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原列传(节选)司马迁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2理解文章节选内容中离骚的写作缘由及作者对屈原为人和离骚的评价;3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学习他的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的爱国精神。了解作者和传主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了解作者和传主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了解作者和传主屈原(前340 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但仍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
3、血和满怀赤诚。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念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诗作的基调。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了解作者和传主“楚辞”与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后人又把“楚辞”的题材称为“骚体”。楚辞:汉代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东方朔等人“承袭屈赋”
4、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整体感知课文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
5、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8分析讲解课文91011121314151617181920当堂训练提炼与概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
6、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文段思路一、写作缘由1总述创作离骚的原因;2“离骚”的含义;3创作时的心理特征、艰难处境、创作动因。二、评价离骚和屈原1离骚思想特点:诗兼风雅。2离骚内容特点:(1)广远;(2)崇辟。3综合评价离语言、屈为人、离表达(1)语言:简约洗练、含蓄精深。(2)为人:志趣
7、高洁、品行正直。(3)表达:以小见大、由近及远。4总评:内容形式人品文品的完美统一,高度评价其志趣。讲评作业思考与探究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最后说道“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联系本文及自己的印象,说一说屈原的“志”是什么?司马迁为什么“悲其志”?第一问:“志”是屈原忠君爱国的思想意识、富强祖国的理想追求和高洁不屈的高尚品格。第二问: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着的感情。由此,他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尤其推崇他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存君兴国的爱国思想和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同时,司马迁也借此表达对奸邪
8、小人及黑暗社会的否定和鞭挞。思考与探究2请结合对屈原的总体印象,替其写一段颁奖词。范例“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确,除了以身殉国,你已没有更好的选择。怀王已死,顷襄王执政,子兰迫害,你,能做的还有什么?但你不曾后悔,纵然是身投汨罗江,也不肯与世同浊,你用生命的弧度来证明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对怀王的忠心!范例2屈原是一本大书,可以让我们代代翻阅而不能尽其意;或者如胡适所说,是一个大“箭垛”,让我们人人都可以在他那里射中心中所想;或者,如我曾经比喻的,是一个大大的“滚雪球”,当他在时光的坡道上滚过一代又一代时,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可以在上面附着上自己的东西:既是对屈原的新发现,也是价值的
9、增值。是的,物理存在的屈原在纪元前278年即已死去,但精神的屈原却永在生长,且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庇荫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力量。鲍鹏山面向风雨的歌者拓展欣赏拜谒屈原祠/杜鸿以一种敬畏的方式,走近了屈原,走进了这座精神圣殿。我的心灵沐浴着一种光辉,沐浴着一种皈依的意味。屈原故里的牌坊立在一片林荫深处。透过树叶,可以看到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大字。牌坊旁还有一条小溪,绿树绿叶为它遮去了炎炎烈日,挡住了芜杂的尘世喧嚣。走到祠堂山脚下,便开始仰望那位老人的铮铮傲骨。每向他迈近一步,心都要起伏一次。在那群雄争霸的年代,他本可以做一位归隐山野的隐士,何苦站在那汨罗河边,问天索地,忧国忧民,
10、最后以头颅和身躯,撞上了历史的洪钟。他却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不可逆转。他还用他的离骚、他的九歌、他的天问来吟唱心中的爱国之情。他赴身汨罗是在以魂问天。汨罗无辜,江山不幸。通天的爱国之树,竟然没有立足的地方;楚天之大,却放不下一具忠魂之躯。倒是这条小小的汨罗河,成了他的归宿。拓展欣赏屈原别无选择。作为正直的屈原、大爱的屈原,这是唯一的结果。屈原的一生是入世的、积极的。而入世的、妥协的宋玉,只是屈原的另一种结果。屈原思想只可能有着一如自身,再就是一如宋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这是屈原价值观的必然,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可是,屈原的伟大,就在于他选择了一种入世的态度。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用简单的
11、生命观来阐释屈原的爱国行为。他是在用生命呼唤楚国的觉醒,呼唤整个历史走向秩序和真理,好让他身后的人不再有如他这样的境遇,同时,他也是在用生命呼唤他的祖国,能有一个放置爱国忠魂的地方。他的身殁,竟如明镜,一下子就鉴出了历史的身影。百姓也是明镜。屈原的忠魂并没让那如铁的宫墙阻挡在荒郊野外,而是被那些握锄的手、摇橹的手、打鱼的手从不同的时空中伸过来,以端午、粽子、龙舟以及有关龙舟的一切习俗的方式,给予了他无限的抚慰。那些安魂的手,一直抚慰了几千年。他们的这种抚慰,何止是抚慰了一个忠魂,更是抚慰了一个民族的爱心。拓展欣赏已经来到屈原面前。他的目光正对着我,让我感到他苦站了这么多年,就是在等待我的到来。
12、他身着广袖长袍,头戴翘头巾,显得有几分苍凉和孤独,而合了祠牌上那“孤忠”的意境。塑像是青铜制作的,但是我分明看到了他的面部肌肉在抽搐,嘴唇在沉吟。好在,他和他的祠静卧在那些橘树丛中。祠顶用的是琉璃瓦,廊柱是深红色,整个祠依山傍水。祠里依次立着他的文献碑刻。那字是铁笔银钩,那诗是千年不朽,那石是本色质朴,那气象是绯红云雾,是万古流芳。咀嚼着他用生命熔铸的诗章,我豁然开朗。此时,这祠已经成为每个爱国者的朝圣之地。屈原文学,无疑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财富。当屈原的爱国之志打不通楚国宫廷的厚墙时,他竟在思想的墙壁上,凿通了一个洞,然后把毕生的意志投到文学的屋子里,成就了一座辉煌的文学殿堂。【精要赏析】【精要赏析】这篇文章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先写屈原故里的牌坊,简单交代牌坊所处的环境;再写来到祠堂的山脚下仰望屈原,重点写了屈原的傲骨、正直、大爱和忠魂;最后写来到屈原面前,作者对屈原祠的观察以及对屈原的思考。这样,就使得本文结构清晰明朗,融人事物景情理于一炉。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订正温习上一课作业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