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全国高考考前适应性模拟卷 化 学 6.3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S 32 Cl 35.5 Fe 56 Co 59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7 个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用口罩无纺布的原材料成分之一是聚丙烯,其结构简式为 B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 C使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的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答案】C 【
2、解析】 A聚丙烯是丙烯的加聚产物,结构简式为,故 A 正确; B 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 其单体四氟乙烯是乙烯中 H 原子被氟原子取代后的产物, 属于卤代烃,故 B 正确; C医用酒精能够使蛋白质变性,生成新物质,失去生理活性,属于化学变化,故 C 错误; D蛋白质遇高温易变性,故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故 D 正确; 8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4gCO、N2混合气体中共含有 7NA个电子 B常温下,0.1mol 环氧乙烷()共有 0.3NA个共价键 C在含 CO 2- 3 总数为 NA的 Na2CO3溶液中,Na+总数为 2
3、NA D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 22.4L 气体时,负极消耗的气体分子数目为 2NA 【答案】A 【解析】 A14gCO、N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14g n=0.5mol M28g / mol ,一个 CO 或 N2分子中电子数目为 14 个,0.5molCO、N2混合气体中共含有 7NA个电子,故 A 正确; B一个分子中含有 7 个共价键,三个碳碳键,4 个碳氢键,常温下,0.1mol 环氧乙烷()共有 0.7NA个共价 键,故 B 错误; C在含 CO 2- 3 总数为 NA的 Na2CO3溶液中,若 CO 2- 3 不水解,Na+总数为 2NA,但 CO 2- 3 易水解成碳酸氢根,
4、 故 Na+总数大于 2NA,故 C 错误; D没有指明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故 D 错误; 【点睛】 B 项环氧乙烷的碳氢键容易遗漏,需要学生细心观察物质的结构。 9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该物质能发生加成、氧化、聚合等反应 B该物质苯环上的一氯取代有 4 种同分异构体 C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之一可用于合成阿司匹林 D1mol 该物质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 5molNaOH 【答案】D 【解析】 A该物质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氧化、加成聚合反应,故 A 正确; B该物质中含有一个苯环,苯环上有 4 种 H 原子,苯环上的一氯取代有
5、 4 种同分异构体,故 B 正确; C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CH3COOH、,其中 可用于合成阿司匹林,故 C 正确; D 1mol 该物质含有 2mol 酯基, 且水解生成 1mol 酚羟基, 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 最多可消耗 3molNaOH, 故 D 错误; 10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 -1 0.10mol L NaOH溶液 B记录滴定终点读 数为12.20mL C验证S的非金 属性强于C D除去 2 CO中的 2 SO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并冷却到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内,不能在容量瓶 中直接溶解,A 不
6、正确; B在滴定管中,零刻度在上方,故读数为11.80mL,B 不正确;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蔗糖脱水碳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碳与浓硫酸加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该 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不能说明硫酸酸性强于碳酸, 故不能验证S的非金属性强于C, C 不正确; D除去 2 CO中的 2 SO,可以利用 2 SO的还原性,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气体再干燥,可 得到纯净的 2 CO,D 正确。 11一瓶无色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 H+、 + 4 NH、Na+、Al3+、Fe3+、I-、 - 3 NO、 2- 3 CO、 2- 4 SO、 - 2 AlO。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
7、验: 用 pH 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 取溶液适量,加入少量 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 色 该溶液的焰色反应没有黄色;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加入 BaCl2不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B可以确定没有 Na+、Fe3+、 2- 3 CO、 - 2 AlO,不能确定是否有 - 3 NO C该溶液可能是 NH4NO3与 HI 的混合 D一定没有 Al3+、 2- 3 CO和 - 3 NO 【答案】A 【解析】 【分析】 无色溶液可知一定不含 Fe3+;用 pH 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一定含大量的 H+,则不含 CO32-、AlO2-; I-、NO3
8、-不能同时存在;取溶液适量,加入少量 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溶液中 含 I-,则一定不含 NO3-;该溶液的焰色反应没有黄色,说明不含 Na+;综上所述,一定含 H+、I- ,一定不 含 Na+、Fe3+、NO3-、CO32-、AlO2-,不能确定是否含 NH4+、Al3+、SO4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不能确定是否含 SO42-,则向该溶液中加入 BaCl2不一定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故 A 正确; B一定不含 Na+、Fe3+、NO3-、CO32-、AlO2-,故 B 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该溶液中一定不含 NO3-,故 C 错误; D不能确定是否含 A
9、l3+,故 D 错误;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 NO3-的判断,要注意酸性溶液中,NO3-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 I-。 12中山大学化学科研团队首次将 CsPbBr3纳米晶锚定在氨基化 RGO 包覆的 Fe2O3(Fe2O3/AmineRGO/CsPbBr3),构筑 ZScheme 异质结光催化剂,可有效降低电荷复合,促进 电荷分离,从而提升光催化性能。光催化还原 CO2和氧化 H2O 的反应路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路径能量转化形式为电能化学能 B该光催化转化反应可以阻止温室效应 C“CsPbBr3纳米晶”表面发生了还原反应 D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涉及到非极性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10、的断裂和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H2O 能在 23 -Fe O光催化剂材料作用下,被氧化成 O2,同时生成质子(H+),发生的氧化反应为: -+ 22 2H O-4e =4H +O;电子转移到“CsPbBr3纳米晶”用于还原 CO2,CO2被还原为 CO、CH4,发生的还原 反应为:CO2+2e-+2H+=CO+H2O、CO2+8e-+8H+=CH4+2H2O。 【详解】 A.由图可知,光能使 23 -Fe O光催化剂材料产生电子,电子的移动引起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最终生 成 O2、CO、CH4,储存能量,该路径能量转化形式为光能电能化学能,A 错误; B. 该光催化转化反应
11、生成了 CH4,CH4也能导致温室效应,故该反应不能阻止温室效应,B 错误; C. “CsPbBr3纳米晶”表面上 CO2转化为 CO、CH4,发生了还原反应:CO2+2e-+2H+=CO+H2O、 CO2+8e-+8H+=CH4+2H2O,C 正确; D. 该催化转化的总反应:2CO2 光催化 2CO+O2、CO2+2H2O 光催化 CH4+2O2,CO2、H2O 都只含有极性共 价键,CO、CH4都只含极性共价键,O2只含非极性共价键,故只有极性共价键断裂、有极性和非极性共价 键生成,D 错误; 13 常温下, 向1L0.1mol L1一元酸HR溶液中逐渐通入氨气 已知常温下NH3 H2O
12、电离平衡常数K1.76 10 5 , 使溶液温度和体积保持不变, 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0.1mol L1HR 溶液的 pH 为 5 B当 pH=6 时,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为 1.0 106 C当通入 0.1 mol NH3时,c( 4 NH)c(R )c(H+)c(OH) D当 pH=7 时,c( 4 NH)=c(R ) 【答案】D 【解析】 A 据图可知 lg - R HR c c =0 时, 溶液 pH=5, lg - R HR c c =0, 则 - R HR c c =1, 所以此时 Ka= -+ RH HR cc c =c(H+
13、) =10-5; 设 0.1mol L1HR 溶液中 c(H+) =a,则有 -5 aa =10 0.1-a ,解得 a 约为 10-3mol/L,所以溶液 pH 为 3,故 A 错误; BpH 等于 6 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NH4R 和 HR,此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溶液中的 c(H+) =10-6 mol/L,但不 是全部由水电离,溶液中 c(OH) =10-8 mol/L,且全部由水电离,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相等,所以 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约为 10-8 mol/L,故 B 错误; C1L0.1mol L1HR 溶液中 n(HR)=0.1mol,所以当通入 0.1 mol NH3时,溶
14、液中的溶质为 NH4R,R水解使 溶液显碱性, 铵根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根据题意可知常温下 NH3 H2O 电离平衡常数 K1.76 105 Ka(HR), 一水合氨的电离程度更大,所以 R的水解程度更大,所以溶液显碱性,则 c(OH)c(H+),故 C 错误; D 当 pH=7 时, 溶液中 c(OH)=c(H+), 结合电荷守恒: c(H+)+c( 4 NH)=c(R )+ c(OH)可知 c( 4 NH)=c(R ), 故 D 正确; 二、 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 2628 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353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
15、)必考题:共 43 分。 26 (15 分)碳的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下面有几种碳的化合物的具体应用: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i. CH2=CHCH3(g)+ Cl2(g)=CH2ClCHClCH3(g) H1= -133 kJ mol-1 ii. CH2=CHCH3(g)+Cl2(g)=CH2 =CHCH2Cl(g)+HCl(g) H2= -100 kJ mol-1 又已知在相同条件下, CH2=CHCH2Cl(g)+HCl(g)=CH2ClCHClCH3(g) 的正反应的活化能 Ea(正)为 132 kJmol-1, 则逆反应的活化能 Ea(逆)为_kJmol-1。 (2)查阅资
16、料得知,反应 CH3CHO(aq)=CH4(g)+CO(g)在含有少量 I2的溶液中分两步进行: 第 I 步反应为 CH3CHO(aq)+I2(aq)CH3I(l) +HI(aq)+CO(g)(慢反应); 第 II 步为快反应。增大 I2的浓度_(填“能”或“ 不能”)明显增大总反应的平均速率,理由为 _。 (3)用催化剂 Fe3(CO)12/ZSM -5 催化 CO2加氢合成乙烯的反应,所得产物含 CH4、C3H6、C4H8等副产物, 反应过程如图。 催化剂中添加 Na、K、Cu 助剂后(助剂也起催化作用)可改变反应的选择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添加不同 助剂,经过相同时间后测得 CO2转化率
17、和各产物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 欲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的产量,在 Fe3(CO)12/ZSM -5 中添加_助剂效果最好;加入助剂能提高单 位时间内乙烯产量的根本原因是_。 (4) 在一密闭容器中, 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 H2S 和 CH4且 n(H2S):n(CH4) =2:1, 发生反应: CH4(g)+2H2S(g) CS2(g)+4H2(g)。0. 11MPa 时,温度变化对平衡时产物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为提高 H2S 的平衡转化率, 除改变温度外, 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列举一条)。 N 点对应温度下, 该反应的 Kp=_ ( MPa)2(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
18、5)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离子交换膜 a 为_(填“阳膜”、“阴膜”)。 【答案】 (1)165 (2 分) (2)能(1 分) 总反应的平均速率由慢反应决定,I2 为慢反应的反应物,增大 I2的浓度,慢反应的反 应速率增大,则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或根据总反应可知 I2可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增大 I2的浓度,可以增 大总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2 分) (3)K (1 分) 降低生成乙烯的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加快乙烯生成速率,而对其他副反应几乎无影 响(2 分) (4)减小体系压强,或及时分离出产物,或减小起始时 2 4 n H S n CH 等(任写一条
19、) (2 分) 8 10-4 (2 分) (5)2CH3OH+CO-2e-=(CH3O)2CO+2H+ (2 分) 阳膜(1 分) 【解析】 (1)已知:i. CH2=CHCH3(g)+C12(g)=CH2ClCHClCH3(g) H1= -133 kJ mol-1 ii. CH2=CHCH3(g)+Cl2(g)=CH2 =CHCH2Cl(g)+HCl(g) H2= -100 kJ mol-1 根据盖斯定律,将 i-ii 得 CH2=CHCH2Cl(g)+HCl(g)=CH2ClCHClCH3(g) H=-133 kJ mol-1-(-100 kJ mol-1)=-33 kJ mol-1, H
20、=Ea(正)-Ea(逆),则逆反应的活化能 Ea(逆)为 132 kJmol-1+33 kJ mol-1=165 kJ mol-1; (2)根据题意,第 II 步反应=总反应-第 I 步反应,则第 II 步反应为 CH3I(l) +HI(aq)= I2(aq)+ CH4(g),总反 应的平均速率由慢反应决定,I2为慢反应的反应物,增大 I2的浓度,慢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则总反应的反 应速率增大(或根据总反应和两步反应可知,I2可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增大 I2的浓度,可以增大总反应的平 均反应速率); (3)由表中数据可知,添加 Na 助剂时其他副反应占比大,添加 Cu 助剂时 CO2转化率低,兼
21、顾乙烯的产 率、CO2转化率和对副反应的影响,选择添加 K 助剂效果最好,不仅能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产量,并且其 他副反应占比少,根本原因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乙烯生成速率; (4)根据图示,升高温度,CH4的物质的量分数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移,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H 0;为提高 H2S 的平衡转化率,即平衡正移,除改变温度外,还可减小体系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减小 起始时 2 4 n H S n CH 等;N 点时,n(H2S)%=n(H2)%,设起始加入甲烷物质的量为 3mol,转化甲烷物质的量为 xmol,列“三段式”: 4222 CHg+2H S gCSg+4Hg mol3600
22、 molx2xx4x mol3-x6-2xx4x 始 变 平 6-2x=4x,解出 x1,平衡时体系总物质的量为(2+4+1+4)mol=11mol,平衡常数 KP= 4 22 2 42 p CSpH p CHpH S = 4 2 1 0.110.11 11 2 0.11 4 MPaMPa 11 4 MPaMPa 1 0.11 111 =8 10-4( MPa)2; (5)该装置为电解池,根据图示,O2在电极表面转化为 H2O,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 应,则通入氧气的一极为阴极,电源电极 B 为负极,A 为正极,故通入一氧化碳和甲醇的一极为阳极,阳 极的电极反应为 2CH3OH
23、+CO-2e-=(CH3O)2CO+2H+, 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O2+4H+4e-=2H2O, 根据阴极反应, 氧气和氢离子结合产生水,氢离子来自于阳极反应的产物,则 H+透过交换膜向阴极移动,则离子交换膜 a 为阳膜。 【点睛】 易错点为(2) ,化学反应的快慢由反应过程中进行较慢的反应决定,慢反应进行的快,整体反应速率就快, 即只要加快慢反应的反应速率,体系反应速率就增大。 27 (14 分)碱式硫酸铁Fe(OH)SO4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新型高效絮凝剂,在医药上也可用于治疗消化 性溃疡出血。工业上利用废铁屑(含少量氧化铝、氧化铁等)生产碱式硫酸铁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
24、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 pH 见下表: 沉淀物 Fe(OH)3 Fe(OH)2 Al(OH)3 开始沉淀 2.0 5.9 3.7 完全沉淀 3.5 8.4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中“搅拌”的作用是_,写出反应 I 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2)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填化学式) ,加入适量 NaHCO3的目的是调节 pH 在_范围内。 (3)反应中加入 Na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同时通入 O2以减少 NaNO2的用量,若 参与反应的 O2有 5.6L(标况) ,则理论上相当于节约 NaNO2(Mr=69)用量_g。 (4)碱式硫酸铁溶于水后生成的
25、 Fe(OH)2+离子可部分水解为 Fe2(OH) 2 4 聚合离子,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为_。 (5)为测定含 Fe2+和 Fe3+溶液中铁元素的总含量,实验操作如下:取 25.00mL 溶液,稀释到 250mL,准确 量取 20.00mL 于带塞锥形瓶中,加入足量 H2O2,调节 pHCu2+H+,所以在 Fe2(SO4)3和 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Fe,Fe 先与 Fe2(SO4)3反应,后与 H2SO4反应。 28 (14 分)FeCl2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媒染剂。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用如下两种方法来制备无水 FeCl2。有关物质的性质如下: C6H5Cl(氯苯) C6
26、H4Cl2(二氯苯) FeCl3 FeCl2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醇 不溶于 C6H5Cl、C6H4Cl2、苯,易溶于乙醇,易吸水 熔点/ -45 53 304 670 沸点/ 132 173 316,易升华 700 (1)用 H2还原无水 FeCl3制取 FeCl2。有关装置如下: H2还原少量无水 FeCl3制取 FeCl2的化学方程式为_。 按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BA_E(填字母,装置可多次使用); A 中长颈漏斗的作用_。 C 中盛放的试剂是_。 (2)利用反应 2FeCl3+C6H5Cl2FeCl2+C6H4Cl2+HCl,制取无水 FeCl2并测定
27、FeCl3的转化率。按如图 装置,在三颈烧瓶中放入 32.5 g 无水氯化铁和过量的氯苯,反应开始前先通 N2一段时间,控制反应温度在 一定范围加热 3 h,反应完成后继续通一段时间 N2至装置冷却后,分离提纯得到粗产品。 仪器 a 的作用是_。 反应中提供过量氯苯的作用是_。 反应结束后,冷却实验装置 A,将三颈烧瓶内物质倒出,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粗产品。洗涤所 用的试剂可以是_,回收滤液中 C6H5Cl 的操作方法是_。 反应后将锥形瓶中溶液配成 250 mL,量取 25.00 mL 所配溶液,用 0.400 mol/L 的 NaOH 溶液滴定,终点 时消耗 NaOH 溶液为 19.
28、60 mL,则氯化铁的转化率为_。 【答案】 (1)H2+2FeCl32FeCl2+2HCl(2 分) C D C (共 2 分) 平衡压强,便于观察装置 是否有堵塞(1 分) 碱石灰(1 分) (2)冷凝回流,防止有机物挥发(1 分) 促进反应正向进行,提高 FeCl3的转化率(1 分) 苯(1 分) 蒸馏滤液(2 分) 78.4(3 分) 【解析】 【分析】 (1)H2还原无水 FeCl3制取 FeCl2,用 B 装置 H2,用 A 观察 H2的流速并平衡气压,用 C 装置中的碱石灰干燥 H2,干燥后的 H2与无水 FeCl3在 D 中发生反应:H2+2FeCl32FeCl2+2HCl,为
29、防止外界 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D 装置,D 之后再连接一个 C,最后用 E 装置处理尾气; (2) 在 A 三颈烧瓶中放入 32.5 g 无水氯化铁和过量的氯苯, 控制反应温度在一定范围加热 3 h, 发生反应: 2FeCl3+C6H5Cl2FeCl2+3C6H4Cl2+HCl,反应结束后,冷却实验装置 A,将三颈烧瓶内物质倒出,经过滤、 用苯洗涤、干燥后,得到粗产品,将滤液蒸馏,收集沸点 132的馏分,回收 C6H5C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 反应开始前先通 N2一段时间,反应完成后继续通 N2一段时间,在装置 A 和 B 之间连接一个装有无水氯化 钙(或 P2O5或硅胶)的球形干燥管,以此解
30、答该题。 【详解】 (1)H2还原无水 FeCl3制取 FeCl2的反应为:H2+2FeCl32FeCl2+2HCl; 用 B 装置 H2,用 A 观察 H2的流速并平衡气压,A 中长颈漏斗可以平衡压强,同时也便于观察装置是否 有堵塞;用 C 装置干燥 H2,干燥后的 H2与无水 FeCl3在 D 中发生反应,为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D 装置,D 之后再连接一个 C,最后用 E 装置处理尾气,故按气流由左到右的方向,上述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BACDCE;A 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平衡压强,便于观察装置是否有堵塞; C 的目的是干燥 H2,用以吸收 H2中的水蒸气,其盛放的试剂是碱石灰; (2
31、)仪器 a 为球形冷凝管,其作用是冷凝回流,防止有机物挥发; 在装置 A 会发生反应:2FeCl3+C6H5Cl2FeCl2+C6H4Cl2+HCl,在反应中使用过量的氯苯,可以促进 反应正向进行,提高 FeCl3的转化率; 反应结束后,冷却实验装置 A,三颈烧瓶内物质主要是产物 FeCl2,还有过量的氯苯及副产物 C6H4Cl2, 由题可知,氯苯和副产物 C6H4Cl2易溶于苯、乙醇而不溶于水,FeCl2不溶于苯、C6H5Cl、C6H4Cl2, ,易溶 于水和乙醇,易吸水,故洗涤所用的试剂可以是苯;回收滤液中 C6H5Cl 的操作方法是蒸馏滤液,并收集沸 点 132的馏分; 根据 Fe 元素
32、守恒,可知 32.5 g 无水氯化铁理论上生成 FeCl2的物质的量为:n(FeCl2)=n(FeCl3)= 32.5g 162.5g/ mol =0.2 mol,HCl 消耗标准液 NaOH 的物质的量 n(NaOH)=0.400 mol/L 0.0196 L=7.84 10-3 mol, 故根据反应方程式中物质转化关系可知反应生成的n(FeCl2)=2n(HCl)=2 7.84 10-3 mol250mL 25mL =0.1568 mol, 所以 FeCl3的转化率为 0.1568? 0.2? mol mol 100%=78.4%。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明确实验原理为解答关键,注
33、意把握实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利用题干信息分析、 判断。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 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 古德伊纳夫、 斯坦利 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 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领 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 LiCoO、 4 LiFePO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锂原子的最高能级的电子云形状是_;基态磷原子有_个未成对电子;基态铁原子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 (2) 2 3 4 Co NO 中 2
34、 Co 的配位数为 4,配体中 N 的杂化方式为_,该配离子中各元素的第一 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用元素符号表示)。 (3) 3 Co 在水中易被还原成 2 Co ,而在氨水中可稳定存在,其原因为_。 (4) 4 LiFePO属于简单磷酸盐,而直链的多磷酸盐则是一种复杂磷酸盐,如:焦磷酸钠、三磷酸钠等。焦 磷酸根离子、三磷酸根离子如下图所示: 这类磷酸根离子的化学式可用通式表示为_(用 n 代表 P 原子数)。 (5)钴蓝晶体结构如下图,该立方晶胞由 4 个型和 4 个型小立方体构成。晶体中 3 Al 占据2- O形成的 _(填“四面体空隙”或“八面体空隙”);钴蓝晶体的密度为_ -3 g
35、 cm(列出计算式,用 A N表 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 (1)球形 (1 分) 3 (1 分) 2262662 1s 2s 2p 3s 3p 3d 4s(或 62 Ar3d 4s) (2 分) (2) 2 sp (1 分) CoON (2 分) (3) 3 Co 可与 3 NH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2 分) (4) n+2 - n3n+1 P O (2 分) (5)八面体空隙(1 分) 3 -7 A 8 (59+2 27+4 16) N2a 10 (3 分) 【解析】 (1)锂是 3 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1,最高能级是 2s,其电子云形状是球形;磷是 15 号元素,核
36、外 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3,其未成对电子数是 3p 能级上的 3 个电子;铁是 26 号元素,C 根据核外电子 排布规律可得其基态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故答案为:球形;3;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 (2)NO3中价层电子对数为 5+0+12=3,故为 sp2杂化;一般情况下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由于 N 原子中最外层为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故第一电离能大于 O,所以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CoON; 故答案为:sp2;CoON; (3) 3 Co 可与 3 N
37、H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故 3 Co 在水中易被还原成 2 Co ,而在氨水中可稳定存在; (4)可以根据磷酸根、焦磷酸根、三磷酸根的化学式推导:PO43-、P2O74-、P3O105-磷原子的变化规律为:1、 2、3、4,n 氧原子的变化规律为:4、7、10、3n+1 酸根所带电荷数的变化规律为:3、4、5、n+2,这类磷 酸根离子的化学式可用通式 n+2 - n3n+1 P O来表示; (5)根据钴蓝晶体晶胞结构观察,晶体中 Al3+占据 O2-形成的八面体空隙;该晶胞的体积为(2a 10-7)3,该晶 胞的质量为 32 16+16 27+8 59NA=8(59+2 27+4 16)NA,所
38、以密度为 3 -7 A 8 (59+2 27+4 16) N2a 10 ; 故答案为:八面体空隙; 3 -7 A 8 (59+2 27+4 16) N2a 10 。 【点睛】 金属阳离子易与氨气、水等物质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第(4)问属于跨学科综合题目,首先用数学的找规 律递推到通式,写出磷酸的化学式,然后寻找规律。 36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 奥司他韦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流感的最常用药物之一,是公认的抗禽流 感、甲型 H1N1等病毒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也是国家的战略储备药物。也有专家尝试使用奥司他韦作为抗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药物。 以莽草酸作为起始原
39、料是合成奥司他韦的主流路线,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 H +H2O,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有:_,反应的反应类型:_。 (2)反应的反应试剂:_和 H+。 (3)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芳香化合物 X 是 B 的同分异构体,则符合官能团只含酚羟基的 X 有_种。 (5)碳原子上连有 4 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该碳称为手性碳。D 中有_个手性碳。 (6)设计由对甲基苯甲醛制备对醛基苯甲酸的合成路线_。 【答案】 (1)羟基、酯基(1 分) 取代反应(1 分) (2) (2 分) (3) +C2H5OH +H2O (3 分) (4)17 (2 分) (5)3
40、(2 分) (6) (4 分) 【解析】 【分析】莽草酸与乙醇、浓硫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A,A 发生信息中的取代反应生成 B,B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C,C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D,D 发生一系列反应生成奥司他韦; (6)由对甲基苯甲醛()制备对醛基苯甲酸 ,对甲基苯甲醛转化为对 醛基苯甲酸,甲基被氧化生成羧基,因为醛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应该先发生信息中的反应 保护醛基, 然后甲基再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最后再将醚键转化为醛基, 从而得到。 【详解】 (1)化合物 A 结构简式为:,可知 A 中含氧官能团名称为羟基、酯基; 反应是分子中-OH 上的 H 原子被-SO2CH3取
41、代产生物质,故 该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2)反应是与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和 H2O,故反应的反应试剂缺少的是; (3)反应是莽草酸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和 H2O,该反 应是可逆反应,则反应方程式为:+C2H5OH +H2O; (4)B 结构简式是: ,分子式为 C12H18O5,芳香化合物 X 是 B 的同分异构体,官 能团只含酚羟基,即 X 中含有 5 个酚羟基,苯环上的侧链为-C6H13,按照侧链主链 6 个 C 原子、5 个 C 原 子、4 个 C 原子、3 个 C 原子,结合取代基“由整到散”规则和取代基位置异构得到异构体为:侧链主链 6 个 C 原
42、子的有 1 种、5 个 C 原子有 4 种、4 个 C 原子有 8 种(支链为乙基有 2 种,支链为两个甲基的有 3 种+3 种)、3 个 C 原子有 4 种(支链 1 个甲基、1 个乙基的有 2 种,3 个甲基的有 2 种),因此总共有 17 种; (5) D 结构简式是:, 根据手性碳原子含义, 可知该分子中含有 3 个手性 C 原子, 用“” 标志为:; (6)由对甲基苯甲醛制备对醛基苯甲酸,首先与 乙二醇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然后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 化产生:,最后在稀酸作用下反应产生:,故 合成路线为:。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和合成,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物质之间转化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 B 同分 异构体种类的判断,可对侧链的碳链结构采用由整到散,由心到边的方法进行分析,侧重考查分析推断及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