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造小学语文人文性课堂 摘要人文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语文的人文性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从正确体会文本的“人文性”、 积极营造环境的“人文性”、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性”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在低段阅读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着重从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人文性的评价语言出发,从中说明了人文精神在教学中的体现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关键词 新课标 人文性 小学语文 低段 阅读教学 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传授的是学科知识,从神圣的智慧,转变为学校教材知识,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从中看出,缺少人文关怀的教学,会
2、使教育失去原应有的生命力。而新课程的改革注重了人文性的重要作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P4在总目标中也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些都准确充分地反映了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语文的人文性,是指作为文化载体的语
3、文问题蕴含着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与人文精神。它体现在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它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的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还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情感受到陶冶、道德受到教育、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结合教学中的体会,我从体会文本的“人文性”、 营造环境的“人文性”、提高教师的“人文性”三方面来阐述如何在低段阅读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一、钻透教材, 正确体会文本的“人文性”学习语文要“因文悟道、因道悟文”,学生在接受语言教育的同时无不受到字里行间的人物、事件等中表露的思想、情感、道德、事理的耳濡目染,这些熏陶感染是潜移默化的。其中的价值取向对于
4、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作者通过雨衣给谁的问题展开的对话。其实,这件雨衣就是一份关爱,这份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两片花瓣,就心疼起来,便拿起手中的雨衣保护了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萨沙学会了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读了这篇课文我们能感觉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栓在了一起,于是我们相互关心着、爱护着。有了爱,不管有什么风雨,都不会害怕。当风雨来临时,我们尽可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让浓浓的爱温暖着我们的心,鼓舞我们战胜风雨。文中自然而平实的话,蕴含着如此浓厚的感情和深刻的道理“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5、”。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到文本的价值取向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认真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感知理解课文文化内涵的同时滋养自身的人文素质。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比原有教材更具有时代特点,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美德。低段的课文更是在寓言、童话等富有趣味性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例如,小柳树和小枣树向我们说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告诉我们要学会多看看别人的长处。酸的和甜的又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纸船和风筝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友谊的快乐,还让我们知道了友谊和感情产生“裂缝”时谅解和容忍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二、享受学习, 积极营造环境的“
6、人文性”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低段的孩子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教师更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从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人文性的评价语言出发。1、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注意使课堂更有趣味性,采用图文结合、演一演、猜字谜、板画、多媒体的运用等多种形式结合尽量使课堂内容呈现多样化。例如在上酸的和甜的时,我就用一杯白糖水和白醋水让学生猜
7、一猜,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渗透了“要想知道什么味道,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要自己去试一试”的道理。在回声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导入时也用了回声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回声,不仅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也对理解课文有所帮助。教学设计中也可设计一些问题使学生更丰富地领悟课文的人文内涵。如小柳树和小枣树中最后可设计“你也学学小枣树,夸夸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优点”这一环节。又如在酸的和甜的中设计“想一想小兔子和小松鼠没有吃到葡萄应该怪谁呢?”和“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动物们说呢,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小动物。”这两个环节。这些环节的设计既可体现学生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把握,也可体现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
8、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P17、P19这正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高度尊重。从整体上说,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成人必然有所差别,而从个体出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各不一样,认知经验也有深浅,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而学生的独特体验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运用已知走进文本、体验文
9、本,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尊重,对低段学生否定过多,会打击以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求知欲。如三个儿子中,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教学中,不必和学生说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要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问题引导讨论,生很快就可以明白。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让学生有进步的动力与目标,更好地体悟文章。又如在上酸的和甜的时,在让学生理解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时,我们自然都认为是“狐狸是吃不到葡萄才说葡萄是酸的”,而在两个班的教学中均出现了学生认为“狐狸是因为
10、不想让别人吃到葡萄才说葡萄酸的”想法,在第一个班教后进行课后反思时以及和指导老师交流时,了解到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确实可能有这样的因素存在,这比较符合小孩子的思维方式。在第二个班教学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告诉学生“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不过老师是这样理解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完全否定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而是在归纳文章寓意时与学生的理解有所差异时,不去否定学生的理解,既要尊重文章寓意,也要尊重学生多元的理解。3、人文性的评价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
11、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因此评价时不能缺少人文的关怀。人文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相互尊重的关系。“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在蹲下来的形式,而在教师尊重学生的实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学会欣赏差异,鼓励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发展个性。在课堂上,教师应热心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创设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评价。比如:在回答一个难于阐述清楚的问题上,若当学生会想,但难于表达时,老师就可说:“相信你想的跟我想的是一样的。”这充满人文关怀的话就能化解学
12、生在课堂中的尴尬,从而小心翼翼的呵护了学生幼小的心灵。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的满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学生对“狐狸到底是狡猾还是聪明?” 有疑问,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我认为狐狸是有一点聪明,自己找不到吃的,他不会等着饿死,而是想办法从
13、乌鸦的嘴里弄到食物。” “我也认为狐狸很聪明,它有生存能力,书上不是说适者生存吗?狐狸为了生存,从乌鸦那里骗到食物,这是聪明的表现。”“我认为狐狸这是狡猾,不是聪明。因为它不是靠自己的本事找到食物,而是靠骗别人得到食物,这是不好的行为,所以不能称作聪明。”“如果说狐狸很聪明,那么社会上那些坏蛋用不正当的手段去骗钱、骗别人的东西,难道我们也要称他们聪明吗?”我马上给予他高度的赞扬:“你太棒了,能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是我目前听到的最有新意的见解了。”“哦,你和xx同学的观点较相似,不过,意思更深了一层”等等。对这些同学的表现我不但给予直接的肯定,同时,让其他同学从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当中体会
14、到些什么。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给其他学生指出了学习的目标,还给了优生继续奋斗的目标,避免其满于现状,教师抓住这些个别现象进行评价,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性”语文教师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一个语文教师仅仅具有文学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具有各方面的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个人魅力和价值观念也是语文老师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人文素养丰富的老师其本身就是一本活的、立体的教科书。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正确认识人文素养的内涵,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综上所述,关怀生命,关注生活,关心学生,积极营造发展小学生人文精神健康发展的环境,注重生命个体,打造人文性语文课堂,才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命题。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 程治禄.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3 郑秀梅.人文性: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追求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