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年高考(上海卷)真题语文作文名师点评 真题回放 2020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2019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 (1) 自拟题目; (2)不少于 800 字。 2018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
2、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 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2017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 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 2016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 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 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自
3、拟题目;不少于 800 字。 2015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 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 如何对待它们。 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4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3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
4、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 求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 800 字;不要写成诗歌。 2012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 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 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1 上海高考作文真题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 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 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近年来上海高考作文命题立意大气高远,富有现代气息,体现了
5、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体现了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表现出人格内在教育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统合,更能引导青少年重德 铸魂,健康成长,做一个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有着蓬勃中国心的中国人。 命题意蕴丰厚,立足优秀文化根脉,在全球视野中凸显中国价值,将包蕴着爱国情愫的韵律与全球视 野中的现实问题思考加以结合,实现育人理念。既有上海作为国际性文化都市的在地化特征,更指向了全 球视野中如何加强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与传播的新时代任务。 考生大多是十七八岁的年纪,思想逐渐熟,且正处在从个人的小世界向大世界辐射的阶段, “他们从 稍显封闭的校园和青春期里走出来,对世界的想象,现实对自己人生
6、的投射,与人和世界的相处,都是大 家好奇甚至困惑的地方,这些作文题正好让考生们有文字和想象的施展空间。 ” (作家巩高峰观点)这道作 文题关注当下而不拘一事一点。2020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会在人们心里中留下深刻印象。 “重要的转折” “意想不到”会直击人的内心,所以题目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写作的视野不拘泥于眼前, “世上” “许 多”意味切入点可以多元的。题目更关注学生的思考能力。 “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问题是开放的,关注了学生思维的空间,给考生思维以挑战。 20202020 年上海题关键词是“转折” ,命题者期待考生思维进一步深化。年上海题关键词是“转折” ,命题者
7、期待考生思维进一步深化。转折转折之话题之话题,紧扣人与事物发展,紧扣人与事物发展 进程的关系,进程的关系,给考生给考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空间,引发对大灾难天垂象的反思和觉悟,引导考生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空间,引发对大灾难天垂象的反思和觉悟,引导考生思考思考 当下与未来,人心与天地的关系,思考人法天地、道法自然的精神。作文题紧贴时代脉搏,考生人人有话当下与未来,人心与天地的关系,思考人法天地、道法自然的精神。作文题紧贴时代脉搏,考生人人有话 说,但立意深刻有点难度。题目切中时弊,大气正向,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三观,能考出考生的经典文化说,但立意深刻有点难度。题目切中时弊,大气正向,能很好
8、地引导学生的三观,能考出考生的经典文化 积淀和逻辑思维品质。积淀和逻辑思维品质。题目由“意想不到产生” “转折” “是否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思维逐步深 入进去,可以由一个这样的转折而联想到其他方面,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由点到面,由抽象到具体,再由 具体到抽象,有前后比较,有节点推断,有批判,有扬弃,充分体现了理性思辨。命题材料虽然精短,但 充分提供了回溯考生自身体验与认知过程的写作空间,有效实现了学识与见识相融合,实践与知识互为促 进和生发的命题思路。 上海市语文教育研究基地副主任王意如曾在报告中透露,近年来学生习作语言虚浮仍是常见现象,出 现 “新三假” :首先是“假文采” 。乍一看文采
9、斐然,细读却什么都没说;或者每个句子都很漂亮,但是 放在一起组成段落却不知所云。其次是“假思辨” 。过去学生堆砌古诗文被批华而不实,现在有些学生就 用外国人举例,类似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类引经据典,如果没有足够清醒的判断力,容易冲动地给 出高分。第三是“假读书” 。为了装读书多,部分学生在作文里把杨绛称为季康,把钱钟书称为默存,矫 揉造作、极不自然。 “华而不实”的高考作文因其貌似文采斐然、初看往往会让人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但认真审阅就会 发现逻辑混乱,有句无篇、内容思考都明显单薄。近年来上海语文教学中鼓励“言而有物”的朴实文风, 起到了明显成效,近年来,上海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辨”主题也得到了
10、进一步落实。2020 年上海卷作文题 考虑到学生思考能力的特点,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人文素养进行思辨。 作文题在思辨性上指向清晰、非常成功。说明上海高考作文命题已经成功经历了“拐点” ,从材料作 文转向更加注重思辨性作文题,而现在更向考察学生独立思辨能力方向发展。 今年的作文方面继承了上海卷近几年的风格,即如何面对突发的转折,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事物的发展今年的作文方面继承了上海卷近几年的风格,即如何面对突发的转折,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事物的发展 进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进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题目。题目从某种程度上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需要考生有较高的思维水平。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
11、需要考生有较高的思维水平。 高中生固然需要思辨能力的培养,但想象力的培养,诗性智慧的开启,情感世界的开掘, 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作文命题本身虽没有思辨性要求,且呈上出一种智慧和诗兴的魅力, 相信有能力的考生能够被激发潜能,写出文质兼美的作品。相对来说阅读量少,思维平板又 缺乏生活体验的同学,应付这个题目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新冠疫情的突发,冲击了我们 许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就教育而言,知识生产的方式无疑将发生持续的“转变”。在这样的 现实语境中,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虽然没有直接反应出这种变化,但如何观察、认识和叙述 突然发生的转变现象这样的思考, 恐怕可能是今年作文命题的一个思考 。 人与世界的关
12、系可能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平常的生活可以突现危机,这是一种人与世界的关系可能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平常的生活可以突现危机,这是一种“转折”“转折”, 危机中抓住转变的风口,积极应对,危机中抓住转变的风口,积极应对,这何尝不是这何尝不是新的转折呢新的转折呢。危机中有转机,困局中开新局,危机中有转机,困局中开新局, 还能说我们对还能说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吗?事物的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吗? 审题立意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延续了往年的命题风格。题干是一个选择问句,没有给出肯定的 答案,具有思辨性。主要是探讨人面对客观事物能否以及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考生 可能会从三方面立意:一是肯定,选择人对事物的
13、发展进程不是无能为力的。二是否定,认 为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是无能为力。三是不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而是讨论针对的是哪些对 象、处在何种时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在什么情境中,是无能为力的或者不是无能为力的。 在论述时可以联系当下的情境,联系自己的生活,例如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突然暴发 的洪水等灾难,如何对待突发事件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在论证观点时不能流于非此 即彼的片面、偏激,也不宜落入亦此亦彼的中庸、浅薄,仅仅找一些典型事例、引用一些名 言警句来证明,而是要思考如何结合多种影响因素,从而将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全面、合 乎逻辑。(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授、博士生导
14、师张心科看法) 这个题其实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把握有时是可能的。题目前半句是“世界上 许多重要的转折” ,所以考生就可以考虑,世界上也有一些重大的转折是可预测的、可把握的;另一个方向 是对“事物发展进程”的把握本质上是不可能的,这与古人所言“天有不测风云”相同。当下的国内外形 势变化,真是百年大变局最让人目不暇接、思维百转,启发敏感,眼睛闪亮的时候,若说是无能为力,指 螳臂挡车而言,有其道理;若说是因势利导而言,尤合智慧;若说是力挽狂澜,更具智仁勇。古往今来, 经验教训不少。即以冠疫肆虐改变世界来说,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就有许多可论述;甚至,考生个 人改变学习方式,周围
15、环境的应对变化,都可以论述一番了。 人类的命运,事物的发展进程是一个古老问题。个人命运与大历史,个人与国家,个人与集体,到底 何去何从?如何抉择?如何选择?问题很大,范围很广,似乎有话说但要表达个人思考、独特观点却不容易。 参考立意:参考立意: 1、转折也是成就转折也是成就。 2、顺应潮流与人定胜天论顺应潮流与人定胜天论 3、天有不测风云与福祸相倚天有不测风云与福祸相倚 4、危机中存转机,困局中开新局危机中存转机,困局中开新局 5、人虽有限却可以无限人虽有限却可以无限 6、消极悲观、无能为力、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可取消极悲观、无能为力、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可取 7、人不能放弃对世界发展的每一分向上的努
16、力,每个人应该都做好自己的事情人不能放弃对世界发展的每一分向上的努力,每个人应该都做好自己的事情 8、直面“转折” ,激活自我直面“转折” ,激活自我 9、转折、转折我不再认为人类征服了自然我不再认为人类征服了自然 10、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十八岁的年轻人,在遇到意想不到的转折时,不应该是无能为力的,应该最大程度地激发自己的活力。 对于“转折”的到来,每个人都可以充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多层级地阐发思索。如果考生能够抓住关 键词审题,讲透对时代的思考,汲取疫情期间涌现的个体、家庭、集体、城市、国家的
17、积极精神能量,有 叙有议,有批有赞,应该就能很好地完成这篇作文。 备考建议 从近几年上海作文命题上看上海作文题特点 1.上海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是材料型话题作文(个人见解)。 2.作文命题思想坚持的主线:直面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成长、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 3.命题者青睐“软文化” 。 “软文化”就是那些能体现人性、心灵方面的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 感受到”的元素,例如“中国味” ,只有走进人的心灵,这个味道才有价值。 “中国味”就是中国文化味, 内涵丰富,选材面广。 所以有如下备考建议 1、进一步开拓视野,强化思维深度训练。关注现实,提升格局,具备纵横意识。要求考生既有历史 思维,又有
18、全球视野,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要以课堂作为基础,不断向 外辐射,传承文化,关注现实,关注人生。 2、结合时代,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文,理性与诗性并存。 3、切中时代脉搏,营造奋斗情境,数鼓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 贴近生活的素材,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 4、学走探索路,会打文化牌,善应对思维问题 5、加强文化积累,培养独立人格。作文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 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 ”所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加强阅读特 别是传统文化、
19、革命传统教育相关内容的阅读。 知津探写 片断一片断一 说死为生命的转折点,未免有点悲凉。但也许,有价值的死多少会冲淡这悲凉吧就像是屈原,或 是王国维。海子,你一生追寻梦想,死亡后精神长存于世间。这,便是永生啊! 海子,活着的时候你定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会被人赏识吧?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消逝之后才会引起人们的 注意,就如你红头发的瘦哥哥梵高,一生静默地守候,也换来了死后的又一次重生。死亡,是你们共同的 转折点啊! 小小的星从不被人注意,但当它化为流星,面对死亡时,却备受关注。很多时候,转折只在生死之间, 一线的距离,却相隔甚远。因为逝去的美好,往往弥足珍贵。 人生并非越灿烂越美。许多人一生荣华,死后却
20、被人唾弃。花一样盛开的,必将花一样凋落,这是自 然的法则。一生默默无语但精神永存世间的,死亡,成了他们重要的转折点,将他们的思想,变成一种别 样的美。 人生处处可遇转折,而最重要的转折莫过于死亡它,将给你的一生,打上一个公平的分数,或使 你从平庸变得受人瞩目,或使你从显赫变得万人唾弃。 海子,今天,我再次怀念你。希望这篇日记,为你精神的复活作证,为你生命的转折作证。 (摘自(摘自 20032003 年年北京卷满分作文转折北京卷满分作文转折十个海子的复活 )十个海子的复活 ) 片断二片断二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人,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拓宽人生的宽度。于是大多数人都明智的选择后者,暗暗立定自己
21、的 鸿鹄之志。然而,这只是一个开端,就像你在荒原里百无聊赖时得了一张通往远方城市的地图,你决定往 那儿走,但路需由你自己开辟,前途未知 那地方你可能一时半会儿到不了,也可能永远也不能到达。 人生就是这样,不可能所人都载而归,总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人毕竟是环境的产物,因而总要受到某 些制约无论是环境条件,还是自身的因素。当你所处的环境不容许你实现你的理想,或是你的自身条 件不足时,你的理想将暂时不能实现,甚至理想将成为空想。有了这些限制性因素,好比是让你戴着脚铐 来跳舞。能不能跳好这支舞,关键在于你是否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你所处的不断变换的每个环境中做 最好的自己。 片断三片断三 当代人的生存状
22、态就像生活在流沙之中,没有任何固定的,可参考、可预测的框架。每一个试图稳定我 们位置的举动,都可能适得其反,让我们陷得比以前更深。这样的不确定性,就是当代人焦虑和恐惧的根 源,所以,流动的现代社会是一个恐惧无所不在的场所。灾难似乎是随机发生,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突然 袭来,难以定位,也无法查明,比如海啸、飓风、地震、瘟疫、工厂倒闭、公司并购、股票市场崩盘、街 头暴动你分不清这些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知道未来有什么在等着我 们。就好像在一片雷区,我们很清楚这片土地上布满了炸药,但我们不知道爆炸的地点和时间。就算知道 了,也无能为力。不仅你无法控制,而且所有人都没法控制。这
23、是当代人恐惧的主要根源。 片断四片断四 心理学家认为,在突发灾难面前,人们通常会经历双重的崩塌。第一层是物理世界的崩塌,你觉得这 个世界不再安全。第二层则是心理世界的崩塌,我们之前形成的关于自己、关于这个世界的概念系统会遭 到严峻的挑战。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对风险的信心会遭到重击。同样遭到重创的,还有一个人的价 值感,即一个人认为自己的世界是可以理解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以及有意义的。那么怎么面对生活中的 不确定性? 犹然记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初期的愤怒感。一开始我以为我愤怒的对象是那些无能的官员,但后来才 意识到,我更深的愤怒在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我无法控制这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它们就这样发生了
24、,而我 什么也做不了,只能任其发生。 事实上,有限的人,在无限复杂的世界里生存,鉴于我们永远不可能获得完全的信息和知识,我们只 能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在知道与未知之间做决定。对我们的祖先而言,他们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危险的 野兽、恶劣的气候、疾病、其他部落的攻击等等。今天,现代人的不确定性更多来自于亲密关系、职场、 股市、经济形势的起落、健康问题、气候变化等等。几十万年过去了,我们在控制自身、控制环境和控制 命运方面,到底是在朝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发展呢? 片断片断五五 当今这个时代,正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跟着得便是人类最为头疼的 环境问题。似乎环境总与经济发展相连
25、,但当环境问题真正与发展相对立时,我们是如何做的呢?呵,当 然是选择了经济。18 世纪初的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使人类进入了机器大生产的 工业时代。到上世纪 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和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类征服了海洋,大规 模地开采矿产、石油、砍伐森林、开垦草原。200 多年的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了以往几千年的农 业历史时期。然而,工业时代人类因为不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和大规模地污染环境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前所 未有的。 大量地污染物排放,最终以各种形式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能源危机和各种环境 公害事件出现在人们面前,影响深远。尤其是公害事件,更
26、是令人触目惊心! 在日本,1953 年1961 年,在九州南部熊本县的水俣镇,因化肥厂排放的有毒废水进入海湾,通过食 物链的富集和传递,最终使人体受害,由于食用了含甲基苯的水产品,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受到侵害,数千 人得了这种怪病,在长期病痛的折磨中煎熬 。几乎同一时期,日本还曾发生过骨痛病事件、四日哮喘事件、 米糠油事件。其他国家也都深受环境公害的折磨。 回顾过去,再看看现在的我们,虽然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在利益的驱动下,我们依旧在 污染环境。温室效应应该是现在的热门词汇,而二氧化碳是其的帮凶,但我们在议论时似乎忘了我们就是 那幕后黑手。那些二氧化碳是我么精心培养出来的杀手,正一点一点
27、摧毁这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球!而我 们的野心居然是征服与改造她! 片断片断六六 如果说“征服与改造”由于忽视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造成了发展的断裂,那么,作为可持续发展,正 确的理智的选择就应该是“协调和保护”的目标和行为。 世界农业“三强”的荷兰,在 1990 年制定了“回归大自然的计划” 。低洼之地的荷兰,农业条件恶劣, 几百年来,荷兰人一直向大自然要地,靠围海造田扩大土地面积,然而,现在农业发展了,政府又在考虑 把一些土地还给大自然,以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荷兰政府将在今后 30 年里,投资购买有环保价值的 4 万 公顷土地作为自然保护区,购买 5 万公顷土地以美化自然,最终把目前耕地的 110
28、 归还给森林,湖泊和 沼泽地,使稀有植物得以繁殖,使濒临灭绝的鸟类、野生动物重获栖息之地。 显然,我们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村存在着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结 果将会严重破坏环境和资源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本身,而合理的运用自然资源、在环境可承载的限度下的经 济发展,又可以积累资金、提高技术从而促进环境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不能片面地强调任何一方,两 者必须协调起来,才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要实现环 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人类重新考虑人类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将人类 作为自然的一员而非自然的主宰,在人类与环境
29、关系协调的基础上实现。 片断片断七七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好,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做到全力!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极限。庄子说“水至 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要考量自己做事情的后果!不能刻意的损害他人,也不能 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否则就会让自己走到痛苦的道路上,甚至会用一生来忏悔!可避免的时候,尽 量将事情做得完美!不要再抉择中迷失自己!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是一个磨砺场。只有真正掌舵和知道自己人生所该去的方向的人,方能铸就 成功 片断片断八八 在社会文明不发达的的过去,我们用“天人合一”的观念看待自然。这是一种敬畏的心理,于是我们 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是,如今,当我们忽
30、视自然规律,不停向自然索求更多,排放更多时我们可有 想过,这种漠视自然的态度会让我们自吃恶果吗?还记得因砍伐红树林而减弱了自然对人们的保护作用而 使苏门答腊的大海啸酿成逾十万人的死亡的惨痛教训吗? 因此,我们面对自然时要时刻抱着敬畏之心,节制自己的生产、生活的行为与欲望,实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常怀敬畏之心,还要始终地尊重生命。常怀敬畏之心,还应该对文化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无论是对自然、对生命,还是对知识,我们都要常怀敬畏的心理,不要纵容自己逾越那条道德准线, 让自己的行为始终与起码的道德操守、人的良知相一致。否则,我们不仅背叛了自己,也造成世界的混乱、 无序。人啊,还是要常怀敬畏之心,勿以善小
31、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才能使自己的内在与外在和谐, 使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 片断九片断九 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而言,生命的持存和不朽始终是最大的确定性之梦。但如今,对持存和不朽的追求 也已丧失了它的吸引力,也没有任何稳定的支点,因此消费就变成了最后也是最便利的替代途径。而消费 之所以似乎能够提供某种确定性,是因为它能够带来瞬时的“不朽的经历和体验” 。但消费作为手段最终不 可能真正抵抗住不确定性的侵袭,短暂的满足和片刻的欢愉之后,是无尽的空虚和恐惧。 我们终归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无论你是否知道,是否愿意,是否喜欢。如果不确定性是我们生在这 个时代的命运,那我们到底要如何面对它?我们拥有多少应对它的资源和力量,我们如何辨别其中的危险 与机会,从其中到底又能发展出多少自由的可能性呢? 罗洛梅谈到自由和命运的关系时说,自由是在与命运的斗争中磨练的。在我们面对命运时发展起来的 自由产生了丰富、无尽的多样性,宽容、心醉神迷和想象的能力。所以,我们既是自由的,但又是命中注 定的。我们每个人都遭受着自己的命运之苦,但创造性和文明正是从命运和自由的辩证关系中产生的。面 对生活中的不确定,积极面对,勇于迎接生活的赐予,终究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