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两个标准及案例中国古代诗歌欣赏部分【效益标准】1、 通过阅读欣赏,把握诗歌抒发的感情。2、 通过欣赏积累,了解我国古代诗歌抒发的情感类型。包括:怀乡思亲、羁旅愁思、离愁别绪、春感秋思、寄情山水、隐逸情怀、爱国忠君等。3、 通过欣赏积累,把握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写人抒情,叙事抒情,写景抒情,状物抒怀,咏诗抒怀。4、 通过精读赏析,把握古代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段。包括: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诗歌叙事的方法,写景的方法、体物写志的方法,咏诗抒怀的方法。5、 把握我国古代诗歌的原型意象6、 把握诗歌意象的常见组接方式。7、 掌握我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常见的表现手法。
2、8、 学会诵读诗歌的技巧:节奏、平仄、速度、押韵。9、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10、 把握中国诗歌“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的民族风格。【行为标准】1、坚持在诵读中把握诗歌抒发的感情。阅读鉴赏诗歌,需要从讽诵开始,读准诗歌的节奏,读对诗歌的韵律,读出诗中的辞气。诗歌吟诵,一般讲究三读。即:一读声韵,要求读准字音,读稳韵脚,读出轻重缓急,形成诗句的回环之美;二读节奏,要求把握节拍,读好停顿,读出抑扬顿挫,形成诗意的缠绵之美;三读辞气,要求读准语调,读对语气,读出喜怒哀乐,形成诗情的奔放之美。通过三读欣赏诗歌,由表及里,由实而虚,感受诗歌的旨趣,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2、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3、”,结合作品的形象和作家生平以及时代社会背景把握诗歌抒发的感情。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以及创作背景,这样才能全面并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3、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感知形象,借助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充分感知诗歌文本。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和诗人取得共识,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4、借助想象和联想,还原诗歌的创作情景和诗人的生命形态,感受诗歌抒写心灵的审美本质。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分析,一般需要沿着“象意情”的路径来进行。鉴赏之初需要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中的景物人事,并让
4、这些景物人事活跃起来,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鲜活的画面。随后,要善于联系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反复思考画面传达的意义。最后,要从这些画面和意义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这是鉴赏诗歌意境的基本方法。4、 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尤其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语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5、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的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有些作品篇幅短小,意象常见,且通篇基调一致,意境浑成,我们在欣赏时,只需将诗中简单排列的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到作者的诗思。有些作品意象之间跳跃性
5、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就要根据诗中的“一鳞半爪”“断帛裂锦”,用自己合理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已经,然后才能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7、对有些写景佳句多加涵咏、玩赏,品出其精微的诗艺。对那些以景语作结的作品,切不可以单纯的景语视之,而以揣摩、感悟其中蕴涵的诗情。8、 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作出准确的审美判断。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赏析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技巧。9、借助诗歌欣赏,发展学生积极进取的情感。10、诵读、背记、默写一部分经典的诗歌文本。在积累基础上,指导学生创作浅易的诗歌作品。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效益标准】1、 学会从作品整体出发,
6、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2、 正确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语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3、 抓取典型意象,理解作者感情。4、 运用主观感受、生活体验来欣赏古典诗歌。5、 利用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6、 结合特定时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精神,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洞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情志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行为标准】1、古典诗歌的欣赏应当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的规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当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2、积累诗词中常见语词和意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学
7、生在阅读诗歌作品时,学会检索和查阅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学会联系的方法,知人论世,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情感。4、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既有其相同性,也有细微的差异,学会运用纵、横向比较的方法,同中求异。5、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古诗文的表达艺术,咀嚼经典词句,帮助形成高尚的审美趣味。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效益标准】1. 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背诵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韦庄)。2. 把握意象,发挥想象,置身诗境,体会和品味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意境美。3. 通过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古诗的赏析,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8、4. 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生活态度。5. 感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6. 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行为标准】1. 反复吟诵,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在诵读中品味是个有没、奇妙的意境。2. 通过意象分析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诗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融景、物、情、理为一体的佳作,它以“月”为中心,描绘了“春”“江”“花”“月”“夜”几个典型意象,整首诗仿佛笼罩着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中,构筑了一种幽美而邈远的意境。透过这几个意象的分析,便可以感悟大自然的奇丽美景,人间的纯洁爱情以及源自宇宙浩瀚无边的人生哲理。3. 顺着诗人的
9、思路,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的奇妙情景。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了在美丽如同仙境的天姥山梦游的情景,鉴赏时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里重现诗人梦游天姥山的奇特神妙的情景,进而领悟作者醒来后不禁产生入山寻仙访道念头的缘由。4. 借助是个精彩片段的赏析,体会诗歌意境的深邃性。如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出照人?”的诗句,诗人由江月,写到人,写到人生,缘景生情,以景照人,引出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披文入理,便可以看出诗人已跳出来一般文人见江月之无穷而生个人生命之短暂的哀叹,而升华为人类存在绵延不绝、悠远无穷的深邃意境。又如杜甫的登岳阳
10、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仅仅十个字,便将洞庭湖水势浩大、瀚淼无际的雄伟气象描绘出来了,意境开朗壮阔,浑然一体,为后文抒发个人凄凉落寞、忧国伤时的情怀作反衬。5. 抓住诗中的主要场景,透过场景的特点,进而把握整首诗的意境。如鉴赏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就可以理清本诗的时空顺序,重点描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江边渡头,人们争渡归家,山中日昏月照,鹿门烟树,寂寥宁静,如同一幅江村月色图,组成了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6. 抓关键词语,仔细品味,领悟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寄寓诗中的思想感情。如:夜归鹿门歌中“任随沙岸向江村”的“向”、“鹿门月照开烟树”的“开”,“惟有幽人自来去”的“自”,都各尽其妙,
11、耐人寻味。7. 划分若干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研究学习。每个组探究一个小课题,如:王维“诗中有画”的唯美主义风格、孟浩然诗歌自然朴实的山水田园风格、李白的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风格、杜甫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风格、比较陶渊明和孟浩然诗歌风格的异同点。8. 根据一些经典诗句描写画面,展现诗歌的美丽而深刻的意境。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古诗文朗读背诵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可见,诵读是诗歌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学生读懂诗歌、把握内涵、体味情感的重要方法。本单元即试图让学生通过对古诗声律特点的把握,
12、【效益标准】1 能够初步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2 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3.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4. 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4. 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内涵。5. 掌握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行为标准】本单元的教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在上述几个环节中,读是重中之重。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
13、的领悟呢?1、定准基调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爱的感情“气徐声柔”;憎的感情“气足声硬”;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喜的感情“气满声高”;惧的感情“气提声凝”;欲的感情“气多声放”;急的感情“气短声促”;冷的感情“气少声平”;怒的感情“气粗声重”;疑的感情“气细声粘”。2、展示韵律诗文的韵律音乐性首先体现在音顿的疏密、音尾的长短、音高的抑扬、音量的强弱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对比,吟诵时应该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到平声时,可适当延长,遇到仄声时宜作停顿,可以达到抑扬顿挫的效果。疏密对比。
14、五言诗的节拍:“23、212、221”。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从海流。七律或七绝一般是四三分,即前面四个字为一顿,后面三个字为一顿。七言诗的节拍:“2221、2212、223”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词曲的诵读,一般比较复杂,但总体上要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节拍的划分。五字句中有上122式的。如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有暗香/盈袖”;七字句中还有上322式的,如周邦彦满庭芳中“不堪听急管/烦弦”;八字句中有1223式的,如辛弃疾木兰花慢中“正江涵/秋影/初雁
15、飞”;九字句中有2223式的,如李煜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十字句中有343式的,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总之,节拍的划分要根据诗歌韵律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要特别注意不可“读破句”!长短对比。朗读时,每个字声音的长短也表现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而正确地使用延长音,又能促进对诗意的准确把握。下面是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请按自己的理解,标上延长音: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磐声。在正常的朗诵或诵读中,长短对比主要体现在停顿或延长的时间长短上。一般来说,停顿或延长的时间比较长,可以强
16、调字所包含的感情。例如上词中的“悦”“空”,就应该有一定的停顿。而韵脚一般要相应延长;尤其是结句的末字,其延长音能表现一种余韵。抑扬对比。抑扬对比主要体现在字调高低与平仄的配合显示的音乐性上。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杨柳满皇都。整首诗情绪喜悦,音调偏高。一般来说,语调高,比较激昂、愉悦、开阔;语调低,比较深沉、忧伤、狭窄。如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涯”字是平声字,且开口度大,但却不宜读得高,而宜读得低。又如,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在”“狂”就应该读得比较高。轻重对比。语义有主次,便有轻重之别。古人写诗有“吟成五个字,用尽
17、一身心”、“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因此我们在吟诵诗词时,对“断茎须”的画龙点睛之笔,务必加以强调。在词或语句里念得加重的音叫作重音。重音又可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句中的主要动词和表性状和程度的状语。逻辑重音是读者随情感的需要突出和强调的词语。诗歌朗读要处理好这两方面的重音。例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朗读时要处理好如下重音:“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只今惟有”。“破吴归”“尽锦衣”“满春殿”等重音的处理能极尽勾践踌躇满志、耀武扬威、荒淫逸乐的神态,“只今惟有” 重读且作停顿,再将“鹧鸪飞”慢慢吟出,诗人对盛衰无常
18、的慨叹、人事变迁的思考、在朗读中就能将其慢慢放大,并且清晰地显现出来。我们在诵读时,对特别能体现情感的字词,要采用重音来突出和强调。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徐疾对比长句一般比较舒缓,表达的情感比较柔和、沉痛、悲凉;因此,要读得比较缓慢、回旋。短句一般比较急促,表达的情感比较轻快、愉悦。因此,要读得比较快捷、弹性。例如,李白的将进酒,长句短句的参差错落,与作者的情感变化相谐调,就要注意读出徐疾,读出变化。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 朱子童蒙须知中说:“凡读书, 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曰:读书千遍, 其义自现。谓熟读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
19、。”。他在训学斋规中也说:“余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本单元的行为标准制定的着眼点即在于发扬诵读这种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教 学 案 例【教学标准】1、文本层面。通过朗读指导,触摸文本,理解诗歌意思,能做到口诵心惟。2、文心层面。通过缘景溯情,沟通诗人,走回诗人仁义内心,能做到论世知人。3、文化层面。通过探究,勾连杜甫经典,探寻杜甫诗歌人文精髓,走进仁爱杜甫。【课堂实录】仁爱杜甫 品味杜甫诗歌中的人文情怀一、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师:杜诗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其中所体现的仁爱精神,杜甫的仁爱渗透其作品的各个方面,而且表达得十分完美,能给读者以长久的感动,因此,梁启超赞美杜甫是“情圣”。我体会
20、这个“圣”字不仅仅是完备,还有“圣洁”之意。 杜甫作为文学史上的巨星,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他忧国怜民、心忧天下的精神境界,他忠君爱国、怜民爱物的道德情操,他坚韧不拔的顽强品质、乐观开阔的广博胸襟,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无数仁人志士。更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的仁爱情怀,正是因为受儒家“仁”影响,从爱生活、爱亲人、重友情,从爱身边的人发展到爱众人、爱万物,当拥有这种情怀时,他的人格魅力便完全得到了展现。 二、 诵读品评,师生共赏:师:我们这节课重点欣赏选修课本中选的杜甫诗歌。P43阁夜P14蜀相P33登岳阳楼P36旅夜书怀首先我们来看阁夜进入师生共赏板块 阁 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
21、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师:请同学诵读全诗,大家点评学生(男):朗读。读错了夷、樵、寥等字。老师:纠正学生读音。学生(女):朗读。语速快。老师:要能够把自己的理解放进诗歌的意境,投入朗读一遍。教师范读。学生:掌声。教师:大家鼓掌应当是老师读出了这首诗歌的情感,因声求气是鉴赏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只有掌握了诗歌的节拍、用韵等特点,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感。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感慨,诗人对什么事情最为悲伤。诗歌品读(赏景、溯情)教师:首先我们来一起体会首联和颔联的写景特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公元766年
22、的这一个夜晚,这又是在一年将尽时候,所以,要读好哪个字学生:催!教师:这是一个早早降临的夜晚,虽然雪停了,但是作者仍然感到学生:寒!教师:这种寒冷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感觉。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吗?学生:回答不到点子。教师:讲述下雪的故事。再问学生杜甫感到寒意的真正原因。学生:沉默。教师:请大家注意“天涯”一词。学生:沉默。教师:解释。范读。突出两个重音“催”“寒”。 “天涯”一词的理解,教师可以用李叔同送别中的“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来佐证,更有诗意美。教师:我们来看下一联。在这样的晚上,杜甫听到了什么?学生:五更鼓角。教师:五更是什么时候。学生:3点,5点教师:古代有不同的标示时间的方法,这是
23、一个比较早的时间。可能杜甫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可能杜甫的梦很轻很轻。这样的声音可以用“雄壮”或“豪壮”来形容吗?学生:不能。看注释,因为这里的鼓角声是动乱的意思。教师:美丽的景色,可是投射在诗人心中的确是动摇之感。可见诗人对战争的敏感。那么“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学生:“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凉之感,“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教师:“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 表达了诗
24、人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借听觉写出了兵患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教师:“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这是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教师:“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 学
25、生: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教师:是的,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后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诗人在知交零落(好朋友李白、高适、严武等相继去世)、存者音讯不通(亲朋无一字)的情况下,唯有以公孙述、诸葛亮终归“黄土”自我安慰,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表达诗人老
26、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文学家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教师小结:此诗作于776年冬夔州西阁。诗人在蜀至此已有七载。在安史之乱被平定的前一年,诗人曾经历过徐知道的叛变,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如今又碰上崔吁作乱,战争中种种骇人听闻的消息时时传来,人心不安,国无宁日,诗人愁心如焚,忧
27、时伤怀,心情十分沉重,写下了这首诗。作者感受天下之大却无容身之地, 孤寂之苦却无可诉之人!山河破碎身如风飘之絮, 国势艰危心若雨打之萍!三、分组合作、深入赏析教师:鲁迅说“文士可以是民族的灵魂和良知,却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必修课本中所选诗歌多是杜甫万年所做,其风格和情怀相似,那么下面我们现在就运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分组合作交流赏析其他三首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请结合诗句,谈谈从诗中可以听见杜甫怎样的心声?体会到杜甫怎样的情怀?可以任选一种方式:可赏景、可品情。可以任选范围:可分
28、析全诗,可品析一字或一联。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杜甫的人文情怀: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推己及人的悲悯情怀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不论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因此研究杜甫也有现实意义。 学生:是的,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无论在位与否,都要谋其政。杜甫精神的伟大之处: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我们也一样,年轻的我们要多读诗,读好诗,像杜甫一样心怀天下,关注民生,又兼具仁爱情怀!教师课堂总结:是的,热爱生活、珍重情谊是热爱国家和人民的前提,也是杜甫现实精神不可缺的一方面。“仁爱”是杜诗的灵魂,也是杜甫为人的本色。杜甫首先是仁者,,杜诗的仁爱主要是继承
29、了儒家传统并有所发展,将仁爱精神放在现代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下与博爱相比较,仁爱最符合中国国情,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首先需要仁爱,人类社会要实现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同样也离不开仁爱。三、 知人论世、 课后延伸 :学习完本课,课后通过阅读杜甫其他诗歌作品,以与杜甫同行为题谈谈你对于杜甫仁爱精神的理解【教学反思】:杜甫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面向社会,面向人民,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并由此形成了借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忧时悯乱思想感情的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因此我立足于指导学生,依据教材,确定“仁爱杜甫”这一研究专题,体会思考
30、杜甫在诗中体现的“忧”的情怀的内涵,这种忧患意识贯穿他的一生,并且越到晚年越是强烈,因此我选出几首诗来缘景溯情,并且知道学生合作交流分析其他几首,感觉效果不错。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杜甫忧患意识、仁爱情怀时,让学生知道这一专题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关注民生,要有悲悯情怀、时代的担当。【同行观察】:这节课体现了选修课呈现的专题特性,从人文角度把杜甫万年的几首诗给串起来,很有新意。1、朗读能力。有人说,诗歌的灵魂一半在天上,一半在地上。在天上的一半是朗读,在地上的一半是文本。涵咏功夫兴味长,毫无疑问,没有吟咏诗韵的朗朗书声,再深入的分析也是抽象的。所以,教师在本课中坐实朗读这一能力的提高,
31、尤其是根据每一联的情感,在朗读上做了不同的处理,并且突出了重音的处理。在教学上,为了授之以渔,让学生切实掌握朗读要诀,教师归纳了重音处理的四个办法重读、轻读、长读、复读。2、语文习惯。公开教学固然要展示教师个人的美丽,但是学生既然付出了四十五分钟,便不能成为教师的配角而存在。如果公开课上教师算得上精彩的话,那他肯定要精彩在学生的精彩里。教师不能为了自己的表演,而把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习惯的养成置之不理。所以课上,老师注重学生写的习惯的养成。不但在课始时安排了调版,而且要求学生在书上做笔记,期望养成学生语文课动笔的习惯。3、语言品味。语文学习毫无疑问应该走在“语言”的道路上,尤其是在“缘景溯情”这一环节中知道学生学习语言中的精粹诗歌。教师在每一联中都挖掘出语言品味的节点,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容易疏忽的地方发现惊喜,在深入探究合作欣赏的板块中感到兴奋。4、思想共鸣:本课最大的成功在于不仅从杜甫的专题阅读中总结出古典诗歌的阅读方法和途径,更重要的是从这个专题中体现思考杜甫体现的“忧”之情怀的内涵。通过补充与杜甫有关的文章,激发学生课余进一步学习、钻研中华古典诗歌的兴趣。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