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成人高考政治培训年成人高考政治培训授课:李双丰1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A.世界观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B.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学说。C哲学的基本派别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派别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a.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b.主张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主张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1、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A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2.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点)应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点)应用知识要点用知识要点A.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解放思想B.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二章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物质和意识 4v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vA、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3、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v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vA、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产生;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v3、事物发展的规律vA、规律它揭示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规律它揭示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展的具体道路又是曲折的、迂回的vB事物的自我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螺旋式的上升运事物的自我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4、动)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应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应用)第三章第三章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54、坚持矛盾的观点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对立统一的 B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过程5、质变与量变的关系v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质与量的结合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质与量的结合就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界限。就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界限。B.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式。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
5、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第三章第三章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61.认识的辩证运动知识要点认识的辩证运动知识要点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a.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特点(直接形象)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特点(直接形象)b.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特点(间接和抽象)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特点(间接和抽象)(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立统一(统一:理性认识依)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立统一(统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
6、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意义(指导实践和得到检验)、条件与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意义(指导实践和得到检验)、条件与途径(理论和实际结合,制定目的和计划,群从掌握,实验)途径(理论和实际结合,制定目的和计划,群从掌握,实验)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要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要点v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决定的,实践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决定的,实践的特点决定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决定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7、B.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3.真理发展的规律知识要点真理发展的规律知识要点vA.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统一。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统一。B.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同谬误进行斗争并不断战胜谬误的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同谬误进行斗争并不断战胜谬误的过程过程第四章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实践和认识 7v1.社会的经济结构记忆口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于生产社会的经济结构记忆口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于生产力力v关键词组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关键词组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所有制关系、
8、生产中的地位和分配决定的消费关系)与阶级(所有制关系、生产中的地位和分配决定的消费关系)v2.社会的政治结构记忆口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国家的本质。国体和政体,社会的政治结构记忆口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国家的本质。国体和政体,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质。v关键词组包括两部分:关键词组包括两部分:va、政治法律制度政权的组织原则立法司法等、政治法律制度政权的组织原则立法司法等vb、政治法律设施,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等答题要点、政治法律设施,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等答题要点v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B.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
9、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C.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也是一个历史范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也是一个历史范畴。畴。v3.社会的文化结构记忆口诀文化促进作用社会的文化结构记忆口诀文化促进作用v关键词组社会意识文化精神生产答题要点社会意识的构成(社会存在决定社关键词组社会意识文化精神生产答题要点社会意识的构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性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性2、并不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并不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一致3、历史继承性)、历史继承性)B.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取
10、期精华,弃之糟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取期精华,弃之糟粕)vC.精神生产及其相对独立性精神生产及其相对独立性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知识要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知识要点v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并不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并不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性。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8v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vA.生产力
11、对生产关系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生产力反作用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这一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v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vA.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决定作用;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决定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第六章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2、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9v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vA.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必要要素,是现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中生产力的必要要素,是现代社会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要素。代社会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要素。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v4、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vA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13、和群众路线第六章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10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1一、马列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马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即运用马克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即运用马克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
14、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史经验上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植根中国文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结合起来,植根中国文化。化。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2二、毛泽东思想1、科学含义(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科学体系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3、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定位v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
15、主义在中国实际结合的光辉典范vb、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vc、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3三、邓小平理论1.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论形成的社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知识要点会实践基础知识要点A.第一阶段,从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B.第二阶段,从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年党的十二
16、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年党的十三大,在全面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全面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廓。C.第三阶段,从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D.1997年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思想并写人党章。1999年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
17、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识要点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识要点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43.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知识要点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知识要点A.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这一理论的科
18、学体系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构成了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B.主要内容(主要内容(76页)(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页)(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动力等4.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知识要点知识要点A.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B.邓小平理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
19、导思想,而且是中华民族邓小平理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是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振兴的精神支柱。三、邓小平理论15四、三个代表v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地位:三个代表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3、指导意义:(1)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2)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3)使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4)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6五、科
20、学发展观v1、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v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7v1、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vA.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必然性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必然性1、农民和资产阶级不行、农民和资产阶级不行2、中国工人、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阶级的壮大3、十月革命)、十月革命)C.“五四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21、端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时代不同、时代不同2、领导阶级不同、领导阶级不同3、指导思想不同、指导思想不同4、革、革命前途不同命前途不同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阔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2、工人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奠定了阶级基础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做好了思想和干部准备结合为党的成立做好了思想和干部准备v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A.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知
22、识要点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知识要点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v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知识要点两没收一保护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知识要点两没收一保护vC.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知识要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知识要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知识要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知识要点A.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革
23、命道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中国革命惟一正确的革命道路。B.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冲破教条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C.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
24、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D.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E.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世界无产阶级不可能按一种固定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世界无产阶级不可能按一种固定的横式来进行,各国共产党人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革命横式来进行,各国共产党人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革命和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道路。第二章第二章 新民主义革命
25、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8v4、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v(1)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知识要点)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知识要点v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是经过合作社的途径,把个体手工业的生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是经过合作社的途径,把个体手工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v(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知识要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知识要点v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
26、造的原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民所有制v(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要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要点vA.“一五一五”计划的制定与完成计划的制定与完成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年9月在北京举行。月在北京举行。重大意义重大意义C.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及其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及其意义(P114)第二章第二章 新民主义革命理论
27、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v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v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v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
28、斗奋斗第三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20v1、改革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v(1)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v(2)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v2、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v(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知识要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知识要点v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v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中国近代发展的的深刻总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中国近代发展的的深刻总结vC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vD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
29、生的关系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v(2)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知识要点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知识要点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切实维护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21v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v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健全劳动、资本
30、、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的分配制度贡献参与的分配制度第五章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2v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v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v3、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v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v5、基层民主、基层民主 第六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3v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v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v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
31、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辱观 第七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4v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v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v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优先发展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
32、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第八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5v1、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新判断v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
33、大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vB.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v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v3、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v4、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世界v5、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v6、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九章第九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26v1、“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构想v2、“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构想的伟大实践第十章第十章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实现祖国的完全
34、统一 27v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v1、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v(1)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2)中国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3)中国共)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v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根本保证v(1)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才能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
35、v(3)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正确调整和)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正确调整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一些积极因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一些积极因素,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素,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v(4)能够适应复杂的国际形势,正确应对复杂国)能够适应复杂的国际形势,正确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挑战。际环境的挑战。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8三、2017年专升本时事资料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2930模拟练习一答案v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v
36、答案提示:v(1)上述观点错误v(2)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关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离开本质的现象,也没有离开现象的本质。因此,题目所作的论断是错误的。v(3)世界上不存在离开本质的现象。因为现象是反映、表现事物的本质的。否认现象和本质的不可分割性,也就否定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必须导致唯心主义。因此,“并非所有的现象都表现本质”的论断是错误的。v(4)反映本质的现象是多样的、生动具体的,又是多变易逝的,但任何现象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表现着事物的本质。因此,认为“偶然的、零碎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就无本质可言”的观点,也是错误
37、的,它割裂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错误31v答案提示:v(1)上述观点错误v(2)根本原因:政治经济不平衡模拟练习一答案32v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v答案:答案:v(1)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沟通起来。v(2)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是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德,能够把主观和客观对照起来。v(3)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而且是不确定的,是两者辨证统一,但逻辑证明不能代替实践检验模拟练习一答案33v(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基本内容是:v 在中国共产党的
38、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的密切结合。v v(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v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v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提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v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v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模拟练习一答案34v生产力与
39、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如下:v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v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模拟练习一答案35v试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v v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具有客观必然
40、性。v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决定: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v这是由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决定的。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的经济、教育、科技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还属于发展中国家,需要数十年的奋斗,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特定的较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v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国际环境决定的。我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起点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在这历史条件下,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与此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模拟练习一答案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