分量。”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上司便主动找我,说:“因为偏信了别人的谣言,对你有些误会,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你一段时间,你根本不是那样的人。”回家说给母亲听,母亲笑,说:“日
17、久见人心,也就是清者自清。”刚刚结婚那会儿,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日子过得清汤寡水,没有一点滋味。回家跟母亲抱怨,母亲说:“少年贫不算贫,老来贫贫死人,好日子都是一点点过出来的。”因为母亲的话,踏踏实实地跟那个人过日子,没用几年的时间,果然有了起色,有了自己的小窝,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小日子。然而,仍不满足,回家跟母亲抱怨“那个人如何懒散,如何没有原则,如何不关心自己。”母亲说:“做人呢,不能太贪心,坐在福囤里,还到处找幸福,恐怕一辈子也找不到幸福,什么叫知足常乐?懂得惜福的人,才会有幸福。”去早市买菜,捆成捆儿的小白菜,看上去碧绿养眼,回家打开一看,中间居然还有夹心,于是愤愤然,跟母亲说
18、:“现在的人,挣钱不要命,一点底线都没有。”母亲说:“多大点事儿,别生气了,吃亏就是得便宜。”和邻居为了一盆花儿,争吵了几句,楼上那家,花儿摆在阳台上,每每浇水总会流到楼下,流到阳台晒的衣服上。找她理论几句,那个邻居居然横竖不讲理,说:“有本事你搬到楼上住去。”回家说给母亲听,母亲没有刻薄人家几句,反过来说我:“别心眼小得像针鼻儿,那样一辈子也不会快乐。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你大度点,人家保证不会再得寸进尺。”不快乐的时候,母亲会说:“快乐会传染,你快乐了,别人就会跟着快乐。”遇到挫折的时候,母亲会说:“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在哪里跌倒了,再在哪里爬起来。”就算是我高兴的时候,母
19、亲也会说:“别高兴得过头了,水满了会溢出来。”白岩松说: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闲暇无事,细品母亲的话,总能咂摸出一些滋味来。母亲这一生,没有读过太多的书,既不是哲学家,也非宗教信徒,母亲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用一颗赤诚之心,在生活里摸爬滚打,洗衣烧饭做家务,在母亲的眼里,在母亲的心里,都有她自己的道道,都能悟出一些道理,用一颗禅心来与生活和解。 什么是禅心?所谓禅心,其实就是一颗包容之心,就是一颗舍得放下之心,就是一颗感恩之心。包容生活中的不平之事,包容生活中不待见的人。放下生活中的烦恼,不与生活中的苦闷去纠缠。用一颗感恩之心去生活,感恩社会,感恩亲人,感
20、恩食物,感恩自然。从小到大,我的处世之道,我的勇敢,我的生活观,我心里明白,这些都来源于母亲,来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来源于母亲的生活禅。母亲这一生,衣着永远干净朴素,说话永远语气和缓,在生活中不疾不徐,慢慢前行。母亲的生活观,是我人生的全部养分来源。那天回家,我问母亲,妈,去我家住几天吧!母亲不肯,说,人老了,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那才是我最大的快乐。思维与智慧2016第2期本文通过哪些事件赞美了母亲的禅心?(只要写出三件即可)选文第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何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赏析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就算是我高兴的时候,母亲也会说:“别高兴得过头了,水满了会溢出来。”说说你对选文第段
21、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在母亲的眼里,在母亲的心里,都有她自己的道道,都能悟出一些道理,用一颗禅心来与生活和解。”母亲的所作所为给了“我”哪些生活的启迪?12. 端午的香味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在我的心里,端午节是那么亲近,粽子、艾叶、杏子的香味混合着母亲做的饭菜香味,洋溢在我童年的梦里。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看见地里的麦子逐渐泛黄,知道端午节就要来了,心就止不住扑扑地跳。郭兰英那时唱的一首丰收歌特别抒情:“麦浪滚滚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丰收的喜讯到处传,社员人人心欢畅”骄阳似火,生
22、产队的社员们戴着草帽,脖子上围条毛巾,挥镰收割。为赶在端午节吃上新面,大家把收割上来的麦子挑到场地上,铺开,在太阳底下暴晒。正午时分,麦子晒得焦干,社员站成两排,面对面,挥舞着连枷,你进我退、你起我落,嘭、嘭、嘭、嘭地打麦子。再把脱下来的麦子扬净、晒干,然后连天带夜用石磨磨,雪白的、带着香味的面粉从磨盘间纷纷落下,成为端午节制作点心的原料。今天的人们讲究饮食科学,不大吃油炸食品,但在缺盐少油的当年,油炸点心是一定要吃的。好多农村孩子盼过端午,其实就是盼这天能放开吃点心。这天,母亲会把面和好,用小勺子一舀,放到滚油锅里炸面点;或者把面发好、切成条、绕成辫子状、放在油锅里炸油条,让孩子放开量,吃个
23、够。一大早,村子里、镇子上,到处飘着油香。讲究的人家端午是要包粽子的。讲到粽子便想起老家一位卖粽子、凉粉的汪老奶奶。汪奶奶小脚,穿戴清爽,手脚利索。夏天在街道的屋檐下卖凉粉。一个小方桌,铺一块白布,中间放一块脸盆大小的凉粉,用干净的湿毛巾搭着。桌子边上放几个青瓷小碗,里面分别是麻油、酱油、醋、葱花、蒜茸、碎盐、青椒丝等,桌子四周放四条不高的条凳。你给上几分钱,老奶奶就用一个茶杯口大小、形状有小把的器物在圆而光滑的凉粉上这么一旋,一根根细细的凉粉便从网眼窜出来,老奶奶将那粉条轻轻地挪起来,放入青花小碗里,依次浇上各种配料一碗凉凉的、酸酸的、滑滑的凉粉就端到你面前了。你坐下来慢慢吃,吱溜吱溜的,酸
24、酸、麻麻、辣嗖嗖,只吃得满嘴香喷喷、凉润润、美滋滋。端午节快来时,小方桌旁边又多一只小木桶,装的是刚从深井里打上来冰凉冰凉的水,水里浸着清凌凌的粽子。粽子不大,包得有棱有角。那时的粽子不像今天的里面有馅,而是纯米的,一解开,雪白,散发着米香和粽叶的清香,蘸些白糖,味道好极了。当时只觉着老奶奶卖的粽子好吃,后来读了书,才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有说法,是为纪念大诗人屈原的。知道屈原写下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知道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知道楚国百姓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好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去咬屈原的身躯,以至后来人们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而为粽子。端午节来
25、了,家家户户都会买一把艾叶,把艾叶悬挂在自家的门头上,说是能辟邪。其实不一定能辟邪,倒是能驱病。艾叶是药草,芳香,可以苦燥辛散;艾叶烟熏是一种简易的防疫法,对很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端午是个收获的时节,与麦子一道成熟的还有新鲜蔬菜,黄瓜、辣椒那时的蔬菜比今天新鲜,吃的菜有的就是头天晚上甚至早上现摘的,还带着藤叶的清香和泥土的痕迹。菜也好吃,黄瓜是黄瓜味、辣椒是辣椒味,不像今天有些超市里的蔬菜,一个味白水味。新上市的还有杏子,装在小竹篮里卖,黄的、青的、半青半黄的都有,酸酸甜甜,味道特正。我喜欢端午节母亲做的饭菜。那时家里用的还是烧柴火的灶,我烧火,母
26、亲炒菜。母亲让我把火烧得旺旺的,在锅里倒进菜油,待铁锅冒起青烟,便把勾芡过豆粉的肉丝“嗞啦”一声倒进锅里,迅速放进切成丝的青椒,再放上醋、酱油、盐,立刻满屋喷香。母亲切黄瓜片又快又薄,拌上佐料,吃起来脆而且有味;母亲炒的苋菜汤汁红红的,浇在饭上,饭粒也染成红色的了,软软的,特别好吃。老家的小厨房不大,有时菜的热气、饭的热气竟使小厨房里热气腾腾,热气透过小木格窗户,飘向屋外正所谓“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美味尝来无过菜根香”。端午节也随父母喝点酒,酒喝得微醺时,便感觉这端午的阳光比平时似乎更黄、更亮、更温馨、更亲昵,让人感到一种惬意的慵懒,甚至莫名的惆怅和殷殷的期盼,而且这种少年时的感觉一直
27、延续至今,是源自儿时对父母的依恋,还是少年时爱情的萌动,是壮年时事业未成的惆怅,抑或是今天老之将至的感慨呢?一直没想清,也想不清。前不久读到唐人殷尧藩端午日诗,说:“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仔细想去,似有所悟。 人民日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端午的香味”都包括什么?选文第段划线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洋溢”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文章描写汪奶奶卖凉粉充满了乡情乡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选文第段里写道:“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美味尝来无过菜根香”。联系上下文,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8、?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仔细想去,似有所悟”。作者对什么“似有所悟”呢?它照应本文的哪一句?纵览全文,作者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哪一点值得你学习?请举例。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13.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有人说,快乐是春天的鲜花,夏天的绿荫,秋天的野果,冬天的漫天飞雪。其实,快乐真在我们身边。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握手,一次倾心的交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快乐。请收藏这些快乐,烦恼就会远离你,而你就是生活中一个快乐的人。请以收藏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二)本周末, 住我家要求:1.如果选择题目(二)作文,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
29、.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的能力。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分类整理,比如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积累等。同时要加强对常用汉字的认读练习和理解运用。A选项炽痛 (zh) 应读“ch”;C选项星宿(s)应读“xi”,惬意(xi) 应读“qi”,尽态及妍 (j)应写为“极”;D选项进退惟谷 (wi)应写为“维”。故选C。2.【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
30、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A.“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生搬硬套”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语无伦次”的意思是: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此句指文章的错别字太多,成语使用不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 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31、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A选项应去掉“经过”或“使”;B选项“品德”应改为“形象”;C选项应把“焦虑”改为“感动”。D选项正确,故选D。4.【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辨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A.社戏是短篇小说,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鲁迅的散文集是朝花夕拾,并非鲁迅全集;B.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触不周山都是神话传说,并非寓言故事;C.口技的
32、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并非涨潮。虞初新志的作者是涨潮;D.表述正确。故选D。5.【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关键是信息提取要精炼,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通读全文,经过分析可知,C选项正确,与原文内容相符合。故选C。6.【答案】(1)至今已觉不新鲜(2)闲敲棋子落灯花(3)正是江南好风景(4)散入春风满洛城(5)明月来相照(6)鸟向檐上飞(7)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8)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 送儿还
33、故乡【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题目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只要平时既注意记忆、积累,又能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解答此题并不难。名句默写题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务必做到不添字、漏字,不写错别字。此题需要注意“檐”、“凭”、“汗”、“郎”、“驰”的书写。7.【答案】使人知识丰富;使人生命焕发光彩。【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要写出“读书”的作用。例如:使人知识丰富,通情达理;使人生命焕发光彩,前途充满光明。8.【答案】
34、略(开放题,围绕低头族的自身安全来劝说,符合字数要求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解答劝说类口语交际试题,要有称呼,要针对劝说对象的错误行为或想法,进行正面劝导,注意语言得体,语气委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根据题干要求,此题围绕低头族自身的安全进行劝说,符合字数要求即可。9.【答案】昆虫记 法布尔 心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进行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由“昆虫的史诗”可知所考查的名著是昆虫记,作者是法布尔。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10.【答案】【小题1】(1)名字 (2)完成 (3)能够
35、(4)读书【小题2】(1)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你如果有志读书,我来教你,不收资费。【小题3】(1)泯然众人矣 (2)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小题4】不同之处:仲永:天生聪慧,父亲令其后天不学、卖学,泯灭了聪慧,成为普通人。邴原:孤儿一个,求学好学,后天拜师学习。启示:略【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例如:“名”“书”是一词多意,翻译时应准确。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
36、译能力。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文从字顺,简洁凝练。例如:“利”是词类活用,“扳”是通假字,“徒”是一词多意,翻译时应注意。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由“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可知方仲永的结局;由乙文最后一句“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可知邴原是用怎样的行动回报他的老师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主题进行个性解读的能力。此题虽要求学生说说方仲永和邴
37、原两人主要的不同之处并谈启示,实际上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学生解答这类习题时要先读懂题意,然后根据题意要求,到文章中找出相应的答案。通读全文可知,仲永天生聪慧,父亲令其后天不学、卖学,泯灭了聪慧,成为普通人。邴原孤儿一个,求学好学,后天拜师学习。启示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即可。11.【答案】【小题1】(1)乐观对待考试。(2)对劳动的态度。(3)清者自清的道理。(4)幸福的讨论。(5)原谅、包容别人。(6)学会大度。(7)关于快乐的讨论。(8)不给子女添麻烦。(写出三件即可)【小题2】动作(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写“我”欣然(或乐观)地接受了母亲的教导。【小题3】“溢”,水充溢流动冒出的意
38、思。这里比喻超出、过头。母亲没有文化,却用了一个比喻,“水满会溢”的道理告诉“我”:人不要骄傲自满,人处在顺境中,不能昏了头脑。【小题4】“禅心”指的是包容之心,舍得放下之心,感恩之心。画线句的含义是:包容生活中的不平之事,包容生活中不待见的人。放下生活中的烦恼,不与生活中的苦闷去纠缠。用一颗感恩之心去生活。 【小题5】勇敢,乐观,包容,感恩。(说出三个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事件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抓住“赞美母亲的禅心”这一关键信息,逐段分析,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第段写母亲乐观对待考试;第段写母亲对劳动的态度
39、;第段写母亲教“我”清者自清的道理;第段写母亲对“幸福”的看法;第段写母亲原谅、包容别人;第段写母亲教“我”大度对人;第段写母亲关于“快乐”的讨论;第段写母亲不愿给子女添麻烦。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描写方法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解答此题,需要熟悉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选文第段画横线中的“忍不住笑了”是神态描写,“磕倒了不起在地上坐一会儿,怎么会是我的风格”是心理描写。写“我”欣然(或乐观)地接受了母亲的教导。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品析的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先要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在通
40、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从修辞手法方面,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溢”,水充溢流动冒出的意思。这里比喻超出、过头。母亲没有文化,却用了一个比喻,“水满会溢”的道理告诉“我”:人不要骄傲自满,人处在顺境中,不能昏了头脑。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根据第段,可知第段画线句中的“禅心”指的是包容之心,舍得放下之心,感恩之心。整句话的含义是:包容生活中的不平之事,包容生活中不待见的人。放下生活中的烦恼,不与生活中的苦闷去纠缠。用一颗感恩之心去生活。此
41、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概括即可。从选文两段文字中,可知母亲的所作所为给了“我”勇敢、乐观、包容、感恩等方面的启迪。12.【答案】【小题1】端午的香味,浓缩在家乡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如:制作带着香味的面粉;妈妈的油条;汪奶奶的凉粉;包粽子;插艾草;妈妈做菜我烧火;爸爸的老酒(回答任意三件事件)。【小题2】“洋溢”的本义是:充满;广泛传播,水充溢流动,充分等(意思接近即可)。在本文中有“充满”之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端午的香味、妈妈的味道、故乡习俗的怀想和骄傲的心理。(言之有理,意思接近
42、即可)【小题3】描写最生动的语段:“一碗凉凉的、酸酸的、滑滑的凉粉就端到你面前了。你坐下来慢慢吃,吱溜吱溜的,酸酸、麻麻、辣嗖嗖,只吃得满嘴香喷喷、凉润润、美滋滋。”原因:这一段作者运用大量的叠词,使当时的场景跃然纸上,如在眼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凉粉的美味和“我”对它的喜爱怀念,以及对故乡人的赞美。(其他句子也可,但要说明理由。)【小题4】看遍天下的美景,不如阅览手中书一本。吃遍天下美食,不如家乡的素菜素食。人,不能忘了根本(意思接近即可)。【小题5】一种惬意的慵懒,莫名的惆怅和殷殷的期盼,对少年、中年、老年时的人生思考及感慨。(围绕本段的叙述重点摘录即可)照应句:一直没想清,也想不清。【小题
43、6】答案一:作者引用古诗文、故事或对联。如第段引用古诗和歌词,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生动地描写出丰收的景象,以及人们的喜悦心情,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答案二:叠词的运用。例句:一根根细细的凉粉便从网眼窜出来,老奶奶将那粉条轻轻地挪起来,放入青花小碗里,依次浇上各种配料,一碗凉凉的、酸酸的、滑滑的凉粉就端到你面前了。你坐下来慢慢吃,吱溜吱溜的,酸酸、麻麻、辣嗖嗖,只吃得满嘴香喷喷、凉润润、美滋滋。作用:运用大量的叠词,使当时的场景跃然纸上,如在眼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凉粉的美味和“我”对它的喜爱怀念,以及对故乡人的赞美。【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
44、本,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全文,以简洁的语言概括“端午的香味”所包含的内容。根据至段的内容,可知“端午的香味”包括有:带着香味的面粉;妈妈的油条;汪奶奶的凉粉;散发着米香和粽叶清香的粽子;插艾草;妈妈做的喷香的饭菜;爸爸的老酒。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悟能力。解答此题,先要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表达的作者的心情。“洋溢”的本义是:充满;广泛传播,水充溢流动,充分等。本文的意思是“充满”之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端午的香味、妈妈的味道、故乡习俗的怀想和骄傲的心理。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往往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因此,判断描写最为生动的语段,可从修辞、手法、词语、句式上来考虑。按照题目要求,将第段锁定为答题范围,细读该语段,可知本段描写最生动的语句是:“一碗凉凉的、酸酸的、滑滑的凉粉就端到你面前了。你坐下来慢慢吃,吱溜吱溜的,酸酸、麻麻、辣嗖嗖,只吃得满嘴香喷喷、凉润润、美滋滋。”因为这段话运用了大量的叠词,使当时的场景跃然纸上,如在眼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凉粉的美味和“我”对它的喜爱怀念,以及对故乡人的赞美。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分析理解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