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第八章 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第一节第一节 教师教师2023-5-233 一、一、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 与职业角色与职业角色(一)教师的概念(一)教师的概念 “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韩愈还专门著有师说一文,论述了教师不应只是授书和习句读的师,教师的任务应是“传道”、“授业”、“解惑”。2023-5-234 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育大辞典2023-5-23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2023-5-236(二)教师工作的特点:(二)教师工作的特点:(1)复杂性复杂性 从教师的工作对象来看,学生是人,而世界上最复杂的莫过于人的心灵,教师要塑造的,主要是学生的心灵。(2)创造性创造性 教师工作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2023-5-237(3)长期性长期性 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说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示范性示范性 西汉杨雄曾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这表明教师工作时时处处要做表率、树榜样、展范例。2023-5-238(三)(三)教师的社会地
3、位教师的社会地位 古人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我国古代,教师曾被列入“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外国有人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现阶段,我国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1、教师的政治地位、教师的政治地位 2、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的经济地位 3、教师的文化地位、教师的文化地位 4、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的专业地位 5、教师的职业声望、教师的职业声望2023-5-239(四)教师的作用(四)教师的作用1、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递作用2、教师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培养引导作用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和条件性作用4、教师在促进自身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2023-5-2310 (五)教师的角色(五)教师
4、的角色1、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和学习的引导者2、榜样示范者和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榜样示范者和学生心灵的培育者3、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理者4、学习者和研究者、学习者和研究者 (美)麦金太尔认为,教师充当十大角色:1、组织者角色 2、交流者角色3、激发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 5、革新者角色 6、咨询者角色 7、伦理者角色 8、职业角色9、政治角色 10、法律角色2023-5-2311二、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
5、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员,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教师专质等方面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专业精神的形成专业精神的形成 教育理念教育理念 专业态度专业态度 专业道德专业道德 .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知识的拓展 学科专业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科专业知识的不断加深 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不断拓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不断拓宽。教育学科知识的深化。教育学科知识的深化。教学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教学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能力的发展 教学
6、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专业自我的建立专业自我的建立 正确的自我认知正确的自我认知 积极的自我体验积极的自我体验 自我调控自我调控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入职辅导入职辅导 (加强高校培训机构与中小学学校的合作).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注重行动研究,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引领专业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4.制度保障 (推动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2023-5-2316(三三)教师的素质结构:教师的素质结构:1、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1)忠诚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7、 3)为人师表 2、文化知识素质、文化知识素质 1)扎实的专门学科知识 2)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 3)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3、教育能力素质、教育能力素质 1)了解教育学生的能力 2)表达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社交能力 5)教育科研能力 4、心理素质心理素质 1)敏锐的认知 2)和谐的情感 3)坚强的意志 4)魅力的人格 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一)教师的权利一)教师的权利 P205(二)教师的义务二)教师的义务 P205第二节学生第二节学生2023-5-2319一、学生的基本属性一、学生的基本属性1学生是完整、丰富的人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能动性的人3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
8、人4学生是发展中的人5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2023-5-2320二、学生的地位二、学生的地位(一)学生的教育地位(一)学生的教育地位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育主张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教育主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学生的社会地位二)学生的社会地位 学生的受教育权 安全健康权 获得公正评价权三、当代学生观三、当代学生观(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二)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二)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个性和差异)(三)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三)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四)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施教四)维护
9、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法施教(五)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五)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新的学习理念:新的学习理念:自主学习 全面学习 创新学习 终身学习2023-5-23232023-5-2324自我教育的理念自我教育的理念 自我教育是学生以自己作为教育对象,充分发挥个体自觉性和能动性,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自我教育可以形成自我控制型纪律。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2023-5-2326一、师生关系的内涵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二、师生关系的作用二、师生关系的作用(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0、的重要条件(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三)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对教师的教育态度和心理健康、对学校的教育效果和声誉造成影响。2023-5-23272023-5-2328三、三、师生关系的类型师生关系的类型(一)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一)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特定的目的与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2023-5-2329(二)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二)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 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
11、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同时又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2023-5-2330(三)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三)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包括师生间的认知关系、情感关系等。2023-5-2331(四)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四)师生之间的个人关系:是指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与学生或因志趣相同,或因性格接近,或因特长共同而能建立起具有非正式色彩的个人关系。2023-5-2332三、师生关系的理论探索三、师生关系的理论探索(一)教师中心说(一)教师中心说 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持此观点。强调教师的
12、绝对权威与支配权,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能接受教师的任意管教与塑造。2023-5-2333(二)学生中心说(二)学生中心说 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做中学”。强调按照儿童的兴趣、经验与需要组织教育活动,要求一切教育措施都要围绕儿童制定,因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2023-5-2334(三)融合说(三)融合说 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其学说被称为“融合说”。2023-5-2335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创建四、良好师生关系的创建(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因素、教师因素 1.教育观念。2.领导方式: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
13、、放任型与民主型三种。3.教师素质。4.人格特征: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人格特征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2023-5-23362、学生因素 其一,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评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的建立。其二,学生的不成熟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3、环境因素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社会大环境、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课堂的组织环境。2023-5-2337(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民主平等(平等性)(2)尊师爱生(关爱性)(3)理解宽容(宽容性)(4)教学相长(互惠性)(5)合作对话(依存性)2023-5-2338(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策略(三)新型师生关系的创建策略(1)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观。其次,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尊重、理解、关爱学生(3)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与学生沟通(4)完善自我,提升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