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1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6.2城市的自然环境 6.3城市环境保护 6.4城市减灾 6.5城市环境的选择与营造上帝创造了自然,人类创造了城市。6.1城市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乡村:以自然环境为主城市:以人工环境为主 城市环境积极的一面:使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消极的一面:使各种城市问题产生、暴露和恶化。城市生态环境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城市人工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的任务 合理选择城市建设的自然生态环境: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生物 着力营造城市内部的人工生态环境:绿化、环境污染防治、建筑物合理布局、减灾措施目标 对外:尽量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内: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2、的有机融合 田园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普世城、园林城市、山水城市6.2城市的自然环境 6.2.1地质地貌 6.2.2气候与大气 6.2.3水文与水资源 6.2.4动植物环境6.2.1地质地貌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建筑物的自然承载力 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城市用水、卫生条件已经建筑物的安全与寿命方面 地质构造:建设用地要避开地质断裂带各类自然地基的承载力各类自然地基的承载力类别类别承载力承载力(t/m2)类别类别承载力承载力(t/m2)碎石碎石(中密中密)4070细砂(很湿)细砂(很湿)(中密)(中密)1216角砾角砾(中密中密)3050大孔土大孔土1525粘土粘土(固态固态)2
3、550沿海地区淤沿海地区淤泥泥410粗砂、中砾粗砂、中砾(中密)(中密)2434泥炭泥炭15细砂(稍湿)细砂(稍湿)(中密)(中密)1622地质条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避开地质断裂带、溶洞、人工采空区等有缺陷的地质构造 地基承载力适于城市建设 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良好且不影响建筑基础等地下构筑物安全、耐久的地区地貌条件 地表形态 地貌营力过程和效应 地形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面的起伏程度、河流走向等限制并诱导城市用地、规模、形态和发展方向项目坡度项目坡度工业0.5%2%铁路站场00.25%居住建筑0.3%10%对外主要公路0.4%3%城市主要道路 0.3%6%机场用地0.5%1%次要道路0.
4、5%8%绿地可大可小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6.2.2城市的气候条件 城市风环境 城市热环境 降水与湿度城市风环境 描述风度术语:风向(8个或16个、风速(米/秒)风向频率:一定时期内某个方位上累积出现风向的次数占总体百分比称为风向频率。主导风向或盛行风向:风向出现最多的方位,即频率最高的方位。累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统计表 累年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图(风玫瑰)风环境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污染产业类用地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下风向,或将二者平行于主导风向 主导风向上的迎风地区保留为绿地等开敞空间,形成城市的“风道”重视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以及城市局部地区的大气环流城市热环境 热岛效应:城市中的温度要
5、高出周边的非城市化地区,等温曲线基本上以同心圆状由市中心依次向外递减。有可能加重城市大气污染的程度 低纬城市加剧夏季高温酷暑 高纬地区冬季给城市增加热量城市热环境 逆温:地面散热冷却较上部空气快,形成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易发生在山谷盆地或山前平原交接带地区。逆温形成后大气稳定,污染物滞留在城市上空,加重污染。降水与湿度“干岛效应”“城市湿岛”或“湿露凝岛”6.2.3水文与水资源(1)水文与水文地质 水文条件:影响到城市的排水、排涝、防洪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设防标准。水文地质条件:城市的主要水源,谨防地下水过量开采、水质恶化。(2)城市规划与水文环境 维护原始水文特征 确定适当的防洪标准 提高城市
6、下垫面透水性 滨水休闲 有计划地开采、利用地下水源(3)水资源问题:缺水对策:节约用水、南水北调、流域合理规划 规划建设城市中水系统 污水处理再利用 收集雨水6.2.4动植物环境 自然环境中的绝大多数的生物在城市中无法生存 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动植物环境的考虑主要集中在植物方面。6.3城市环境的保护 6.3.1城市污染物及其危害 6.3.2城市污染物的来源 6.3.3城市环境污染对策与环境保护规划6.4城市减灾 6.4.1城市与自然灾害 地震灾害、水患灾害、风灾 6.4.2城市中的人为灾害 火灾、其他常见城市人为灾害 6.4.3城市灾害的复合作用6.4.4城市减灾规划(1)城市规划与城市减灾(2)
7、城市减灾子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防洪排涝规划 城市防震规划 城市消防规划 城市防风灾规划 城市人民防空规划(3)城市生命线系统规划 交通运输系统 给排水系统 能源供给系统 信息情报系统6.5城市环境的选择与营造 6.5.1城市用地的评定 从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生物等诸方面条件入手,寻找适于城市建设的用地,排除不适于城市建设的用地或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出发需要保留的土地。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 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二类用地:是指只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
8、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指用地条件极差,必须付出特殊工程技术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平原地区用地的分类用地类别用地类别地基承载地基承载力力(kg/cm2)地下水地下水位埋深位埋深(m坡度坡度(%)洪水淹没程度洪水淹没程度地貌现象地貌现象类类级级一一111.52.010在百年洪水位在百年洪水位以上以上无冲沟无冲沟21.51.52.01015在百年洪水位在百年洪水位以上以上有停止活动的有停止活动的冲沟冲沟二二11.01.51.01.510在百年洪水位在百年洪水位以上以上无冲沟无冲沟21.01.51.01520有些年份受洪有些年份受洪水淹没水淹没有活动性不大有
9、活动性不大的冲沟的冲沟三三11.01.020有些年份受洪有些年份受洪水淹没水淹没有活动性不大有活动性不大的冲沟的冲沟21.01.025洪水季节淹没洪水季节淹没有活动性冲沟有活动性冲沟用地评定的成果图纸文字说明(2)城市用地选择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与规划 选择有利的自然条件 保护自然及人文历史资源 有利于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和发展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6.5.2城市环境的营造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降低城市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在“区域生态环廊”和“三纵四横”基础上,打通汇集到珠江、沙湾水道、市桥水道等密布城乡地区的河网水系形成网状的“蓝道蓝道”系统系统 加之城市基础设施廊道、防护林带、城市基础设施廊道、防护林带、公园等线状和点块状的生态绿地公园等线状和点块状的生态绿地 共同构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型网络式生态廊道体系,形成了“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山水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山水的山水”的山水城一体化城乡生态格局。5.城市综合交通 5.1交通发展战略 5.1.1空港 5.1.2海港 5.1.3铁路 5.1.4城市快速路 5.1.5高快速铁路 5.1.6物流中心 5.1.7客流中心 5.1.8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