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学通论适用对象:非法学专业本科学生主讲教师:第一章 法学基本理论2本章内容框架第一节 法与法学第二节 法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法律的沿革第四节 法的制定与实施第五节 法律关系第六节 法与正义、自由的关系第七节 法治国家及理念 一、法(一)法的概念 灋 律第一节 法与法学法律的含义法律的含义当代法学理论当代法学理论现代法律制度现代法律制度广义法的整体。包括宪法、基本法律、性证法规、部门规章、法令、决议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的法律文件。狭义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二)法的特征1、法律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特殊社会规范。
2、最强有力2、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3、法律是明确的普遍的规范。4、法律是以主体的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规范。(三)法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对法的本质的理解有四个方面:1、从法的阶级本质来看,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2、法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根本愿望和共同需要,代表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3、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是国家意志的对象化(外化)。4、法代表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受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限制,由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决定。(四)法的要素1、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职责的准则,或者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指示。法律规则是一般性的,明确的具体的,
3、实施受到国家强制力保障。法律规则的结构:前提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标准类别 举例为主体规定行为的模式的方式授权性义务性权义复合性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允许主体自主调整任意性规则强行性规则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对于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调整的关系发生规则产生时间调整性构成性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法律规则的分类82、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指在一定法律体系中作为法律规则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源的综合的、稳
4、定的法律原理和准则。例: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行政法中的行政应急性原则法律规则法律原则调整方式 明确具体的调整概括抽象的调整适用范围 具体类型的行为一般类型的行为适用方式“全有或全无”不是“全有或全无”。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103、法律概念法律概念是对各种法律事实进行抽象,概括出它们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法律概念的功能:认知功能 构成功能 规范功能(五)法的分类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2、实体法和程序法3、根本法和普通法4、一般法和特别法5、国内法和国际法(六)法律体系1、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法律体系,也称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全部现行法律规
5、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2、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法律体系可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法律部门:是调整因其本身性质而要求有同类调整方法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七大法律部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二、法学(一)法学的概念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二)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律现象(三)法学体系1、理论法学2、应用法学第二节 法的起源与发展一、法的起源(一)法产
6、生的主要标志1、国家的产生2、社会成员间权利义务出现分离(二)法产生的一般过程和具体规律行为的调整方式:个别一般;法律规则的形成过程: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道德、宗教等行为规范由混沌到各自相对独立。二、法的历史类型(一)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 私有制法(二)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三、法的继承和移植(一)法的继承1、概念法的继承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的延续、相继、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继受或借鉴。本质:新法对旧法的扬弃2、原因3、内容:广泛(二)法的移植1、概念法的移植
7、指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法律规则或制度移植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法的移植并非简单照搬。2、必然性和必要性3、类型四、法系资本主义两大法系:(一)普通法系(英美法系,判例法系)(二)大陆法系(罗马法系、法典法系)代表:法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第三节 中国法律的沿革一、古代的礼与法一、古代的礼与法(一)礼的内涵礼是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宗教祭祀的一整套仪式风俗和习惯规则,通过区分不同的身份地位来确认人们不同的行为规则。礼具有法的意义。(二)礼的内容1、国家的根本性制度2、人们行为的具体规范3、社会的道德标准(三)礼的性质1、等级性和差别性2、强制性和规范性(四)与法的关系礼与法都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秩序规范。二者调
8、整范围和主旨不同。(五)礼的作用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不断调整。二、清末变法修律二、清末变法修律(一)变法的主要原因1、不平等条约的压力2、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二)修律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三)修律的基本内容1、删修旧律旧例,改订刑法制度2、制定并公布了一批新律(四)修律的历史影响1、直接导致传统法律体系的解体2、为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3、引进了西方近代法律文化三、民国六法全书三、民国六法全书(一)六法全书名称的渊源1、立法全书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广义 狭义 2、六法全书名称的渊源“法国六法”(二)六法全书体系的形成1、晚清2、北洋政府
9、3、国民政府(三)六法全书的基本内容(四)六法全书的历史评价四、革命根据地的立法四、革命根据地的立法(一)革命根据地立法的历史背景1927-1949建立革命根据地政权的过程中进行的法律制定工作。(二)革命根据地立法的主要内容(三)革命根据地立法的基本特点1、建立了民主政权法律体系2、结合党的政策进行立法3、审判工作注重群众路线(四)革命根据地立法的当代意义1、标志着一种新型的法律体系的初步形成。2、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雏形阶段。3、“人民调解制度”和“马锡五审判方式”仍有现实意义。第四节第四节 法的制定与实施法的制定与实施一、立法一、立法(一)立法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立法也称法
10、的创制,是国家机关依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的程序认可、制定、修改和废纸法律规范的活动。2、特征特定机关,依据一定职权,依据一定程序,运用一定技术,系统工程(认可、制定、修改和废止)(二)立法的基本原则1、实质合理性原则2、形式合理性原则(三)立法的程序审议法案审议法案提出法案提出法案表决法案表决法案公布法律公布法律二、法的适用的原理与原则二、法的适用的原理与原则(一)法的实施与法的适用的概念法的实施指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落实,大体包括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的适用、法的遵守和法律监督。法的适用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包括执法机关与司法机关运用法律的活动。狭义:专指国家司法机关司法机关依照法定权限与程序
11、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二)司法的功能1、确认功能2、补救功能(三)司法的基本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2、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第五节第五节 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述一、法律关系的概述(一)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安排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二)法律关系的分类划分标准划分标准关系分类关系分类表现的社会内容宪法法律关系、刑法法律关系、民法法律关系等存在形态抽象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主体数量双边法律关系和多边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特点平权法律关系和不
12、平等法律关系二、法律关系的结构主体 客体 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主体1、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中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人。我国:公民(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和国家2、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力(1)权利能力:依法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 前 提(2)行为能力:能以自己的行为。的能力(3)责任能力:因违法或犯罪承担法律制裁的能力(二)法律关系的客体1、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条件: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并能得到国家法律确认和保护的客观现象2、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财富;物;非物质财富;行为结果(三)法律关系的内容1、法律权利
13、2、法律义务3、法律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国家赔偿责任二、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条件二、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条件 法律规范抽象条件 法律主体具体条件 法律事实: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第六节第六节 法与正义、自由的关系法与正义、自由的关系一、法与正义的关系一、法与正义的关系(一)正义的概念正义的内涵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社会制度的正义是首要的正义。(二)正义的分类1、从主体角度:个人正义、国家正义和社会正义2、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司法领域:实体正义(实体法和实体法律行为的公正)程序正义(程序法和司法程序过程本身的公正)3、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三)正义在法律生活中的作用
14、 1、正义对法律有积极的评价和推动作用 2、正义对法律的进化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四)法对正义的实现作用 1、分配权利以确立正义 2、惩罚罪恶以伸张正义 3、补偿损失以恢复正义二、法与自由的关系二、法与自由的关系(一)自由的概念1、西方思想家关于自由的定义2、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二)自由之于人的价值1、自由是人的潜在能力的外在化2、自由是人的自我意识的现实化3、自由是人类发展的助动力(三)法实现自由的方式1、法确认自由的合法性,把自由法律化为权利,使之成为从事一切对别人无害活动的权利2、法提供了主体选择的机会,增加自由选择的效能3、把自由与责任联结,为平等的自由提供保护机制第七节第七节 法治国家及
15、理念法治国家及理念一、法治与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一、法治与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一)法治的含义1、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2、法治是一种“依法办事”的理性原则3、法治是以一定形式的民主政治为内容的治国方略4、法治是一种根据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原则形成的法律秩序5、法治是一种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二)法治国家的基本标志1、政权组织形式:实行民主政体2、国家权力结构:实行权力分工和制约原则3、各种社会调控方式:法律处于最优越的地位4、经济基础:市场经济机制5、观念:以理性文化作为基础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1、依法治国2、执法为民3、公平正义4、服务大局5、党的领导(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内核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内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四)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五)树立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六)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防止权力滥用,保证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正确行使权力(七)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