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逍遥游逍遥游是鲁人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是鲁人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庄子超然物外、绝对自由的理想,想象奇庄子超然物外、绝对自由的理想,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新课标新课标要求要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略文章叙事、抒情的艺术魅力文,并领略文章叙事、抒情的艺术魅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工具书及注释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知识积累。结合工具书及注释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知识积累。能力
2、目标:能力目标:理清思路,把握主旨。理清思路,把握主旨。情感目标:情感目标:能一分为二地评论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积能一分为二地评论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重点:领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想象丰富,说理形象,气领会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想象丰富,说理形象,气势磅礴。势磅礴。难点:难点:理解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思想思想。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教法:五重发现法、情境法、诵读法、教法:五重发现法、情境法、诵读法、归纳法归纳法学法:自主发现法、圈点勾画法、小组学法:自主发现法、圈点勾画法、小组讨论法
3、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1.自主发现自主发现2.展示发现展示发现3.探究发现探究发现4.拓展发现拓展发现5.总结发现总结发现环节一、自主发现环节一、自主发现1.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现象,积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现象,积累文学常识。累文学常识。2.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3.细读课文,形成认识,提出问题。细读课文,形成认识,提出问题。环节二环节二 展示发现展示发现1.小组比赛,夯实基础。小组比赛,夯实基础。2.展示成果,认识庄子。展示成果,认识庄子。3.小组交流,展示问题。小组交流,展示问题。环节三环节三 探究发现探究发现 问题一:文章中
4、提到哪些人与物,他们达问题一:文章中提到哪些人与物,他们达到了庄子追求的逍遥境界了吗?到了庄子追求的逍遥境界了吗?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都“有所待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都是不自由的。问题二:问题二:万物皆“有所待”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世人亦“有所待”什么才是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呢?是要“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于无穷”,也就是要达到至人、神人、圣人那样的忘我、无为、无用、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真正的逍遥
5、游真正的逍遥游环节四环节四 拓展发现拓展发现 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是不是等同于现代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是不是等同于现代人人“无所事事,不作为无所事事,不作为”?1.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2.理解含义理解含义 “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束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庄子认为,只有释放了人的本性,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当我们在生活的压力之下,当我们处于社会所赋予的各种角色之中时,我们想到过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吗?我们是不是已经被束缚了本性而全然不知呢?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如果一个人丢失了自
6、己的本性,在疯狂地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灾难也会随之而至。人心应该是自然的,不应有很多的刻意的羁绊和外在的雕琢。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于丹庄子心得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感慨身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感慨身为形役、身心疲惫,结合庄子的逍遥观谈谈你形役、身心疲惫,结合庄子的逍遥观谈谈你的认识。的认识。(送一剂良药,开一个处方送一剂良药,开一个处方)新时代,我们从庄子的逍遥观中可以汲取什么精神营养?环节五环节五 总结发现总结发现儒家:胸怀抱负、建功立业、实现价值。道家:关注心灵、摆脱束缚、获得自由。四、四、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逍遥游逍遥游有所待有所待 不逍遥不逍遥无所待无所待 任逍遥任逍遥心灵心灵家园家园五、教学效果五、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符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联系现实,调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联系现实,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理想的互动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理想的互动效果。最主要的是为学生构建了精神家园,效果。最主要的是为学生构建了精神家园,让学生收益终生。让学生收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