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物理下册难点总结第七章 力画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除压力外,其他力的作用下点都可以画在物体的正中间;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中标出力的大小。第八章 运动和力受力分析重力的分析: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就是重力,而我们常见的物体一般都是在地面附近,所以我们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首先应考虑它要受重力并且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大小等于mg,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但物体所受重力不等于万有引力。万有引力与物体间的质量、距离有
2、关;而重力只与质量有关。弹力的分析(1)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即产生弹力的两个物体一定要相互接触,但接触不一定都有弹力,还必须发生相互挤压而产生弹性形变。如图(a)中的物体静止在墙角,是否受到墙对它的弹力呢?假设把墙面移开,物体仍然保持现状则不受弹力。也可以根据前面所说的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受力情况,假设物体受到墙面水平向右的弹力,则它还受水平向左的另一个力与之平衡(因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应受平衡力的作用),而这“另一个力”是不存在的,所以它不受墙面对它的弹力。(2)如图(b)所示的小球是否受墙对它的弹力呢?也可以这样分析:假设撤去墙面,小球能否维持现状呢?显然不难想象,撤去墙面后,小球要向左摆动,
3、所以当墙面存在时,小球受墙面对它的弹力。摩擦力的分析摩擦力的分析可以说对初中生来说是最为抽象难的,因而初学者往往感到很困难。图(a) 图(b)根据摩擦力的定义,产生摩擦力必满足:(1)两物体接触且有挤压;(2)接触面不光滑;(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有摩擦力。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一般情况只要接触面粗糙且研究对象在其表面上滑动或滚动,就较容易地判断出滑动下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但静摩擦力不仅需要接触表面粗糙,还必须要求研究对象静止在其表面上,而且有相对运动趋势。由于研究对象静止在物体表面上,两物体之间是否有相对运动趋势,有时不易判定,这样就很难
4、判断出两物体间是否有静摩擦力。如图(c)所示,小球在A点位置用线系住,挂在竖直粗糙的墙上不动,此时小球就没有摩擦力;而用线系小球B位置位且小球不动,如图(d)所示,此时墙对小球就有静摩擦力了。图(c) 图(d)判断有无静摩擦力,我们也可用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判断研究对象是否维持现状,若维持现状则无摩擦力因为将粗糙表面等同于光滑表面而物体维持现状,光滑表面对研究对象是没有摩擦力的,故粗糙表面对研究对象也没有摩擦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摩擦力,因为表面由粗糙变成光滑缺少了具备摩擦力的条件而无摩擦力,从而使物体不能维持现状,可见使物体维持现状正是因为存在静摩擦力的结果。利用上述方法,图(c)中假设
5、墙面光滑,小球将维持现状不动,故墙对小球没有静摩擦力。图(d)中假设墙面光滑,小球将运动而不能维持现状,故有静摩擦力。又如图(e)所示,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它除了受重力G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N(弹力)以外,还受斜面对它的摩擦力吗?图(e) 图(f)假设斜面是光滑的,物体A还能维持原状吗?显然不能,A要下滑,所以它要受斜面对它的摩擦力f物体A在重力G、斜面对它的支持力N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共同作用下所受合力为零,所以保持静止。而图(f)中物体B被绳子系于斜面上端的固定物,那么它受斜面对它的摩擦力吗?同样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分析。假如斜面是光滑的,物体B仍能维持原状,所以物体B不受摩擦力。重难点2二
6、力平衡的判断方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定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定:首先,看这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再分析两个力是否符合“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这些条件都满足,则物体就处于二平衡状态。只要其中有任一个条件不满足,这两个力就不是平衡力。重难点3平衡状态中摩擦力大小的判断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一对平衡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了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来判断摩擦力的情况,这也是判断各种摩擦力最有效的方法。第九章 压强1.压强大小的比较定性分析法由p=F/S定性
7、分析判断(1)比压力:适用条件是受力面积相同时,结论:压力越大,压强越大;(2)比受力面积:适用条件是所受压力相同时,结论: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定量分析法(1)由p=F/S定量分析判断。(2)由p=F/S分析计算出压强的大小,再进行比较:或求下出压强的比值来比较。均匀柱体压强的特殊比较法设柱体的底面积为S,材料的密度为,高度为h。将柱体直立于水平桌面上时,它对桌面的压力F=G=mg=vg=Shg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F/S=Shg/S=gh。可见,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只与材料的密度和柱体的高度有关。在材料相同、高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强也相同。实验法:根据压力产生效果的明显程度进行比较,压力的效
8、果越明显,压强越大。2.巧用p=gh求柱体压强将密度均匀、高为h的圆柱体直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p=F/S=G/S=vg/S=Shg/S=gh,所以圆柱(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等)产生的压强,只与固体的密度和高度有关,而与固体的重力、体积和底面积等因素无关,运用p=gh就给解这类题带来很大的方便。3.粗测大气压强的方法测量大气压时,除了可以用托里拆利实验和气压计测量外,还经常用弹簧测力计来粗测大气压数值:将蘸水的带挂钩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弹簧测力测力计的读数,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用刻度尺测出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然后算出大气压。同理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拉注射器
9、针筒的办法来粗测大气压。第十章 浮力1.四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压力差法: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力=F向上-F向下(F向上表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压力,F向下表示物体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向下的压力)。此方法多用于求解形状规则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称重法:由于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的方向刚好相反,所以,可以先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得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则物体此时在这种液体中受的浮力F浮=G-G。此方法多用于求解形状规则的物体受到的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
10、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表达式为:F浮=G排=液gV排)。此方法适用于所有浮力的计算。平衡法: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只要知道物体的重力,就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即:F浮=G物=物gV物(推导可得:液gV排=物gV物)。2.利用浮力测物体密度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F浮=G物=m物g,而F浮=液gV排,只要能测物体漂浮时的浮力,通过等量代换就能间接算出物体的质量,然后根据=m/V,求得待测物的密度。对于不能浮的物体,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将悬挂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11、可得V排=V物=F浮/液g,这样就算出了物体的体积V物,再代入=G/V物g,即可求得物体的密度。3.判断浮力大小方法V排法如果几个物体是在同种液体中,那么液体的密度液是相同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V排,可知,V排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大液法具有相同体积的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那么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是相同的,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V排可知,液大的液体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也大物重法如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液体中处于静止状态,则判断力大小时还可以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以物体的重力作参照标准。当物体沉底时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F1小于重力G;当物体漂浮时,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F2大于重力G;当物悬浮时,浮力F
12、3等于重力G。则有F1F3F2。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1.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中学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例如研究鼓面发声的振动时,可以把鼓面的振动转换为鼓面上的纸屑的跳动。当要研究的一个物理量与另外几个物理量都有关系时,为简化和方便,先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而要控制其几个量不变。这种研究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
13、2.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系。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高度不变;探究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的关系时,保持物体质量不变。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最小动力的方法由公式F1L1=F2L2可知:当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就越小,动力臂最大时,动力最小。故要求最小动力,必须先求最大动力臂。找最大动力臂的方法(1)当动力作用点确定时,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长即为最大动力臂;(2)当动力作用点没有规定时,应看杠杆上哪一点离支点最远,则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大动力臂。最小动力的作法(1)先找到(作出)最大动力臂;(2)过动力作用点作最
14、大动力臂的垂线;(3)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力的方向。2.组装滑轮组的技巧确定n:根据题意确定由多少段绳子承担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确定动滑轮个数:当n为偶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n/2,当n为奇数时,动滑轮的个数是(n-1)/2。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口诀:“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在不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以动滑轮个数为基数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来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即:一个动滑轮配一个定滑轮;但当n为偶数时,定滑轮的个数等于“动滑轮的个数减一个”。在需要改变施力的方向时,仍以动滑轮的个数为基数,按“变向加一定”的方法确定定滑轮的个数。即:在“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的基数上,再加上一个
15、定滑轮。组装滑轮组:口诀:“奇动偶定”。确定好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后,再确定绳子的起始点。当n为奇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动滑轮开始,经定滑轮按由内到外的方法绕线。当n为偶数时,绳子的起始点从定滑轮开始,经动滑轮按由内到外的方法绕线。3.计算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方法2总功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W总=Fs;(2)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即W总=W有W额;(3)公式法:W总=W额/(1-)或W总=W有/。有用功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W总=Gh(提升重物时);(2)W有=W总-W额;(3)公式法:W有=W总。额外功的计算方法(1)定义法:W额=Gh(提升重物时);(2)W额=W总-W有;(3)公式法:W额=W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