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育叙事(DOC 12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6006223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教育叙事(DOC 1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教育叙事(DOC 1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教育叙事(DOC 12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教育叙事(DOC 12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化学教育叙事(DOC 12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 高中化学教育叙事高中化学教育叙事高中化学教育叙事篇一: 在化学教科书中,都附有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它的发明,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个创举,对于促进化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这张表,人们便会想到它的最早发明者门捷列夫。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按照质子数由小到大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纵行,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时,编排依据由

2、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形成现行的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门捷列夫成功的预测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1913年英国科学家莫色勒利用阴极射线撞击金属产生X射线,发现原子序越大,X射线的频率就越高,因此他认为核的正电荷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并把元素依照核内正电荷排列.后来又经过多名科学家多年的修订才形成当代的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8种元素。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序号,大小恰好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这个序号称为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

3、一个族.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长周期和不完全周期。共有16个族,又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第族,一个零族。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最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

4、逐渐增多,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重大,科学家正是用此来寻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1、原子半径 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 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单质的熔点 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5、。 4、元素的金属性 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单质的氧化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氧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6、。 8、元素位置推断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 根据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推断,用原子序数减去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数,当结果为“0”时,为零族;当为正数时,为周期表中从左向右数的纵行,如为“2”则为周期表中从左向右数的第二纵行,即第A族;当为负数时其主族序数为8+结果。所以应熟记各周期元素的种数,即2、8、8、18、18、32、32。如:114号

7、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14-2-8-8-18-18-32-32=-4,8+=4,即为第七周期,第A族。 9、稀有气体元素位置 牢记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2、10、18、36、54、86,通过稀有气体的位置,为某已知原子序数的元素定位。如:要推知33号元素的位置,因它在18和36之间,所以必在第4周期,由36号往左数,应在A族。高中化学教育叙事篇二:把课堂变成学生主阵地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动机。因此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对

8、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记得我上酸和碱中和滴定时,探究无现象的酸、碱是否发生反应时,学生迸发出许多精彩的观点,有学生说: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具体操作是: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变蓝色,然后逐滴加入盐酸,此时若蓝色变成紫色,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也有同学说,这方法不好,因为“蓝变紫”分辩不清,应改成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滴石蕊,石蕊变红色,然后逐滴加入NaoH溶液,当红色变成紫色,证明它们发生反应;但前面一位学生马上反驳:那么做一个对比实验不是也可以吗?同学们对这两位同学的答案都表示赞同;第三位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

9、看法: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盐酸后红色变无色就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第四位学生也说:可以用pH试纸,从pH7一直测到pH=7,z最后到pH 学生们思维活跃、集思广益、踊跃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想出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中解决实验中将会出现的新问题,使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实验更加成功,那么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师不加以评论,于是引导学生几个一组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方案并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探究,并做好记录。 学生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身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很多:比如用pH试纸,但操作时间长,且

10、数据不够准确;根据热量的变化来判断也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如果浓度太稀或量太少,热量变化也不明显;如果用紫色石蕊判断,由于蓝色到紫色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因此最佳的方案还是用酚酞作指示剂。 从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实验设计教学的实施,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发展学生求异和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而且通过实验设计确能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肯定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想让让我们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高中化学教

11、育叙事篇三: 高效课堂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要有学习动机。 因此有效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记得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探究醋酸和乙醇反应条件时,学生会迸发出许多精彩的观点,有学生说:可以调换加入顺序。具体操作是:条件和所加药品体积都相同情况下比较产物的量。第一位同学说先加醋酸于试管,再加浓硫酸,此时加热。第二位同学说

12、,这方法不好,因为醋酸易挥有刺激性气味,应先将乙醇滴加于试管中,再加浓硫酸,然后再滴加醋酸,第三位同学说:加入乙醇和醋酸不加浓硫酸并加热,还有同学说加入乙醇和醋酸改加稀硫酸,用酒精灯加热解),这样就可以比较相同反应物不同条件下生成产物量最多。学生们思维互补、集思广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想出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中解决实验中将会出现的新问题,使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实验更加成功,那么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师不加以评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探究,并做好记录。以下是学生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学生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身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判断反应发生的最佳条件,以及浓硫酸在

13、反应当中所起到作用,以及添加反应物的顺序等。因此最佳的方案还是先加入2毫升乙醇在逐滴加入1毫升浓硫酸,再加入醋酸,最后加热。 从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实验设计教学的实施,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发展学生求异和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而且通过实验设计确能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肯定是一种成功的教学。高中化学教育叙事篇四: 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愿学,不想学,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一句空话。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

14、要有学习动机。 因此有效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取得成就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记得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探究无现象的酸、碱是否发生反应时,学生会迸发出许多精彩的观点,有学生说: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具体操作是: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变蓝色,然后逐滴加入盐酸,此时若蓝色变成紫色,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也有同学说,这方法不好,因为“蓝变紫”分辩不清,应改成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滴石蕊,石蕊变红色,然后逐滴加入NaoH溶液,

15、当红色变成紫色,证明它们发生反应;但前面一位学生马上反驳:那么做一个对比实验不是也可以吗?同学们对这两位同学的答案都表示赞同;第三位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用酚酞作指示剂,因为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加盐酸后红色变无色就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反应。第四位学生也说:可以用PH试纸,从PH7一直测到PH=7,最后到PH 学生们思维互补、集思广益、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想出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中解决实验中将会出现的新问题,使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实验更加成功,那么这些方法是否都可行呢?教师不加以评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去探究,并做好记录。 学生们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身进行实验探究,对实验

16、结果进行交流,得出结论。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很多:比如用pH试纸,但操作时间长,且数据不够准确;根据剩余物能否潮解来判断,蒸发时间太长也不可取;根据热量的变化来判断也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如果浓度太稀或量太少,热量变化也不明显;如果用紫色石蕊判断,由于蓝色到紫色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因此最佳的方案还是用酚酞作指示剂。 从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体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实验设计教学的实施,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发展学生求异和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都是有益的,而且通过实验设计确能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由此我想,如果能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主阵地,那肯定是一种成功的教学。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2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六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百分数-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六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百分数-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圆的认识-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圆的认识-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找规律-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找规律-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八单元)小数的含义和读写-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数学下(第八单元)小数的含义和读写-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A-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A-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认识“分”-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认识“分”-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认识几时几分-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认识几时几分-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扇形统计图-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六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扇形统计图-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中化学教育叙事(DOC 12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