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散文二篇 知识与技能 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 朗读、批注、共鸣、争鸣多种方式相结合,辩证 地理解作品内涵及作者感情。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思索人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第 1 课时 永久的生命 1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重点 ) 2精读品味,欣赏富 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难点 ) 3思考延伸,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
2、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把握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 歌。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提问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 明确: 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
3、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提问 3:文章第二自然段用 “ 地面上的小草 ” 比喻什么? 明确: 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能够不断地创造新的生命。 提问 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 开始说 “ 我们都非常可怜! ” 后来又说 “ 这就是奇迹 ”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作者写对生命的感悟,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 “ 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 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
4、更能够打动人心。 提问 5: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明确: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 乐和威势。 目标导学二:深度解读,思考人生 提问 6:联系实际,怎样理解 “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 ? 明确: 生命像花朵一样,最终必将凋零。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去哀伤,而是在凋零之前,给世界以色彩,以芬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的生命,将和世界一起,获得永存。 提问 7: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明确: 这个练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观,学生对生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5、力。让学生在交流欣赏中发现精彩的表达,并推荐给 全班欣赏。 三、板书设计 永久的生命生命的易逝 生命的永久 生命的赞歌珍惜时间 建功立业 奉献社会 获得永恒 第 2 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1了解作者罗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活着的三条理由,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 3思考自己的人生,从文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要生活得写意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整 体感知 提问 1:你了解罗素吗?和同学分享你所知道的。 明确: 伯特兰 罗素 (1872 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最
6、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 “ 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提问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活着。 明确: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 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 “ 纯洁 ”“ 强烈 ” 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目标导学二:理解课文,把握内涵 提问 3:作者为什么把追求爱情作为活着的
7、第一条理由? 明确: 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第二,爱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提问 4:作者为什么追求知识? 明确: 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灵;二是可以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三是能够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类、自然和社会。 提问 5:作者活着的第三条理由是什么?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明确: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号,眼前浮现饥饿
8、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表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博大胸怀。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往往无能为力,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提问 6: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个自 然段的? 明确: 这段话再次重申活着的理由,并表明对自己一生的肯定。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的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他追求爱情,他说: “ 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他从小失
9、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 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为此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这篇文章,可看作罗素生活的宣言书,这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人共同的人生准则,具有普遍意义,所以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目标导学三:思考人生,得到启迪 提问 7:你想过自己为什么活着吗?请写几条自己活着的理由或者自己的追求目标。 明确: 让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诉说,但要注意往积极方面引导。 三、板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带来狂喜 解除
10、孤寂 看到天堂 对知识的追求了解心灵 了解星辰 理解力量 对人类的同情孩子受饥荒煎熬 无辜者饱受折磨 老人们变成累赘博大胸怀 可取之处 这两篇散文,属于哲理散文,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敏锐思考,其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征服了广大读者。学习这样的文章,既要充分理解作者的观点,产生深深的共鸣,又要有自己的思考,敢于与作者争鸣,深化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所以,在教学时设计了共鸣和争鸣环节,让学生既能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又能辩证地对待前人观点,真正做到 “ 不唯上,不唯书 ” 。 不足之处 哲理散文侧 重对情感的抒发,所以老师的引导占主导,忽视了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 -温馨提示: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教案、课件、素材、试题、教学计划 等欢迎到 163文库下载 全套 资料!】 相关 课文朗读 mp3,课文视频 等,请到对应栏目中的“素材”中下载。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