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经历了工业化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经历城市衰退和城市再生的国家。因此我们选择英国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模式作为研究对象,这对我国的工业遗产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融合式的保护型模式主要是指保护并不只是对工业遗产本身,因为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它体现的不仅是工业发展史中的某个片段,而且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保护工业遗产时,更重要的是要让它所凝聚的工业文化得到传承。此外,保护并不是为了过去而保护,应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现在和将来而尊重过去。因此保护并不是让工业遗产成为代表过去的一种纪念物,而应该是让工业遗产所承载的历史文化积极融合到现代生活当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
2、真正再生。这也体现在了马丘比丘宪章中“保护好恢复和重新利用现有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必须同城市建设过程结合起来,以保护这些文物具有经济意义,并继续使其具有生命力。”(1)静态封闭保护与动态开放保护相结合 静态封闭保护是将需要保护的工业遗产部分或完全封闭起来,保留在静止状态。动态开放保护是将工业遗产作为向公众开放的单位或场所。对于工业设备和工艺流程而言,保持原来的生产形式和顺序,设备以陈列为主,工艺流程以演示为主。让群众在使用的过程中了解和体验其价值。开放保护模式有利于体现工业建筑遗产价值,如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的动力馆的工业设备和工艺流程就是属动态保护模式。而静态封闭保护模式有利于工业遗产的
3、科学研究工作。谢菲尔德工业博物馆属此种保护模式。(2)整体保护与局部重点保护相协调 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不仅只强调建筑遗产,还要重视工业遗产整体环境的保护。具体来说是对工业遗产的结构、空间、环境等都应保持原貌,确保遗产的真实性和整体性。随着社会对工业遗产保护的逐渐重视,整体保护有可能成为未来工业遗产保护的主要方向。局部重点是在被确定为工业遗产的项目中,那些具有极高价值和重要保留意义者,以单个工业遗产的价值作为核心,应对其实施绝对保护。保护对于相互独立的工业遗产一般采用该模式进行保护,这也是比较普遍的情况。在具体保护中,以上这些模式的选择并不是绝对的,需要根据保护对象的特征,保护的资源条件等来进行最
4、佳的模式组合选择。无论采用何种模式,保护的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工业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文化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办法之一是积极使用”。先导式的开发模式主要运用了文化生态学中的叠加增值原理,也就是“文化生态在效能上是可以叠加的,这种叠加可能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情况,也就是文化的效能具有叠加递增性和向度的多重性。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增加、延续生态节点的链接,使之形成叠加之态,就能够增加其效能”。工业遗产的先导式的开发模式并不是传统的工业改造,而是强调将工业遗产作为一种可以增值的文化因子,将这种具有特色的工业传统基因与其他产业因子叠加,来激活工业遗产的活力,使其传承以往辉煌的工业文化的同时,对社
5、会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当工业文化与其他产业文化叠加时,所选择的主导产业应根据工业遗产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而定。必须尽可能使工业遗产所在地区的有利因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如工业遗产地区具有区位优势,可考虑居住商业的发展;若具有旅游资源优势,可考虑旅游业的发展等等。进行主导产业选择时要具有较强的前、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效应,推动和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要求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丰富旅游资源要求生态环境优化,还为开发生态旅游创造了条件等等,这样就实现了文化生态系统的整体能效的叠加与发展。(1)以旅游文化为主导的开发型模式 工业遗产旅游就是起源于英国,并从工业化
6、到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将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下塔吉尔宪章中也提到“工业遗产应该被研究,它们的历史应该被传授,它们的含义和精神应该被探究并告知公众”。以旅游文化为先导的开发型模式,鼓励将工业遗产用于旅游业的发展,是将工业遗产视为一种财富和文化资源,注重对原有工业遗产的尊重和理解,有选择地保留能表现工业文化的工业遗产元素,并关注抽象工业遗产概念,如工业发展过程,工业历史的重大事件等,通过一系
7、列活动设置,使人们能够对过去的工业文化有所认识和理解,满足并吸引有特殊兴趣的人们参与其中,从而使工业遗产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英国的老工业城市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的旅游业发展都是以工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为基础的,其中曼彻斯特市卡斯菲尔德地区是旅游文化产业开发的成功案例。卡斯菲尔德位于英国工业革命发祥地,原以铁路和运河运输为主导产业。在面对经济功能已经丧失的情况下,寻求适当的经济文化活动作为替代产业来实现地区的文化振兴。1974年曼彻斯特市议会在城市结构规划中,认识到了旅游开发的潜力和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结合的必要性。1982年曼彻斯特城市中心街区规划提出了旅游业和文化活动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影响
8、。1994年发表了地方发展纲要草案。草案提议应以综合利用的方式实现工业街区的保护与经济振兴。卡斯菲尔德在1830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和第一个铁路客运站,并随着铁路的发展建立砖桥、铸铁桥和高架桥以及运河体系,至今它们仍是卡斯非尔德城镇的重要景观卡斯菲尔德这样鲜明的工业历史和文化背景为旅游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财富和基础。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强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和整治重点建筑,强化空间及交通节点,审慎地利用如运河、高架桥这些已列入保护建筑名录的文化资本。此外在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铁路终点站上,一幢建于1830年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图5)被改造成一座小型科学博物馆重新开始运营,博物馆后
9、来扩建成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参观者。卡斯菲尔德经历了一个引入注目的保护与再生过程,它通过将工业文化与旅游文化叠加,将昔日江河日下的工业区改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保持工业特色的全国性旅游目的地(图6),游客数量从零增加到一年近200万人。这种文化的叠加不仅传播了传统工业文明,激发了工业遗产地区的活力,还对社会物质资源循环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个工业遗产旅游文化开发的实践典范是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更新项目。改造前的美术馆原是伦敦发电厂,位于伦敦市中心南岸的萨斯沃克区,1947年由小斯科特爵士设计,设计非常注重与圣保罗主教堂相协调,并将乡土特色的建
10、筑与工业环境合二为,被人们赞誉为“工业主教堂”。在改造之前这里也曾是艺术家和工匠师的聚集地,伦敦市政府把现代艺术和文化复兴作为推动此区更新发展的策略。赫尔佐格和德默隆的改造设计没有对旧发电厂的历史感产生破坏,相反把旧建筑浓厚的历史积淀、工业建筑宏大的气势与艺术馆的优雅形象完美结合起来(图7)。激活了工业遗产的长久活力,体现出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并存,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改造,将一个几乎停用了20年的旧发电厂,再生为一个集休闲、游览观光与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空间,工业建筑本身体现出的强调结构逻辑和技术理性的工艺美学,又极大地丰富了建筑审美的内涵。实现了历史与当下、实用与理想的共融。
11、此外工业遗产基地本身是最大、最直接的展馆,与工业生产有关的设备、工具和情景,都可以在展馆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伦敦皇家维多利亚码头(图8)正体现了这种工业遗产景观特色。(2)以生态艺术为先导的开发型模式 将深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大地艺术,并体现于工业遗产场地的整治,其意图在于用艺术的方式来协调生态学和工业之间的问题。借鉴大地艺术的思想,可以利用各种工业废弃材料作为生态恢复的介质,塑造丰富的景观空间,以减少对新材料的索取。这种方法是追求工业美学的内在逻辑建构与生态结构自然演化规律的融合。以生态艺术为先导的开发型模式是应用大地艺术理论为指导,在工业遗产区长期的生态恢复的过程中,以艺术的形式激活工业遗产的
12、价值,强调了这些工业结构设施的自然特性,即逐渐腐蚀而重归自然的性质,使其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性地进行再循环利用,将工业场地转化为具有文化氛围的城市开放空间,并形成城市特色景观,既保留了历史的记忆,又恢复了生态环境,并且为地区更新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成为一种良性发展的动态生态系统。伦敦泰晤士河水闸公园是以生态艺术为先导的开发型模式的典范,原基地是一个化学工厂,位于银镇湾内泰晤士河北岸,占地9 hm2,也曾做过防洪闸建设的施工工地,后成为城市褐色废弃地。伦敦泰晤士河水闸公园是半个世纪以来泰晤士河畔完成的第一个公园项目。这个项目主要是借鉴生态观念和大地艺术的形式语言(图9)。以生态美学的有机结合为出
13、发点,在接近方形的几何形用地上,将两条轴线呈对角线方向立体相交穿过整个公园。其中一条是利用原有的低地设计的250 m长、28 m宽的条状下沉式广场和花园,被称为“绿色船坞”,成为既具生态性又体现艺术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它唤起了人们对这个地区工业历史的回忆。“绿色船坞”的起点是连接道路的一个城市喷泉广场。“船坞”的中段是“彩虹园”,色彩丰富的各种宿根花卉和深绿色的修剪成波浪形的紫杉篱构成了非常精彩的视觉效果。两座桥从高处跨越“绿色船坞”,形成了整个公园的视觉中心。该公园的建设充分改变了褐色土地区的形态,重新找回失落的城市生活,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它确实已成为周围地区城市更新的一个促进因素。由此
14、可见,“艺术使现代文化和历史联系了起来,艺术使这此曾经无人问津的工业遗迹与人们拉近了距离”。这些工业遗产诉说着场地上辉煌的工业历史,记载着一段灿烂的工业文明。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得这块工业遗产场地的文脉得以延续。(3)以居住建设为先导的开发型模式 工业遗产地的利用不是单纯的保护或复制、再现工业遗产地,而应是赋予那些工业遗产以新意与活力。以居住建设为先导的开发型模式,是由于居住功能有助于创造一个活跃的中心,居民的日常生活对城市街区的活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城市中心的各种设施也形成了更大的内在需求。可以利用工业区的历史特征和区位优势开发居住功能。在具体改造过程中,通过功能重组和空间优化更新的方法,
15、在尊重历史的条件下,保护能够体现工业景观特色的建筑、建筑群和区域,对不可再利用的构筑物、设施和设备,如水塔、铁路机车等,都可以作为景观要素保留下来,并组织到新居住区景观系统中,创造出现代社会需要的为人们普遍适用的居住、游憩的场地,有效提升居住环境的品质。2 0 世纪8 0 年代的沙德 泰晤士(S h a dThames)是以居住建设为先导的开发型模式的成功案例。沙德泰晤士是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紧靠伦敦桥东的一个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港口关闭之后就一直废弃,其后新康科迪亚码头的维多利亚式谷仓和巴特勒码头建筑群成为这一地区重要的工业建筑遗产。沙德泰晤士街区构成了港区和城市商业区之间象征性的空
16、间文化节点,是伦敦仅有的保留了以维多利亚式风格为主体建筑的工业街区,其独特的历史特征和区位优势实现了滨水仓库转化为居住功能的可能性。沙德泰晤士街区的保护与再生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这一地区的城市文脉,新建筑有其自身的美学完整性,充分表现时代精神,新老建筑在愉快的和谐中并肩矗立。立面整治:整个项目将泰晤士河上最大的码头1873年建成的巴特勒仓库建筑改造为98套公寓。它的立面整治主要关注建筑的外表及其对街区景观的作用,将朝向公共空间的前后墙体保留下来并进行了谨慎地修复。沿河立面采用了大胆的建筑处理手法,有着突起的尖顶、带有乡村风格的隅石、厚实的底座飞檐和山花墙。原卸载货物大门的地方增建了阳台以显示
17、其居住功能,但这并未减损建筑的宏伟性或纪念性。新旧并置:霍斯利道广场以大胆的色彩运用使建筑在视觉上更加纤巧轻盈并与巴特勒仓库沉重序严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图10)。各种公共广场和庭院改善并丰富了街区的公共空间,组织起一系列效率很高的步行路线,使远离河流的内陆区域增加了开放度和趣味性,强化了转化后的商业、办公和居住功能的特性。综合式的保护再生模式是指在同一块土地或空间单元中不同使用性质和功能的兼容状态,是不同使用方式的共时性组合。不同功能的混合布置既能够方便人们的日常使用,减少出行的时间和距离,促进人们的频繁接触,衍生多样的交往行为,增加城市的宜人气氛和安全感,又能够让人们同时利用不同的城市资源,
18、享受多种类型的服务,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的高效使用,增进区域的经济活力。伯明翰市的布林德利地区是全欧洲规最大的,在工业遗产中运用综合式的保护再生模式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之一(图11)。布林德利地区位于英国伯明翰市中心区西部,紧邻运河,原是以金属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区。布林德利地区作为ICC的配套项目,将被改造为一系列商店、餐馆、咖啡厅、办公楼、住宅、文化设施和广场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场所。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项目是滨水综合区、布林德利广场和一系列历史空间节点的设计。滨水区位于运河西岸,由餐馆、酒吧和一些特色商店所组成,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紧靠老河道的纤道,与运河中的游船相映成趣,上层则形成弯曲、狭窄的步行商业街
19、,并有多条轻灵的步行桥梁飞架两岸,将滨水休闲区与对岸的设施联系起来。突出核心空间:在秉承运河系统空间结构基础上,处于核心位置的方形广场成为滨水区的核心空间和转换节点,是人们聚会、游憩的重要场所。一座精美的铁桥把该区与ICC西侧入口广场巧妙地连接起来。建筑设计保留了原来河岸两层的特点,用开敞的店面取代了原来生硬的河堤,使上下两层都充满了活力。建筑细部的处理采用了许多传统工厂、码头才有的构件或工具,如起重机吊钩、烟囱、铁构件、煤气灯造型的路灯等,这些夸张的设计手法使人时时联想起布林德利的工业历史(图12)。序列空间节点:此外整个场所可以一种寄托的方式,通过主题情节把不同的历史节点、场景按工业空间结构或生产流程连接成一个空间节点序列(图13),把工业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连续、系统展现出来,让人们在游历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特征的历史信息,不断加深对工业文化的印象,逐步形成完整、深刻的场所体验,提升场地的感染力。布林德利地区综合式再生模式的运用使得单一的工业遗产保护转变为多元的经济情感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