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历史选择题命题方式和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命题特点我们要了解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命题特点,选择题是高考历史的二大题型之一,具有灵活性高和区分度强等特点,以其材料新、情境新、史味浓而深受人们欢迎。它所引用的材料都是原始史料,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高中历史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题干与选项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就单题而言,就是通过改编新高考选择题,了解、掌握并运用调控难度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就整卷而言,就是要参照新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布特点。偷梁换柱: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式来造成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因果倒置:将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听
2、。舍本求末:以表面现象、假象掩盖、否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未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以偏概全: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渔目混珠: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史实、观点,正误交错,渔龙混杂,以扰乱正常思路。似是而非:表述含有科学的、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能成立,但题干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内涵不透彻。答非所问:即备选项与题干无关。二、选择题基本类型及其解法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1)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
3、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2)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3)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例1】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2组合型选择题筛选法: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通过肯定或否定某个选项进行排除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4、例2】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开埠通商 协定关税 片面最惠国待遇 领事裁判权A BC D3否定型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例3】某历史课上,教师引用了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
5、会负责C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4材料型选择题(1)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2)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3)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例4】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A美国的1787年宪法 B英国的权利法案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5图表型选择题(1)特点:图表型选择题的主要构成由图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图片构成,二是由表格构成,三是图片与表格相结合
6、构成。(1)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总之,要将教材、图片、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例5】下图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的重要机构,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A决策形式 B人员构成C机构性质 D施政方式6概念阐释型选择题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例6】西周时期,“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其主要目的是A矫正商朝继承制度混乱的弊端B解决权力和财产继承上的矛盾C保证嫡长子的政治、经济地位D巩固分封制度形成的统治秩序7比较异同型选择题(1)特点常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
7、“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非常规:有的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比较,但作出正确判断需要以比较为基础。解法: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例7】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认为秦朝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内外服制度的确立 B大分裂走向大一统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皇帝制度确立8程度型选择题(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
8、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2)解法: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标准,进行判断,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例8】“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美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制约与平衡C全体市民的素质高低 D革命的彻底性三、选择题解答基本方法1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领会题意,解读关
9、键信息(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界定答题范围;二看作者所持态度或意图,是否定还是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2)选项要二思:一思选项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判断正误,排除选项;二思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确定答案。2掌握试题常用词语的内涵,以便解题常用语主要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立足点、着眼点、出发点、根本目的、直接目的、本质、内涵、世界潮流、历史发展趋势、社会政治角度、经济角度、后世、当时、作用、局限、本质异、本质同、特征、对比等。3具体的解题方法(1)筛选法、排除法、反证法用知识进行筛选或
10、排除出反例进行筛选。在给合题中,确定某一项正误后再进行排除。【例9】大前提:不同阶级的政权的组织形式必然不同 小前提:1718世纪革命期间,英美两国政权分别采用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结 论:当时英美两国政权的阶级属性不同A大前提和小前提对,结论对B大前提和结论错,小前提对C大前提和小前提错,结论错D小前提和结论错,大前提对(2)简化法、替换法对于材料比较长试题,要找出关键词,把题目简化,判断出考点,便宜于做题。题干中的词在我们平时没有常用的,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例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等。【例10】2008年6月27日,英国王室官员“哭穷”,宣称王室
11、缺乏足够资金维持白金汉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根据英国的政治体制,英王室解决经费问题的合法措施是A直接向全国征税 B提请枢密院研究C由首相进行资助 D向政府申请拨款(3)作记号法、记录法:题目中一些隐性信息要找出,做好标记,如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含义、原因、变化、影响、特征、对比”等。【例11】“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4)理论法、大背景法、特征法常用的理论有:原因和结果,本质与现象,必然性与偶然性,重点论,两点论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特征,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分析,抓住时代特征、阶段特征,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去判定正确答案。【例12】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来看,美国1787年宪法的深远影响是A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 B规定了美国为联邦制国家C体现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 D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总结一下,通过上面我所列举的历史命题方式和解题技巧,我们能从中方现,无论是如何命题都逃离不掉历史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所以我建议大家多看看历史课本,把相应的基础知识都应牢牢记好。这样子才能在高考中战胜一切困难。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技巧与对策(二)山东 周孔军在上期
13、给同学们介绍了四种选择题干扰项的设计技巧与对此,本期我给大家列举其余的几种,希望同学们能得到更多的启发。5以偏概全型。以偏概全型往往是在归纳概括类型的题目中命题者常用的手法。这种设计就是某些题肢在局部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但是从整体看,就不是最佳答案。【例5】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
14、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点拨】A、B、C项都有以偏概全的错误,正确答案应是D。【对策】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同学们要运用共性和个性的观点来推理判断题肢,避免用个性代表共性,局部代替整体。6“貌”合“神”离型。所谓貌合神离,就是某些题肢本身正确,甚至从表面逻辑看也符合题干的要求,但是如果仔细研究题干的“精神实质或逻辑主旨”,题肢就暴露出了它的真面目。这种方法在材料选择题中使用的最为频繁。【例6】某高三同学在阅读康德的什么是启蒙一文时遇到了两个字迹模糊的文字:“必须永远有运用自己xx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xx”必定是( ) A知识 B信仰 C理性
15、 D权利【点拨】注意A、B、D三项从逻辑上看与填入题干的空白处都是通顺的,但根据康德的特殊属性,只有C项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实质上都符合题目的要求。【对策】这种类型的题目,同学们关键不能够望文生义,仅从逻辑上考虑,而是要从逻辑和实质两个方面考虑,真正理解材料的逻辑脉络和精神实质。7把“话”说绝型(又称添枝加叶型)。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增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使观点或结论趋向绝对化而出现错误。【例7】下列与欧洲宗教改革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宗教改革彻底否定了上帝的存在B马丁路德改革只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C加尔文的主张与马丁路德的主张没有任何关联D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6、点拨】A错在“彻底否定”, B错在修饰词“只是”,C错在“没有任何”。只有D项的表述既符合史实又比较中肯。【对策】解答这类题目,同学们要树立辩证思维的观点,对各个题肢的修饰、限制成分反复琢磨。一般情况下,对含有“所有”、“彻底”、“一定”、“都”、“最”等片面的、绝对化的题肢要舍去。8正逆颠倒型。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利用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试卷的中间部分,一改正向思维的模式,插上一道逆向思维的试题,常常 导致一些考生失误。【例8】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重视传统,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身上汲取人文主义的思想B强调追求真理是
17、学校的最高准则C有利于哈佛大学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哈佛大学的杰出校友【点拨】此题难度不大,D项显然不正确,但要注意是逆向选择题,否则就可能误选。【对策】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在于判明和看清题干的方向。题干部分的问句中常有“不是”“不属于”“不符合”“不正确”“错误的”“与无关”等词,往往还在这些词下面加着重号为标志。 9似是而非型。似是而非意思是说,好像是对的,其实并不对。命题者往往把一些相关、相似或者相近的知识组成干扰项,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和辨析能力。【例9】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数都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据此分析,他们都主张( )A推
18、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点拨】此题的A项就是把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相混淆。B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作者观点对立;从材料信息看,他们都对国家不放心,所以都主张制约权力,C项反映材料实质。【对策】解答这类选择题,关键要辨析题肢,把一些错误的或似是而非的选项排除。10变换叙述型。这一方法主要是在题干或备选项部分,将材料原有叙述变换成新面孔,或设计出高于教材的结论,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应变能力。【例10】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点拨】本题考察宗教改革。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与迁移能力。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即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故B项符合题意。【对策】目前历史选择题可以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很少,考题往往把传统考点进行新情景、新材料、新视角的重新定位“包装”,变成了新的题目,所以在解答此类选择题要学会对所学知识的概括与迁移。 通过两期的介绍,给同学们提供了10种选择题题肢干扰项设置的技巧方法,关键同学们要能够在实践中感悟、运用,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