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三单元统一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卷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测试卷试题讲解一、选择题1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答案】D【解析】从题干“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可知对出身不同的官员人们的态度也不同,说明科考功名对官员的威望是有影响的,故选D项;关系紧张无从
2、体现,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出身等级并不能决定行政能力,说法错误,排除C项。2 明史宋濂传记述: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客人是谁,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照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说:“你没有欺骗我。”这一记载可以用于研究()A朱元璋提倡尊孔崇儒 B明初大大强化皇权C明朝的君臣关系和睦 D明初朝臣权力过大【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如此清楚宋濂行踪是因为他依靠了锦衣卫。明太祖朱元璋对百官和京城百姓不放心,为了加强君权,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由皇帝直接指挥。朱元璋能够掌握大臣的一举一动是因为明朝实行的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这表明,明初
3、大大强化皇权,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朱元璋提倡尊孔崇儒,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明朝的君臣关系和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皇权大大加强,排除D项。3 史学家傅乐成指出,“(明代)士大夫,尤其是言官,则以敢言为荣,对宦官、权臣,常作激烈的攻击。明自太祖广开言路,此风历久不衰但文人见解,有时不免迂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八股取士禁锢士大夫思想 B言论自由使皇帝虚心纳谏C舆论监督有利于加强皇权 D政治腐败致大臣争权夺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代科举八股文的形式选官,根据“但文人见解,有时不免迂阔”可知这种形式下选出的官员思想迂阔,说明八股取士禁锢了士大夫思想,故选A项;明代没有实现言
4、论自由,排除B项;言官不属于舆论监督的范畴,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政治腐败,排除D项。4 吴琦教授在明清社会群体的新趋向中提到“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十大商帮为核心的商人集团,正是这些商人群体,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材料显示商帮的出现()A实现了社会经济转型 B取代了小农经济C促使明朝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 D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答案】D【解析】据“通过各自经营,推动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成为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可知,商人群体的发展推动了明朝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故选D项;材料所述是商品经济推动社会经济转型,
5、但当时尚未完成,排除A项;商品经济推动社会经济转型,但小农经济仍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排除B项;明朝时期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5 在印度尼西亚流传这样一副对联: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此联称赞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西行 C郑和七下西洋 D鉴真东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印度尼西亚”“开哥麦探险先河”可知,对联称赞的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1405年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今天的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索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家,郑和的船队都曾经访问过。故选C项;张骞出使西域开
6、辟了丝绸之路,是陆上交通,排除A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都与材料不符,排除B、D项。6 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A垄断商业 B鼓励贸易 C闭关锁国 D重农抑商【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了清代对中国商民出海贸易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如要求出海商民登记、找人担保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返回,对未能及时回国者施加惩罚或限制归国,可见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故选C项;垄断商业、鼓励贸易、重农抑商故与题
7、干材料的内容无关,排除A、B、D三项。7 习近平曾说: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这意在说明郑和船队是()A和平的使者 B文明的传播者 C贸易的推动者 D航线的开创者【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所给可知,本题的关键信息为“郑和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节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也打击了海盗,调节了纠纷,说明郑和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故选A;B、C、D在材料中不能
8、体现,排除。8 明代有诗云:“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该诗的作者应为()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答案】B【解析】据材料“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可知,此人物是戚继光。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选B项。9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下面是李华同学用列表归纳的方法整理的部分历史人物事迹,你认为空
9、白处应填写的是()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郑和【答案】B【解析】据“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知,这是明代军事家戚继光韬钤深处中的诗句。该诗描写了作者自己习文练武就是为了抵御倭寇入侵,特别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更是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故选B项;南宋岳飞抗金,明末清初郑成功打击荷兰殖民者和明朝郑和下西洋均与抗倭无关,排除A项、C项、D项。1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文化名人辈出。下列人物按照所处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王羲之 宋应星 张仲景 毕昇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医学家;王
10、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毕昇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宋应星是明朝时期的科学家,故选C项。11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卷二十七的树艺中记有从海外传来的甘薯及其种植方法,卷十九及卷二十还收有泰西水法。这说明徐光启()A总结了北方人民生产经验 B创新了甘薯种植方法C汲取了国外农业科技成果 D首创了农业科技实验建筑【答案】C【解析】据题干“徐光启在农政全书卷二十七的树艺中记有从海外传来的甘薯及其种植方法,卷十九及卷二十还收有泰西水法”及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编撰著作的过程中与外国传教士进行了合作,吸收了国外农业科技成果,C选项正确。故选C项。12 列表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列表可以把同类型史实或者人物进行
11、归纳总结。小李同学以“中国古代科学家”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知识简表,从中可以得出()A中国古代科技多居于世界前列 B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C科技著作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 D科学家勇于创新钻研的精神【答案】B【解析】从表格中可知,主要介绍了各历史人物的时代和主要成就,其中每个历史人物的代表作都是源自于生活中生产经验的总结,故选B项;表格并未提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排除A项;这些著作都是个人撰写,与政府无关,排除C项;古代科学家们确实都有创新钻研的精神,但在表格中未体现出来,排除D项。13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国抗疫却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著作与我国
12、古代中医药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答案】D【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为“我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结合所学只是可知。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的集中国16世纪前本草学大成的中医典籍,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全书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了药方11000多个,因此D项正确;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故排除A。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棚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故排除C选项。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并非医学著作,因此排除D选项。14 归纳历史发展
13、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B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故选D项;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的产生的阶段,排除A项;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B项;宋元时期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期,排除C项。15 下侧示意图体现的主题()A清朝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 B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图结合所学可知,168
14、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东南海防。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综上所述,以上都反映清朝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故选A项;BCD在材料图中不能体现,排除B、C、D项。16 康乾时期,在东南设置台湾府;在东北运用外交手段划定
15、中俄边界;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这些做法体现了()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国家治理因地制宜C国家疆域远超历代 D边疆管理军事为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康乾时期,在东南设置台湾府;在东北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中俄边界;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管”可知,清朝在边疆的不同位置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可见国家治理因地制宜,B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排除A项;元朝的疆域比清朝要大,排除C项;边疆管理军事为主,说法片
16、面,排除D项。故选B项。17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有关台湾叙述正确的是()三国时,台湾称夷洲 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广东省。A B C D【答案】A【解析】230年,吴大帝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抵达夷洲,即今台湾,正确;元朝在澎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正确;1624年,被中国军民逐出台湾澎湖的荷兰殖民者,为建立与中国大陆、日本、朝鲜半岛与南洋贸易的据点,又侵占了台湾南部,并在一鲲鯓(今台南安平)筑其殖民行政中心“热兰遮城”,以此作为殖民统治中心,正确;
17、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正确;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18 穿越时空隧道,梦回清朝,江西巡抚需前往西北考察,最可能路过()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府C西藏民族自治区政府 D西域都护府【答案】B【解析】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卓叛乱后,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因此,江西巡抚需前往西北考察最可能路过伊犁将军府,故选B项;北庭都护府、西藏民族自治区政府和西域都护府分别是武则天、现在和西汉时设置管辖
18、西北地区的,时间不符,排除A、C、D项。19 清朝某一官员的职责是:“行使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巩固边防,勘平内外侵扰;赈恤灾黎,发展西藏经济;开启民智,发展文化教育。”材料中的官员是()A达赖与班禅 B驻藏大臣 C军机大臣 D议政王大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行使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巩固边.发展西藏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掌管地方军事、外交等事务,故选B项;达赖和班禅是西藏地方宗教事务首领,排除A项;军机大臣是清朝中枢机构主
19、要成员,与“巩固边防.发展西藏经济”不符,排除C项;议政王大臣不是边防官员,与“巩固边防.展西藏经济”不符,排除D项。20“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清朝这一政策特点的是()平定噶尔丹叛乱 册封达赖和班禅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与少数民族上层联姻A B C D【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故是武力平定,不符合题干所给安抚怀柔的政策,故排除。故答案为C。都符合当时的安抚怀柔的政策。21 从西域都护的设置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从文成公主入藏到班
20、禅六世进京,从澎湖巡检司到设立台湾府,这些史实构成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C地方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 D对外交往的扩大【答案】A【解析】据“从西域都护的设置到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从文成公主人藏到班禅六世进京,从澎湖巡检司到设立台湾府”可知,这里涉及到了从西汉到清朝的巩固统一、民族交融、边疆巩固诸多措施,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选A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从五代起,南方经济开始逐渐超过北方,最终完成于南宋,排除B项;台湾府的设立体现出地方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体现出对外交往的扩大,排除D项。22 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上写有:
21、“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此材料反映出()A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 B当时政府重视农业,鼓励开垦荒地C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 D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答案】B【解析】清初时有大片荒芜的土地,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清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所以从材料“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可知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了农田,故选B项;长期开发使耕地面积增多,而不是减少,排除A项;边远地区农业虽得到开发有所发展,但并未超过内地,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
22、云南地区得到开发,不能代表西南地区得到充分开发,排除D项。23 清代徐扬所绘的盛世滋生图(局部),图中广告反映了()【墙体广告】公平交易的货币规则A商业的繁荣 B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C人口增长 D文学艺术的传播【答案】A【解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公平交易”成为当时经济活动的货币规则,体现了当时商业的繁荣,故选A项;清朝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排除B项;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才有了很大的增长,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内容,与文学艺术无关,排除D项。24 据清
23、朝文献通考记载,清廷提出将田分为新荒、积荒、极荒三等,并规定:新荒者,三年起科(征收钱粮);积荒者,五年起科;极荒者,永不起科。清廷这一规定意在()A强化民众的“农本”意识 B激励垦荒和稳定社会秩序C缓解农业领域的满汉矛盾 D强调垦荒程序应循序渐进【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所给,材料原文大意为,清朝将田地分三等,并且根据等级不同给予一定的征收粮食的起收点,极荒者,永远不征收钱粮,这是针对当时的经济情况制定的。有利于稳定、激励垦荒和稳定社会秩序。故答案为B。A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要强化民众的“农本”意识。C选项,没有提出满汉矛盾。D选项,是强调垦荒的重要性,但循序渐进没有体现。25 清朝翰林
24、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A大兴文字狱 B实行八股取士 C建立厂卫制度 D推行闭关锁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题干中,徐骏写错了字,皇帝借机治罪,反映的是清朝的文字狱。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故选A项;明朝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排除B项;明太祖时期建立了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的东厂,锦衣卫和东厂,合称为厂卫制度,排除C项;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海上贸易,排除D项。26 起居注是记录皇帝言
25、行的档案。汉朝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说明()A历代皇帝重视史书编修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君主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汉朝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惯例,到清朝停止编纂起居注,这个过程体现出了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皇帝对起居注的关注,体现不出历代皇帝重视史书编修,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清康熙帝下令停止编纂起居注,并不能表明君主权力不再受制约,排除C项;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2
26、7 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1735年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A清朝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 B军机处逐渐成为了强化君权的工具C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D军机处成为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本题的关键词为“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建立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故A选项错误;军机处的建立
27、进一步加强皇权,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而不是体现中央权力机构的进一步完善,故C选项错误;军机处是加强皇帝的工具,没有决策权,因此也不能成为清朝最高中枢权力机关,故D选项错误。雍正到乾隆时期,设立和罢免军机处都是由皇帝决定,体现了军机处是加强皇权的工具,故B选项正确。28 1757年,乾隆帝正式下令“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并申明“嗣后口岸定于广东”。清政府设立的“在广东收泊交易”的机构是()A西域都护府 B市舶司 C广州十三行 D宣政院【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廷,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
28、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故答案为C。A,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与清朝不符。B选项,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故排除。D选项,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故排除。故答案为C。29 著名学者郭沫若的一副挽联写道: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挽联中的“一代英雄”是指()A文天祥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答案】C【解析】根
29、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因此,“驱除荷虏,一代英雄”指的是郑成功,故选C项;南宋灭亡后,文天祥带领残部抵御元朝,排除A项;明成祖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排除B项;南宋将领岳飞抵御金朝的进攻,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排除D项。30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主权 C推动经济发展 D加强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体现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30、指的是康熙皇帝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入侵我国黑龙江的沙俄侵略军,“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体现的是林则徐禁烟,以上都是维护国家主权之举,B项正确。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3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哲思一脉】材料一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钱穆孔子传序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战国时期强调实行“礼治”的儒家代表人物是谁?(3分)【文史辉映】材料二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信息卡1中
31、的“他”指的是何人?信息卡2中“这部史书”的书名是什么?在体例上它是一部怎样的通史巨著?(3分)【巨匠风采】材料三(3)图1、图3两位“巨匠”的代表著作分别是什么?图2“巨匠”的发明对世界有何重大影响?他们身上体现的务实精神是什么?(4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3分)【答案】(1)“仁”,(1分)以德治国或实行德政;(1分);荀子。(1分)(2)苏轼;(1分)资治通鉴;(1分)编年体。(1分)(3)伤寒杂病论,(1分)天工开物;(1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分)以民生为本。(言之有理即可,1分)(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要努力学习和
32、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言之有理即可,3分)【解析】(1)核心思想:据材料一“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结合孔子的思想内容可知,其主要和“仁”的理念有关。政治主张: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人物:据材料一“战国时期”“礼治”可知,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是荀子。(2)“他”:据材料二“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可知,其主要和北宋豪放派代表苏轼有关。书名:据材料二“记述了从战
33、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可知,其主要和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有关,通鉴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体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3)代表著作:据材料三“图1 张仲景”可知,东汉末年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据材料三“图3 宋应星”可知,其主要和天工开物有关,它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
34、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影响:据材料三“毕昇”可知,北宋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务实精神:伤寒杂病论(医学)、活字版印刷术发明和天工开物(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主要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强调以民生为本。(4)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要努力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32(16分)在中华文明的灿烂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时代光辉的杰出人物,挺起了骄傲的民族脊梁,谱写下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明肇基】(1)写出材料中“禽杀蚩尤”的事件名称。图中人物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基于故事中体现的核心思想,孔子对统治者提出了怎样的政治建议?(3分)【帝王功业】(2)图中制度的创立者是谁?据图指出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名称及其影响。(3分)(3)由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的“新经济政策”包括哪些措施?(2分)【巨匠风采】(4)据所学知识说说对联中人物的作品被称为什么?图1图2人物分别有何重大贡献?(3分)【英雄赞歌】(5)诗中称赞的民族英雄有何历史功绩?写出词中战役的名称。长津湖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战争期间?以“冰雕连”为代表的中国军人获得了怎样的美誉?(5分)
36、【答案】(1)涿鹿之战;禅让;以德治国或实行德政。(3分)(2)嬴政或秦始皇;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分)(3)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任写两点得2分)(4)“诗史”;发明活字印刷术;写成本草纲目。(3分)(5)1662年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2分,只写“收复台湾”得1分)台儿庄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最可爱的人”。(3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所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禽杀蚩尤为历史上的逐鹿之战。图中的人物为治水有功的大禹,他的继位为禅让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
37、“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2)根据图二中的思维导图分析可知,图中体现了,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下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
38、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本题考察的学生对于汉武帝治国措施的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
39、奠定了经济基础。(4)根据对联可知,描述的人物为杜甫,他的诗又称“诗史”。图一为毕昇,图二为李时珍,其代表贡献分别为发明活字印刷术,写成本草纲目。(5)材料中所写的诗称赞的人为郑成功,他于1662年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忆秦娥这首诗描述的是台儿庄战役。长津湖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期间,期间我国军人浴血奋战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33(13分)沿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丝绸之路】材料一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1)材料一中B指欧洲的大秦,写出A点代表现在哪个城市。(1分
40、)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2分)【四大发明】材料二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2)图中四大发明是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阿拉伯半岛统一的精神支柱是什么?(1分)就中国的四大发明的应用,鲁迅先生曾论述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其中“外国用罗盘针航海”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它对世界产生的最大的影响是什么?(1分)【外贸繁荣】材料三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3)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三
41、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航海壮举】材料四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下面是一组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材料五(4)材料四中的郑和是哪个皇帝派遣出去的?(1分)郑和最远到达了哪里?(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五所示现象?(1分)(5)通过以上材料的分析和学习,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1分)【答案】(1)西安(1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分)(2)伊斯兰教(1分)新航路的开辟(1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
42、念逐渐形成。(1分)(3)市舶司(1分)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使用,政府鼓励(任答两点)(2分)(4)明成祖(1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1分)闭关锁国(1分)(5)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1分)【解析】(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的欧洲的大秦。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故A点是西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半岛统一的精神支柱是伊斯兰教;“外国用罗盘针航海”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
43、辟以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逐渐形成。(3)结合所学可知,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据材料三“宋代习惯上把外国人称为蕃客,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蕃市蕃坊和蕃学,并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使用和政府鼓励。(4)材料四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据材料五“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因而出现了梁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以前,中国对外开放;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