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诊断学名词解释1问诊:又称病史采集,是医生通过向病人及有关人员系统询问病情,借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现状、既往健康状况、有关生活经历等病史资料的过程。2.主诉:是指病人感觉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包括症状的性质及持续的时间。3.现病史:是指某一疾病自发生至就诊时的全过程,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4.症状: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不适称为症状。5.体征:检査病人后所获得的客观异常表现称为体征。6.病历:医务人员对诊疗活动中收集的(包括文字、符号、图表、影像等在内的)全部资料进行逻辑思维、整理、排列形成的医疗工作的真实记录。7.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C,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
2、超过1C。8.弛张热:体温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到2C以上,但最低温度仍高于正常水平。9.间歇热:体温骤升达39C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经过数小时或数天后又突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10.牵涉痛、放射痛与扩散痛 :来自内脏的痛觉冲动直接激发体表感觉神经元,引起相应体表区域皮肤的疼痛称为牵涉痛;刺激中枢神经、神经根或神经干引起疼痛沿神经向远端或末梢放射称为放射痛;疼痛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到另个分支称为扩散痛。11.咳痰:肺或或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异物、坏死组织等经咳嗽动作排出体外。12.咯血(大量、中等、小量):喉以下的呼吸道及肺实质出血,血液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每日
3、咯血量少于100ml为小量咯血;每日咯血量100500ml之间为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大于500ml为大量咯血。13.呼吸困难:病人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活动增强并伴有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改变。14.端坐呼吸:严重的呼吸困难时,病人被迫坐起呼吸,两手前撑,两肩耸起。15.三凹征: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肌极度紧张,胸腔负压增大,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锁骨下窝)明显凹陷,称为“三凹征”。16.劳力(累)性呼吸困难:劳动或活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后缓解和减轻,常见于左心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17.夜闻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在睡眠中被愍醒,醒后被迫坐起,伴有咳嗽、咯白
4、色泡沫痰,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可缓解,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18.心源性哮喘严重的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呼吸困难不缓解,伴有发绀、躁动不安、大汗淋漓、两肺哮鸣音、咳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加快等,称为“心源性哮喘”。附:左心衰竭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劳力(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9.酸中毒大呼吸(库斯莫尔呼吸,Kussmaul呼吸):病人呼吸困难,表现为深而大的呼吸,并伴有妍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20.发绀: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出现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而使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的现象。21.肠源性发绀:(肠源性青紫症)进食大量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产生的发绀。2
5、2.心悸:病人自觉心跳并伴有心前区的不适感。23.柏油样便:来自上消化道或小肠的血液在肠道下行过程中,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食物中硫化物结合成硫化铁使粪便转为黑色且有较多的粘液附着表面,外观黑且亮,似柏油。24.上消化道大出血:在数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量的20%的上消化道出血。25.腹泻(急性腹泻、慢性腹泻):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未消化的食物。病程少于4周的为急性腹泻;病程多于4周的为慢性腹泻。26.黄疸: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巩膜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27.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的合称,见于尿路炎症、结石等。28.
6、少尿或无尿:24小时(一昼夜)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24小时(一昼夜)尿量少于100ml称为无尿。29.多尿:24小时(一昼夜)尿量持续超过2500ml称为多尿。30.抽搐:骨骼肌不自主的阵发性收缩称为抽搐。31.惊厥:骨骼肌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或阵挛性收缩称为惊厥。32.意识模糊:病人定向力障碍,表现为对时间、地点、人物等的判断错误。33.嗜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易唤醒,醒后对答正确。34.昏睡:病人处于睡眠状态,难唤醒,勉强唤醒,醒后对答错误。35.昏迷:意识持续中断或丧失称为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36.澹妄: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急性高级中枢神经活动功能障碍,表现为意识错乱、定向
7、力障碍、狂躁多语、幻觉等。37.去皮质综合征:睡眠一觉醒状态存在,“意识内容”丧失,无意识地睁眼、眼球运动、哭叫,言语刺激无任何反应,但各种生理反射存在,对强刺激痛苦表情或躲避反应。伴去皮质强直、病理反射及大小便失禁。见于脑外伤、脑出血等。38.无动性缄默征:睡眠一觉醒状态存在,无意识地峥眼、注视,不言不语,肌肉松弛,四肢不能运动,无病理反射。见于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损害。39,持续性植物状态:睡眠一觉醒状态存在,“意识内容”丧失,无意识地净眼、闭眼、眼球运动,不会说话,不理解别人说话,生理反射存在。见于严重脑部损伤后缺乏高级脑神经支配而存活的状态。40.脉搏短细(短绌脉) :是指脉率少于心率。4
8、1.脱落脉:2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部分激动不能由心房传至心室,造成心搏与脉搏脱落,称为脱落脉。42.水冲脉:脉搏洪大,骤来骤去,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脉压增大疾病。43.恶病质:明显消瘦、乏力、贫血、皮肤干黄等,见于各种消耗性疾病晚期。44.潮式呼吸(陈一施呼吸Cheyne-Stokes呼吸) :呼吸由浅慢至深快,再由深快至浅慢,暂停(530秒),重复上述规律,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中枢障碍。45.间停呼吸(比奥呼吸,Blot呼吸)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中枢障碍。呼吸与呼吸暂停交替出现,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中枢障碍。46.二尖瓣面容:面色晦暗,两颊紫红,口唇发绀,见于风
9、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47.甲亢面容:两眼突出,双目闪光,兴奋不安,惊恐交加,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8.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见于伤寒等。49.苦笑面容:面肌痙孪,牙关紧闭,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50.满月面容:面如满月,胡须增多,皮肤发红,伴有痤疮,见于库欣综合征等。51.肢端肥大面容:头颅增大,面部变长,耳鼻增大,唇厚舌肥,见于肢端肥大征。52.病危面容:面色铅灰,眼窝凹陷,面肌瘦削,颧弓突出,双目无神,表情淡漠,皮肤干燥,见于危重病人。53.面具面容:双目凝视,画部呆板,面无表情,似带面具,见于帕金森(Parkison) 病人54.自动体位:病人不受限制,能够随意
10、改变或调整自己的体位。55.被动体位:病人不能够随意改变或调整自己的体位。56.强迫体位:病人为减轻痛苦,不得不采取某种特殊体位。57.輾转体位:病人坐卧不安,輾转反侧,见于胆绞痛等。58.角弓反张位:病人颈与脊背肌强直,使头后仰、胸腹前凸,腰过伸,躯干呈反弓形,见于破伤风等。59.步态:走路时的频率、节奏、方式与姿态。60.痉挛性偏瘫:步态病侧下肢伸直并外旋、脚尖着地,以髋关节为中心,借躯干肌力量向外划半个圆圈跨前一步,常见于脑血栓形成等。61.剪刀步态:双下肢强直内收,行走时相互交叉到对侧,常见于脑性瘫痪等。62.醉酒步态:走路时,躯干重心不稳,左右摇摆,前曲后仰,常见于酒精中毒等。63.
11、小脑性步态(阔基底步态):走路时,两腿分开,两足距离大,常向侧方倾斜,走直线困难,见于小脑疾病。64.慌张步态:走路时,头及躯干前倾,小步急速前行,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震顫麻痹。65.跨阈步态:由于一侧脚尖下垂,走路时,必须高抬患腿使脚尖离66.蹒跚步态: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子行走,见于先天性双侧髓关节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大骨节病、佝偻病等。67、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时间后,因缺血使下肢出现无力、疼痛,被迫停止行走,休息一段时间方可重新行走,如此反复,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68.共济失调步态:走路时腿高抬,骤然下落,两足距离大,闭目则不能保持平衡,见于脊髓痨。69.
12、玫瑰疹: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23mm,压之地,骤然下落,见于腓总神经麻痹。褪色,多出现在胸腹部,见于伤寒或副伤寒。70.瘀点:皮肤粘膜出血,出血面直径小于2mm。71.紫癜:皮肤粘膜出血,出血面直径在35mm。73.血肿:皮肤粘膜出血,出血面直径大于5mm。73.血肿:皮肤片状出血伴显著隆起。74.蜘蛛痣:皮肤末端小动脉分支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用铅笔尖压其中心部位,则周围小血管消退,多分布于上腔静脉引流区域(面、颈、胸、肩、手背等),目前认为与肝功能减退灭活雌激素减少使雌激素浓度增加有关,常见于肝硬化等。75.肝掌:大小鱼际肌发红,常与蜘蛛痣并存,目前认为与肝功能减退灭活雌激素减少使
13、雌激素浓度增加有关,常见于肝硬化等。76.欧氏(Osler)小结:在指尖、足趾、大小鱼际肌处出现豌豆大小红色或紫红色痛性结节,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77.皮下气肿:气体在皮下组织积聚。78.白癜:后天出现的皮肤粘膜多形性色素脱失斑片。可逐渐扩大,但进展缓慢,无自觉症状也不引起生理功能改变。常见于白瘫风。79.方颅:顶平,前额左右突出。见于佝偻病。80.巨颅:额、顶、颢、枕膨大呈圆形,颜面相对狭小,双目下视,巩膜外露(落日观象),见于脑积水。81.DeMusset征:随颈动脉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见于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2.老年环:类脂质沉积在角膜边缘及周围,出现灰白色混浊环,称为老年
14、环。83.角膜色素环:角膜边缘出现的黄色或棕色环,环外缘清晰,内缘模糊,与铜代谢障碍有关,见于肝豆状核变性。84.对光反射:用手电筒照射瞳孔,正常人受照射光刺激后,双侧瞳孔立即缩小,移开照射光后双侧瞳孔立即复原,称为对光反射。85.调节反射:将目标由1米以外向眼球靠近,双侧瞳孔逐渐缩小。86.聚合反射(辐輳反射):将目标由1米以外向眼球靠近,双侧眼球逐渐向内毗部聚合。87.集合反射:将目标由1米以外向眼球靠近,在双侧瞳孔逐渐缩小的同时,双侧眼球逐浙向内毗部聚合。88.霍纳(Horner)综合征:一侧画部无汗、眼险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因颈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见于肺尖癌等。89.眼球震颠:眼
15、球出现一系列快速水平或垂直的往返运动,称为眼球震颠。90.酒糟鼻:鼻尖与鼻翼组织肥厚,皮肤发红,毛细血管扩张可见于螨虫感染等。91.鞍鼻:鼻梁塌陷,状如马鞍,见于鼻骨骨折、先天性梅毒等。92.蛙状鼻:鼻腔阻塞,鼻梁宽平,似蛙状,见于巨大鼻息肉。93.麻疹黏(粘)膜斑: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处出现数个针尖大小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见于麻疹早期。镜面舌:舌体小,舌面光滑无苔,见于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慢性蒌缩性胃炎。94.颈静脉怒张: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见于右心衰竭等。94,肝一颈静脉回流征:用手压迫肿大的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见于右心衰竭、渗出性心包炎、缩
16、窄性心包炎等。96.气管牵曳征(oliver征) :在胸骨上窝,触及随心脏收缩而向下拽动的气管,见于主动脉弓动脉瘤(瘤体充血向后下方压迫气管) 97,桶状胸:胸廓的前后径增加,与左右径相等或几乎相等,呈圆桶状,常见于肺气肿病人、老年人、矮胖体型者。98.扁平胸:胸麻的前后径小于左右径一半或一半以上,见于肺结核病人、痩长体型者。91.漏斗胸:胸骨剑突或胸骨到突连同依附的肋软骨一同凹陷,呈漏斗状,见于佝偻病。99.佝偻病胸(鸡胸) :胸骨下端明显前凸,双侧肋骨凹陷,胸廓前后径增大而左右径变小,似鸡胸,见于佝偻病。100.佝偻病串珠:佝偻病时,沿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隆起,似串珠状,称佝偻病串
17、珠。101.Skodaic叩响:胸腔积液上方受压的肺组织处,叩诊呈鼓浊音,称为Skodaic叩响。102.啰音:啰音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103.支气管语音:听觉语音增强、响亮、字音清楚,称为支气管语音,见于肺实变等。104.心脏震颤:为心前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微细的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颇相似,故又称猫喘,为心血管器质性病变的体征。105.奔马律:是指舒张期额外心音出现在第二心音之后,与原有的第一、第二心音共同组成的韵律,犹如马奔驰时的蹄声。106.大炮音:是指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房室分离,当心房心室同时收缩时,产生极响亮的S,(第一心音),称为“大炮音”。107.抬举性心尖搏动:
18、由于左心室肥大,心尖搏动强而有力且范国较大,用手指触诊时,可使指端抬起片刻,故称抬举性心尖搏动。108.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正常向外凸起,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向内陷者,称为负性心尖搏动。109.期前收缩(过早搏动,早搏)及二联律三联律:在规则心律的基础上,提前出现的心脏搏动(期前收缩规律出现可形成联律)。毎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称二联律,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两次期前收缩(或两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人称三联律。110.二尖瓣开瓣音(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压力升高,心室舒张时紧张的二尖瓣被强而有力的左房血流压向左室,弹性尚好的二尖瓣迅速开放后又突然受阻
19、引起瓣叶振动所致的拍击样声音。111.心音分裂:左、右两侧心室活动不同步的时距较正常明显加大,组成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两个主要成份的时距延长,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裂成两个声音的现象。112.心包叩击音:缩窄性心包炎时,缩窄的心包限制了心室的舒张,心室在急速充盈阶段突然舒张受阻而被迫骤然停止所引起的心室壁振动,形成心包叩击音。113.胎心率:听诊呈钟摆率,频率超过每分钟120次时,似胎心,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炎等。114.钟摆率:第一心音失去原有的性质变的与第二心音相似,且两者的距离相等时,听诊似钟摆声,见于大面积心肌梗死、严重心肌炎等。115.心脏杂音:心音以外持续时间较长的音。116
20、.奥一弗杂音(Austin-Flint杂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主动脉返流的血液将二尖瓣前叶冲起,形成相对性二尖瓣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117.格一斯杂音(Graham-Steel杂音):肺动脉扩张形成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产生的舒张期杂音,常伴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常见于二尖瓣狭窄等。118.二尖瓣脱垂综合症: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伴有收缩晚期杂音,称为二尖瓣脱垂综合症,见于二尖瓣脱垂等。119.周围血管征:点头征、水冲脉、股动脉枪击音、杜罗(Duroziez)双重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统称为周围血管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等引起的脉压增大。120、奇脉:吸气时脉搏减弱或消失,见于渗出性
21、心包灸、编窄性心包炎等。121,急腹症: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等特点,大多需要紧急外科手术处理。122、胃泡鼓音区:又称Trube区,位于左季肋部,为胃底部所在,正常叩诊呈鼓音。123.蛙状腹(蛙腹): 腹腔内有大量积液时,平卧位腹壁松弛,液体下沉于腹腔两侧,腹部似蛙腹状。124.舟状腹:仰卧位时,前腹壁明显凹陷几乎紧贴脊柱,使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腹部外形呈舟状。125.板状腹: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因腹膜受到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造成腹壁紧张,硬似木板。126.腹膜刺激征: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三者并存。127.液波震颠(
22、波动感):腹腔内有大量游离液体时,用手叩击一侧腹壁,另一侧腹壁可触及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128.胆囊触痛:以左手掌平放于病人右肋缘部,将左手大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点),嘱病人缓慢吸气,当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可引起疼痛,称为胆囊触痛。129.莫菲征(Murphysign) :以左手掌平放于病人右肋缘部,将左手大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点),嘱病人缓慢吸气,当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病人因疼痛而停止吸气,称莫菲征阳性,否则为阴性。130.库瓦西耶(Courvoisiersign),胆总管阻塞,黄疸进行性加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触痛
23、,见于胰头癌等。131.巨脾:脾脏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时,为高度肿大,又称巨脾。132.移动性浊音:腹腔内游高液体在1oooml以上时,病人移动体位时,液体因重力作用而移动,浊音区也随之移动,这种因体位移动而出现浊音变化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133.尺压试验:将一硬尺横置于膨隆的腹壁上,两手将尺下压,如硬尺发生节律性跳动,则多为卵巢囊肿,如硬尺无跳动,则多为腹水。134.肾下垂:深吸气时,触到1/2以上的肾脏,称为肾下垂。135.游走肾:肾下垂明显时,能在腹腔各个方向移动的肾脏。136,震水音:病人取仰卧位,将听诊器体件置于上腹部,医师用稍弯曲的手指连续迅速地冲击病人上腹部,听到胃内气体与
24、液体相撞击而发出的声音,称震水音。137,肠鸣音:肠蠕动时,肠管内的气体和液体也随着移动而产生的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又称气过水声。138.扑翼样震颤:将病人两臂抬起,使其手和腕部悬空,出现两手快落慢抬的震颠动作,似飞鸟扑翼。见于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等。139,舞蹈症:肢体大关节的快速、无目的、不对称的运动,类似舞蹈,见于风湿热。140.阴囊透光试验:用不透明的纸片卷成圆筒,一端置于肿大的阴囊表面,手电筒在对侧照射,从纸筒的另一端观察阴囊。如阴囊呈半透明状橙红色,则为透光试验阳性,见于睾丸鞘膜积液等;不透光则为阴性,见于阴囊疝或睾丸肿瘤。141.痔:肛门和直肠下部静脉丛淤血扩张形成的包块称为痔。
25、142.膝内翻:两足并拢时,两膝分离。见于佝偻病。143.膝外翻:两膝并拢时,两足分离。见于佝偻病。144.浮髌试验(浮髌现象):膝关节肿大时,医生将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放在膝关节上方并向中间集中,将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放在膝关节下方并向中间集中,用右手食指按压膑骨数次,如有骸骨浮沉感,为浮膑试验阳性,见示关节腔积液。145.瘫痪:是指随意运动功能丧失。146.去皮质强直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性痉挛,见于丘脑病变或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压迫丘脑。147.去脑强直表现为颈、躯干与四肢坤直性痤孪,见于中脑病变(出血肿瘤、炎症)。148.浅反射:刺激皮肤、鞘膜、角膜引起的反射。149.深反射:刺激肌腱
26、、骨膜引起的反射。150.锥体束征:锥体束受损后,下运动神经元因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出现的病理反射,主要有巴宾斯基征、奥本海姆征、戈登征、查多克征等。160.巴宾斯基征(BabinskiSign):用钝头竹签沿足底外侧由后向前划,至小趾处转向拇趾侧,正常(阴性)为五趾跖屈或均不动,若出现拇趾缓缓背屈,其余四趾呈扇形散开,为巴宾斯基征阳性,见于锥体束损害。170.霍夫曼征(Hoffmannsign) :一手握住病人手腕,另一手食指与中指夹持其中指第二指节并使其手腕轻度过伸,用拇指快速弹刮中指指甲,正常反应为五指均不动,若出现拇指屈曲内收,其余四指末节屈曲,为阳性反应,见于锥体束损害或颈髓损害。
27、180.脑膜刺激征:病变累及脑脊髓膜,神经根受刺激,牵拉其支配的肌肉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包括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阳性、布鲁津斯基征阳性。181.拉赛格征(aseguesign):病人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放在一侧下肢的膝部,另一手握住踩部,使该侧下肢伸直并抬高,正常可抬至70 度,若抬高30度以下病人即出现放射性疼痛,为拉赛格征阳性,见于坐骨神经痛。182.布郎一塞卡尔综合征(Brown-SequardSyndrome) :脊髓一半被横断,表现为病变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消失、肢体痉挛性瘫疾,对侧痛温觉消失,见于脊髓外伤等。183.延髓性麻痹(球麻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或其神经核受损时,
28、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感觉丧失、咽反射消失,常伴舌肌萎缩。184.假延髓性麻痹(假球麻痹)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双侧核上(皮质脑干束或大脑皮质)受损时,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部感觉丧失,但咽反射亢进,无舌肌萎缩。185.震颤: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不自主动作。186.贫血:外周血液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的病理状态。187.核左移:外周血液中杆状核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6%以上。88.核右移:外周血液5叶核或更多叶核占白细胞总数的3%以上。189.类白血病反应:当机体遭受严重感染、创伤、中毒等情况时,血液中白细胞明显升高,甚至出现大量幼稚白细胞,这是机体应激
29、的反应,当原发病治愈后,血象即恢复到正常。190、异形淋巴细胞:血液中出现的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多数为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增多见于病毒性感染等。191.低钙束臂征(Trousseausign):在试验者前臂缠以血压计袖带,维持在收霸压与舒张压之间4分钟,出现手足搞捕现象,称为低钙束臂征阳性,见于低钙血症。192、束臂试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在试验者上臂缠以血压计袖带,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8分钟,然后观察前臂屈侧直径5厘米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正常少于10个,大于10个提示毛细血管壁脆性增加。193,粒一红比值:骨髓中粒细胞系各阶段细胞总合与各阶段幼红细胞总合之比,正
30、常约为3:1。194.骨髓培生程度:通常依据骨髓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来判定骨髓增生状况,根据该比例将其分为培生极度活跃(1:1)、明显活跃(10:1)、活跃(20:1)、低下(50:1)与极度低下(200:1)五级。正常人增生活跃,病变时可发生改变。195.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小于25g/。96.甲种胎儿球蛋白:是胎儿肝细胞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该蛋白在体内很快消失,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性变时,又重新恢复合成该蛋白的能力。该蛋白升高主要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197.胆一酶分离现象:血清中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但转氨酶升高不明显,两者不成比例,提示严重肝细胞坏死,见于急性
31、重症肝炎等。198.同工酶:是指具有相同的催化活性,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199.肥达(Widal)反应:用已知的伤寒(副伤寒)抗原(“0”、“H”)检查血清中的相应抗体,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诊断。200,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吕一经丁酸,是脂肪代谢产物,见于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饥饿等。201.管型:蛋白质及其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202.镜下血尿:尿液外观无明显变化,尿沉渣镜检,红细胞超过3个/HP,203.蛋白尿:指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大于150mg/24h尿。204.肾性糖尿:血糖正常,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
32、障碍而引起糖尿。205.浓缩稀释试验:通过测定24h尿量、昼尿量与夜尿量之比和尿比重,了解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功能的检查方法。206.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抗-HBc、HBeAg三者阳性,提示体内乙肝病毒大量繁殖,见于急性乙型肝炎进展期、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207.乙型肝炎“小三阳:HBsAg、抗-HBc、抗-HBe三者阳性,提示体内乙肝病毒繁殖减少或趋于停止,见于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期、慢性乙型肝炎好转期。208.类风湿因:子抗自身变性lgG的抗体,正常人阴性,出现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209.狼疮细胞:吞噬了狼疮小体(狼疮小体是抗核抗体与细胞核结合后形成的一种淡紫红
33、色的均质体)的嗜中性粒细胞,正常人无,出现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210.C反应蛋白:肝脏产生的一种快速反应蛋白,因能与肺炎球菌壁上的多糖体发生沉淀反应而得名,见于急性炎症时,如风湿热等。211.大便隐血试验:少量上消化道出血肉眼或镜检不能发现,通过化学试剂检测的方法加以证实,此试验称为大便隐血试验。212.夏克一雷登(Charcol-Leyden)结晶与枯什曼(Curshman)嫘旋体:夏克一雷登结晶为两端尖的八面棱柱状无色透明结晶体,可能来自嗜酸性粒细胞;枯什曼螺旋体是气流在支气管腔将粘液丝多次扭转而成。两者常同时出现,见于支气管哮喘等。213.Froin-Nonne综合征:脑
34、脊液同时有胶冻状凝结、黄变症(脑脊液浓缩、蛋白质含量增高而常呈黄色)及蛋白一细胞分高现象(蛋白明显增加而细胞数轻度增多),称为frai门 nonne综合征。提示珠网膜下腔梗阻,见于脊髓肿瘤等。214.自然对比:利用人体组织器官本身自存在的密度差,形成对比清晰的X线影像,称为自然对比。215.人工对比:在人体管腔中或器官周国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造成密度差异,形成对比清晰的X线影像,称为人工对比。216.肺野:肺野是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217.肺纹理:由肺血管、支气管及淋巴管等组成,在X线上形成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分布的由粗到细的树枝状影。218.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时,肺
35、内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征,在X线上表现为哑铃状阴影。219.相反搏动点:在X线透视下心左缘可见左心室与肺动脉段的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的交点称为相反搏动点。220.反常呼吸:是一种病理呼吸运动,正常人在吸气时胸廓拾起,呼气时胸壁下降,与正常呼吸运动正好相反,在吸气时胸廓下降,呼气时胸壁抬起,是胸部多发肋骨骨折,胸部软化所致。221.心膈角:后前位胸片见心缘与膈顶相交成一锐角称为心膈角。222.心胸比率(心胸比值):心脏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的比值,正常小于或等于0,50,増大提示心脏增大。223.肺门舞蹈: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称为肺充血,X线表现为肺动脉段膨隆,两肺门
36、阴影增大,透视下可见肺动脉段与两肺门血管搏动增强,称为肺门舞蹈,见于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224.龛影:X线钡餐检查时,切线位呈突出于胃轮廓外的乳头状、锥状或其他形状的阴影,边缘光滑整齐,多见于胃小弯。为胃渍荡的直接征象。青枝骨折:发生于儿童,因儿童骨路中含有机质较多,韧性大,骨折时可出现骨质折而不断的现象,似树的青枝折断时仍连在一起。225.骨质疏松: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有机成分与矿物质(钙盐)均减少。226.骨质软化: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矿物质(钙盐)减少。227.骨质破坏:局部骨组织为病理组织代替而造成的骨质消失。228.骨质硬化: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的增加。
37、229.骨质坏死:局部骨组织代谢活动完全停止,称骨质坏死。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230、左室射血分数(VEF) :心室毎搏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期末容积的百分数。231.多普勒(Doppler):效应超声波声源遇到作相对运动的界面时,出现发射频率与反射频率改变(正常两者相同)的现象。232.心电图导联:在人体体表按固定位置放置电极,通过固定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即为导联。233、心电向量:心肌细胞在除极与复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位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称为心电向量。234.心电轴:心室除极过程中,各瞬时综合向量,进一步综合成的总向量(平均心电向量)称为平均心电轴,简称心电轴。235
38、.肺型P波:高尖的P波,P波大于或等于0.25mv,时间正常。提示右心房肥大,多见于肺心病及肺动脉高压时,故称为肺性P波。236.二尖瓣型P波:P波时间延长,大于或等于0.12秒,提示左心房肥大,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为二尖瓣型P波。237.文氏现象:指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观象),心电图表现为P-R 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脱落(有P波但其后无QRS波),脱落后的P-R间期缩短,然后再重复前述现象。238.房室传导阻滞:激动经房室交界区下传时出现传导的延迟或阻断称房室传导阻滞。传导速度减慢,但心房每个激动都能下传心室,为1 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心房激动下传心室,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下传心室
39、,为2度房室传导阻滞;全部心房激动部不能下传心室为3度房室传导阻滞。239.预激综合征:心脏在室上性激动沿正常传导途径下传心室的过程中,激动可同时经附加旁道下传,抢先到达心室使一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这一现象称为预激综合征。240.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来自心房以上部位的激动碰巧落在心室反应期,引起一个室土性QRS波群,称为心室夺获;心房以上部位的激动与心室的异位激动各控制心室的一部分,共同形成一个QRS波群,称为室性融合波。241.肺通气一血流比值:肺泡通气量与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比值,正常为0.8,肺部病变时可发生变化。(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编辑版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