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全”新解 长期以来,人们将传统意义的安全指称为 国家安全 ,即防范国家受到外来侵犯和攻击。国家安全的涵义非常笼统,主要包括国家领土完整、主权不受侵犯,即领土安全、主权安全;冷战结束以后,出现的非传统安全则强调人的尊严受到尊重、人类生存环境持续安全,而不仅仅指避免武装冲突和战争。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提出的所谓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都是基于某一领域而言的。进入新世纪,随着(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意义 风险社会 的特征日益明显,不同角度的安全类型不断涌现。如近年流行的 水安全 (water safety)、 食品安全 (food safety)概念,实质是指水或食品在质地上不含有危及
2、人的生命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因素。流行的 粮食安全 (food security)实质是指粮食在数量上充盈、不匮乏,有供应保障(含有粮食本身不变质腐烂等意思);类似的概念还有 能源安全 、 资源安全 等。 文物安全 (historical-cultural relic security),实际上包括文物本身质地不遭到破损和文物数量上不流失两方面; 知识安全 (knowledge security)其实就是创造者的知识权利和知识价值受到保护。 信息安全 (information security)主要是指信息不遭遇外界破坏和被非法攫取。 技术安全 (technology safety)主要是指技术
3、本身被使用时可靠、有保障,不引发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的事故。 人口安全 (population security)实际上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系统内部的自然结构均衡、协调,人类正常繁衍,如性别比正常、年龄结构、人种结构呈现年轻态等。 职业安全 实际上包括就业稳定有保障(occupational security,即就业安全),以及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发生工伤事故等(work safety即生产安全,或occupational safety)。近年教育界所谓 教学安全 (teaching security),其实就是指教学运行过程正常,如教师上课迟到引起学生大的反感、考试时发错试卷等,都是不安全的 教学
4、事故 。 无论学界、政界对安全的界定和理解、类型划分众说纷纭,也无论英文safety还是security意义的差别,但所有安全始终以人为依归;即便外在于人的各种事物、环境或系统的安全,都对 人的安全 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霍布斯说, 安全的终极意义与估量就是个人安全,只是它的实现要通过被授予权威的国家 。因此,笔者认为,广义上,安全是指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人、事物和环境及其系统持续保持正常完好的状态;狭义上,安全仅指 人的安全 ,即在社会实践中,人的生存发展持续保持正常完好的状态。这包括身体生命安全、心理意识安全、权利价值安全,即涉及 生理 心理 社会 三大部分,可以称为人之安全内在三维,最根本的是人的生命安全;而将外在与人的事/物安全、环境安全以及所构成的系统安全这三大公共领域,称为人之安全外在三维,其中很多是围绕人的安全,或者说是通过作用于人之安全内在三维而发生和体现出来的,很多是为了保障和维护人的安全而界定的(内外三维如图所示)。也就是说,安全始终以人为本,本学科研究特定为直接或间接关涉 人的安全 (内在与外在统一)的现象;而对于事物、环境及其系统中与人的安全没有多大关系的,如所谓文物安全、教学安全等衍生意义上的安全(或称为隐喻意义的安全),严格说来,不是本体意义的安全;至于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等,也是涉及保护民众安全的社会现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