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二)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名淮南秋雨夜,_。(韦应物闻雁)_,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夕阳西下,_。(_天净沙秋思)_,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登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_)蓬山此去无多路,_。(李商隐无题)_,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2. 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请给漫画拟个标题。请写出
2、漫画的寓意。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3.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微风轻抚着院里的杨树,墙角边几株嫩黄的小草羞涩的探出头,这是个静(m)_午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迈进这个(jing)_迫、破落的家。一只飞虫绕着屋檐的蛛网飞来飞去,忽然,又以一个优美的姿势滑向空中。黑暗的屋里,一个苍老的面容(h)_然呈现在我面前,憔悴而失落的目光游离在我脸上,失败彻底打破了这个家庭的梦想,我和父亲面面相(q)_我羞愧地低下了头。4. 下面两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杏树,是早春里最先着花的。仿佛是隐形的春神跨着骄健的骏马,当先闯进了旷野,通体的云霞之色与刚刚立起的麦苗儿同降同
3、生,粉红嫩绿,洁净如洗,让人顿生闲情逸志。 人的一生,年少时血气方钢,肆意轻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慢慢地,“知道自己不知道”,然后谦虚沉稳,不再觉得自己是曲指可数的人物了。错别字_ _ _ _ 改正_ _ _ _ 四、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5. 名著阅读。水浒传中“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写出与他有关的一个经典情节。林冲叫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选回山寨。其余十五个头领在寨中商议:“今番晁天王哥哥下山,不想遭这一场,正应了风折认旗之兆。我等只可收兵回
4、去,这曾头市急切不能取得。”晁天王此次下山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文中说“遭这一场”指什么事情?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6.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_”和“_”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三字。(3)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
5、A首联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现实。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生趣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多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怠,存诸心、著诸书六经,与人言亦六经。或厌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学也,六经其曜灵乎!一日无之,则冥冥夜行矣。”(选自四库全书文章辨体汇选)【注释】趣:通“躯”。繁:通“烦”。曜(
6、yo)照耀。(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尝骑白牛往来溪上_细目而疏髯_惟攻学不怠_ 存诸心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吾舍此不学也,六经其曜灵乎!宋濂的“白牛生”之名是怎么得来的?(4)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你认为宋濂的哪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6.0分)8.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土壤为何五颜六色?佚名 一般人都说“黑”土地,殊不知土壤也有多种多样的颜色,比较有名的有东北的黑土,中南地区的红、黄壤,四川地区的紫色土。究竟是什么魔法把土壤变出这么多颜色呢? 原来土壤里腐殖质含量的多少和矿物质组成的差异,会让土壤呈现不同的
7、颜色。土壤腐殖质由动植物残体演变而成,一般黏附在土粒的表面,它的多少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黑色的土壤一般是腐殖质含量较高的,因为腐殖质呈黑色和棕色;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则呈现灰色或灰白色,如新疆灰漠土。从灰到黑,颜色随腐殖质含量的升高呈梯度变化。 矿物质有更神奇的效果,是它让土壤有了除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比如,氧化铁就是土壤矿物质中的调色高手,当它在土壤中的含量高时,土色发红,或者呈棕红色。氧化铁又是一种善变的物质,在土壤里经常发生变化。当它与水作用时,能转变为黄色的水化氧化铁,低洼潮湿的环境是这一变化的适宜条件。因而在这种地方,土壤常显黄色。通风不良、氧气缺乏时,土壤中的氧化铁又变成了氧
8、化亚铁。当土壤中的氧化亚铁较多时,土壤就呈现出灰蓝色。白色则常常与土壤里的盐分变化紧密相连。如碳酸钙、碳酸钠、氯化钠等盐类,以及高岭土、氢氧化铝等物质在土壤中呈粉末状存在时,都可能让土壤呈现偏白的颜色。 紫色土则是由紫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发育形成,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多,富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其土色的决定因子主要为其中含有的结晶性氧化铁和锰化合物。 土壤颜色也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呈灰色、灰白色、暗棕色、红棕色等的土壤,原来大多是白土、红壤、黄壤,在人们长期耕作、施用有机肥的作用下,土壤中腐殖质有所增加,土壤逐步向黑色过渡。 土壤的颜色可以反映土壤内在性质的变化,它是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
9、依据。根据土壤的颜色,不但可以判断出土壤大致的肥瘦情况,“因地制宜,种植相应合适的作物,还便于“对症下药,对土壤进行改良。土壤颜色的不同也会影响土壤温度。土色深的,吸收阳光能力强,土温升高快;土色浅的,吸收阳光的能力弱,土温升高慢些。土壤的温度与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微生物活动有着密切关系。(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的?(2)试从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A土壤腐殖质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土壤颜色的深浅。B紫色土土色的决定因子主要为其中含有的结晶性氧化铁和锰化合物。C土壤的颜色是
10、划分土壤层次、研究土壤性质的重要依据。D土壤中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微生物活动与土壤的温度有着密切关系,与土壤颜色没有关联。9.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巧手张三许尚明 巧手张三被发现,很偶然。 那天,家住五楼的李嫂正炒着菜,发现罐子里的鸡精没有了,于是她匆匆到楼下小店购买。回到家门口,她才发觉钥匙没带。“快找专业开锁的电话!墙上有。”大家帮着分头寻找,可是小区内外刚粉刷,原来在楼梯过道和楼下墙壁张贴、书写的小广告都被清除了。 这时屋里传来孩子的哭声,刚才还在熟睡的孩子已经醒来,孩子不见大人,爬到阳台上,抓着晾衣竿大哭。 楼上楼下一片惊叫,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让我来试试。” 一个身着蓝布衣、一头
11、乱发的年轻人凑上前来说。 大家闪在一旁。年轻人掏出一根铁丝,伸进锁眼里拨动了几下,门锁打开了。 人们喜出望外,称赞这个开锁师傅手艺高明,纷纷要他留下电话号码:年轻人说:“我不是什么开锁师傅,我叫张三,是前两天刚搬进来的租房户,就住在后面一栋楼609室。” 李嫂将一张50元的纸币塞给他,张三说:“都是邻居。怎么能故毁呀!”说完转身离去。 两天后,小区的王叔又将钥匙锁在了屋里。王叔找上门来,张三二话没说就随王叔出了门。后来,邻居家电视模糊了、网络掉线了、电瓶车不能启动了,都来请他帮忙。张三总是随叫随到,义务劳动。人们都说:“巧手张三是个好人啊!” 不久,小区里有个住户家失窃,警察发现门窗完好,没有
12、任何撬动的痕迹。警察发动大家排查线索,有人说张三能用一根铁丝打开人家的锁,这不是想进谁的家就进谁的家吗!还有人说案发前看到可疑人在现场徘徊,好像是张三。于是张三被警察审查了大半天才回家。 张三窝着气,一个人在酒店里喝了半斤白酒,半夜回到租住房前。手中的钥匙怎么也打不开门锁。他索性扔掉钥匙,掏出铁丝来钩锁芯。突然,他的双手被人反扣在背后:“不许动,警察!”“警察怎么啦,我没犯法,你们别想找茬!”张三使劲挣扎着。“半夜三更偷开人家门锁,还不是犯法!” 原来,醉意蒙咙的张三跑错了楼栋,拿着钥匙去开人家的门锁口里面的女主人独自在家,听到动静后,一边将门锁上了保险,一边拨打报警电话。 张三又被请进了派出
13、所。这次,他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后来家人缴纳了保证金,警察又到他老家调查,未发现他有什么前科,这才放他回家。 张三回到租住的小区时,人们眼睛里充满了鄙夷,谁也不理他:几天后,张三就像一片落叶被秋风不知刮到了哪个角落。 两个月后,小区里那个离奇的失窃案告破。窃贼竟然是楼上邻居。偷配了失主的钥匙,再次作案时被当场摁住。人们这才叹息说张三受冤枉了。 半年后,我到B城看望表哥,关门时忘了拿钥匙。“别急别急,我去找人!”不一会儿,表哥就找来邻居帮忙开锁。我抬头一看,竟然是张三。“你还帮人家开锁?“我脱口而问。“有人来请,哪能推辞!不过,那酒彻底戒啦。”张三淡淡一笑,接着说,“该丢的就丢掉,不该丢的,永远也
14、不能丢掉!” 看着张三离去的背影,我细细咀嚼着他的话(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们对张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在下面横线上。_怀疑_(2)文章开头说“巧手张三被发现”指的是什么?(3)结合具体情境,分析下面两个句子中“竟然”所体现的人物心理。窃贼竟然是楼上邻居,偷配了失主的钥匙,再次作案时被当场摁住。我抬头一看,竟然是张三。(4)“这次,他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他究竟“说不清”什么?请简要概述。(5)结合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分析下面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该丢的就丢掉,不该丢的,永远也不能丢掉!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0. 请以“只因喜欢”为题
15、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答案和解析1.【答案】高斋闻雁来;临风一唳思何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俱怀逸兴壮思飞;江山代有才人出;论诗;青鸟殷勤为探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何当共剪西窗烛【解析】答案:高斋闻雁来临风一唳思何事(重点字:唳)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俱怀逸兴壮思飞(重点字:逸)江山代有才人出 论诗青鸟殷勤为探看爱惜芳心莫轻吐何当共剪西窗烛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该题要求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漏
16、、添字的情况。2.【答案】做此题要仔细观察漫画,注意每个细节,尤其是漫画中的汉字也不能忽略。此图中,首先要注意标示牌上的字是“景点”,几个深坑分别写着“珠宝店”、“茶叶店”、“食品店”,由此推断此漫画与旅游过程中导游想方设法让游客消费有关。答案:题目:陷阱(如此导游、如此旅游)主题:讽刺如今的导游在旅游时想方设法让游客掏腰包消费,而非尽心引导旅游的社会现象。(正反面说都可以)【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图文转化应注意: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
17、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3.【答案】谧;窘;赫;觑【解析】“静谧”不要写作“静密”,“窘迫”不要写作“迥迫”,“赫然”不要写作“郝然”,“面面相觑”不要写作“面面相趋”。答案:谧窘赫觑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本题考查的字形比较容易,只要平时阅读时多留意,对形近字的异同了如指掌即可。4.【答案】骄;志;钢;曲;矫;致;刚;屈【解析】骄-矫 志-致钢-刚 曲-屈本题考查汉字的准
18、确书写,仔细分辨所给选项所提供的所有词语,找出错误字词,用排除法去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做本题时注意同音字的混淆。5.【答案】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还要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要注重积累。答案:吴用;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排九宫八卦阵原因:晁天王听说曾头市的史文恭和曾家五虎发誓与山寨势不两立,并要捉尽山寨头领,心中大怒。目的:捉拿史文恭及曾家五虎。“遭这一场”指晁天王脸中毒箭。【解析
19、】本题考查的是名著水浒传,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内容和所给的材料作答。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6.【答案】凄凉地、;弃置身;B【解析】(1)本题是对诗意及诗人情感的考查。开头两句中的“凄凉地”与“弃置身”,便是诗人长时间遭贬的具体写照,流露出诗人长期被贬内心痛苦与愤慨。即通过:凄凉地、弃置身。(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
20、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最后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诗人也没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了。他对生活并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却是振奋。据此可作答。“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意思对即可)(3)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
21、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A:正确;B:颔联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对被害友人的怀念,用“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叹。不正确;C:正确;D:正确。故选:B。答案:(1)凄凉地、弃置身(2)“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或: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意思对即可)(3)B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
22、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
23、懂诗歌。7.【答案】曾经;稀疏;深入钻研;之于【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曾经骑着白色的牛往来于溪边。尝:曾经;眼睛细长,胡子稀疏。疏:稀疏;只是深入钻研学问不懈怠。攻:深入钻研;心中存有六经等书籍。诸:之于。(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
24、”、“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尝:曾经;以:把;目:看待。句意为:曾经骑着白色的牛往来于溪边,所以人们叫他白牛生。句中重点词语有:曜:照耀;灵:灵魂。句意为(如果)我舍弃六经不学的话,六经还能照亮我的灵魂吗?(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他曾经骑着白色的牛往来于溪边。(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等方面来解答。勤奋读书、好学不辍。答案:(1
25、)曾经;稀疏;深入钻研;之于。(2)曾经骑着白色的牛往来于溪边,所以人们叫他白牛生。(如果)我舍弃六经不学的话,六经还能照亮我的灵魂吗?(3)他曾经骑着白色的牛往来于溪边。(4)勤奋读书、好学不辍。译文: 白牛生是金华潜溪人,姓宋名濂,曾经骑着白色的牛往来于溪边,所以人们叫他白牛生。(白牛生)身材矮小,眼睛细长,胡子稀疏。(他)生性勤劳,没有其他的爱好,只是深入钻研学问不懈怠,心中存有六经等书籍,与别人交谈的内容也是六经。有的人对这感到很不耐烦,白牛生说:“(如果)我舍弃六经不学的话,六经还能照亮我的灵魂吗?(我)一天没有它,就好像走在黑夜中(看不清路)。”文言实词“尝”的用法:曾经。吾尝终日
26、思矣(劝学);尝试。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苏洵权书心术)。8.【答案】D【解析】(1)考查对说明对象的把握。看题目、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本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内容,说明了土壤为何五颜六色,说明土壤有五颜六色的原因和土壤五颜六色的作用。(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该题要抓住句子中起限制、修饰作用的副词进行赏析,如“一般”。答题格式: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把选项中的内容放在原文中印证,能找到依据的正确,与原文不符或没有的为错误的。A正确。B正确。C正确。D错误。土
27、壤中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微生物活动与土壤的温度有着密切关系,而土壤颜色的不同也会影响土壤温度。因此不能说土壤中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微生物活动与土壤颜色没有关联。故选D。答案:(1)土壤为何五颜六色土壤五颜六色的原因;研究土壤颜色的作用。(2)句中的“一般”是通常、普通的意思,不包括特殊情况;“主要”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这两个词的使用,均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3)D文章采用逻辑顺序,首先引出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土壤有五颜六色的原因,最后说明土壤五颜六色的作用。说明文赏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题格式: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
28、/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9.【答案】称赞;鄙夷、不理睬;叹息【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变化的梳理,解答时,阅读全文,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关词语找出来。(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对关键句加以理解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分析理解,先清楚词语本身的意思,再把它放到句子里面去分析。本题中“竟然”表示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放在句子中体会分析:人们对什么感到意外。(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阅读内容,依据作者的行文思路去分析,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将相
29、关内容概括出来。(5)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对关键句加以理解分析即可。答案:(1)称赞鄙夷、不理睬叹息(2)指人们发现张三有一双能干(或:不需要钥匙就能打开锁)的巧手及不计报酬帮助他人的好心。(3)这句话中的“竟然”体现了人们发现窃贼不是张三时的意外心理。这句话中的“竟然”体现了“我”发现张三在两次被人冤枉后仍然帮人开锁时的意外和震惊。(4)自己是酒后跑错了楼栋,开错了房门,并没有图谋不轨。(5)这句话中“该丢的就丢掉”指的是诸如喝醉酒这样的坏习惯和受人冤枉后的计较心理要丢掉;而“不该丢的,永远也不能丢掉“指的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美好品格“永远
30、也不能丢掉”。巧手张三是新搬来的租住户,一次他用一根铁丝热心帮助把钥匙锁在家里的邻居李嫂,他的巧手被人发现,之后他经常帮助周围的邻居。大家都很称赞他。而邻居家失盗后,张三也成了重点怀疑对象,被冤枉的张三搬离了那个小区,但没改掉帮助别人的热心肠。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掌握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了解题型,掌握答题技巧,结合题目完成即可。第(5)题是难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理解。10.【答案】【例文】只因喜欢在历史的长空中,我们沉思后,发现空中漂留着一种味道,这是“诗人”的味道。每个诗人都有着自己的味道。(一)易安的黄花“索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世事的变幻,战
31、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华,却载不动满腔愁苦。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世事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碌,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濑玉词,留下了她的味道-勇敢、机智。(二)汩罗河边的芦苇汩罗边上,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春的生命的枝节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思念
32、。 屈原留下他的味道-旷达,不畏生死。(三)东坡的明月谪居黄州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行。东坡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挫折,仕途的偃塞,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于是,东坡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到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留下他的味道-淡泊名利。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来,就会发现,一切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只因空中漂浮着“诗人的味道。”只因喜欢,这些诗句就种在我的心里,成了我文学的滋养。【解
33、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初次见到该作文,一定会大跌眼镜,这是一个太普通的作文题目了,从小学就写过很多次类似的作文题目,但我们转化一下思路,越是一个看似平常的作文题目,能写出新意难度非常大,也非常难能可贵。【思路点拨】你熟悉的人、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有趣的学科课程、神奇的科学世界都会带给你愉悦、幸福的美好感觉,这些可以帮我们打开思路,我们可以写喜欢的人;我们可以写喜欢的风景;我们可以写喜欢的作品;我们可以写喜欢的学科,以上思路都可以。【细节描写】因为题目里有“喜欢”这个关键词语,所以无论写什么,都要写到心里的变化过程和体验,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心理刻画,当然其他的细节描写方式也可以酌情使用。【创新指导】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的喜欢心理,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例文点评】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上优美生动,婉转自然,很有感染力,作者巧妙地将“好喜欢”这一话题变成只因喜欢这一标题,更有感染力,也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很多符合写作要求的材料被作者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收入其中,可见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