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内科)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征。其病因以急性心肌梗死最多见,严重心肌炎、心肌病、心包填塞、严重心律失常或慢性心力衰竭终末期等均可导致本症。本病死亡率极高,国内报道为70%-100%,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可望增加患者生存的机会。1.由于心泵衰竭,心输出量急剧减少,血压降低;微循环变化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2.多数病人由于应激反应和动脉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多,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脏后负荷加重;但有少数病人外周阻力是降低的(可能是由于心室容
2、量增加,剌激心室壁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运动中枢的抑制);3.交感神经兴奋,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而心脏不能把血液充分输入动脉,因而中心静脉压和心室舒张期末容量和压力升高;4.常比较早地出现较为严重的肺淤血和肺水肿,这些变化又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和缺氧,促使心泵衰竭。1.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填塞,急性肺源性心脏病;2.各种心肌炎和心脏病变;3.心瓣膜口堵塞、严重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终末阶段等心脏疾病,均可诱发休克。1.严重的基础心脏病表现;2.体循环衰竭表现:持续性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末梢紫绀等;亦可同时合并急性肺水肿表现;3.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动脉压10.7KPa
3、(80mmHg);中心静脉压正常或偏高;心输出量极度低下。1.严重的基础心脏病(广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填塞、心律失常、机械瓣失灵等)。2.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低血压、少尿、意识改变等)。3.经积极扩容治疗后低血压及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恶化。4.血流动力学指标符合以下典型特征:(1)平均动脉压8KPa(60mmHg);(2)中心静脉压正常或偏高;(3)左室舒张末期充盈压或肺毛细血管契嵌压升高;(4)心输出量极度低下。1.应在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下积极开展各项抢救治疗。2.纠正低血容量。3.合理应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和利尿剂。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堿平衡失调。5.建立有效的机械辅助回圈。6.治疗原发
4、心脏病。1.心源性休克病死率极高,治疗难度大,各项抢救措施应在严密的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给药途径优先考虑经血管直接给药以尽快获得疗效。2.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用药类型及剂量呈高度个体差异,应结合基础病变,临床特点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综合制订全面的治疗方案,并随时进行调整。3.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与药物治疗相配合能提高抢救成功率。4.急救时多利用用多巴胺的舒血管作用进行抢救。1.体位 心源性休克有呼吸困难者头部应抬高3045。2.给氧 心源性休克患者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微循环血流缓慢,供血减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动脉血氧含量明显下降。为改善心功能,解除脑、肝、肾重要脏器的缺氧症状,及时
5、给氧是进行抢救的关键性措施之一。而直接给氧是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配合抢救时,护理人员把准备充足的氧气瓶推到病人床边,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面罩要严密,鼻导管吸氧时,导管插入要适中,一般插入1215cm深,调节氧的流速的24升/分,休克解除后可减慢至12升/分流速维持,每24小时换导管1次,以保持导管通畅。如发生急性肺水肿时,立即给患者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同时加用50%酒精吸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特别是患者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时,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免发生窒息。3.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收缩力弱,心搏出量少,可致微循环灌注不足,末梢循环发生障碍,适当补
6、充血容量是当务之急。同时,保证必要的药物应用也需要静脉通道。因而,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势在必行。护士应熟练静脉穿刺,主动建立静脉通道一至两条。在输液时,输液速度应控制,绝对不能草率从事,掉以轻心,应当根据心率、血压等情况,随时调速滴速,特别是当液体内有血管活性药物时,更应注意输液通畅,避免脱落、外溢。心源性休克患者多选取用多巴胺升压药,如果多巴胺量大或滴速快,血压上升过快、过高,会加重心脏负荷。而酚妥拉明及硝普钠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扩张血管,滴注过快会使血压明显下降,可加重休克,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密观察这些药物应用时病情变化,随时与医生取得联系,有条件可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以调节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7、4.尿量观察 休克时肾小动脉痉挛,使肾血流量减少,促使肾素生成增加。经肾素作用,使肾血管更加收缩,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实质细胞受损时间延长,可能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少尿、无尿。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尿量的观察,对休克病情变化及治疗是一个十分敏感有意义的指标。我们采用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如果病人六小时无尿或每小时少于2030ml,说明肾小球滤过量不足,如无肾实质变说明血容量不足。相反,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表示微循环功能良好,肾血灌注好,是休克缓解的可靠指标。如果血压回升,而尿量仍很少,考虑发生急性肾功衰竭,应及时处理。在放置留置导尿管时,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尿管畅通,避免发生阻塞、
8、扭曲,并详细准确记录出入量,了解进出液体平衡情况。尤其是要避免尿管脱落或尿液从导尿管旁流出,误认为无尿,造成判断和处理错误。此外,还应注意尿液的颜色及有无血尿。5.血压、脉搏、末梢循环的观察 血压变化是反映血液动力等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心源性休克病人血压降低或测不出。血压降低则有脑、肾及冠状动脉末梢循环灌注不足,所以,血压变化直接标志着休克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因此,在发病几小时内应严密观察血压,1530分钟一次,待病情稳定后12小时观察一次。若收缩压下降到80mmHg以下,脉压差小于20mmHg或患者原有高血压,血压的数值较原血压下降2030mmHg以上,要立即通知医生迅速给予处理。脉搏的快慢取
9、决于心率,其节律是否整齐,也与心搏节律有关,脉搏强弱与心肌收缩力及排血量有关。所以休克时脉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心功能,同时,临床上脉搏的变化,往往早于血压变化。当我们扪及患者脉搏较原来更为细速,无力,重压时消失,要考虑到早期休克的发生。心源性休克由于心排出量减少,末梢循环灌注量减少,血流留滞,末梢发生紫绀,尤其以口唇、粘膜及甲床最明显,四肢也因血运障碍而冰冷,皮肤潮湿。这时,即使血压不太低,也应按休克处理。当休克逐步好转时,末梢循环得到改善,紫绀减轻,四肢转温。所以末梢的变化也是休克病情变化的一个标志。.6心电图监护的护理 由于心血管内科的进展,不仅要求护士观察血压、脉搏等情况,而且还要掌握心电
10、图形的识别,心电图波形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处理。因此,病人入院后,立即建立心电监护,通过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致命的室速或室颤。当患者入院后一般监测2448小时,有条件可直到休克缓解或心律失常纠正。常用标准导进行监测,必要时描记心电记录。在监测过程中,要严密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对于频发室早(每分钟5个以上)、多源性室早,室早呈二联律、三联律,室性心动过速,R-on-T、R-on-P(室早落在前一个P波或T波上)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准备各种抗心律失常药,随时做好除颤和起搏的准备,分秒必争,以挽救患者的生命。7.心理护理:休克病人常有焦虑,应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外界刺激。安慰病人,并提供正反馈信息,增强其战胜疾病的 信心。在不影响病人休息的情况下,允许家属探视,消除其孤独感。此外,还必须做好患者的保温工作,防止呼吸道并发症和预防褥疮等方面的基础护理工作。【疗效评价】【疗效评价】1.治愈: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休克症状消失,基础心脏病好转。2.好转:血流动力学指标基本稳定,末梢回圈情况改善。3.无效:休克症状持续存在或进一步恶化。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