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学学习的难点、重点与应试策略一、美学学习的难点目前国内自学考试指定教材为复旦大学朱立元先生主编的美学,该教材初版于2001年,修订于2006年,它虽然也借鉴了过去美学教材所形成的一些观点、范畴、命题和理论框架,但更多的则是反映当代美学的研究现状,吸收当代美学研究的方法和新成果,表现当代美学研究的总体发展态势。基于此,学习美学,必须注意教材在理论体系上的内在逻辑和基本思路。、美学的内在逻辑首先,要从关系中理解主体和客体。主体就是人,客体就是对象,人和对象所具有的性质是由两者所建立的关系所决定的。我们和对象的关系可以是认识关系,也可以是功利或情感关系。在不同的关系中,人可以作为认识主体出现,也可
2、以作为功利的或者情感的主体出现。对象也不例外,一朵玫瑰花在功利关系中,可以泡茶,可以食用,也可以提炼玫瑰精油;在认识关系中,玫瑰花的美丽和多刺,玫瑰花和荆棘的对比,可以让人联想到种种人生哲理;在审美关系中,玫瑰所具有的美则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痴醉沉迷。脱离了主客体之间的特定关系,人和对象的性质就无从确立。其次,强调主客体的关系总是在活动中得以确立的,两者的关系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渗透的。认识关系呈现于主体的人生活动中,功利关系呈现于主体的功利活动中,审美关系呈现于主体的审美活动中。也就是说,只有在特殊的活动过程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才逐步的确立和展开。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实践
3、,审美活动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再次,在审美活动这样一种特殊的人生实践过程中,对象和主体同时具有了审美的属性,对象成为了审美意象,主体成为了具有丰富审美经验的审美主体。作为人来说,在审美活动中,我们积累了对于自然、社会、艺术、科学等几个方面的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使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能够直观把握自然、社会、艺术甚至科学所具有的美。这种对于对象直观性的把握既包括了直观对象的外在感性特征,也包括直观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是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的统一。作为对象,自然、社会、艺术、科学也不断的被赋予意义,逐渐成为一种审美的形式。这种形式化的过程既包含符号化,也包含物态化。最后,在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不仅
4、在以审美的方式把握着对象,同时也进行着审美创造。审美创造的成果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审美创造是针对对象的创造。在审美创造中,对象具有了更丰富的审美内涵,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形态;人化的美作为特殊的人生境界逐渐从自然、社会中独立出来,进而以艺术的形式得到最集中的呈现。另一方面,审美创造也是审美主体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创造,审美活动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发生了潜移默化,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美育。、美学的基本思路从美学理论体系包含的内在逻辑考察,我们可以归纳出两个基本的思路。其一,传统美学主要分为美、美感、美的创造三大块,主要体现的是理性主义的本质论;美学教材则以实践存在论为前提
5、,既强调审美活动,又注重审美存在,在审美活动中研究审美经验,在审美存在中研究审美形态和艺术。其二,传统美学主要表现为静态的理论阐释,美学教材则更强调动态的描述和剖析。换言之,就是从人生实践出发来审视美与审美,从审美关系出发来认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从存在形态出发来剖析审美成果。二、美学学习的重点在我看来,美学学习重点的确立主要考虑的是两个要素,一是通过对于重点部分的深入学习,可以全面准确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习者的理论分析能力;二是侧重于从复习备考考试的角度看,美学的学习重点与考试复习的重点是彼此重叠的,考试命题最集中、出现几率最高的也就是我所说的学习重点。自然,我所说的重点只是一家之言,
6、仅供考生参考。美学第一编主要解决的是三大问题:美学学科的定位、中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以及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对美学理论体系的宏观论述和分析。通过这一编的学习,一方面是梳理理论构架思路,另一方面是回顾美学发展历史。考试的重点显然在后一方面,也就是要侧重掌握美学发展过程中著名的观点。针对这些观点的考试一般不出现在简答和论述题之中,而多以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美学第二编审美活动论、第三编审美形态论、第四编审美经验论和第五编艺术审美论是美学教材涉及问题最广、理论层次最多、答案相对确切的四大块,自然也就是考试的重点。在我看来,第二编审美活动论中重点掌握的是审美活动的性质和审美活动中的主
7、体和对象;第三编审美形态论中主要掌握第二和第三章,即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第四编审美经验论中主要掌握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和结构功能、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编艺术论重点在前三章,第一章主要掌握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二章主要掌握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和艺术创造,第三章主要掌握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从命题角度考虑,有一个全面考核和在各章之间平衡题量的问题。就2008年4月份的美学试卷来看,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分别出自第二编至第六编,各编所占考试比重大体均衡。就此意义上分析,所谓重点主要还是强调在不同理论板块之下的重要性,而不是放弃对于某一板块的学习和复习。从考察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能力的培养
8、方面考虑,论述题一般选择的都是弹性比较大的题目,其中有一道题目会更强调运用理论观点来分析实际的审美现象。而我们知道,如果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则理论本身就不会是绝对形而上的,不会突出美学的哲学性,而是突出美学的经验性。4月份美学考试中最后一个论述题要求考生举例说明艺术技巧的审美价值,就很明显的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三、美学的应试策略所谓美学应试策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如何有针对性的复习,二是在对于课程所学内容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如何最大程度地取得好的成绩。理想的状态当然是系统全面地学习美学,而应试策略则是就学习的程度底线而提出的合理化建议。1、熟练掌握美学的基本知识点美学考试的题型分为五类:单项选择题,多
9、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其中属于对美学基本的知识点进行考查的约占70%,属于有一定难度的综合知识类考题约占10%,属于考核运用理论分析审美现象和阐述理论主张的约占20%。换言之,只要掌握了美学的基础知识,就有望取得良好以上的成绩。美学的基本知识点首先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学观点、美学主张、代表著作和代表人物。这四个方面往往是紧密结合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理应贯彻普遍联系的原则。如“迷狂说”、“理念说”的代表人物是柏拉图,柏拉图的哲学代表著作是理想国,与美学关系密切的是柏拉图文集对话集中的大希庇阿斯篇、斐德若篇和伊安篇。亚里士多德丰富了“模仿说”,其代表著作是诗学,诗学中就史诗和历史的
10、区别、悲剧和喜剧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分析悲剧的审美效应时又提出了“净化说”。康德的代表性著作是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和美学关系更为密切的是判断力批判,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不仅探讨了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还就崇高理论、天才、想象、游戏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国维的代表著作是人间词话,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是境界说,对于境界的基本分类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对于境界的衡量标准为“隔”与“不隔”。美学的基本知识点还包括教材本身所提出的观点主张。这些观点和主张有的是对于上述观点主张的分类,比如康德和席勒都曾提出过“游戏说”,两者内涵并不相同,但在美学中一般所讲的“游戏说”也叫
11、“席勒斯宾塞学说”,主要是就艺术起源所进行的探讨,所以,考试中考察“游戏说”主要要求考生掌握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再如“天才说”在康德那里,认为天才主要依靠的是知解力和想象力,教材中认为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先天的心理结构和后天的实践。考生当然也应以教材的观点为正确答案。还有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主要考查考生对于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的掌握情况。如审美形态、审美经验、审美直观、审美理想、审美关系、审美教育等,都包含着一系列的美学概念和理论命题,由于这些概念和命题一般在教材中都有明确的定义和阐释,考生理所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美学知识来展开论述我所说的灵活指的是既能够立足于教材的整体逻辑和思
12、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能够结合具体的审美、艺术及人生现象来深入阐释理论内涵。也就是特别强调宏观把握和微观剖析的有机结合。宏观把握可以避免在整体理解上的迷失方向,微观剖析可以弥补理论知识记忆不够准确的缺陷和窘况。灵活运用美学知识展开论述当然需要对于知识本身的谙熟,谙熟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想深想透。以“举例说明艺术中技巧的审美价值”为例,该题为12分的论述题,举例占分,属于微观剖析的必备要件,考生完全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灵活处理。而宏观把握,一是强调艺术技巧对于艺术来说不可或缺,二是反对单纯追求艺术技巧而忽略艺术的丰富内涵。这是辩证思维在理论阐述中的灵活应用,有了两个要点,就可以得分。另外,再从艺术创作的过程来分析,至少包含酝酿和操作两大环节,分别说出在两大环节中技巧各自具有什么作用,再得分。综上所述,在自学考试的美学学习中,只要真正把握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思路,熟练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并能够灵活的运用美学知识来分析具体的审美现象,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虽非轻而易举,也绝非高不可攀。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