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理论南京中医药大学岳沛平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特点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临床实践,反过来又指导着临床实践。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中医从这一观念出发,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生理上人体的结构互相联系,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病理上,体内的各个部分亦相互影响。同时,中医还认为人和环境之人和
2、环境之间相互影响,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间相互影响,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生理:()生理:人体是由五脏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六腑(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和胆),五体五体(脉、筋、肉、皮、骨),以及诸窍诸窍(眼、耳、鼻、口、舌、前阴和肛门等)共同组成的。其中每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器官,有其独特的功能。但是,所有的器官都是通过全身经络而互相联系起来的,而且这种联系有其独特的规律。即由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皆以脏为首领,故五大系统以五脏为中心。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心系统心系统
3、”心、小肠、脉、舌;“肝系统肝系统”肝、胆、筋、目;“脾系统脾系统”脾、胃、肉、口;“肺系统肺系统”肺、大肠、皮、鼻;“肾系统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和二阴。同时,五脏之间还存在着五行相生、相五行相生、相克克的关系,以此维持五大系统间的平衡。()病理:()病理:五大系统的各个系统中,五大系统的各个系统中,其组成部分脏、腑、体、其组成部分脏、腑、体、窍之间,亦相互影响。窍之间,亦相互影响。如五脏中某脏有病,常如五脏中某脏有病,常会影响他脏。会影响他脏。()诊治疾病:()诊治疾病:中医在诊断疾病时,亦从整体出发,察外知内,这是中医诊病的思想方法之一。根据外在的形体、五官九窍的状况,即可测知根据外在
4、的形体、五官九窍的状况,即可测知内脏的功能状态。内脏的功能状态。中医十分重视舌诊,诊脉,观面色,甚至观察耳廓,也能得知全身的情况,这些都是整体观念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具体运用。注重五脏之间的关系和传变规律,注重五脏之间的关系和传变规律,()养生防病:()养生防病:中医养生,也十分注意整体观念。如反对过分安逸,强调四肢要适当运动。因为脾主四肢,四肢活动能加快脾的运化,使水谷精微得以很好地吸收,进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如果四肢活动减少,则脾失健运,食欲减退,水谷精微吸收也减少,导致气血不足,全身虚弱。同时,中医十分强调心神安宁。因为心为一身之主宰,心神安定,则五脏六腑皆安定;若心神不安,则五脏皆不安,
5、容易产生各种疾病。这些养生方法,都是运用整体观念的体现。2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体。社会和人体紧密联系,社会和人体紧密联系,互相影响,是一个不可互相影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分割的整体。(1)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对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论述尤多。季节对人体的影响非常明显季节对人体的影响非常明显。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亦与之相应。人亦与之相应。如人体的脉象便是如此,故素问脉要精微论在描述人体脉象的变化时说:“春曰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曰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
6、曰下肤,萤虫将去;冬日曰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这充分地体现了人体生理活动与季节相应的变化。昼夜晨昏自然界阴阳的消长,昼夜晨昏自然界阴阳的消长,人体亦与之相应。人体亦与之相应。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当然,从昼夜气温的升降变化来看,虽不及四时明显,但人体仍随之产生相应的阴阳消长变化。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人体这种阴阳消长的变化,在体温的升降,精神的兴奋与抑制等方面。,都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质和水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质和水质不同,因而对人
7、体产生不同的质不同,因而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如江南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温暖而湿润,故人体的腠理多疏松;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多山,气候寒冷干燥,故人体的腠理多致密。生活在已经习惯的环境中,一旦易地而处,环境突然改变,初起多感不大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也就会逐渐适应的。人是积极的、主动积极的、主动的与天地相应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积极的、主动的。人类不仅能主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且能改造自然环境,以有利于人体的生存和健康。不同季节,多发病不同。不同季节,多发病不同。不同季节,治病用药和饮食调养也不同季节,治病用药和饮食调养也应当不同。应当不同。炎热
8、的夏季,应少用热药,饮食亦以清凉为宜;寒冷的冬天,当慎用寒凉之药,饮食也以温热为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的影响。的影响。一般疾病,大多白天病情较轻,夜晚较重。因为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着生、长、衰、入的规律,因而病情也随之有慧、安、加、甚的变化。临床观察和治疗疾病,都必须注意昼夜变化的规律。地区的不同,对疾病的发生、地区的不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有不小的影响。发展也有不小的影响。地域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地域不同,人的体质不同,所患疾病亦不同,所以中所患疾病亦不同,所以中医
9、诊断、治疗疾病,以及医诊断、治疗疾病,以及养生,都十分注意因地制养生,都十分注意因地制宜的原则。宜的原则。(2)人和社会关系密切: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对人也发生影响。其中,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或乱,以及人的社会地位变动,对人体的影响更大。社会的进步,无疑对人们的健社会的进步,无疑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少好处。康带来不少好处。随着社会的进步,食品与衣着日趋丰盛,司供人们选择;居住环境日益舒适,更加有利于健康;加上人类对自身与疾病的知识日益重视,知道如何养生,如何防病和治病,因此人类的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越来越延长。社会进步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社会进步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不利于健康
10、的因素,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例如机动车辆带来噪音;工业的发展带来水、土壤和大气的污染;过度紧张的生活节奏,给人带来精神焦虑、头痛、头晕等症状。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也非常大。也非常大。社会安定,人的生活有规律,抵抗力强,得病较少,寿命也较长。社会大乱,人的生活不规律,抵抗力下降,各种疾病皆易发生,死亡率也高。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势必带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变化,这对健康也造成影响。小结 总之,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把人体看成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自然界以及社会有同时认为人和自然界以及社会有密切的联系,也是一个不
11、可分割密切的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整体。这种整体观念贯串于医的所有领域。因而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二、辨证论治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病病 是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健康状态遭到破坏,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每一种疾病都有其发生、发展、转变的规律和全过程。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病疾、疤疾、麻彦、哮喘和中风等等。症、征症、征 症,即症状,是指疾病的具体临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床表现
12、主观的异常感觉。主观的异常感觉。如怕冷、怕热、咳嗽、头痛、眩晕、腰酸、疲乏无力等。征,即体征,也是疾病的具体临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床表现客观的异常表现。如面客观的异常表现。如面红目赤、消瘦、颧红、舌青紫等。红目赤、消瘦、颧红、舌青紫等。证证 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的病的原因原因、病的部位病的部位、病的性质病的性质和邪正关系邪正关系,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病症证的区别与联系 病是指疾病的全过程,而证是反映疾病在某一特定阶段的病理变化实质。所以证比病更具体,更贴切,更具有可操作性。症,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
13、,也是证的具体表现。而证是根据疾病的外在外在表现表现-症症,分析归纳出疾病某一特定阶段的实质。辨证论治 辨证辨证,就是将四诊将四诊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所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的治疗方法。辨证与论治的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前提和依据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目的。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是否正确。辨证和论治
14、,是诊疗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同病异证与同病异治同病异证与同病异治:同病异证:同病异证:在同一种疾病当中,由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不同;或不同的个体虽患同一种疾病,各自的邪正盛衰有别,而表现为不同的证。同病异治:是指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当中,由于病理变化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法也就不同。异病同证与异病同治异病同证与异病同治:异病同证异病同证:在不同的疾病中,由于会出现相同的或相近似的病理变化,即表现为相同或相似的证。异病同治异病同治: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不同疾病,如果表现为相同证,则可以采用相同治法。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三、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包括四部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治病原则中医养生和治病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